元代野史 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論史匡君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八回淳于丹論史匡君
卻說涪陵王好微行,一日帶近侍數人,至香山,見其地草色蒼翠,竹花迷離,峰巒競秀,岩峪争奇,長松掩映間,又襯出怪石峻峭,溪壑潆洄,遂心樂之,信步而行,各處佳勝,觀玩不辍,見一處賽勝一處,昔人曾作《招隐詩》以紀勝,雲:翠竹林中景最幽,人生獲此更何求?
數方白石堆雲起,一道清泉接澗流。
得趣猿猴堪共樂,忘機糜鹿可同遊? 紅塵一任漫天去,高卧深山百不憂。
涪陵王正欣賞不已,忽見左泉右石,茂林深處,現出茅屋數椽,小小柴門,靠着短牆未扃。
近窺之,内一老人,方踞胡床讀《漢書》,至僞遊雲夢處,乃釋卷長歎數聲,且曰:“韓侯将才則優,而臣道豈未之聞也?”朗吟曰:若使英雄早見機,奇謀肯立漢邦基。
囊沙破敵功雖大,蹑足封齊事已非。
既謂無心從蒯徹,何緣執手教陳-? 未央宮裡當時事,千載令人淚滿衣。
吟畢,浮一大白。
涪陵王知為隐者,叩門而入,老人驚起禮畢,訝曰:“殿下何來?”涪陵王視其人,童顔鶴發,飄飄欲仙,因問曰:“叟閱幾何甲子矣?”老人曰:“臣于孝宗三年,判國史館,光宗五年,以老病乞休者也。
”涪陵王叩其姓字,對曰:“臣阌鄉人,淳于丹也,殿下輕身微行,獨不念恢複重任乎?”涪陵王問以恢複之計,微笑曰:“頹邁之人,荒僻陋處,枕流漱石久矣!”涪陵王再三叩之,惟謝不知,又問曰:“叟當年職史館,應知史館之事,靖康中北狩其詳可得聞乎?”老人愀然曰:“煙霞瘤疾,強半遺忘。
然二帝北狩一節,勉為殿下陳之:按靖康元年丙午,二月初二日,金人圍汴城。
二月初三日,金人北去。
十一月十九日,金粘罕元帥,再圍京城。
二十五日,京城陷,金人入城。
二十六日,粘罕遣使入城。
求兩宮幸彼營議和割地事。
二年,正月十一日,粘罕遣使入城,請帝車駕詣軍前議事。
二月十一日,車駕出城,幸彼營。
十七日,帝還宮。
三月初三日,再幸彼營,次早帝見太上皇亦至彼。
初四日至十五,皇族後妃諸王陸續到營。
十六日,粘罕今以青袍易帝服,以常人女服,易二後服,侍衛番奴,以男女呼帝。
十七日,金以張邦昌為帝,國号大楚。
十八日,上皇及帝二後,乘馬北行。
二十一日,次黃河岸。
二十二日,入衛州。
二十三日,入懷州。
二十四日,至信安縣。
二十六日,至徐州。
二十七日,至泉鎮。
四月初一日,過真定府。
五月二十一日,至燕京,見金主。
六月初二日,朱後崩。
年二十六歲。
十三日,至安肅聽候。
六月末,移居雲州。
紹興二年,鄭後崩,年四十七歲,二帝移居五國城。
紹興四年,金主死,孫完顔-即位。
五年,移居西均州。
六年,上皇崩于均州,年五十六歲。
是年,又移少帝于源昌州。
八年,金人立僞齊劉豫,召少帝于源昌。
本年十月初九日,少帝複至燕京,與契丹耶律延禧同拘管鴻翼府。
十三年,賜帝居燕京。
十八年,歧王完顔亮殺金王主-,并後,自即位。
紹興十五年,徙少帝出城東田玉觀。
二十年,複徙少帝入城,囚于左院。
二十二年春,帝崩,年六十歲。
” 老人言至此,涪陵王随問少帝之崩,作何情狀,老人曰:“殿下猶未知耶?乃為彼奴射死于馬足之下。
”涪陵王聽罷,不勝憤懑,乃曰:“當時彼此不共戴天,桧賊專政,日主和議,誤國誤君,萬死不足以塞責也!”老
得趣猿猴堪共樂,忘機糜鹿可同遊? 紅塵一任漫天去,高卧深山百不憂。
涪陵王正欣賞不已,忽見左泉右石,茂林深處,現出茅屋數椽,小小柴門,靠着短牆未扃。
近窺之,内一老人,方踞胡床讀《漢書》,至僞遊雲夢處,乃釋卷長歎數聲,且曰:“韓侯将才則優,而臣道豈未之聞也?”朗吟曰:若使英雄早見機,奇謀肯立漢邦基。
囊沙破敵功雖大,蹑足封齊事已非。
既謂無心從蒯徹,何緣執手教陳-? 未央宮裡當時事,千載令人淚滿衣。
吟畢,浮一大白。
涪陵王知為隐者,叩門而入,老人驚起禮畢,訝曰:“殿下何來?”涪陵王視其人,童顔鶴發,飄飄欲仙,因問曰:“叟閱幾何甲子矣?”老人曰:“臣于孝宗三年,判國史館,光宗五年,以老病乞休者也。
”涪陵王叩其姓字,對曰:“臣阌鄉人,淳于丹也,殿下輕身微行,獨不念恢複重任乎?”涪陵王問以恢複之計,微笑曰:“頹邁之人,荒僻陋處,枕流漱石久矣!”涪陵王再三叩之,惟謝不知,又問曰:“叟當年職史館,應知史館之事,靖康中北狩其詳可得聞乎?”老人愀然曰:“煙霞瘤疾,強半遺忘。
然二帝北狩一節,勉為殿下陳之:按靖康元年丙午,二月初二日,金人圍汴城。
二月初三日,金人北去。
十一月十九日,金粘罕元帥,再圍京城。
二十五日,京城陷,金人入城。
二十六日,粘罕遣使入城。
求兩宮幸彼營議和割地事。
二年,正月十一日,粘罕遣使入城,請帝車駕詣軍前議事。
二月十一日,車駕出城,幸彼營。
十七日,帝還宮。
三月初三日,再幸彼營,次早帝見太上皇亦至彼。
初四日至十五,皇族後妃諸王陸續到營。
十六日,粘罕今以青袍易帝服,以常人女服,易二後服,侍衛番奴,以男女呼帝。
十七日,金以張邦昌為帝,國号大楚。
十八日,上皇及帝二後,乘馬北行。
二十一日,次黃河岸。
二十二日,入衛州。
二十三日,入懷州。
二十四日,至信安縣。
二十六日,至徐州。
二十七日,至泉鎮。
四月初一日,過真定府。
五月二十一日,至燕京,見金主。
六月初二日,朱後崩。
年二十六歲。
十三日,至安肅聽候。
六月末,移居雲州。
紹興二年,鄭後崩,年四十七歲,二帝移居五國城。
紹興四年,金主死,孫完顔-即位。
五年,移居西均州。
六年,上皇崩于均州,年五十六歲。
是年,又移少帝于源昌州。
八年,金人立僞齊劉豫,召少帝于源昌。
本年十月初九日,少帝複至燕京,與契丹耶律延禧同拘管鴻翼府。
十三年,賜帝居燕京。
十八年,歧王完顔亮殺金王主-,并後,自即位。
紹興十五年,徙少帝出城東田玉觀。
二十年,複徙少帝入城,囚于左院。
二十二年春,帝崩,年六十歲。
” 老人言至此,涪陵王随問少帝之崩,作何情狀,老人曰:“殿下猶未知耶?乃為彼奴射死于馬足之下。
”涪陵王聽罷,不勝憤懑,乃曰:“當時彼此不共戴天,桧賊專政,日主和議,誤國誤君,萬死不足以塞責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