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三回襄陽城賈羽辛授首
卻說襄陽都督呂翔,為征雲夢失律喪師,陷沒三關,并德安州府縣,被逮入京。
安撫使敖魁,保奏長沙府都統制扈德威鎮守襄陽。
德威,字虎臣,淮陰人也。
相似馬周,鸢肩火眉,氣宇軒昂,勇略俱備。
一任襄陽,撫循軍民,修治樓橹,聚兵儲糧。
先是呂翔嗜酒糊塗,沿江盜賊縱橫。
樊城等處白晝搶奪,人情洶洶。
德威素有重望,令行禁止。
盜賊屏息,襄陽賴以粗安。
時有範國昌、司馬肅、白映雪三賢士,由東京陽武來至漢川,聞襄陽肅清,乃過襄陽,始知鎮守襄陽者,乃德威也。
白映雪喜曰:“德威系映雪舅氏,世代将家。
我等且觀其将才何如?”三人入境,見盜賊屏息,号令嚴明,父老稱慶,映雪等心中暗喜。
恰好扈德威将襄陽整頓一新,有雲夢賈-遣其弟(羽辛),領兵由安陸來窺襄陽。
德威下令樊城等處清野堅壁以待。
賈(羽辛)遂攻棗陽,棗陽告急,德威遣兵救援。
自統大軍,守鳳林關,濱江作險,扼住水陸門戶。
數日報來,棗陽已陷。
又打宜城,宜城危急。
德威自思:不得不救。
命健将守關,太守巡城,自往宜城救援。
誰知敵兵勢如破竹,宜城又下,襄陽大震。
賈(羽辛)得勝,長驅直搗襄陽。
官吏驚慌無措,德威屹然,不以為意。
暗思将欲取之,必姑與之,竟将鳳林關守兵調退,屯回岘山。
太守崔國器暗暗叫苦,謂屬僚曰:“不圖扈都統有虛名,而無實用。
觀此舉措,呂都督之不若矣!”德威全不在意,部下裨将請赴武昌求援,德威不應。
又報賊兵已過鳳林關,直逼城南下寨,遣人送戰書至。
德威批回,來日決戰。
次日、賈(羽辛)左劉環,右張青,排開軍馬搦戰。
德威一見賈(羽辛)裝模作樣,大罵賊徒,拿住碎屍萬段。
那邊張青出馬,一柄鐵拐,舞動如飛,德威從容舉槍架定。
不數合,德威敗走。
賈(羽辛)驅動人馬,追過岘山,德威忽然不見。
賈(羽辛)大疑,方欲退時,岘山上紅旗招展,四路伏兵齊起。
德威忽然從山谷殺出,手起一槍,張青死于馬下,劉環保定賈(羽辛)死戰奪路而走。
德威追至袁曹渡,方始收兵屯住。
次日賈(羽辛)憤甚,縱騎兵蓋地而來,德威不敢抵敵,棄營而走。
退五裡,草草紮營,安定人馬。
次日又戰,德威又敗。
賊兵奪去營寨。
一連數日,賊兵皆勝。
德威直至岘山屯兵。
賈(羽辛) 大驅人馬,來奪岘山,德威棄山而逃;賈(羽辛)大喜曰:“得了岘山,取襄陽如反掌矣。
以得勝之兵,盡紮岘山,準備來日築長圍以困襄陽。
襄陽既破,樊城随下矣。
”誰料黃昏後,德威領大隊人馬,突将岘山緊緊圍定,不與交戰,四圍俱用強弓硬弩射來。
賈岘、劉環屢次沖突不下。
圍了數日,樵汲道絕,軍心慌亂,賈(羽辛)無計可施,惟與劉環奮勇從上壓下,思潰圍出,處處皆被亂箭射回。
仍然屯住。
不日糧盡,殺馬而食。
馬盡,漸以人相食了。
此時兵士大潰,雲夢聲息不通,無可救援,處乎絕地,坐以待斃。
襄陽太守崔國器等至此,方知德威不守鳳林關,而守岘山之意。
官吏軍民,人人稱慶。
一日,劉環請賈(羽辛)曰:“事急矣,末将拼死殺出,将軍随後,得出重圍,便有生路。
”賈(羽辛)然之。
劉環結束飽食,舍命當先,被德威一馬攔住,劉環不敢抵敵,虛掩一槍,奪路便走。
德威引弓就射,劉環帶箭而逃。
德威且不追趕,回馬正遇賈(羽辛),亦潰圍出走,交馬隻一合,被德威于馬上擒之,敗兵皆不堪戰,口稱願降,德威許之。
其餘同劉環逃去者,不過千餘人而已。
棗陽、宜城傳檄而複,德威大獲全勝,凱旋城中。
賈(羽辛)押赴刑場,數其罪斬之。
将首級沿江曉谕,送赴行省。
安撫使敖魁大喜襄陽得人,奏聞元主,力薦德威,将才可用,雲夢可平。
表至上都,被丞相桑哥匿不以聞,密遣心腹舍人至襄陽。
若能以千金為壽,即領京湖節钺,更有錫命。
德威大怒曰:“血戰疆場,漫言宦囊羞澀,不足以厭老饕。
即使黃金滿屋,豈肯借錢神之力,邀鐵券之賞,令摧堅陷陣者短氣哉!”唾之不顧,舍人羞怒而退,回至上都。
桑哥恚甚,立劾德威,擁兵自守,棗陽、宜城,連失二縣,坐視不救。
洎拿獲首逆,又不械送京師,自行正法。
請旨逮問,以正欺君之罪。
果然世祖聞桑哥之言,如聲應響,即時準奏。
旨下,并薦主敖魁,皆逮入京。
中書完澤,極力谏阻。
始停白麻免逮。
另下诏,切責安撫敖魁,不行糾察。
扈德威姑念有功于後,降漢川縣千戶。
德威一聞此命,憤惋泣下,連聲曰:“安撫誤我,安撫誤我。
”太守崔國器亦為之不平,書空作咄咄怪事。
不日旨下,德威遂離襄陽,望漢川赴任。
衆官吏及所屬部曲、麾下軍士,皆依依不舍,殷殷餞别。
德威平日恩威并用,人心悅服。
城中百姓,老扶幼攜,哭送曰:“襄陽賴有将軍,百姓安堵。
從此一去,小民等不聊生矣!”德威見
安撫使敖魁,保奏長沙府都統制扈德威鎮守襄陽。
德威,字虎臣,淮陰人也。
相似馬周,鸢肩火眉,氣宇軒昂,勇略俱備。
一任襄陽,撫循軍民,修治樓橹,聚兵儲糧。
先是呂翔嗜酒糊塗,沿江盜賊縱橫。
樊城等處白晝搶奪,人情洶洶。
德威素有重望,令行禁止。
盜賊屏息,襄陽賴以粗安。
時有範國昌、司馬肅、白映雪三賢士,由東京陽武來至漢川,聞襄陽肅清,乃過襄陽,始知鎮守襄陽者,乃德威也。
白映雪喜曰:“德威系映雪舅氏,世代将家。
我等且觀其将才何如?”三人入境,見盜賊屏息,号令嚴明,父老稱慶,映雪等心中暗喜。
恰好扈德威将襄陽整頓一新,有雲夢賈-遣其弟(羽辛),領兵由安陸來窺襄陽。
德威下令樊城等處清野堅壁以待。
賈(羽辛)遂攻棗陽,棗陽告急,德威遣兵救援。
自統大軍,守鳳林關,濱江作險,扼住水陸門戶。
數日報來,棗陽已陷。
又打宜城,宜城危急。
德威自思:不得不救。
命健将守關,太守巡城,自往宜城救援。
誰知敵兵勢如破竹,宜城又下,襄陽大震。
賈(羽辛)得勝,長驅直搗襄陽。
官吏驚慌無措,德威屹然,不以為意。
暗思将欲取之,必姑與之,竟将鳳林關守兵調退,屯回岘山。
太守崔國器暗暗叫苦,謂屬僚曰:“不圖扈都統有虛名,而無實用。
觀此舉措,呂都督之不若矣!”德威全不在意,部下裨将請赴武昌求援,德威不應。
又報賊兵已過鳳林關,直逼城南下寨,遣人送戰書至。
德威批回,來日決戰。
次日、賈(羽辛)左劉環,右張青,排開軍馬搦戰。
德威一見賈(羽辛)裝模作樣,大罵賊徒,拿住碎屍萬段。
那邊張青出馬,一柄鐵拐,舞動如飛,德威從容舉槍架定。
不數合,德威敗走。
賈(羽辛)驅動人馬,追過岘山,德威忽然不見。
賈(羽辛)大疑,方欲退時,岘山上紅旗招展,四路伏兵齊起。
德威忽然從山谷殺出,手起一槍,張青死于馬下,劉環保定賈(羽辛)死戰奪路而走。
德威追至袁曹渡,方始收兵屯住。
次日賈(羽辛)憤甚,縱騎兵蓋地而來,德威不敢抵敵,棄營而走。
退五裡,草草紮營,安定人馬。
次日又戰,德威又敗。
賊兵奪去營寨。
一連數日,賊兵皆勝。
德威直至岘山屯兵。
賈(羽辛) 大驅人馬,來奪岘山,德威棄山而逃;賈(羽辛)大喜曰:“得了岘山,取襄陽如反掌矣。
以得勝之兵,盡紮岘山,準備來日築長圍以困襄陽。
襄陽既破,樊城随下矣。
”誰料黃昏後,德威領大隊人馬,突将岘山緊緊圍定,不與交戰,四圍俱用強弓硬弩射來。
賈岘、劉環屢次沖突不下。
圍了數日,樵汲道絕,軍心慌亂,賈(羽辛)無計可施,惟與劉環奮勇從上壓下,思潰圍出,處處皆被亂箭射回。
仍然屯住。
不日糧盡,殺馬而食。
馬盡,漸以人相食了。
此時兵士大潰,雲夢聲息不通,無可救援,處乎絕地,坐以待斃。
襄陽太守崔國器等至此,方知德威不守鳳林關,而守岘山之意。
官吏軍民,人人稱慶。
一日,劉環請賈(羽辛)曰:“事急矣,末将拼死殺出,将軍随後,得出重圍,便有生路。
”賈(羽辛)然之。
劉環結束飽食,舍命當先,被德威一馬攔住,劉環不敢抵敵,虛掩一槍,奪路便走。
德威引弓就射,劉環帶箭而逃。
德威且不追趕,回馬正遇賈(羽辛),亦潰圍出走,交馬隻一合,被德威于馬上擒之,敗兵皆不堪戰,口稱願降,德威許之。
其餘同劉環逃去者,不過千餘人而已。
棗陽、宜城傳檄而複,德威大獲全勝,凱旋城中。
賈(羽辛)押赴刑場,數其罪斬之。
将首級沿江曉谕,送赴行省。
安撫使敖魁大喜襄陽得人,奏聞元主,力薦德威,将才可用,雲夢可平。
表至上都,被丞相桑哥匿不以聞,密遣心腹舍人至襄陽。
若能以千金為壽,即領京湖節钺,更有錫命。
德威大怒曰:“血戰疆場,漫言宦囊羞澀,不足以厭老饕。
即使黃金滿屋,豈肯借錢神之力,邀鐵券之賞,令摧堅陷陣者短氣哉!”唾之不顧,舍人羞怒而退,回至上都。
桑哥恚甚,立劾德威,擁兵自守,棗陽、宜城,連失二縣,坐視不救。
洎拿獲首逆,又不械送京師,自行正法。
請旨逮問,以正欺君之罪。
果然世祖聞桑哥之言,如聲應響,即時準奏。
旨下,并薦主敖魁,皆逮入京。
中書完澤,極力谏阻。
始停白麻免逮。
另下诏,切責安撫敖魁,不行糾察。
扈德威姑念有功于後,降漢川縣千戶。
德威一聞此命,憤惋泣下,連聲曰:“安撫誤我,安撫誤我。
”太守崔國器亦為之不平,書空作咄咄怪事。
不日旨下,德威遂離襄陽,望漢川赴任。
衆官吏及所屬部曲、麾下軍士,皆依依不舍,殷殷餞别。
德威平日恩威并用,人心悅服。
城中百姓,老扶幼攜,哭送曰:“襄陽賴有将軍,百姓安堵。
從此一去,小民等不聊生矣!”德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