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

關燈
岸遍是窮民,然皆精悍可用之徒。

    何不賜以衣食,各安其生,各遂其性,國有事變,可得其力為用。

    況蒙古殄滅西夏四十餘國,今混一土宇,爾日本獨能保無虞乎?”國王默然無語,時日本有四猛将,曰沙咤魯、嘿淵、越乞纥幹、懈底鳌。

    在階下一齊厲聲大呼曰:“金寶不可賜與僧衆,徒供妄費,趙宋王之言至言也!國王不可不察。

    ”國王曰:“寡人堂堂一國,無多金寶,既已許口,豈可失信于僧衆。

    ”大夫纥搭出班奏曰:“近聞奉聖寺邊,滄水不裡部落,往往失去蠻姑蒜女無算,酋長不決,諸部常相攻殺。

    奉聖伊迩,其中不無弊端。

    濫賜金寶,妄予恩典,恐将士灰心。

    ”纥搭語未絕聲,諸武将争相議論,呶呶不已。

    國王此時将金寶辇在殿前,首鼠兩端,中心無主。

     涪陵見衆心不服,知計可行,請國王将金寶收下。

    大聲謂衆臣曰:“諸公毋嘩,趙某有計獻上。

    ”衆臣果然一時屏息。

    涪陵請國王調兵五百,遣嘿淵、-底鳌二将詐以巡海為名,暗暗将寺圍定,一搜其中,決有奸細。

    國王未及回答。

    嘿淵、-底鳌應聲願往,領兵而去。

    國王一片佛心,竟被衆人一吹一唱,從中止了。

     卻說奉聖寺僧千有餘衆,所恃人廣地僻,種種不法。

    凡琉球黑水,諸部惡秃,多聚于此。

    不是擄掠各部蠻女,入寺宣滢;即下洋攔截番舶,搶奪珍寶。

    補陀山下賊舟,皆朝南海番僧之徒為之也。

    當日嘿淵、-底鳌二将,領兵詐稱巡海,又暗知會滄水不裡酋長,領兵來寺,秘密圍定。

    一聲令下,二将打人,果在複室中,搜出姑-蠻女百四十餘人,海物珍異無數。

    僧衆見事機敗露,各持刀劍。

    死命殺出。

    二将恐勢力不敵,把關攔住。

    也不管千年古迹,火焚其寺,逸出者截而殺之。

    一時煙漲迷空,寺内号吼之聲,驚聞數裡。

    不上半日,惟見廢瓦秃垣,一片白地。

    二将始将搜出蠻女金寶,押回國中複命。

    國王初聞不法諸事,甚怒僧等。

    繼聞二将火焚寺宇,勃然大怒,命斬二将。

    文武進谏,俱受唾罵。

    涪陵見國王盛怒之頃,不便發語。

     隻見國王拔劍砍案,大呼速斬。

    業已綁出午門,無可解救。

    忽報元主遣兵十萬,來征日本,已至海上了。

    國王大驚無措。

    涪陵乘機進曰:“蒙古果不出吾所料,國王且以應敵為重,恕了二将,速議軍旅。

    ”國王此時不得不從,即命赦之。

    二将叩首謝罪。

    在廷文武深德涪陵。

    國王立令将金寶分賞諸島窮倭,調來聽用。

    涪陵笑止之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是在平時耳。

     此時須别求方略。

    ”國王前席請計。

    涪陵見國王方寸已亂,乃問曰:“上國險隘,何處為最?”文武齊聲曰:“此去七百裡,扶桑島最險峻。

    島下赤金崖,凡航海來日本者,皆從崖前泊舟上岸,乃吾國咽喉也!”涪陵又曰:“除了扶桑島,更有何處?”文武曰:“此外惟白石濑亦控制海道,但離國僅四百餘裡。

    ”涪陵又問何謂赤金崖?國王曰:“崖下多産金鐵,采用不盡,積久遂成赤色,故曰赤金崖。

    ”涪陵擊節喜曰:“即此甚妙,計可成矣!”遂命沙咤魯率兵三千,把守扶桑島。

    吾授汝圖式,速采崖前金鐵,命工匠起大冶,鑄造轟天雷大炮二十餘座。

    鑄成,如法安放。

    凡應用諸物,速發帑藏措置,即此可擋蒙古十萬師矣。

    ”命嘿淵、-底鳌統兵五千,劄白石濑。

    上國惟仗刀槍厮殺,亦大費事,可命軍中速造連弩。

    其弩每發共一十二支,乃大漢諸葛武侯遺法,弩床在右,翼以藥箭石子。

    蒙古雖強,難逾此二關也!再命大将越乞纥幹領兵一萬,往來救應,步步結營,勝則相助,敗則相援。

    蒙古不能深入重地,其兵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