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夢骈言 第02回 遭世亂咫尺抛鸾侶 成家慶天涯聚雁行
關燈
小
中
大
托名靖難動幹戈,海内橫教殺戮多。
四載君臨猶被篡,闾閻颠沛待如何。
這首詩,是因前朝建文年間,靖難兵起,民間肝腦塗地,父子夫妻,各不相保做的。
話說洪武年間,山東東昌府棠邑縣周家集上,有個人姓張名德,号恒若。
父親張煥之,母親任氏,俱已亡過。
他從幼在河南經商,本地買些貨去到那邊賣了,又置了貨回來,如此為常。
年約三十來歲左右,手頭積有五六百兩銀子。
他近鄰有個老者,姓徐,叫徐懷德。
一日,見張恒若在家,走過來望他,對他道:“張官人,你年紀也大了,又沒弟兄,應得娶房妻小,為嗣續之計才是。
” 張恒若道:“徐伯伯所言極當。
在下一向,隻因家中别無弟兄叔伯,自己又是出門的人,娶在家内,沒人照料,因此退下來。
如今也正要拜托一衆高鄰,替在下尋頭親事。
不知徐伯伯意中有麼?” 徐懷德笑道:“老夫正為此而來。
老夫有個外甥女,姓羊,因他父母雙亡,從小育于我家,今年二十四歲了,人物也走得出,一切做人家的法道,也頗曉得。
老夫日日要與他尋頭妥當親事,卻是沒有。
今見張官人你做人本分,又且勤儉,若得你為婿,老夫既可放心,他父母在黃泉下也瞑目了。
隻不知你意下如何。
” 張恒若道:“既是徐伯伯如此說,自然不錯的。
出個帖兒來,容在下去問一蔔,對得時就對便了。
” 當下徐懷德回去,央人寫了八字,送至張家。
張恒若便到巷口一個起課先生處,占了一卦,說是:這頭親事,可以白頭偕老,且合生貴子。
但是中年不甚亨通,主有離散之象。
張恒若想道:“既能偕老,又有貴子,就是上好的了。
還遲疑他怎麼。
便到徐懷德家,應允了他,擇個吉日。
” 成親之後,張恒若不再去河南生理,隻就自家門首,開了一爿雜貨店來,收些花錢。
後過了三年,羊氏有了身孕。
張恒若道:“我已三十歲,中年的人了,倘生得個兒子,便好到他成立,做得我的幫手起來,我也老了。
” 一日正在店中做生意,隻見街坊上人,鴉飛鵲亂,都道:“燕兵來了。
” 原來,那時建文皇帝聽了齊泰、黃子澄一班的議頭,要裁抑衆藩王,那燕王在北平是最強的,恐防受禍,索性起兵,把除去齊、黃等一班君側小人為名,兵下山東,真乃到一處,破一處,那時已攻陷了東昌,分兵略定那各鄉各鎮,因此這些人慌張。
不多時,又聽見喊聲震地而來。
張恒若見勢,急忙和羊氏商量逃難。
卻逃向何方去好?羊氏道:“我父母雖亡,還有伯叔在家,在子虛集上,去此二十裡,何不逃往那邊。
” 夫妻二人,即便奔出店門。
雖是積下些銀子,都置了貨,拿不去的,隻有空身逃命,起先說要往子虛集,慌忙中也沒了主張,隻雜在人叢裡亂走。
忽然一聲喊起,一支馬兵沖來,把那些人沖散。
張恒若回頭,不見了羊氏,好不着急,欲待尋他,卻又怕那裡殺來。
隻得且往前走。
看看喊聲漸遠,天也黑了,前面有個破落廟宇,奔将進去投宿。
卻已是有幾個人在内。
張恒若這一夜,想了妻子,不知死活存亡,好不悲傷,又想了家中貨物,盡行抛棄,不勝懊恨。
同在這裡的人,一個個都有心事,不是你長籲,便是我短歎。
待到天明,欲待走回家中,又怕燕兵未過去。
欲待到子虛鎮上,或者妻子已先在彼,見了面也好放心。
問問路徑,卻是昨日走錯了,要往那裡,須是回到周家集,方好去得。
心中好不氣悶,隻得仍在廟裡存身。
肚子裡饑餓起來,欲往村中化口吃,卻家家都是逃空的,那裡去讨。
這些苦楚,一言難盡。
正是: 甯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張恒若在那廟裡又躲了一夜,看外邊光景,像平靜了,方才大着膽,回周家集來。
但見一路都是死屍,也有沒頭的,也有沒手腳的,也有像踏死的,狼藉滿地。
張恒若一路看去,不要妻子也在那個數内。
卻隻不見。
到了自家門首看時,房子已被火焚,什物器皿,搶散的搶散,不搶散的,也不是煤就是炭了。
再到徐懷德家看時,并沒半個人影。
心中想道:别的罷了,我的妻子卻在那裡。
當下一路尋到子虛集上,看時,卻也被了兵的,十室九空。
等了半天,遇着一個人,問他羊家那裡?那人答道:“這裡姓羊的,也隻一家,前日燕兵殺來,不知逃向何方去了。
” 張恒若心中好不苦楚,又在前後左右幾十裡内,挨家擦戶,去訪妻子下落,訪了半個多月,卻并沒些蹤迹。
沒奈何,隻得罷休。
心中又想道:如今山東地方,年年燕兵要來,住不得了,我一向河南做生意,人頭尚熟,不如仍到那裡尋活計罷。
但路上沒有盤費怎處?卻又想道:看這光景,要有了盤費才走,是再走不動的了。
主意定了,便一徑取路向河南去。
路逢庵觀寺院,化些齋吃。
有一頓沒一頓,延着性命。
不一日,到了洛陽地方,尋見舊時與他做買賣的主人。
那人姓康,叫康有才,備述遭了兵火,妻小家财,盡行失卻,特來投托的意思。
康有才十分憐憫,道:“張大哥,幾年不見,不道你吃了這般的虧。
今且在我這裡住下,我自當替你尋個活計。
”張恒若道:“如此生受你了。
” 其時已是歲暮,又過幾日,卻早新年。
一日,康有才對他說道:“張大哥,我想你當初,原是把自己本錢做生意的,如今倘尋個夥計,頭腦令你去,卻要看東翁面孔吃飯,我替你不甘心。
你雖是經營人,文才卻有些,不如尋些小學生來課課,一年也得幾十兩銀子,吃了去,還有些餘,到底是師道之尊,沒人敢怠慢你。
你的意下如何?” 張恒若道:“多承你指教。
但是那些學生子,還迎仗你大力去一尋方好。
”康有才道:“這是該的。
” 原來那裡人家,都是認得張恒若的,有兒子要讀書的,便一家家都送過來拜從。
康有才又替他尋一個清靜的僧庵,做了書房,揀個好
四載君臨猶被篡,闾閻颠沛待如何。
這首詩,是因前朝建文年間,靖難兵起,民間肝腦塗地,父子夫妻,各不相保做的。
話說洪武年間,山東東昌府棠邑縣周家集上,有個人姓張名德,号恒若。
父親張煥之,母親任氏,俱已亡過。
他從幼在河南經商,本地買些貨去到那邊賣了,又置了貨回來,如此為常。
年約三十來歲左右,手頭積有五六百兩銀子。
他近鄰有個老者,姓徐,叫徐懷德。
一日,見張恒若在家,走過來望他,對他道:“張官人,你年紀也大了,又沒弟兄,應得娶房妻小,為嗣續之計才是。
” 張恒若道:“徐伯伯所言極當。
在下一向,隻因家中别無弟兄叔伯,自己又是出門的人,娶在家内,沒人照料,因此退下來。
如今也正要拜托一衆高鄰,替在下尋頭親事。
不知徐伯伯意中有麼?” 徐懷德笑道:“老夫正為此而來。
老夫有個外甥女,姓羊,因他父母雙亡,從小育于我家,今年二十四歲了,人物也走得出,一切做人家的法道,也頗曉得。
老夫日日要與他尋頭妥當親事,卻是沒有。
今見張官人你做人本分,又且勤儉,若得你為婿,老夫既可放心,他父母在黃泉下也瞑目了。
隻不知你意下如何。
” 張恒若道:“既是徐伯伯如此說,自然不錯的。
出個帖兒來,容在下去問一蔔,對得時就對便了。
” 當下徐懷德回去,央人寫了八字,送至張家。
張恒若便到巷口一個起課先生處,占了一卦,說是:這頭親事,可以白頭偕老,且合生貴子。
但是中年不甚亨通,主有離散之象。
張恒若想道:“既能偕老,又有貴子,就是上好的了。
還遲疑他怎麼。
便到徐懷德家,應允了他,擇個吉日。
” 成親之後,張恒若不再去河南生理,隻就自家門首,開了一爿雜貨店來,收些花錢。
後過了三年,羊氏有了身孕。
張恒若道:“我已三十歲,中年的人了,倘生得個兒子,便好到他成立,做得我的幫手起來,我也老了。
” 一日正在店中做生意,隻見街坊上人,鴉飛鵲亂,都道:“燕兵來了。
” 原來,那時建文皇帝聽了齊泰、黃子澄一班的議頭,要裁抑衆藩王,那燕王在北平是最強的,恐防受禍,索性起兵,把除去齊、黃等一班君側小人為名,兵下山東,真乃到一處,破一處,那時已攻陷了東昌,分兵略定那各鄉各鎮,因此這些人慌張。
不多時,又聽見喊聲震地而來。
張恒若見勢,急忙和羊氏商量逃難。
卻逃向何方去好?羊氏道:“我父母雖亡,還有伯叔在家,在子虛集上,去此二十裡,何不逃往那邊。
” 夫妻二人,即便奔出店門。
雖是積下些銀子,都置了貨,拿不去的,隻有空身逃命,起先說要往子虛集,慌忙中也沒了主張,隻雜在人叢裡亂走。
忽然一聲喊起,一支馬兵沖來,把那些人沖散。
張恒若回頭,不見了羊氏,好不着急,欲待尋他,卻又怕那裡殺來。
隻得且往前走。
看看喊聲漸遠,天也黑了,前面有個破落廟宇,奔将進去投宿。
卻已是有幾個人在内。
張恒若這一夜,想了妻子,不知死活存亡,好不悲傷,又想了家中貨物,盡行抛棄,不勝懊恨。
同在這裡的人,一個個都有心事,不是你長籲,便是我短歎。
待到天明,欲待走回家中,又怕燕兵未過去。
欲待到子虛鎮上,或者妻子已先在彼,見了面也好放心。
問問路徑,卻是昨日走錯了,要往那裡,須是回到周家集,方好去得。
心中好不氣悶,隻得仍在廟裡存身。
肚子裡饑餓起來,欲往村中化口吃,卻家家都是逃空的,那裡去讨。
這些苦楚,一言難盡。
正是: 甯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張恒若在那廟裡又躲了一夜,看外邊光景,像平靜了,方才大着膽,回周家集來。
但見一路都是死屍,也有沒頭的,也有沒手腳的,也有像踏死的,狼藉滿地。
張恒若一路看去,不要妻子也在那個數内。
卻隻不見。
到了自家門首看時,房子已被火焚,什物器皿,搶散的搶散,不搶散的,也不是煤就是炭了。
再到徐懷德家看時,并沒半個人影。
心中想道:别的罷了,我的妻子卻在那裡。
當下一路尋到子虛集上,看時,卻也被了兵的,十室九空。
等了半天,遇着一個人,問他羊家那裡?那人答道:“這裡姓羊的,也隻一家,前日燕兵殺來,不知逃向何方去了。
” 張恒若心中好不苦楚,又在前後左右幾十裡内,挨家擦戶,去訪妻子下落,訪了半個多月,卻并沒些蹤迹。
沒奈何,隻得罷休。
心中又想道:如今山東地方,年年燕兵要來,住不得了,我一向河南做生意,人頭尚熟,不如仍到那裡尋活計罷。
但路上沒有盤費怎處?卻又想道:看這光景,要有了盤費才走,是再走不動的了。
主意定了,便一徑取路向河南去。
路逢庵觀寺院,化些齋吃。
有一頓沒一頓,延着性命。
不一日,到了洛陽地方,尋見舊時與他做買賣的主人。
那人姓康,叫康有才,備述遭了兵火,妻小家财,盡行失卻,特來投托的意思。
康有才十分憐憫,道:“張大哥,幾年不見,不道你吃了這般的虧。
今且在我這裡住下,我自當替你尋個活計。
”張恒若道:“如此生受你了。
” 其時已是歲暮,又過幾日,卻早新年。
一日,康有才對他說道:“張大哥,我想你當初,原是把自己本錢做生意的,如今倘尋個夥計,頭腦令你去,卻要看東翁面孔吃飯,我替你不甘心。
你雖是經營人,文才卻有些,不如尋些小學生來課課,一年也得幾十兩銀子,吃了去,還有些餘,到底是師道之尊,沒人敢怠慢你。
你的意下如何?” 張恒若道:“多承你指教。
但是那些學生子,還迎仗你大力去一尋方好。
”康有才道:“這是該的。
” 原來那裡人家,都是認得張恒若的,有兒子要讀書的,便一家家都送過來拜從。
康有才又替他尋一個清靜的僧庵,做了書房,揀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