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四五回 掘通老鶴河兀術逃生 遷都臨安郡嶽飛歸裡
關燈
小
中
大
,傳旨整備車駕,擇日遷都。
百官有言:“金陵樓橹殘破,城郭空虛,遷都為妙。
“有的說:“金陵乃六朝建都之地,有長江之險,可戰可守,易圖恢複。
“紛紛議論不一。
李綱聽得,慌忙進宮奏道:“自古中興之主,俱起于西北,故關中為上。
今都建康雖是中策,尚可以号召四方,以圖恢複。
若遷往臨安,不過是懼敵退避之意,真是下下之計!願陛下勿降此旨,搖動民心。
臣不勝惶恐之至!“高宗道:“老卿家不知,金陵已被兀朮殘破,人民離散,隻剩得空城,難以久守。
臨安南通閩、廣,北近江、淮,民多魚鹽之利,足以休兵養馬。
待兵精糧足,然後再圖恢複,方得萬全。
卿家何必阻朕?“李綱見高宗主意已決,料難挽回,廈奏道:“既然如此,臣已年老,乞聖恩放臣還鄉,偷安歲月,實聖上之所賜也!“高宗本是個庸主,巴不得他要去,省得耳跟前聒噪,遂即準奏。
李綱也不通知衆朝臣,連夜出京回多去了。
一日,嶽飛聞得此言,慌忙同衆将入朝奏道:“兀術新敗,陛下宜安守舊都,選将挑兵,控扼要害之地;積草屯糧,召集四方勤王兵馬,真搗黃龍府,迎還二聖以報中原之恨。
豈可遷都苟安,以失民心?況臨安僻近海濱,四面受敵之地。
苗傅、劉正彥乃奸佞之徒,不可被其蠱惑!望陛下三思!”高宗道:“金兵入寇,連年征戰,生民塗炭,将士勞心。
今幸兀術敗去,孤家欲遣使議和,稍息民力,再圖恢複。
主意已定,卿家不必多慮。
”嶽飛道:“陛下既已決定聖意,今天下粗定,臣已離家日久,老母現在抱病垂危,望陛下賜臣還鄉,少進烏鳥私情。
”高宗準奏。
衆将一齊啟奏乞恩,俱各省親省墓。
高宗各賜金帛還鄉,嶽飛和衆将一齊謝恩退出。
正是: 蓋世奇才運不逢,心懷國憤矢孤忠。
大勳未集歸田裡,且向江潭作困龍。
高宗又傳旨封韓世忠為威安郡王,留守潤州,不必來京。
那高宗恐怕韓世忠到京,谏他遷都,故此差官沿途迎去,省了一番說話之意也。
遂傳旨擇了吉日,起駕南遷。
這一日,天子宮眷起程,百官紛紛保駕,百姓多有跟去的。
不一日,到了臨安,苗傅、劉正彥二人來迎接聖駕入城,送進新造的宮殿。
高宗觀看造得精巧,十分歡喜。
傳旨改為紹興元年,封苗、劉二人為左右都督,不表。
且說那兀術逃回本國,進黃龍府來,見了父王,俯伏階下。
老狼主道:“某家聞說大王兒死在中原,王孫金彈子陣亡,你将七十萬雄兵盡喪中原,還有何面目來見某家!”吩咐:“與我綁出去‘哈喇’了罷!”那時衆番官把兀術綁了,正要推出,當有軍師哈迷蚩跪上奏道:“狼主!不是四太子無能,實系嶽南蠻足智多謀。
八盤山戰敗,青龍山戰敗,渡黃河至愛華山戰敗,被嶽南蠻追至長江,死了多少兵将,逃命過江,回守河間府。
直待嶽南蠻兵往湖廣,定計五路進中原。
臣同四太子兵到黃河,有劉豫、曹榮等來獻了長江。
兵到金陵,追康王等七人七騎,真追至杭州。
他們君臣下海,四太子大兵直追至湖廣,将康王君臣圍在牛頭山。
有嶽飛、韓世忠、張浚、劉椅四元帥,領大兵來救駕,也有三十餘萬兵馬。
與他大戰,敗至漢陽江上。
又無船可渡,我兵盡被南蠻殺荊虧得杜充、曹榮二人敗下,将船來救殿下。
方要過江,又被韓世忠水戰,敗進黃天蕩。
幸有神明相救,掘開沙土,出老鹳河逃生。
沒有黃柄奴、高太保二人代死,四殿下亦不得歸國矣!要求狼主開恩,憐而赦之!”老狼主聞言,傳旨放回兀術,兀術謝了恩。
衆番将盡皆無罪,辭駕出朝,各自回府。
兀術在府内日日想到中原。
這一日,令哈迷蚩來計議道:“某家初入中原,勢如破竹,囚康王于國内,陷二帝于沙漠。
因出了這嶽飛,某家大敗數陣,全師盡喪,逃命而歸,卻是為何?”軍師道:“狼主前日之功,所虧者宋朝奸臣之力。
狼主動不動隻喜的是忠臣,惱的是奸臣,将張邦昌等殺了,如何搶得中原?”兀術想了一回道:“軍師說的不差,某家前番進兵,果虧了一班奸臣。
如今要這樣的奸臣,往那裡的去尋?”哈迷蚩道:“奸臣是還有一個在這裡。
當初何卓等共是五個人,跟随二帝到此。
那四個俱是鐵漢,铮铮不屈,俱死了。
惟有秦桧乞哀求活,狼主将他驅逐出來,流落在此。
我看此人乃是個大奸臣。
但不知目下在何處?狼主可差人去尋他來,養在府中,加些恩惠與他,一年半載,必然感激。
然後多将些金銀送他回國,叫他做個奸細。
這宋室江山,管教輕輕的送狼主受用,豈不是好?”兀術聽了道:“真個好計策!”随即差小番四處去尋覓秦桧下落。
正是: 落魄無心求富貴,運通富貴逼人來。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百官有言:“金陵樓橹殘破,城郭空虛,遷都為妙。
“有的說:“金陵乃六朝建都之地,有長江之險,可戰可守,易圖恢複。
“紛紛議論不一。
李綱聽得,慌忙進宮奏道:“自古中興之主,俱起于西北,故關中為上。
今都建康雖是中策,尚可以号召四方,以圖恢複。
若遷往臨安,不過是懼敵退避之意,真是下下之計!願陛下勿降此旨,搖動民心。
臣不勝惶恐之至!“高宗道:“老卿家不知,金陵已被兀朮殘破,人民離散,隻剩得空城,難以久守。
臨安南通閩、廣,北近江、淮,民多魚鹽之利,足以休兵養馬。
待兵精糧足,然後再圖恢複,方得萬全。
卿家何必阻朕?“李綱見高宗主意已決,料難挽回,廈奏道:“既然如此,臣已年老,乞聖恩放臣還鄉,偷安歲月,實聖上之所賜也!“高宗本是個庸主,巴不得他要去,省得耳跟前聒噪,遂即準奏。
李綱也不通知衆朝臣,連夜出京回多去了。
一日,嶽飛聞得此言,慌忙同衆将入朝奏道:“兀術新敗,陛下宜安守舊都,選将挑兵,控扼要害之地;積草屯糧,召集四方勤王兵馬,真搗黃龍府,迎還二聖以報中原之恨。
豈可遷都苟安,以失民心?況臨安僻近海濱,四面受敵之地。
苗傅、劉正彥乃奸佞之徒,不可被其蠱惑!望陛下三思!”高宗道:“金兵入寇,連年征戰,生民塗炭,将士勞心。
今幸兀術敗去,孤家欲遣使議和,稍息民力,再圖恢複。
主意已定,卿家不必多慮。
”嶽飛道:“陛下既已決定聖意,今天下粗定,臣已離家日久,老母現在抱病垂危,望陛下賜臣還鄉,少進烏鳥私情。
”高宗準奏。
衆将一齊啟奏乞恩,俱各省親省墓。
高宗各賜金帛還鄉,嶽飛和衆将一齊謝恩退出。
正是: 蓋世奇才運不逢,心懷國憤矢孤忠。
大勳未集歸田裡,且向江潭作困龍。
高宗又傳旨封韓世忠為威安郡王,留守潤州,不必來京。
那高宗恐怕韓世忠到京,谏他遷都,故此差官沿途迎去,省了一番說話之意也。
遂傳旨擇了吉日,起駕南遷。
這一日,天子宮眷起程,百官紛紛保駕,百姓多有跟去的。
不一日,到了臨安,苗傅、劉正彥二人來迎接聖駕入城,送進新造的宮殿。
高宗觀看造得精巧,十分歡喜。
傳旨改為紹興元年,封苗、劉二人為左右都督,不表。
且說那兀術逃回本國,進黃龍府來,見了父王,俯伏階下。
老狼主道:“某家聞說大王兒死在中原,王孫金彈子陣亡,你将七十萬雄兵盡喪中原,還有何面目來見某家!”吩咐:“與我綁出去‘哈喇’了罷!”那時衆番官把兀術綁了,正要推出,當有軍師哈迷蚩跪上奏道:“狼主!不是四太子無能,實系嶽南蠻足智多謀。
八盤山戰敗,青龍山戰敗,渡黃河至愛華山戰敗,被嶽南蠻追至長江,死了多少兵将,逃命過江,回守河間府。
直待嶽南蠻兵往湖廣,定計五路進中原。
臣同四太子兵到黃河,有劉豫、曹榮等來獻了長江。
兵到金陵,追康王等七人七騎,真追至杭州。
他們君臣下海,四太子大兵直追至湖廣,将康王君臣圍在牛頭山。
有嶽飛、韓世忠、張浚、劉椅四元帥,領大兵來救駕,也有三十餘萬兵馬。
與他大戰,敗至漢陽江上。
又無船可渡,我兵盡被南蠻殺荊虧得杜充、曹榮二人敗下,将船來救殿下。
方要過江,又被韓世忠水戰,敗進黃天蕩。
幸有神明相救,掘開沙土,出老鹳河逃生。
沒有黃柄奴、高太保二人代死,四殿下亦不得歸國矣!要求狼主開恩,憐而赦之!”老狼主聞言,傳旨放回兀術,兀術謝了恩。
衆番将盡皆無罪,辭駕出朝,各自回府。
兀術在府内日日想到中原。
這一日,令哈迷蚩來計議道:“某家初入中原,勢如破竹,囚康王于國内,陷二帝于沙漠。
因出了這嶽飛,某家大敗數陣,全師盡喪,逃命而歸,卻是為何?”軍師道:“狼主前日之功,所虧者宋朝奸臣之力。
狼主動不動隻喜的是忠臣,惱的是奸臣,将張邦昌等殺了,如何搶得中原?”兀術想了一回道:“軍師說的不差,某家前番進兵,果虧了一班奸臣。
如今要這樣的奸臣,往那裡的去尋?”哈迷蚩道:“奸臣是還有一個在這裡。
當初何卓等共是五個人,跟随二帝到此。
那四個俱是鐵漢,铮铮不屈,俱死了。
惟有秦桧乞哀求活,狼主将他驅逐出來,流落在此。
我看此人乃是個大奸臣。
但不知目下在何處?狼主可差人去尋他來,養在府中,加些恩惠與他,一年半載,必然感激。
然後多将些金銀送他回國,叫他做個奸細。
這宋室江山,管教輕輕的送狼主受用,豈不是好?”兀術聽了道:“真個好計策!”随即差小番四處去尋覓秦桧下落。
正是: 落魄無心求富貴,運通富貴逼人來。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