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四三回 送客将軍雙結義 贈囊和尚洩天機

關燈
龍潭内起波濤,“鹳”教一品立當朝。

     “河”慮金人拿不住,“走”馬當先問路遙。

     韓元帥笑道:“這和尚空有虛名,誰知全無學問。

    怎麼一首偈語,都寫了别字?”梁夫人也好生不然。

    韓元帥就傳令各戰船齊往狼福山下,紮成水寨。

    差人往金陵打聽虛實,一面差人探聽牛頭山消息。

     且說牛頭山上嶽元帥,專等各路勤王兵至,準備與兀術交兵。

    兀術也在與衆王子、衆平章商議開戰之事。

    有探事小番進帳來報道:“啟上狼主,小的探得有南朝元帥張浚領兵六萬,順昌元帥劉倚領兵五萬,四川副使吳玠同兄弟吳璘統兵三萬,定海總兵胡章,象山總兵龔相,藕塘關總兵金節,九江總兵楊沂中,湖口總兵謝昆,各處人馬共有三十餘萬。

    俱離此不遠,四面安營,特來報知。

    ”兀術聞報,遂傳令點四位元帥向東西南北四路,探聽那一方可以行走。

    那四位元帥領令前去。

    不多時一齊回來,進帳來禀道:“四面俱有重兵,隻有正北一條大路可以行走。

    ”兀術就傳令曉谕前後左右中五營兵将知悉:“若與南蠻交戰,勝則前進,倘不能取勝,隻望正北退兵。

    ”誰知探路的,隻探得四十餘裡就轉來了,不曾到五十裡外。

    故此一句話,斷送了六七十萬人馬的性命。

     卻說嶽元帥請天子離了玉虛宮,到靈宮殿前,與衆位大臣都坐在馬上。

    傳令施放大炮,連聲不絕。

    那些各處總兵、節度聽見炮響。

    各各準備領兵殺來夾攻。

    兀術傳齊各位王子、衆平章、衆元帥、一衆番将,俱各領兵上馬,傳下令來:“今日拚了命,與嶽南蠻決一死戰,擒了康王,以圖中原。

    ”這裡嶽元帥傳下令來,命何元慶、餘化龍、張顯、嶽雲、董先、張憲、湯懷、牛臯等為首,帶領衆将,一齊放炮,呐喊踹入番營。

    那些各路總兵、節度,聽得炮聲,四面八方殺将攏來。

    但見: 轟天炮響,震地鑼鳴。

    轟天炮響,汪洋大海起春雷;震地鑼鳴,萬仞山前飛霹靂。

    人如猛虎離山,馬似遊龍出水。

    刀槍齊舉,劍戟縱橫。

    迎着刀,連肩搭背;逢着槍,頭斷身開。

    擋着劍,喉穿氣絕;中着戟,腹破流紅。

    人撞人,自相踐踏;馬碰馬,遍地屍橫。

    帶箭兒郎,呼兄喚弟;傷殘軍士,覓子尋爺。

    直殺得;天昏地暗無光彩,鬼哭神号黑霧迷! 這場大戰真個是天搖地動,日色無光。

    殺得那些番兵人屍堆滿地,馬死遍塵埃。

    嶽元帥帶領這一班猛将逢人便殺,遇将就擒。

    擺動這杆瀝泉槍,渾如蛟龍攪海,巨蟒翻身。

    那些衆番将番兵見了嶽爺,就是追魂使者、了命閻君,一個個抱頭鼠竄,口中隻叫:“走,走,走!嶽爺爺來了!”嶽爺望見南朝元帥張浚、順昌元帥劉椅的旗号,遂令軍士請來相見。

    張、劉二位元帥在馬上見了嶽元帥,嶽元帥叫道:“二位元帥!今日本帥将聖上并衆大臣交與二位元帥,速速保駕回京。

    本帥好去追趕金兵。

    ”遂辭了天子,帶了張保、王橫,催兵掩殺。

    從辰時直殺到半夜,殺得番兵抛旗棄甲,四散敗走,衆将各各在後追趕。

     單講嶽爺追着兀術,連日連夜,直趕到金門鎮相近,有傅光的先鋒狄雷在此截殺番兵。

    衆番兵無處逃命,被狄雷殺傷大半。

    嶽爺剛到跟前,狄雷不分皂白,舉起錘望嶽爺便打。

    一連兒錘,嶽元帥連忙招架,覺得沉重,便大喝道:“你是何人,敢擋本帥去路?”狄雷聽了,細細一認,曉得是嶽元帥,心中驚慌,懼罪而逃。

    嶽爺隻是緊緊追趕兀術。

    兀術隻顧望北逃去,看看來到江口,隻聽得衆番兵一片聲叫苦。

    原來一派大江,并無船隻可渡,後面追兵又近,吓得兀術渾身發抖,仰天大叫:“天亡我也!某家自進中原以來,未有如此之敗!今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如之奈何!” 正在危急,那軍師哈迷蚩用手一指道:“主公且慢驚慌!看這江中不是有船來麼?”兀術定睛一看,卻是金兵旗号。

    原來是杜充、曹榮的戰船,因被宗方殺敗,故此駕船逃走。

    軍師大叫:“快來救主!”那船上見是番兵,如飛攏岸。

    兀術與軍師、衆平章等一齊争下船來。

    船少人多,那裡裝得盡?看見嶽元帥追兵已近,慌忙開去。

    落後番兵無船可渡,嶽元帥追至江口,猶如砍瓜切菜一般。

    可憐這些番兵啼啼哭哭,望江中亂跳,淹死無數。

    兀術望見,掩面流淚,好不苦楚!後人讀史至此,有詩吊之曰: 百萬金兵将袅雄,牛頭山下團高宗。

     本期穩取中華地,誰料勤王有嶽公! 且說那嶽爺兵馬到了漢陽江口,安下營寨。

    差人找尋船隻,欲渡江去追拿兀術,忽聽得營門口齊聲喊冤。

    嶽爺便問:“何人喊冤?”早有傳宣來到外邊查問明白,進來禀道:“是七八個船戶,因臨安通判萬俟卨、同知羅汝楫解送糧草至此,私将糧草運回家中,反要船戶賠補,為此衆船戶在營前喊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