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淨境空 人心真境

關燈
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淨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遊衍其中。

    絲竹:樂器。

    茗:茶水。

    形釋:形是軀體,釋有解脫的意思。

    遊衍:逍遙遊樂。

    人隻要在内心維持一種真實的境界,沒有音樂來調劑生活也會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滿室散着清香。隻要能使心中有真實感受,而且思想純潔意境空靈,就會忘掉一切煩惱超脫形骸困擾,如此才能使自己逍遙遊樂在生活中。

    一天,孟子和梁惠王在一個池溏邊觀景。梁惠王環顧着周圍的鴻雁麋鹿,面呈得意之色,對孟子說:“有道德的人也享受這種快樂嗎?”孟子回答說:“隻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夠享受這一種快樂,沒有道德的人,即使有這種快樂,他也享受不了。”——有德者方能有樂。人生的快樂有多種,但歸根到底,真正的能使人感到充實的快樂,應該是那種無所挂礙的一精一神的舒展,是那種了無愧怍的心靈的放松,是那種胸懷坦蕩的樂天知命。

    《列子·天端第一》援引《黃帝書》中一段話來闡明了“心境恬淡,絕慮忘憂”的本源。

    《黃帝書》說:“形體動不産生形狀,卻産生影子;聲音動不産生聲音,卻産生回響;‘無’動不産生‘無’卻産生‘有’。”有形之物,一定會終結。天地會終結嗎?和我一樣一同終結。終結有一個完盡嗎?不知道。‘道’終結于本來沒有開始,完盡于本來不長久。有生之物就回到本來沒有生。有形之物就回到本來沒有形。沒有生,不是本來不生;沒有形,不是本來沒有形。生物,從理論上說是一定要完結的。要完結的不能不完結,正如生物不能不産生一樣。卻想使它永遠生存,停止它完結,這是對規律的不理解。一精一神屬于天,形骸屬于地。屬于天的清而散開,屬于地的濁而凝聚。一精一神離開形骸,各自回到本處,所以叫它為鬼。鬼的意思是回歸,歸回到它的老家。黃帝說過:“一精一神回進門裡,形骸複歸舊居,我還有什麼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