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則 鎖 匙
關燈
小
中
大
第5則 鎖 匙
話說潮州府鄒士龍、劉伯廉、王之臣三人相善,情同管鮑,義重分金。
後臣、龍二人同登鄉薦,共船往東會試。
鄒士龍到船,心中悒怏。
王之臣慰解道:“大丈夫所志在功名,離别何足歎?”士龍道:“我非為此。
賤内懷有七月之娠,屈指正月臨盆,故不放心。
”之臣道:“賤内亦然。
想天相吉人,諒獲平安,不必挂慮。
”士龍道:“你我二人自幼同學從師,稍長同進黉宮,前日同登龍虎,今又彼此内眷有孕,事豈偶然。
兄若不棄,他日若生者皆男,呼為兄弟。
生者皆女呼為姊妹。
倘若一男一女,結為夫妻。
兄意如何?”之臣道:“斯言先得我心。
”命仆取酒,盡歡而飲。
後益相親愛。
至京會試,士龍獲聯登,之臣落孫山。
臣遂先辭回家,龍乃送到郊外囑道:“今家書一封勞兄帶回,家中事務乞兄代為兼攝一二。
”之臣道:“家中事自當效力,不必挂念,惟努力殿試,決與前二名争勝。
”遂掩淚而别。
之臣抵家見妻魏氏産一男,名朝棟。
臣問是何日,魏氏道:“正月十五日辰時。
鄒大人家同日酉時得一女,名瓊玉。
”臣心喜悅,遂送家書到龍家。
士龍妻李氏已先得聯登捷報,又得平安家信,信中備述舟中指腹的事。
李氏命婢設酒款待,臣醉乃歸,自後龍家之外事遂悉為主持,毫無私意。
數月後,士龍受知縣而回,擇日請伯廉為二家交聘。
臣以金鑲如意玉禮為聘,龍以碧玉鸾钗對答之。
及龍赴任,往來書啟通問,每月無間。
臣雖數科不中,亦受教職,曆任松江府同知。
病重,寫一書信于龍,中間别無所雲,惟諄諄囑以扶持幼子。
既而,卒于任所。
龍偶曆南京巡道,得書信大恸,親往吊奠。
臣為官清廉,囊無餘剩,龍乃贈銀萬兩,代為申明上司,給沿途夫馬船隻,奔柩歸葬。
喪事既畢,欲接朝棟來任攻書,朝棟辭道:“父喪未終,母寡家貧,為子者安敢遠行?”龍聞言頗嘉其孝,常給資以贍之,令之勤讀,而家資日見頹敗。
十四歲補邑庠生,龍聞知甚喜,亦特遣賀。
自後,朝棟惟知讀書,坐食山崩,遂至貧窮。
而龍曆任參政,以無子緻仕回家。
朝棟亦與伯廉往賀,衣衫褴樓。
偶遇府縣官俱來拜,龍自覺羞恥,心甚不悅。
朝棟已十六歲,乃托劉伯廉去說,擇日完娶。
參政遂道:“彼父在日雖過小聘,未嘗納采。
彼乃宦家子弟,我女千金小姐,兩家亦非小可人家,既要完娶,必行六禮。
”朝棟聞言乃道:“彼亦知我家貧無措,何故如此作難?我當奮發,倘然僥幸,再作理會。
”竟不複言。
一日,參政謂夫人道:“女兒長成,分當該嫁。
”夫人道:“前者王公子來議完親,雖家貧,我隻得此女,何不令其入贅我家,豈不兩便,何必要他納采?”參政道:“吾見朝棟将來恐是個窮儒,我居此位,安用窮儒做門婿?諒他無銀納采,故爾留難。
且彼大言不慚,再過一年,我叫劉兄去說,再不納采,給他白銀百兩叫他另娶,我将女另選名門宦宅,庶不緻耽誤我女。
”夫人道:“彼現在雖貧,喜好讀書,将來必不落後。
彼父雖亡,前言猶在,豈可因此改盟?”參政道:“非你所知,我自有辦法。
”不意瓊玉在屏後聽知。
次日,與丹桂在後花園中觀花,見朝棟過于牆外,婢指道:“這就是王公子。
”各自相盼而去。
瓊玉見朝棟豐姿俊雅,但衣衫褴樓,心中暗喜。
至第二日,及又與丹桂往花園。
朝棟因見女子星眸月貌,光彩動人,與婢觀花,想其必是瓊玉,次日又往園外經過。
瓊玉令丹桂呼道:“王公子!”朝棟恐被人見,不敢近前。
婢又連呼,生見呼切,意必有說,竟近牆邊。
瓊玉乃令婢開了小門,将父言相告。
朝棟道:“此親原是先君所定,我今雖貧,銀決不受,親決不退,令尊欲将你改嫁,亦憑令尊。
”瓊玉道:“家君雖有此意,我決不從。
你可用心讀書,終久團圓。
你晚上可在此來,我有事問你。
此時恐有人來,今且别去。
” 朝棟回去,候至人靜更餘,徑去門邊,見丹桂立候,乃道:“小姐請公子進去說話。
”朝棟道:“恐你老爺知道,兩下不雅。
”丹桂道:“老爺、夫人已睡,進去無妨。
”朝棟猶豫,丹桂促之乃入。
但見備有酒肴,留公子對坐同飲。
朝棟欲不能制,竟欲苟合。
玉堅不許,乃道:“今日之會,蓋憫君之貧耳,豈因私欲緻此。
倘今苟從,合卺之際将何為質?”朝棟道:“此事固不敢強,但令尊想把你改嫁,另擇門庭,你怎麼辦?”玉道:“我父縱欲别選東床,我豈肯從。
古雲:一絲已定,豈容再易。
”朝棟道:“你能如此,終恐令尊勢不得已。
”玉道:“我父若勢壓,惟死而已。
”遂牽生手,對天盟誓。
既而又飲。
時至三更,女年尚幼,飲酒未節,遂乃醉倦,忘辭生回,和衣而睡。
生欲出,丹桂道:“小姐未辭,想有事說,少坐片刻,候小姐醒來。
”生往觀之,真若睡未足之海棠,生興不能制,抱而同睡。
玉略醒,乃道:“我一時醉倦,有失贍顧。
”生求合,玉意綢缪,亦不能拒,遂與同寝。
雞啼,二人同起。
玉以絲綢三匹,金手
後臣、龍二人同登鄉薦,共船往東會試。
鄒士龍到船,心中悒怏。
王之臣慰解道:“大丈夫所志在功名,離别何足歎?”士龍道:“我非為此。
賤内懷有七月之娠,屈指正月臨盆,故不放心。
”之臣道:“賤内亦然。
想天相吉人,諒獲平安,不必挂慮。
”士龍道:“你我二人自幼同學從師,稍長同進黉宮,前日同登龍虎,今又彼此内眷有孕,事豈偶然。
兄若不棄,他日若生者皆男,呼為兄弟。
生者皆女呼為姊妹。
倘若一男一女,結為夫妻。
兄意如何?”之臣道:“斯言先得我心。
”命仆取酒,盡歡而飲。
後益相親愛。
至京會試,士龍獲聯登,之臣落孫山。
臣遂先辭回家,龍乃送到郊外囑道:“今家書一封勞兄帶回,家中事務乞兄代為兼攝一二。
”之臣道:“家中事自當效力,不必挂念,惟努力殿試,決與前二名争勝。
”遂掩淚而别。
之臣抵家見妻魏氏産一男,名朝棟。
臣問是何日,魏氏道:“正月十五日辰時。
鄒大人家同日酉時得一女,名瓊玉。
”臣心喜悅,遂送家書到龍家。
士龍妻李氏已先得聯登捷報,又得平安家信,信中備述舟中指腹的事。
李氏命婢設酒款待,臣醉乃歸,自後龍家之外事遂悉為主持,毫無私意。
數月後,士龍受知縣而回,擇日請伯廉為二家交聘。
臣以金鑲如意玉禮為聘,龍以碧玉鸾钗對答之。
及龍赴任,往來書啟通問,每月無間。
臣雖數科不中,亦受教職,曆任松江府同知。
病重,寫一書信于龍,中間别無所雲,惟諄諄囑以扶持幼子。
既而,卒于任所。
龍偶曆南京巡道,得書信大恸,親往吊奠。
臣為官清廉,囊無餘剩,龍乃贈銀萬兩,代為申明上司,給沿途夫馬船隻,奔柩歸葬。
喪事既畢,欲接朝棟來任攻書,朝棟辭道:“父喪未終,母寡家貧,為子者安敢遠行?”龍聞言頗嘉其孝,常給資以贍之,令之勤讀,而家資日見頹敗。
十四歲補邑庠生,龍聞知甚喜,亦特遣賀。
自後,朝棟惟知讀書,坐食山崩,遂至貧窮。
而龍曆任參政,以無子緻仕回家。
朝棟亦與伯廉往賀,衣衫褴樓。
偶遇府縣官俱來拜,龍自覺羞恥,心甚不悅。
朝棟已十六歲,乃托劉伯廉去說,擇日完娶。
參政遂道:“彼父在日雖過小聘,未嘗納采。
彼乃宦家子弟,我女千金小姐,兩家亦非小可人家,既要完娶,必行六禮。
”朝棟聞言乃道:“彼亦知我家貧無措,何故如此作難?我當奮發,倘然僥幸,再作理會。
”竟不複言。
一日,參政謂夫人道:“女兒長成,分當該嫁。
”夫人道:“前者王公子來議完親,雖家貧,我隻得此女,何不令其入贅我家,豈不兩便,何必要他納采?”參政道:“吾見朝棟将來恐是個窮儒,我居此位,安用窮儒做門婿?諒他無銀納采,故爾留難。
且彼大言不慚,再過一年,我叫劉兄去說,再不納采,給他白銀百兩叫他另娶,我将女另選名門宦宅,庶不緻耽誤我女。
”夫人道:“彼現在雖貧,喜好讀書,将來必不落後。
彼父雖亡,前言猶在,豈可因此改盟?”參政道:“非你所知,我自有辦法。
”不意瓊玉在屏後聽知。
次日,與丹桂在後花園中觀花,見朝棟過于牆外,婢指道:“這就是王公子。
”各自相盼而去。
瓊玉見朝棟豐姿俊雅,但衣衫褴樓,心中暗喜。
至第二日,及又與丹桂往花園。
朝棟因見女子星眸月貌,光彩動人,與婢觀花,想其必是瓊玉,次日又往園外經過。
瓊玉令丹桂呼道:“王公子!”朝棟恐被人見,不敢近前。
婢又連呼,生見呼切,意必有說,竟近牆邊。
瓊玉乃令婢開了小門,将父言相告。
朝棟道:“此親原是先君所定,我今雖貧,銀決不受,親決不退,令尊欲将你改嫁,亦憑令尊。
”瓊玉道:“家君雖有此意,我決不從。
你可用心讀書,終久團圓。
你晚上可在此來,我有事問你。
此時恐有人來,今且别去。
” 朝棟回去,候至人靜更餘,徑去門邊,見丹桂立候,乃道:“小姐請公子進去說話。
”朝棟道:“恐你老爺知道,兩下不雅。
”丹桂道:“老爺、夫人已睡,進去無妨。
”朝棟猶豫,丹桂促之乃入。
但見備有酒肴,留公子對坐同飲。
朝棟欲不能制,竟欲苟合。
玉堅不許,乃道:“今日之會,蓋憫君之貧耳,豈因私欲緻此。
倘今苟從,合卺之際将何為質?”朝棟道:“此事固不敢強,但令尊想把你改嫁,另擇門庭,你怎麼辦?”玉道:“我父縱欲别選東床,我豈肯從。
古雲:一絲已定,豈容再易。
”朝棟道:“你能如此,終恐令尊勢不得已。
”玉道:“我父若勢壓,惟死而已。
”遂牽生手,對天盟誓。
既而又飲。
時至三更,女年尚幼,飲酒未節,遂乃醉倦,忘辭生回,和衣而睡。
生欲出,丹桂道:“小姐未辭,想有事說,少坐片刻,候小姐醒來。
”生往觀之,真若睡未足之海棠,生興不能制,抱而同睡。
玉略醒,乃道:“我一時醉倦,有失贍顧。
”生求合,玉意綢缪,亦不能拒,遂與同寝。
雞啼,二人同起。
玉以絲綢三匹,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