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大将軍延師
關燈
小
中
大
公大将軍某,權臣也。
威震内廷,勢傾中外,庶司百寮,莫不拱手聽命。
适其幼子需師教讀,與公卿言及,衆皆唯唯。
時有江南沈孝廉,因不第流寓都中,覓館餬口,已托其座師某持郎允為推薦。
适冬至朝賀之期,百官鹹集,大将軍複理前言,某侍郎即舉沈生以應。
大将軍曰:“為童子師,以品行為要,俾幼而習見師範,則長可觀矣。
此生端方否?”侍郎對以有儒者氣象,大将軍欣然許可。
侍郎歸,召沈生,囑令小心謹慎,不僅安硯有方,若得大将軍青目,則功名未可限量也。
沈感謝而退。
新正,大将軍遣從官以名柬邀,沈生至第,大将軍躬迎于堂,專席南向,命公子盛服拜師。
畢,大開筵宴,聲伎雜奏,賓主盡歡而止。
送先生入西園,書室三楹,峰巒周匝,林木青蒼,室内書籍充棟,陳設精雅。
公子年甫六齡,不過指教數字而已。
其供奔走者,蒼頭四人,俊童八人。
晚入卧室,牙床绛帳,繡樨錦衾,并皆佳妙。
次日,蒼頭帶長髯者至,約視沈生體段,趨出未幾,進貂裘全襲服之,長短适宜。
每日辰興,則八童齊侍。
其一首頂銀盆,跪而請盥,一執漱具,一執巾帕,一執鏡奁,一執香皂,餘皆撩衣攝裳,環伺左右。
沈生平所未經者,意甚不安,谕之曰:“其以盥盆置架上,恐沾爾等衣也。
”童曰:“某等受大将軍命,日事師如事予。
大将軍盥沐皆如是也,敢不勉效執事,以速重愆。
”沈曰:“我所命,與爾無礙。
”童不敢違,以梓楠雕架承之。
沈正沐,大将軍至,見童不頂盆,怒目視之,向随帶護衛一颠首,護衛喻意,帶諸童出。
未幾,獻首階前曰:“某童不敬先生,已斬之矣。
”沈大驚駭,視大将軍色轉和,心始安。
大将軍喜古玩,每得禹鼎湯盤之屬,與沈共賞鑒,沈若贊歎,則曰:“先生欲之,留此為玩。
”雖千金所得者,未嘗顧惜。
一日,大将軍來與沈共膳。
飯中有完谷,沈出之。
大将軍見,回首示護衛意,護衛去,未幾獻首階前,曰:“庖人揀米不淨,已斬之矣。
”沈不勝驚愕,視大将軍,談笑自若,不得不勉強承歡。
逾月,沈憶家中所需,欲支修金。
與蒼頭商之,蒼頭曰:“需若幹,請作書呈大将軍。
”沈請數十金,連家書送去。
蒼頭回日。
“已如命奇江南矣。
”未幾,大将軍奉旨征西夷,來辭沈曰:“先生之品學,予所敬佩。
今予承命西征,未稔何年葳事,敬以幼子屬先生,有不率教者笃責之,勿棄之而去。
予旋師之日,當有以報先生也。
”沈唯唯。
大将軍去後,沈欲出訪友,阍者拒曰,“府中出入,皆有載籍,按月錄報。
大将軍在時,先生足不出戶,今忽有是,恐贻奴輩性命之憂。
可已則已,乞哀憐之。
”沈知大将軍家法嚴,遂不果出。
次年應會試,亦為阍者哀祈而止。
沈憤欲告歸,又不敢拂大将軍命。
所幸四季衣服屢為更新,而小衣十日一新。
至肴馔,則翻新出奇,總無恒品,不第豐腆而已。
若悶時,蒼頭望見顔色,即傳府中男女名優赴園演劇,為先生排遣,則又樂而安之。
荏苒三年,屢有信緻家中,未得一回書,深以父母妻子為念。
委婉緻意大将軍,得還書,意甚款洽,言亦謙退,惟雲予報捷在迩,請先生姑俟,晤商可也。
又半載,大将軍獻俘還阙,聖駕郊迎。
公事畢,入視先生,歡然道故,并謝勤勞之意,沈未敢驟辭。
一日,登假山閑步,忽聞哀痛之聲,問童曰:“此聲何來?”童曰:“将軍凱旋後,在廳事考功過定賞罰耳。
”沈曰:“得窺探否?”童不敢違,引之往,潛伏廳後竊視。
見大将軍高坐,庭下甲士森列,所執刀斧之光耀目。
兩旁司官按籍論功過,其功多者,立易以應升之品服,酌酒賜坐;其過多者,大将軍面數之,曰某戰汝失機宜,某事承辦不力,應斬。
任其
威震内廷,勢傾中外,庶司百寮,莫不拱手聽命。
适其幼子需師教讀,與公卿言及,衆皆唯唯。
時有江南沈孝廉,因不第流寓都中,覓館餬口,已托其座師某持郎允為推薦。
适冬至朝賀之期,百官鹹集,大将軍複理前言,某侍郎即舉沈生以應。
大将軍曰:“為童子師,以品行為要,俾幼而習見師範,則長可觀矣。
此生端方否?”侍郎對以有儒者氣象,大将軍欣然許可。
侍郎歸,召沈生,囑令小心謹慎,不僅安硯有方,若得大将軍青目,則功名未可限量也。
沈感謝而退。
新正,大将軍遣從官以名柬邀,沈生至第,大将軍躬迎于堂,專席南向,命公子盛服拜師。
畢,大開筵宴,聲伎雜奏,賓主盡歡而止。
送先生入西園,書室三楹,峰巒周匝,林木青蒼,室内書籍充棟,陳設精雅。
公子年甫六齡,不過指教數字而已。
其供奔走者,蒼頭四人,俊童八人。
晚入卧室,牙床绛帳,繡樨錦衾,并皆佳妙。
次日,蒼頭帶長髯者至,約視沈生體段,趨出未幾,進貂裘全襲服之,長短适宜。
每日辰興,則八童齊侍。
其一首頂銀盆,跪而請盥,一執漱具,一執巾帕,一執鏡奁,一執香皂,餘皆撩衣攝裳,環伺左右。
沈生平所未經者,意甚不安,谕之曰:“其以盥盆置架上,恐沾爾等衣也。
”童曰:“某等受大将軍命,日事師如事予。
大将軍盥沐皆如是也,敢不勉效執事,以速重愆。
”沈曰:“我所命,與爾無礙。
”童不敢違,以梓楠雕架承之。
沈正沐,大将軍至,見童不頂盆,怒目視之,向随帶護衛一颠首,護衛喻意,帶諸童出。
未幾,獻首階前曰:“某童不敬先生,已斬之矣。
”沈大驚駭,視大将軍色轉和,心始安。
大将軍喜古玩,每得禹鼎湯盤之屬,與沈共賞鑒,沈若贊歎,則曰:“先生欲之,留此為玩。
”雖千金所得者,未嘗顧惜。
一日,大将軍來與沈共膳。
飯中有完谷,沈出之。
大将軍見,回首示護衛意,護衛去,未幾獻首階前,曰:“庖人揀米不淨,已斬之矣。
”沈不勝驚愕,視大将軍,談笑自若,不得不勉強承歡。
逾月,沈憶家中所需,欲支修金。
與蒼頭商之,蒼頭曰:“需若幹,請作書呈大将軍。
”沈請數十金,連家書送去。
蒼頭回日。
“已如命奇江南矣。
”未幾,大将軍奉旨征西夷,來辭沈曰:“先生之品學,予所敬佩。
今予承命西征,未稔何年葳事,敬以幼子屬先生,有不率教者笃責之,勿棄之而去。
予旋師之日,當有以報先生也。
”沈唯唯。
大将軍去後,沈欲出訪友,阍者拒曰,“府中出入,皆有載籍,按月錄報。
大将軍在時,先生足不出戶,今忽有是,恐贻奴輩性命之憂。
可已則已,乞哀憐之。
”沈知大将軍家法嚴,遂不果出。
次年應會試,亦為阍者哀祈而止。
沈憤欲告歸,又不敢拂大将軍命。
所幸四季衣服屢為更新,而小衣十日一新。
至肴馔,則翻新出奇,總無恒品,不第豐腆而已。
若悶時,蒼頭望見顔色,即傳府中男女名優赴園演劇,為先生排遣,則又樂而安之。
荏苒三年,屢有信緻家中,未得一回書,深以父母妻子為念。
委婉緻意大将軍,得還書,意甚款洽,言亦謙退,惟雲予報捷在迩,請先生姑俟,晤商可也。
又半載,大将軍獻俘還阙,聖駕郊迎。
公事畢,入視先生,歡然道故,并謝勤勞之意,沈未敢驟辭。
一日,登假山閑步,忽聞哀痛之聲,問童曰:“此聲何來?”童曰:“将軍凱旋後,在廳事考功過定賞罰耳。
”沈曰:“得窺探否?”童不敢違,引之往,潛伏廳後竊視。
見大将軍高坐,庭下甲士森列,所執刀斧之光耀目。
兩旁司官按籍論功過,其功多者,立易以應升之品服,酌酒賜坐;其過多者,大将軍面數之,曰某戰汝失機宜,某事承辦不力,應斬。
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