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冬天無雪,夏天必定多雨(3)
關燈
小
中
大
舍得放下你這個爛熊中心,到我崤陽縣去當個縣委書記什麼的,你看那氣勢吧!你看你發财吧!”
金超說:“柏林,你喝多了。
” 張柏林挺起身子,正色問道:“你不是請我喝酒麼?” “是啊,我是在請你喝酒。
” “你咋會是這号人?請人喝酒卻一股勁兒說人喝多了,你這是咋了?!” 張柏林指着金超,真的急了。
金超隻好把張柏林的酒杯再一次斟滿。
金超今天很節制,他打算晚上到紀南那裡取一篇評論稿件。
紀南已經退休——退離了工作崗位,同時也被文壇退離,現在他找一個發表文章的地方都很難了。
金超感念他曾經給他提供巨大的支持和幫助,遇到組織什麼學術活動,總是邀請紀南參加。
紀小佩還和父母親住在一起。
時間是醫治一切精神創傷的良藥。
離婚給金超和紀小佩心靈上造成的傷害正在愈合,金超到紀南這裡來,經常會碰到紀小佩,他們已經處得像朋友一樣,有時候還能在一起聊聊天兒。
他們彼此很少說到各自的生活。
就金超來說,兩個人沒離婚的時候他都無法訴說事業上的酸甜苦辣,更何況現在你面對的是已經和你脫離夫妻關系的人呢?但是他很想知道紀小佩的生活狀況,他甚至在心底裡渴望聽到紀小佩生活得不好的消息,以此證明被紀小佩看不起的世界觀在生活中的強大力量。
還有,或許出于好奇吧,他也很想知道那個給紀小佩寫信的人,是不是如願以償地即将成為紀小佩的第二任丈夫。
紀小佩守口如瓶,她就像上大學的時候那樣内心安甯,在她那裡,生活是一條在開花的原野上舒緩地流淌的河流,金超看不到他期望看到的東西。
紀南也從來不說女兒的情況,就像他和金超之間從來沒有紀小佩這個因素一樣。
紀小佩和金超離婚以後,紀南夫婦又一次陷入到由于對女兒教育引導的失敗而深深自責之中。
他們甚至認為是他們毀壞了女兒的生活,從而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下決心要幫助女兒重建生活。
老兩口有明确的分工:先于紀南退休在家的母親專門料理紀小佩的生活,為她提供可口的飯菜,為她收拾出一個令人愉快的生活環境,就像十年前做姑娘時回到家裡那樣;紀南則密切關注紀小佩的精神生活,想方設法為她營造一個能夠進行思想交流的空間,頻繁邀請學術界的朋友到家裡來聚會,吸引小佩加入到談話之中,或者鼓勵小佩參加各種學術活動,讓她在她喜歡的領地呼吸新鮮的氣息。
這時候紀小佩還沒有把那個給她寫了九十多封信件的人介紹給她的父親母親。
那個人還在連篇累牍地寫着既不是情書也不是學術文章的信件,就好像在他心中有一個數字目标一樣。
紀小佩在這些信件中了解的東西,比從曆史教科書中了解的東西要多得多。
她總是在用她的生命等待着信件,或者是郵寄,或者是在某種場合悄悄遞給她,或者直接送她的宿舍…… 紀小佩渡過了最為難過的那段時光,離婚帶來的可怕的精神動蕩就像地磁的擾動一樣,不久就歸于平息,她的生活漸漸回複到了正常狀态。
在這些人中間,她又找到了感興趣的話題。
曆史,從談話中、信件中了解的曆史,以它特有的方式說明着她所無法了解的世界,她在過去中為未知的生活找到了解釋,她不再茫然,她好像突然來到了一個清朗之地,她像小孩子一樣跳着唱着……她感謝父親和母親,感謝所有出現在她生活中的人。
父親退休前後,紀小佩的生活走上了正軌,紀南也就放下心來了。
雖然父親對她說過,生活多麼崇高他就有多麼崇高,生活多麼卑鄙他就有多麼卑鄙,但是在她看來,父親不像他說的那樣崇高,也不像他說的那樣卑鄙,他隻是一個想讓他的妻子女兒生活得好一些的老人。
他的學術活動以至于所有的精神生活,都以此為最終目的。
你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好的學者,但是你無法否認他是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
父親說:“小佩,如果你選擇了一生研究學問,我覺得,你還應當開闊一下視野……” 父親第一次這樣說的時候,她沒有在意;第二次這樣說的時候,她回答說:“你不認為我讀研究生是在開闊視野嗎?”父親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
第三次這樣說的時候,父親直截了當告訴她:“你應當到國外去,國外有比國内更好的研究曆史的條件。
” 這個時候,紀小佩對父親的話已經沒有理解上的距離,就好像這是一個在他們中間經常在談論的話題,嚴肅認真地探讨了達到那裡的可能的路徑,确定了行進的方向。
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這不僅僅是紀小佩一個人的努力,而是全家的努力,紀小佩研究生畢業時如願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曆史研究所,并且獲得了全額
” 張柏林挺起身子,正色問道:“你不是請我喝酒麼?” “是啊,我是在請你喝酒。
” “你咋會是這号人?請人喝酒卻一股勁兒說人喝多了,你這是咋了?!” 張柏林指着金超,真的急了。
金超隻好把張柏林的酒杯再一次斟滿。
金超今天很節制,他打算晚上到紀南那裡取一篇評論稿件。
紀南已經退休——退離了工作崗位,同時也被文壇退離,現在他找一個發表文章的地方都很難了。
金超感念他曾經給他提供巨大的支持和幫助,遇到組織什麼學術活動,總是邀請紀南參加。
紀小佩還和父母親住在一起。
時間是醫治一切精神創傷的良藥。
離婚給金超和紀小佩心靈上造成的傷害正在愈合,金超到紀南這裡來,經常會碰到紀小佩,他們已經處得像朋友一樣,有時候還能在一起聊聊天兒。
他們彼此很少說到各自的生活。
就金超來說,兩個人沒離婚的時候他都無法訴說事業上的酸甜苦辣,更何況現在你面對的是已經和你脫離夫妻關系的人呢?但是他很想知道紀小佩的生活狀況,他甚至在心底裡渴望聽到紀小佩生活得不好的消息,以此證明被紀小佩看不起的世界觀在生活中的強大力量。
還有,或許出于好奇吧,他也很想知道那個給紀小佩寫信的人,是不是如願以償地即将成為紀小佩的第二任丈夫。
紀小佩守口如瓶,她就像上大學的時候那樣内心安甯,在她那裡,生活是一條在開花的原野上舒緩地流淌的河流,金超看不到他期望看到的東西。
紀南也從來不說女兒的情況,就像他和金超之間從來沒有紀小佩這個因素一樣。
紀小佩和金超離婚以後,紀南夫婦又一次陷入到由于對女兒教育引導的失敗而深深自責之中。
他們甚至認為是他們毀壞了女兒的生活,從而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下決心要幫助女兒重建生活。
老兩口有明确的分工:先于紀南退休在家的母親專門料理紀小佩的生活,為她提供可口的飯菜,為她收拾出一個令人愉快的生活環境,就像十年前做姑娘時回到家裡那樣;紀南則密切關注紀小佩的精神生活,想方設法為她營造一個能夠進行思想交流的空間,頻繁邀請學術界的朋友到家裡來聚會,吸引小佩加入到談話之中,或者鼓勵小佩參加各種學術活動,讓她在她喜歡的領地呼吸新鮮的氣息。
這時候紀小佩還沒有把那個給她寫了九十多封信件的人介紹給她的父親母親。
那個人還在連篇累牍地寫着既不是情書也不是學術文章的信件,就好像在他心中有一個數字目标一樣。
紀小佩在這些信件中了解的東西,比從曆史教科書中了解的東西要多得多。
她總是在用她的生命等待着信件,或者是郵寄,或者是在某種場合悄悄遞給她,或者直接送她的宿舍…… 紀小佩渡過了最為難過的那段時光,離婚帶來的可怕的精神動蕩就像地磁的擾動一樣,不久就歸于平息,她的生活漸漸回複到了正常狀态。
在這些人中間,她又找到了感興趣的話題。
曆史,從談話中、信件中了解的曆史,以它特有的方式說明着她所無法了解的世界,她在過去中為未知的生活找到了解釋,她不再茫然,她好像突然來到了一個清朗之地,她像小孩子一樣跳着唱着……她感謝父親和母親,感謝所有出現在她生活中的人。
父親退休前後,紀小佩的生活走上了正軌,紀南也就放下心來了。
雖然父親對她說過,生活多麼崇高他就有多麼崇高,生活多麼卑鄙他就有多麼卑鄙,但是在她看來,父親不像他說的那樣崇高,也不像他說的那樣卑鄙,他隻是一個想讓他的妻子女兒生活得好一些的老人。
他的學術活動以至于所有的精神生活,都以此為最終目的。
你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好的學者,但是你無法否認他是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
父親說:“小佩,如果你選擇了一生研究學問,我覺得,你還應當開闊一下視野……” 父親第一次這樣說的時候,她沒有在意;第二次這樣說的時候,她回答說:“你不認為我讀研究生是在開闊視野嗎?”父親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
第三次這樣說的時候,父親直截了當告訴她:“你應當到國外去,國外有比國内更好的研究曆史的條件。
” 這個時候,紀小佩對父親的話已經沒有理解上的距離,就好像這是一個在他們中間經常在談論的話題,嚴肅認真地探讨了達到那裡的可能的路徑,确定了行進的方向。
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這不僅僅是紀小佩一個人的努力,而是全家的努力,紀小佩研究生畢業時如願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曆史研究所,并且獲得了全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