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永恒的法則(2)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麼都可以無視,不能無視人的尊嚴
(1)
人總是在某種條件下運用自己的意志力,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意志力都是受到約束的,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身居高位的權力所有者經常感歎“高處不勝寒”的原因。
然而這隻是相對的一種情況。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大隊黨支部書記對于老是搗亂的張三沒有辦法,說:“我不能治他,我咋治他?一是他是我的遠房親戚,論輩份我還叫他叔哩;二是我治了他,鄉裡鄉親的面子上不好看……”“毬!”公社黨委書記說,“如果連一個爛張三你也治不了,你還當啥黨支部書記哩當?你算毬了!某某某,明兒你去把狗日的張三捆到公社來,我倒要看他是個啥材體!”第二天張三被民兵小分隊捆來了,這沒有什麼問題,或打或罵,都不在話下,公社黨委書記的意志在莊稼人的身上是一種絕對力量,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約束它。
但是對那個黨支部書記就不同了,縣上的組織部門會問:你為啥撤了他?公社書記可以說這人一滿不行,搞女人哩,村上的女人都讓狗日的拾掇了……組織部門又說:你那裡的黨支部書記咋都是個這?你不是已經為這撤了三個黨支部書記了麼?公社黨委書記就想:真的,咋都是個這?算毬了,這個就甭撤了,那個黨支部書記的位置就保住了,雖然很僥幸,終歸沒有落得黨委書記說的那個下場啊。
這說明有一種東西在黨委書記的腦袋裡發生了作用,用文人的話說,就是:有一種東西約束了他的意志力。
這種東西長時間以來一直約束着吳運韬。
現在不一樣了。
随着邱小康對吳運韬的賞識程度的增加,吳運韬獲得了空前的力量支撐。
他和梁峥嵘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雙方都很謹慎,都非常小心地不觸及對方敏感部位。
在各自的工作領域也是一樣。
吳運韬無法把蘇北作為心腹,既有他的原因也有蘇北的原因。
他的原因在于始終認為蘇北不像金超和師林平——這個書生氣十足的人骨子裡那種桀骜不馴的個性,是無法真正成為金超的。
蘇北的原因某種程度同時也是吳運韬的原因,作為一個吳運韬的下屬,他太特立獨行,吳運韬從蘇北的言談中感覺不到真正的尊重與服從,就像金超那樣。
還有,當初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把副主任的職務給蘇北的,這件事一直沉甸甸地壓在吳運韬的心頭,就像曾經被什麼人強迫着做了一件極為悔恨的事情一樣。
就連他自己都未必知道,在他内心深處,一直有一種渴望,一種報複的渴望。
如果以前的那個吳運韬是村黨支部書記的話,那麼現在的吳運韬就是可以随意處置張三的那個公社黨委書記了。
這時候,蘇北犯了一個錯誤,在别人都如願以償找到安全活法的時候,做了理念的犧牲品——不合時宜地對吳運韬述說了他的憂慮:現在這個班子在員工中的威信每況愈下,原來處于蜇伏狀态的種種欲望正在擡頭,并且已經在一些掌握權力的部門領導中成為一種合法見解,幾宗顯而易見的貪污行為沒有被遏止……他完全不知道,吳運韬不需要聽到這些。
吳運韬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一個單位必須穩定,“穩定壓倒一切”,他深刻汲取了夏乃尊和徐罘的教訓,絕不觸動會在外界産生消極影響的事情。
金超曾經試圖解決蘇北提到的問題,被吳運韬制止了,吳運韬讓金超寬容。
永遠把吳運韬看作自己的師長的金超,很聰明地弄懂了他的意思,書呆子蘇北沒有弄懂。
這個人似乎弄不懂這樣的事情。
“誰?什麼事情?”吳運韬問。
蘇北詳細地談了他了解到的情況。
吳運韬不懷疑蘇北說到的情況,他在想,如果這些事情傳到Z部,會給他的政治謀求帶來什麼影響? 他沉吟良久——這是公社黨支部書記對張三的沉吟。
最後,就像以往蘇北談這類問題時一樣,吳運韬什麼也不說,就結束了談話。
就在蘇北尴尬地走出吳運韬辦公室門口的時候,吳運韬從後面叫住了他,他又走回到吳運韬面前。
吳運韬望着他的眼睛,用公事公辦的語氣說:“你這個人說話太直。
剛才那些事,不要再說了,沒有被證實的事情,不要再說。
還有,你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領導,你有責任和義務為東方的名譽負責。
一個人在一個
然而這隻是相對的一種情況。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大隊黨支部書記對于老是搗亂的張三沒有辦法,說:“我不能治他,我咋治他?一是他是我的遠房親戚,論輩份我還叫他叔哩;二是我治了他,鄉裡鄉親的面子上不好看……”“毬!”公社黨委書記說,“如果連一個爛張三你也治不了,你還當啥黨支部書記哩當?你算毬了!某某某,明兒你去把狗日的張三捆到公社來,我倒要看他是個啥材體!”第二天張三被民兵小分隊捆來了,這沒有什麼問題,或打或罵,都不在話下,公社黨委書記的意志在莊稼人的身上是一種絕對力量,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約束它。
但是對那個黨支部書記就不同了,縣上的組織部門會問:你為啥撤了他?公社書記可以說這人一滿不行,搞女人哩,村上的女人都讓狗日的拾掇了……組織部門又說:你那裡的黨支部書記咋都是個這?你不是已經為這撤了三個黨支部書記了麼?公社黨委書記就想:真的,咋都是個這?算毬了,這個就甭撤了,那個黨支部書記的位置就保住了,雖然很僥幸,終歸沒有落得黨委書記說的那個下場啊。
這說明有一種東西在黨委書記的腦袋裡發生了作用,用文人的話說,就是:有一種東西約束了他的意志力。
這種東西長時間以來一直約束着吳運韬。
現在不一樣了。
随着邱小康對吳運韬的賞識程度的增加,吳運韬獲得了空前的力量支撐。
他和梁峥嵘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雙方都很謹慎,都非常小心地不觸及對方敏感部位。
在各自的工作領域也是一樣。
吳運韬無法把蘇北作為心腹,既有他的原因也有蘇北的原因。
他的原因在于始終認為蘇北不像金超和師林平——這個書生氣十足的人骨子裡那種桀骜不馴的個性,是無法真正成為金超的。
蘇北的原因某種程度同時也是吳運韬的原因,作為一個吳運韬的下屬,他太特立獨行,吳運韬從蘇北的言談中感覺不到真正的尊重與服從,就像金超那樣。
還有,當初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把副主任的職務給蘇北的,這件事一直沉甸甸地壓在吳運韬的心頭,就像曾經被什麼人強迫着做了一件極為悔恨的事情一樣。
就連他自己都未必知道,在他内心深處,一直有一種渴望,一種報複的渴望。
如果以前的那個吳運韬是村黨支部書記的話,那麼現在的吳運韬就是可以随意處置張三的那個公社黨委書記了。
這時候,蘇北犯了一個錯誤,在别人都如願以償找到安全活法的時候,做了理念的犧牲品——不合時宜地對吳運韬述說了他的憂慮:現在這個班子在員工中的威信每況愈下,原來處于蜇伏狀态的種種欲望正在擡頭,并且已經在一些掌握權力的部門領導中成為一種合法見解,幾宗顯而易見的貪污行為沒有被遏止……他完全不知道,吳運韬不需要聽到這些。
吳運韬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一個單位必須穩定,“穩定壓倒一切”,他深刻汲取了夏乃尊和徐罘的教訓,絕不觸動會在外界産生消極影響的事情。
金超曾經試圖解決蘇北提到的問題,被吳運韬制止了,吳運韬讓金超寬容。
永遠把吳運韬看作自己的師長的金超,很聰明地弄懂了他的意思,書呆子蘇北沒有弄懂。
這個人似乎弄不懂這樣的事情。
“誰?什麼事情?”吳運韬問。
蘇北詳細地談了他了解到的情況。
吳運韬不懷疑蘇北說到的情況,他在想,如果這些事情傳到Z部,會給他的政治謀求帶來什麼影響? 他沉吟良久——這是公社黨支部書記對張三的沉吟。
最後,就像以往蘇北談這類問題時一樣,吳運韬什麼也不說,就結束了談話。
就在蘇北尴尬地走出吳運韬辦公室門口的時候,吳運韬從後面叫住了他,他又走回到吳運韬面前。
吳運韬望着他的眼睛,用公事公辦的語氣說:“你這個人說話太直。
剛才那些事,不要再說了,沒有被證實的事情,不要再說。
還有,你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領導,你有責任和義務為東方的名譽負責。
一個人在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