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勝利者的勝利(2)

關燈
種豆者得瓜 (1) 師林平對稿件進行簡單修飾以後,又回到蘇北手裡。

     起初,蘇北非常擔心師林平的修改破壞了作品内在的統一性,當他發現師林平僅僅做了一些文句的勾畫以後,心裡寬慰了許多。

    這本書從前言到後記都出自蘇北之手,傾注着他的心血,他在内心把它作為自己的作品一樣珍重。

     蘇北開始安排這本書的設計、印制。

    按照吳運韬的指示,要把這本書的出版作為這一段時間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不惜工本,找最好的裝祯設計師,用最好的印制材料,在最好的印刷廠印刷。

    所以,本書一路綠燈,沒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了全部工作,精美的樣書擺到了吳運韬的案頭。

     這時候,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流傳着一種說法,說是蘇北寫了第一稿,吳運韬不滿意,又讓師林平寫了第二稿……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沒有形狀。

     蘇北一笑置之。

     吳運韬決定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一個隆重的《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首發式。

     金超把吳運韬的意圖轉化成了領導班子的正式決定,蘇北、師林平、沈然等人就開始忙活——聯系場地,采購禮品,邀請來賓,和新聞單位談判刊發和播出消息的費用,給記者紅包的數額……事情像台風一樣運轉,整個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都卷到裡面去了。

     台風的中心是甯靜的。

    吳運韬很甯靜。

    他先讓左強給邱小康帶去十本,附一信: 小康: 《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已出,暫送十冊。

    我粗看了一下,無論裝祯印制,都覺得不錯。

    請你看一下,有不滿意處,可再改。

     吳運韬 邱小康打電話說書很好,相當好,他再次說,一定要代我感謝蘇北、師林平和金超,他們太辛苦了。

    吳運韬向邱小康彙報關于首發式的設想,設想很成熟很完整,甚至可以說很精确,精确到用什麼車接盧荻老人,由哪兩個人攙扶的程度。

     邱小康說:“很好哇!就照你的安排辦吧!”他當時就答應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民主黨派負責人由他邀請,但是他強調:“也不必要來那麼多官吧?還是多來一些學者,書嘛,多聽聽學者的意見。

    ” 吳運韬說:“我是這樣想的。

    我想在學者裡面多安排幾個發言。

    ” “那最好了。

    ” “紀南能發言嗎?”邱小康問。

     吳運韬說:“我昨天剛見過紀南。

    他說他很崇敬老人……” “也不能說過頭,”邱小康說,“如實評價。

    ” 首發式在人民大會堂新落成的香港廳舉行。

     為此,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忙了将近一個月時間,辦公室主任沈然累得幾乎脫了人形。

    本來所有籌備活動都是落實給她和韓思成兩個人的,但是沈然把大部分事情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她總是讓韓思成歇一歇。

     人事處處長韓思成也幾乎脫了人形,但不是因為籌辦這個會議。

    兒子被切掉右腎的案件經過法院一年多的審理,最近終于有了結果——醫療管理部門給法院出具的《醫療責任事故鑒定書》上赫然寫着:孩子的“右腎自然缺失,與本次手術無關。

    ”法院認定了這份鑒定,被告被宣判無罪。

     當時蘇北也站在法庭原告席上。

    這個平時不溫不火的人臉色突然變得像紙一樣蒼白,他精神上受到的打擊,無異于被鋒利的尖刀攪動了幾下,靈魂血淋淋地暴露在赤野當中,徒然地跳躍着,掙紮着,鳴叫着。

     他用顫抖的手指着法官,卻什麼都沒說出來。

     在法官“休庭”的高聲叫喊中,主刀的大夫和醫院方代表神色莊嚴地走出了法庭,就像剛剛參加完學術會議一樣。

     韓思成臉上塗滿了淚水,緊緊地抓住蘇北,好像生怕他倒下去。

     “老蘇,不,咱不這樣!”韓思成悲怆地喊着,“咱不這樣……” 蘇北渾身無力,兩條腿似乎沒有力氣支撐住他,他摸索着坐在長條木椅上。

     此時此刻,世界對于他來說是零,他自己對于他也是零。

    一種深深的厭惡和絕望,使他覺得自己非常無恥,非常醜惡,他已經無法承擔“人”這個字的全部沉重。

    他站不起來。

     ………… 沈然把簽到本從韓思成那裡拿過來,說:“老韓你甭管了,去歇歇。

    ” 韓思成感激地看着沈然,眼睛裡顫動着光亮。

     “到裡邊看看去吧!”沈然說。

     韓思成就到會場裡面去了,坐在最後一排座椅上。

     豪華裝修散發着一種說不上好說不上不好的味道,璀璨的枝形吊燈把整個大廳照耀得富麗堂皇。

    主席台上方紅色橫幅上寫着“《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首發式”幾個大字。

    主席台上坐着級别很高的領導人、全國婦聯、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盧荻在稍稍靠右一些的地方,現在她正在看蘇北起草的發言稿。

    邱小康和領導人說着什麼,其他人都在翻閱《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和印有邱小康頭像的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簡介。

     來了這麼多重要人物,會場上有一種凝重的氣氛。

     紀南還不夠資格坐到主席台上,和其他幾位風頭正健的中青年文藝評論家坐在主席台側面的第一排沙發上。

    第一排沙發和第二排第三排的區别在于前面配了茶幾,茶幾上擺放着桌簽,從桌簽上我們可以看到,宣傳文化主管部門和文學藝術界的主要負責同志都來了。

    他們的腳邊,都有一個印有“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大字的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