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迷亂(2)
關燈
小
中
大
說:“謝謝謝謝謝謝。
” 有了這樣一番談話,三個人之間最後一點隔膜也就消除了。
離開飯店的時候,異常興奮的金超竟然答應了十分鐘以前還在竭力拒絕的事情:“沒有問題。
這樣吧,我明天給小康打一個電話,讓他見你們一下,谝一谝,照照像……這沒什麼。
” 牛鴻運激動萬分,臉紅得像龍蝦,連連搖着金超的手,叫着:“老金!金主任!” 大廳服務小姐正在把嘴遮起來,仍然掩飾不住爬到眉梢的笑意。
金超解釋說:“這樣的事情太多,我不能都答應……” 牛鴻運連連點頭:“知道知道,我都知道。
我真不知道該咋感謝你。
” “謝啥?”金超說,“咱不是老鄉嗎?” “噢——對了對了對了,老鄉嘛!” 大廳裡回旋着牛鴻運高亢嘹亮的笑聲。
張柏林看到,金超那輛黑色“奧迪”轎車已經停在大廳前面平滑的車道上了。
蘇北開始正常上下班。
他着手料理分管部門的工作,在此之前這些部門都由陳怡代為管理。
工作就是這樣,一旦卷進去,就像上了傳送帶,沒有個止息。
他不是頤指氣使的人,很多事情都親自去做,很少留給自己時間。
但是,由于沒有了寫作壓力,他感覺日常工作還是很愉快的。
當然,這裡還有金超的原因……他明顯地感覺到金超的大度,感覺到對他的尊重,這使他很感動。
現在,他臨睡前又開始長篇大論地寫劄記了,劄記中減弱了對身邊事物的譴責,更多地表達着對社會問題的思索;他正在創作的長篇小說和生活同步,有了新的進展;他最近又開始重新閱讀研究尼采的著作,因為寫作《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閱讀一度中斷了。
他認為目前在讀的這本法國人吉爾?德勒茲寫的《尼采與哲學》,是研究和闡述尼采學說的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蘇北很少讀當代走紅作家的作品。
不否認當代作家中有很多優秀的人,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這些人的作品不能夠構成時尚,構成時尚的是那些被骟割了思想的輕浮之作,它們被鼓勵着,欣賞着,把整個文壇弄得熱熱鬧鬧,擁擠不堪。
有的人由于偶然原因成為作家,獲得了話語權,他們不珍重這個光榮的名字,抛棄掉曾經珍重過的責任,專門制造垃圾。
蘇北曾經向一位發表過有厚重曆史感作品的作家約稿——這位作家沉默了好幾年,他一定在打造真正的文學精品——但是,費九牛二虎之力拿到手裡的,竟是三十萬言像鼻涕一樣令人惡心的東西。
作家遠離了生活,遠離了善和惡,遠離了美和醜,剩下的,僅僅是可憐的孤芳自賞,是杯水風波,是和女人在床上的翻滾,是那虛弱心靈的虛弱感歎。
在這個無情世界的邊緣,你雖然會看到蔑視文學時尚的人在孤獨地寫作,孤獨地思想,會看到他們的作品以各種奇怪的方式在很小的範圍内被閱讀,但是你看到更多的是荒涼,是對文學價值的冷漠。
這不是普通人關心的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生活的世界隻有故事,沒有文學,文學的狀态也就不可能作用于他們的精神生活。
不幸的是,蘇北不是這樣的人,這個在人世間行走了這麼久的人,在精神上與文學和思想的聯系竟然還是那麼緊密,以至于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割斷它,這不能不說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文學的荒涼、思想的荒涼是不是他精神世界荒涼的一個誘因?是不是他精神生活危機的一部分?不知道。
蘇北自己也不知道。
關于尼采的研究專著和他從事的創作沒有直接聯系,甚至和他當時的思考也沒有任何關系,但那是思想,那是可以在臨睡前美妙享用的美酒佳肴。
他沉迷于這樣的作品甚至也不是要為心靈尋找某個問題的答案,他僅僅是想從中看到美,看到智慧之花。
蘇北離不了這個東西,就像有的人離不開權力,有的人離不開美酒,有的人離不開女人。
吳運韬一直沒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來,為了Z部的事情去了上海。
蘇北不知道廖濟舟看沒看書稿,談了什麼意見;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就可以脫手這件事情了——他希望就此結束,這樣,他就可以為自己做時間安排。
他動過念頭給吳運韬打電話問一問,又怕吳運韬會産生錯覺,也就沒問。
其實,吳運韬已經從上海回來了,并且聽取了廖濟舟關于《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
” 有了這樣一番談話,三個人之間最後一點隔膜也就消除了。
離開飯店的時候,異常興奮的金超竟然答應了十分鐘以前還在竭力拒絕的事情:“沒有問題。
這樣吧,我明天給小康打一個電話,讓他見你們一下,谝一谝,照照像……這沒什麼。
” 牛鴻運激動萬分,臉紅得像龍蝦,連連搖着金超的手,叫着:“老金!金主任!” 大廳服務小姐正在把嘴遮起來,仍然掩飾不住爬到眉梢的笑意。
金超解釋說:“這樣的事情太多,我不能都答應……” 牛鴻運連連點頭:“知道知道,我都知道。
我真不知道該咋感謝你。
” “謝啥?”金超說,“咱不是老鄉嗎?” “噢——對了對了對了,老鄉嘛!” 大廳裡回旋着牛鴻運高亢嘹亮的笑聲。
張柏林看到,金超那輛黑色“奧迪”轎車已經停在大廳前面平滑的車道上了。
蘇北開始正常上下班。
他着手料理分管部門的工作,在此之前這些部門都由陳怡代為管理。
工作就是這樣,一旦卷進去,就像上了傳送帶,沒有個止息。
他不是頤指氣使的人,很多事情都親自去做,很少留給自己時間。
但是,由于沒有了寫作壓力,他感覺日常工作還是很愉快的。
當然,這裡還有金超的原因……他明顯地感覺到金超的大度,感覺到對他的尊重,這使他很感動。
現在,他臨睡前又開始長篇大論地寫劄記了,劄記中減弱了對身邊事物的譴責,更多地表達着對社會問題的思索;他正在創作的長篇小說和生活同步,有了新的進展;他最近又開始重新閱讀研究尼采的著作,因為寫作《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閱讀一度中斷了。
他認為目前在讀的這本法國人吉爾?德勒茲寫的《尼采與哲學》,是研究和闡述尼采學說的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蘇北很少讀當代走紅作家的作品。
不否認當代作家中有很多優秀的人,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這些人的作品不能夠構成時尚,構成時尚的是那些被骟割了思想的輕浮之作,它們被鼓勵着,欣賞着,把整個文壇弄得熱熱鬧鬧,擁擠不堪。
有的人由于偶然原因成為作家,獲得了話語權,他們不珍重這個光榮的名字,抛棄掉曾經珍重過的責任,專門制造垃圾。
蘇北曾經向一位發表過有厚重曆史感作品的作家約稿——這位作家沉默了好幾年,他一定在打造真正的文學精品——但是,費九牛二虎之力拿到手裡的,竟是三十萬言像鼻涕一樣令人惡心的東西。
作家遠離了生活,遠離了善和惡,遠離了美和醜,剩下的,僅僅是可憐的孤芳自賞,是杯水風波,是和女人在床上的翻滾,是那虛弱心靈的虛弱感歎。
在這個無情世界的邊緣,你雖然會看到蔑視文學時尚的人在孤獨地寫作,孤獨地思想,會看到他們的作品以各種奇怪的方式在很小的範圍内被閱讀,但是你看到更多的是荒涼,是對文學價值的冷漠。
這不是普通人關心的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生活的世界隻有故事,沒有文學,文學的狀态也就不可能作用于他們的精神生活。
不幸的是,蘇北不是這樣的人,這個在人世間行走了這麼久的人,在精神上與文學和思想的聯系竟然還是那麼緊密,以至于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割斷它,這不能不說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文學的荒涼、思想的荒涼是不是他精神世界荒涼的一個誘因?是不是他精神生活危機的一部分?不知道。
蘇北自己也不知道。
關于尼采的研究專著和他從事的創作沒有直接聯系,甚至和他當時的思考也沒有任何關系,但那是思想,那是可以在臨睡前美妙享用的美酒佳肴。
他沉迷于這樣的作品甚至也不是要為心靈尋找某個問題的答案,他僅僅是想從中看到美,看到智慧之花。
蘇北離不了這個東西,就像有的人離不開權力,有的人離不開美酒,有的人離不開女人。
吳運韬一直沒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來,為了Z部的事情去了上海。
蘇北不知道廖濟舟看沒看書稿,談了什麼意見;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就可以脫手這件事情了——他希望就此結束,這樣,他就可以為自己做時間安排。
他動過念頭給吳運韬打電話問一問,又怕吳運韬會産生錯覺,也就沒問。
其實,吳運韬已經從上海回來了,并且聽取了廖濟舟關于《一個中國婦女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