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跳舞的人(1)
關燈
小
中
大
種特有的威嚴。
他現在就這樣笑着。
金超把對“大背頭”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順便”說到了和紀南的關系。
吳運韬表情開朗地說:“啊!知道知道,我知道紀南。
” 吳運韬讀過紀南的文學評論,但促使他做出幫助金超調進決定的不僅僅由于紀南,他本能地喜歡上了不善言談的金超。
說來也巧,吳運韬也是K省人,對金超抱有一種天然好感。
當時吳運韬調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還不到一年,在這個将近二百個員工的單位,還沒有真正追随左右的人。
吳運韬對金超說:“你條件不錯,我想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們也正在考慮引進人材……” 他讓金超把材料留下,他說會把材料轉給主任夏乃尊,争取盡快定下來。
其實夏乃尊當時就在隔壁房間。
金超一再表示感謝,留下了紀南的聯系電話。
回來以後,金超向紀小佩述說了每一個細節,這些細節都顯示他極有可能被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接收,兩個人都很興奮。
“哎呀!”紀小佩突然說,“你這一說我想起來了,那裡是有一個叫什麼中心的單位,當時我還和苗麗說:現在什麼單位都叫中心。
誰想它就是你要去工作的單位呢?!” “可能是命。
”金超正經八百地說。
吳運韬為金超調進出了很大力氣,甚至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逐個遊說。
Z部部長邱小康一直要求直屬單位和機關想辦法調進一些高素質人材,夏乃尊早就在想從外面調人的問題,此時正好有一個叫夏昕的研究生來這裡聯系調進,對于吳運韬提出的金超也就沒怎麼考慮就同意了———他相信吳運韬的眼光。
(4) 主管編輯業務的有兩位副主任,富烨和杜一鳴,前者在這類問題上不太操心,自然沒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後者當時正趴在桌子上寫東西,根本沒注意吳運韬說什麼,就說:“行行行,我同意。
” 還有主管印制發行工作的副主任孫穎,對編輯工作比較生疏,對于調進編輯人員不會提出反對意見,也說“行行行”。
所以,主任辦公會研究讨論金超和夏昕調入問題時,沒怎麼議論就順利通過,形成了決議。
吳運韬把電話打給評論家紀南,紀南馬上就知道了吳運韬的身份,連連說:“吳主任,不好意思,我應當去看你的……” 吳運韬說:“早知道您的大名,一直無緣相見……” “客氣了,客氣了。
” “金超的事情,我們剛剛開過主任辦公會,已經決定接收他。
” 紀南熱烈地表示感謝,兩個人在電話上就聊了起來。
世界很大,也很小,兩個人竟然是認識的:他們都是清華大學學生,“文化大革命”中還是同一個群衆組織的成員!那個時候紀南叫紀寶宏。
吳運韬隐約記得,紀寶宏是這個組織的筆杆子,寫過很多文章,批判上至國家主席,下至系主任等被那個時代唾棄的人物。
紀寶宏的文章文鋒犀利,有中蘇論戰“九評”的味道。
吳運韬試圖說這個,語氣中有了奉承的意味,但是紀南馬上轉移了話題,說:“那是胡鬧。
”校友的關系把兩個人拉近了許多。
吳運韬說:“那就讓小金來吧。
” 紀小佩被中國文化大學曆史系方伯舒教授錄取為研究生,研讀“清史”,專題是清代末期中國知識分子問題,還有一個月時間才開學。
金超的工作問題既然已經落實,她也就再沒有什麼事情要去操心,就在家裡為上課做準備。
一年多以來,紀小佩如饑似渴地啃湯因比的曆史學巨著《曆史研究》;她已經初步寫作完成了卡爾?雅斯貝斯《曆史的起源與目标》中提出的軸心期理論的研究論文,打算把它投寄給《史學》雜志。
然而,對曆史的研究會在多大程度上增強她對現實、尤其是現實生活的研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她馬上就要邁出影響她未來生活的重要一步了:她和金超定在來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結婚。
陸明順理成章到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去了。
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在朝陽門内大街一個不甚起眼的小街巷裡面,是一座三十年代建設的俄國風格的建築。
和北京所有重要機構一樣,這裡的大門口隻有門牌号碼,沒有單位名稱。
附近居民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單位,也不知道在這裡出出進進的人在做什麼事情。
這個單位的人在穿着上和普通人沒有多大的區别,區别在于他們的氣質和神态上———從事普通人不能夠從事的職業的人自然有與普通人不同的氣質和神态。
這是一個非常不引人注目的機關,也就是說,它不像有的機關那樣有令人耀眼的權力。
然而這隻是不知就裡的人的膚淺看法。
真正的權力未必引人注目。
一年以後,曲亦然副部長和已經從K省調到北京做部長的陸嘉亭,都可以在自己的兒女前面炫耀他們的遠見卓識和深蘊
他現在就這樣笑着。
金超把對“大背頭”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順便”說到了和紀南的關系。
吳運韬表情開朗地說:“啊!知道知道,我知道紀南。
” 吳運韬讀過紀南的文學評論,但促使他做出幫助金超調進決定的不僅僅由于紀南,他本能地喜歡上了不善言談的金超。
說來也巧,吳運韬也是K省人,對金超抱有一種天然好感。
當時吳運韬調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還不到一年,在這個将近二百個員工的單位,還沒有真正追随左右的人。
吳運韬對金超說:“你條件不錯,我想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們也正在考慮引進人材……” 他讓金超把材料留下,他說會把材料轉給主任夏乃尊,争取盡快定下來。
其實夏乃尊當時就在隔壁房間。
金超一再表示感謝,留下了紀南的聯系電話。
回來以後,金超向紀小佩述說了每一個細節,這些細節都顯示他極有可能被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接收,兩個人都很興奮。
“哎呀!”紀小佩突然說,“你這一說我想起來了,那裡是有一個叫什麼中心的單位,當時我還和苗麗說:現在什麼單位都叫中心。
誰想它就是你要去工作的單位呢?!” “可能是命。
”金超正經八百地說。
吳運韬為金超調進出了很大力氣,甚至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逐個遊說。
Z部部長邱小康一直要求直屬單位和機關想辦法調進一些高素質人材,夏乃尊早就在想從外面調人的問題,此時正好有一個叫夏昕的研究生來這裡聯系調進,對于吳運韬提出的金超也就沒怎麼考慮就同意了———他相信吳運韬的眼光。
(4) 主管編輯業務的有兩位副主任,富烨和杜一鳴,前者在這類問題上不太操心,自然沒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後者當時正趴在桌子上寫東西,根本沒注意吳運韬說什麼,就說:“行行行,我同意。
” 還有主管印制發行工作的副主任孫穎,對編輯工作比較生疏,對于調進編輯人員不會提出反對意見,也說“行行行”。
所以,主任辦公會研究讨論金超和夏昕調入問題時,沒怎麼議論就順利通過,形成了決議。
吳運韬把電話打給評論家紀南,紀南馬上就知道了吳運韬的身份,連連說:“吳主任,不好意思,我應當去看你的……” 吳運韬說:“早知道您的大名,一直無緣相見……” “客氣了,客氣了。
” “金超的事情,我們剛剛開過主任辦公會,已經決定接收他。
” 紀南熱烈地表示感謝,兩個人在電話上就聊了起來。
世界很大,也很小,兩個人竟然是認識的:他們都是清華大學學生,“文化大革命”中還是同一個群衆組織的成員!那個時候紀南叫紀寶宏。
吳運韬隐約記得,紀寶宏是這個組織的筆杆子,寫過很多文章,批判上至國家主席,下至系主任等被那個時代唾棄的人物。
紀寶宏的文章文鋒犀利,有中蘇論戰“九評”的味道。
吳運韬試圖說這個,語氣中有了奉承的意味,但是紀南馬上轉移了話題,說:“那是胡鬧。
”校友的關系把兩個人拉近了許多。
吳運韬說:“那就讓小金來吧。
” 紀小佩被中國文化大學曆史系方伯舒教授錄取為研究生,研讀“清史”,專題是清代末期中國知識分子問題,還有一個月時間才開學。
金超的工作問題既然已經落實,她也就再沒有什麼事情要去操心,就在家裡為上課做準備。
一年多以來,紀小佩如饑似渴地啃湯因比的曆史學巨著《曆史研究》;她已經初步寫作完成了卡爾?雅斯貝斯《曆史的起源與目标》中提出的軸心期理論的研究論文,打算把它投寄給《史學》雜志。
然而,對曆史的研究會在多大程度上增強她對現實、尤其是現實生活的研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她馬上就要邁出影響她未來生活的重要一步了:她和金超定在來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結婚。
陸明順理成章到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去了。
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在朝陽門内大街一個不甚起眼的小街巷裡面,是一座三十年代建設的俄國風格的建築。
和北京所有重要機構一樣,這裡的大門口隻有門牌号碼,沒有單位名稱。
附近居民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單位,也不知道在這裡出出進進的人在做什麼事情。
這個單位的人在穿着上和普通人沒有多大的區别,區别在于他們的氣質和神态上———從事普通人不能夠從事的職業的人自然有與普通人不同的氣質和神态。
這是一個非常不引人注目的機關,也就是說,它不像有的機關那樣有令人耀眼的權力。
然而這隻是不知就裡的人的膚淺看法。
真正的權力未必引人注目。
一年以後,曲亦然副部長和已經從K省調到北京做部長的陸嘉亭,都可以在自己的兒女前面炫耀他們的遠見卓識和深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