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你從哪裡來(3)
關燈
小
中
大
三、苦酒有時候比甜酒醉人
(1)
金超達到了目的———現在輪到陸明痛苦了:陸明感覺到在紀小佩和金超之間,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多少年以後,陸明回顧人生之旅的時候對自己說:“如果讓我自由選擇,我會毫不猶豫選擇紀小佩作為我的終生伴侶,我的生活會與今天迥然不同……” 他不是自由的,和任何人一樣。
誰能夠說自己是自由的呢?誰也不能,誰也不能說自己絕對自由,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創造曆史的。
陸明分析過自己,他認為他當時的不自由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作為K省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的父親對他未來的安排;一個是作為一個站在生活門檻外面的人對自己未來的期待。
從某種意義上說,前者對于他的壓制力量其實不如後者強大:如果他不顧一切地遵從于自己的心智和感情,他會拒絕父親的好意,父親的安排就不是不可反抗的不自由。
現在的問題是他不知道自己期待什麼樣的未來:是犧牲感情換取政治上的輝煌呢,還是犧牲政治前途換取作為普通人的幸福?他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自由,很可怕的不自由。
有了這個不自由,他既無法對父親說接受還是不接受父親為他做的婚姻安排,也無法決定向他深愛着的紀小佩表達還是不表達他的愛情。
這就是在他遍嘗了失敗的婚姻苦果之後,為什麼沒有責備已經逝去的父親的原因之一。
他陷進了哈姆萊特式的困境之中。
就是在他發現紀小佩和金超之間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盡管他那敏感的心靈遭受了一次重擊,他也仍然無法做出決定,事情對于他畢竟太重要太重要了。
紀小佩出生在傳統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紀南是知名文學評論家,母親駱丹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工程師。
他們隻有這樣一個獨生女兒。
良好的的家庭教育使得紀小佩像一棵小樹,美麗、端莊,具有善良的本性。
也正是這種本性,先天地造就了她性格上的另一種缺陷:把複雜的人生看得過于簡單,對亘古以來就在人間運行和逍遙的惡缺少必要的防備。
這突出體現在她的婚姻問題上。
在紀小佩和金超之間,就連她自己也不否認是情感問題了。
她和父親、母親說到她和金超的事情的時候,說的實際上已經是地地道道的愛情問題以及一切與愛情有關的問題。
但是,無論在她和金超之間發生了什麼,無論他們怎樣看待他們的愛情,在這裡,我們仍然不得不對紀小佩的情感曆程做一番回顧。
一般來說,因同情而起的感情實際上僅僅是感情的一種“準”狀态,甚至可以說還不是感情本身,因為它還缺少健康感情所必備的心智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紀小佩否認給金超三百元錢出自于愛情,是反映了她當時的實際狀态的。
問題出在後面。
随後紀小佩就把這種同情誤認為了一種感情,甚至于愛情。
當父親把她叫到書房的時候,她内心充溢着剛剛說出這件事的幸福感。
她靠書櫃站着,臉上挂着羞澀和渴望贊揚的神情。
她自認為剛才對金超的描述足以使父親、母親認為女兒是有眼光的。
父母親的确都很高興,但是她也看得出來,他們需要時間對這件事進行思考。
她沒想到父親會這麼快就同她進行這場談話。
在這個家庭裡,駱丹一般不參加紀南和女兒的談話,紀小佩走進父親的書房前,母親仍像她小時候那樣拍拍她的後背,說:“去吧,聽爸爸的話。
” 書房裡前後左右都是書,椅子上、窗台上也是書。
如果不特意騰開,是沒有地方可以坐人的。
書房牆壁上最顯眼的地方,懸挂着一位副總理的書法作品。
那是專門書贈給書房主人的。
紀南含笑看着紀小佩,順手把寫字台上的書籍歸攏了一下。
“為什麼站着?坐下嘛,小佩。
” “不。
”紀小佩現在就像一個等着老師發落的小學生,低聲說。
如果是平常,她可能會嘲笑爸爸:“你讓我往哪兒坐呀?” 紀南坐在寫字台後面,側過身,用一個父親全部的愛意看着自己的寶貝女兒。
他說:“我和媽媽都為你和金超的事感到高興。
時代不同了,我們也就無法反對你在上大學期間談戀愛,隻要不特别影響課業就行了。
這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
你是說你們已經明确了戀愛關系,是嗎?” “是。
” “除了你說到的那些地方之外,你覺得金超還有哪些品質是你喜歡的?” 紀小佩稍稍離開她倚靠的書櫃,驚愕地看着父親。
顯然,她沒有想到父親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我想……我想他作
多少年以後,陸明回顧人生之旅的時候對自己說:“如果讓我自由選擇,我會毫不猶豫選擇紀小佩作為我的終生伴侶,我的生活會與今天迥然不同……” 他不是自由的,和任何人一樣。
誰能夠說自己是自由的呢?誰也不能,誰也不能說自己絕對自由,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創造曆史的。
陸明分析過自己,他認為他當時的不自由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作為K省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的父親對他未來的安排;一個是作為一個站在生活門檻外面的人對自己未來的期待。
從某種意義上說,前者對于他的壓制力量其實不如後者強大:如果他不顧一切地遵從于自己的心智和感情,他會拒絕父親的好意,父親的安排就不是不可反抗的不自由。
現在的問題是他不知道自己期待什麼樣的未來:是犧牲感情換取政治上的輝煌呢,還是犧牲政治前途換取作為普通人的幸福?他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自由,很可怕的不自由。
有了這個不自由,他既無法對父親說接受還是不接受父親為他做的婚姻安排,也無法決定向他深愛着的紀小佩表達還是不表達他的愛情。
這就是在他遍嘗了失敗的婚姻苦果之後,為什麼沒有責備已經逝去的父親的原因之一。
他陷進了哈姆萊特式的困境之中。
就是在他發現紀小佩和金超之間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盡管他那敏感的心靈遭受了一次重擊,他也仍然無法做出決定,事情對于他畢竟太重要太重要了。
紀小佩出生在傳統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紀南是知名文學評論家,母親駱丹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工程師。
他們隻有這樣一個獨生女兒。
良好的的家庭教育使得紀小佩像一棵小樹,美麗、端莊,具有善良的本性。
也正是這種本性,先天地造就了她性格上的另一種缺陷:把複雜的人生看得過于簡單,對亘古以來就在人間運行和逍遙的惡缺少必要的防備。
這突出體現在她的婚姻問題上。
在紀小佩和金超之間,就連她自己也不否認是情感問題了。
她和父親、母親說到她和金超的事情的時候,說的實際上已經是地地道道的愛情問題以及一切與愛情有關的問題。
但是,無論在她和金超之間發生了什麼,無論他們怎樣看待他們的愛情,在這裡,我們仍然不得不對紀小佩的情感曆程做一番回顧。
一般來說,因同情而起的感情實際上僅僅是感情的一種“準”狀态,甚至可以說還不是感情本身,因為它還缺少健康感情所必備的心智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紀小佩否認給金超三百元錢出自于愛情,是反映了她當時的實際狀态的。
問題出在後面。
随後紀小佩就把這種同情誤認為了一種感情,甚至于愛情。
當父親把她叫到書房的時候,她内心充溢着剛剛說出這件事的幸福感。
她靠書櫃站着,臉上挂着羞澀和渴望贊揚的神情。
她自認為剛才對金超的描述足以使父親、母親認為女兒是有眼光的。
父母親的确都很高興,但是她也看得出來,他們需要時間對這件事進行思考。
她沒想到父親會這麼快就同她進行這場談話。
在這個家庭裡,駱丹一般不參加紀南和女兒的談話,紀小佩走進父親的書房前,母親仍像她小時候那樣拍拍她的後背,說:“去吧,聽爸爸的話。
” 書房裡前後左右都是書,椅子上、窗台上也是書。
如果不特意騰開,是沒有地方可以坐人的。
書房牆壁上最顯眼的地方,懸挂着一位副總理的書法作品。
那是專門書贈給書房主人的。
紀南含笑看着紀小佩,順手把寫字台上的書籍歸攏了一下。
“為什麼站着?坐下嘛,小佩。
” “不。
”紀小佩現在就像一個等着老師發落的小學生,低聲說。
如果是平常,她可能會嘲笑爸爸:“你讓我往哪兒坐呀?” 紀南坐在寫字台後面,側過身,用一個父親全部的愛意看着自己的寶貝女兒。
他說:“我和媽媽都為你和金超的事感到高興。
時代不同了,我們也就無法反對你在上大學期間談戀愛,隻要不特别影響課業就行了。
這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
你是說你們已經明确了戀愛關系,是嗎?” “是。
” “除了你說到的那些地方之外,你覺得金超還有哪些品質是你喜歡的?” 紀小佩稍稍離開她倚靠的書櫃,驚愕地看着父親。
顯然,她沒有想到父親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我想……我想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