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翻 身 樂

關燈
”拿了好衣服的,就笑逐顔開,披在身上比比畫畫。

    那些拿到了古老的、繡花的、紅色的大衫時,便笑彎了腰,旁人也就戲谑開了。

    這一堆物件分發真繁重,有兩個識字的男組長,還有女的也在這裡看管遞送。

    周月英就站在這裡,她戴了頂破草帽,仍舊穿着她那件男式白布背心,手上拿了半截高粱稈,在那裡指揮。

    她在那次鬥争會上,婦女裡面她第一個領頭去打了錢文貴,搶在人中間,揮動着她的手臂,紅色假珠子的手镯随着閃耀。

    那樣的粗糙的婦女的手,從來都隻在鍋頭,竈頭,槽頭,水裡,地裡,一任風吹雨打的下賤的手,卻在一天高舉了起來,下死勁打那個統治人的吃人的惡獸,這是多麼動人的場面啊!這個也感動了她自己,她在這樣做了後,好像把她平日的憤怒減少了很多。

    她對羊倌發脾氣少了,溫柔增多了,羊倌惦着分地的事,在家日子也多,她對人也就不那麼尖利了。

    這次分東西好些婦女都很積極,參加了很多工作,她在這裡便又表現了她的能幹。

     趙得祿的老婆,也分得了兩件大衫,她穿了一件藍士林布的,又合身又漂亮,手裡拿了一件白布的,還有一段格子花布。

    她自己摸着胸前的光滑的布面,沿路問着人:“這是什麼布呀!你看多細緻,多麼平呀!” 程仁跟着跑了幾個地方看熱鬧,他看着人人都拉滿了東西回家,禁不住歡喜。

    他分得了一些農具和糧食,有李昌幫他搬運。

    李昌自己抱着四個大花瓶,一跳一跳的往外走,碰着了胡立功,胡立功說:“要那個幹什麼?”李昌搖着他那雀斑的臉,笑道:“誰也不要這個,咱就要。

    ”人叢裡也有人笑說:“小昌兄弟!給你的‘二尺半’要的吧,為什麼不要件花衣服,今年冬天要坐轎了。

    ”那個雀斑的面孔紅了,他不答理人,一跳一跳的又走了。

    胡立功問:“誰叫二尺半?”那人答:“就是他那小個子童養媳婦,哈……”“二尺半……哈……”胡立功也笑開了。

     他們又看見顧長生的娘抱着兩個雞在人裡面一拐一拐,她四處找人說話,看見文采了,急忙走過來,招呼道:“同志!你們太操心了,真想得到,這樣誰也不缺什麼了。

    ”文采也笑起來,問她:“你沒有母雞嗎?這是一對啊!”“雞!咱有,咱有好幾隻,都是咱花錢買了養大的,嗯,這個呢,嗯,這是翻身雞呀,嘿……”這把很多人都引笑了。

    文采又問:“就沒有分别的東西給你麼?”那個女人又走近了些,眯着眼笑說:“嗯,還能不分嗎?咱是抗屬啦,是抗屬就有五鬥糧食,咱也有了,唉!莊稼也要收割了,咱也不缺,不過,嗯,文主任,咱也不能不要,為着是抗屬才給的,是面子物件啦,嗯,對不對?”楊亮在旁邊也覺得她很有意味,便也笑了:“大娘!快回去吧!好好的養着這兩隻翻身雞啊!” 有些人擠在那裡搬缸,年輕力壯的一人扛着一個,太大的就兩人擡着走。

    這時裡面有個老頭圍着一口黑的缸打轉,他想方設計要拿走它,卻又想不出一個辦法。

    程仁也沒有看清他是誰,想走過去幫他,剛走了幾步,卻聽到一個極熟的聲音在旁邊響起,那聲音說道:“大伯,咱們還有一個盔子呢!你來看,這盔子多麼好呀!是白瓷的!”程仁停住了腳,看見從人叢裡擠過去黑妮。

    她還穿着她的藍色衫子,她并沒有望見程仁,她高興的跑了過去,把盔子舉起來,在她大伯父臉前晃。

    錢文富跟着她笑,點着頭,邊說:“妮!你先把這缸想個辦法吧,咱以為是個小缸,也沒帶根繩來。

    ”黑妮答:“咱來背,大伯,你拿盔子。

    ”于是她就去拿缸。

    隻聽她又大聲笑道:“大伯!這缸是咱們家的啦,這缸咱就認識,是二伯那年打縣上買回的,是口好缸,你看這釉子多厚……”“嗯……妮,别多說,上到咱肩上吧。

    ”“不,咱背。

    ”“嗯……讓大伯背吧。

    ”“大伯背不起,還是讓咱背……”程仁呆了,這個意外的遇見使他一時不知所措,他奇怪:“你看,她還那麼快樂着呢!她快樂什麼呢?”但程仁立刻明白了,像忽然從夢中清醒一樣,他陡的發覺了自己過去擔心的可笑,“為什麼她不會快樂呢?她原來是一個可憐的孤兒,鬥争了錢文貴,就是解放了被錢文貴所壓迫的人,她不正是一個被解放的麼?她怎麼會與錢文貴同憂戚呢?”程仁于是像一個自由了的戰士,沖到錢文富面前,大聲說道:“大表舅!咱來替你背。

    ”他沒等他們答應就把缸肩上了肩頭,老頭子攤開兩隻手望着他,不知說什麼好,黑妮看見程仁那樣的親熱的笑着,臉刷的一下就紅了,她不知道怎麼樣才好,隻好把臉回過一邊去,裝出好像不是這夥人一樣。

    接着錢文富就跟在他後邊慢慢的往外走,叽叽咕咕道:“嘿!嘿!……”黑妮已經收斂了笑容一言不發遠遠的走着。

    在他們後面更擁擠着一起起的人群。

     一會兒,東西便搬完了,在各家的院子裡空房子裡卻熱鬧了,有的小房塞滿了紅貨家具,那些物件當擺設在自己家中時,更顯得光輝,更顯得可愛,滿街滿巷騰滿了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