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訛 地

關燈
事情是這樣的,原來張正典有二畝水地在河灘邊,劉滿也有一畝半地在那裡,正在他的渠下邊。

    張正典曾經想把自己的三畝山水地來換這一畝半地,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地聯成一片。

    他和劉滿去商量,劉滿盤算了一下,兩塊地收成差不多,甚至那三畝地比自己這一畝半地要多打二三鬥糧食,可是費工,負擔也要多些,他不情願。

    從此劉滿輪到澆水的時候,水總常給張正典劫去了;張正典自己不按時澆地,過了時候才來,便同劉滿擠在一道争水,于是兩人就常常鬧架。

    張正典又透過話去,還是想要這塊地。

    有人也勸劉滿放手的好,換了也不吃虧,何苦同個治安員賭氣呢。

    劉滿想了想也是,隻好同意換地。

    但不知為什麼這時張正典忽然反倒不肯換了,并且說劉滿想占他的便宜,拿一畝半地換他的三畝,他不幹這種傻事。

    劉滿聽到了氣的不行,便說了一兩句閑話。

    張正典更堵塞他的渠路使他難堪,意思是讓劉滿受不住了,就不得不把這塊地更便宜的換去,他可以隻拿一畝半或兩畝地就換了回來。

    劉滿受氣不過,就去找幹部交涉,說自己甯願換地。

    村幹部不明内情,隻說人家不願換,就不能強迫别人,不肯管這件事。

    劉滿急了就吵了起來,頂撞了他們幾句。

    當時有幾個人就說他調皮搗蛋,還要捆他。

    那時有些人是聽了張正典的一面之辭,還以為劉滿硬要換地。

    劉滿鬥不過張正典,心裡委屈得很,有天在地裡又因為澆水他就罵開了。

    後來張正典也走過來,兩個人扭在一塊打了一架。

    張正典反告他打人,村幹部又把他罵了一頓,連黨籍也停止了。

    這次劉滿卻不再鬧了,隻好在心裡懷恨。

    後來又有人告訴他說張正典原來是想拿三畝地換他一畝半地的,并沒安什麼壞心,後來是聽了他丈人的話,才想貪便宜,借他是個治安員來欺負他的。

    劉滿就更灰心,地也因為不能及時澆水,莊稼也長不好。

    别人高粱長的一丈多高,谷穗穗又大又密,他的高粱就像他那個常常害病的女人,又瘦又軟弱,連陣風也經不起似的。

    他為着一去地裡就生氣,好像看見自己撫養的孩子給人糟踐了似的難受,有時便看也不去看。

    從此他便同張正典結上了仇,他總希望有一天能把道理給評出來。

     張正典原也沒有把劉滿放在心上,但自從這次區上下來人鬧土地改革以後,他便覺得劉滿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

    他會常常看見劉滿跟在他後邊,常常覺得從劉滿那裡射過來的眼光有一股複仇的鋒芒,并且還會聽到劉滿流露出刀一樣的話語,這更刺着他的隐痛。

    在開始的時候,他隻害怕把自己拉進鬥争的漩渦,他明白由于自己的婚姻,和很多意見的分歧已經得不到一部分幹部的支持,也明白莊稼主對自己是有所不滿的。

    所以還隻不過因為老婆和姻親關系,不自覺的對錢文貴有一點同情,實際也的确是因為他年輕,沒經驗,沒有階級覺悟受了他丈人的欺騙。

    但現在他卻為了自己的安全,有意識的明白自己需要憑借一種力量來把劉滿壓住,不準他起來。

    隻是,憑借什麼力量呢?于是他不得不更為關心,和極力活動來保持他丈人在村子中的勢力。

    他便不得不背叛了張裕民,而且小心的應付着這一群幹部,把一些聽到的,意會到的情況都拿去告訴錢文貴,同他商量,聽他的話。

     張正典并不是一個富有的人,隻有幾畝地剛夠過日子,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一樣的受财主,狗腿,漢奸,甲長的氣。

    他念過兩年書,也有一把力氣,能受苦,脾氣暴躁不能受氣,敢和有錢人擡杠,自從村上有了黨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