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果樹園

關燈
這時張裕民和楊亮還留在果樹園裡。

    熟了的果子已經漸漸多了起來。

    他們兩人慢慢地走。

    從樹葉中漏進來的稀疏的陽光,斑斑點點鋪在地上,灑在他們的身上。

    他們一邊吃着果子,一邊已經摘了滿滿的一籃。

    這是張裕民舅舅郭全的,他在去年清算複仇後,分得許有武的五分果木園子。

    楊亮從來也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景緻。

    望不見頭的大果樹林,聽到有些地方傳來人們講話的聲音,卻見不到一個人影。

    葫蘆冰的枝條,向樹幹周圍伸張,像一座大的寶蓋,莊嚴沉重。

    一棵葫蘆冰所蓋覆的地面,簡直可以修一所小房子。

    上邊密密地垂着深紅,淺紅,深綠,淡綠,紅紅綠綠的肥碩的果實。

    有時他們可以伸手去摘,有時就彎着腰低着頭走過樹下,以免碰着累累下垂的果子。

    人們在這裡眼睛總是忙不過來,看見一個最大的,忽然又看見一個最圓最紅最光的。

    并且鼻子也不得空,歡喜不斷的去吸取和辨别各種香味,這各式各樣的香味是多麼的沁人心肺呵!這裡的果子以葫蘆冰為最多,間或有幾棵蘋果樹,或者海棠果。

    海棠果一串串的垂下來,紅得比花還鮮豔,楊亮忍不住摘了一小串拿在手裡玩着。

    這裡梨樹也不少,梨子結得又重又密,把枝條都倒拉下來了。

     楊亮每走過一棵樹,就要問這是誰家的。

    當他知道又是屬于窮人的時候,他就禁不住喜悅。

    那葫蘆冰就似乎更閃耀着勝利的紅潤,他便替這些樹主計算起來了,他問道:“這麼一株樹的果子,至少有二百斤吧?” “差太遠了。

    像今年這麼個大年,每棵樹至少也有八九百,千來斤呢。

    要是火車通了,價錢就還要高些。

    一畝果子頂不上十畝水地,也頂上七八畝,坡地就更說不上了。

    ” 楊亮被這個數目字駭着了,把眼睛睜得更大。

    張裕民便又解釋道:“真正受苦人還是喜歡水地,水地不像果木靠不住。

    你看今年結得多愛人,可是去年一顆也沒結,連村上的孩子們都沒個吃的。

    果子結得好,究竟不能當飯。

    你看這葫蘆冰結得好看,聞起來香。

    可是不經放,比不得别的水果,得趕緊發出去。

    發得猛,果行裡價錢就訂得不像話了。

    你不要看張家口賣二三百元一斤,行裡卻隻收一百元,再遲一點就隻值七八十元一斤了,運費還在外。

    損了的就隻能自己留着曬果幹,給孩子們吃。

    ” 楊亮又計算着這十畝地的收入。

    這十畝地原是許有武的,去年已經分給二十家赤窮戶。

    假如這十畝地,可以收獲三萬斤,那麼至少值錢三百萬元。

    每家可分得十五萬,合市價能折小米七百五十斤。

    三口之家,再拉扯點别的活計,就勉強可以過活了,要是還有一點地當然更好。

    楊亮不覺對這果木園發生大的興趣,于是便更詳細的問着全村果木的數字,和屬主的姓名,也就是那些地主和富農的名字。

     他們走了一陣,仍覺得園子裡很靜,沒有什麼人。

    隻有郭全老頭兒一個人在他們摘過果子的樹下去耙松土。

    把土梳得松松地,平平地。

    要是有人再去摘這樹上的果子,土上面會留下腳印,他就能知道。

     他們把果子賬算到一個階段的時候,張裕民又接着他們在路上沒談完的話:“在會上我當然不能提,幹部裡面就有他的耳目呢。

    事情沒鬧成,他一抽身就又走了。

    再說,提出來了,通不過也是白費,誰心裡也在琢磨着:‘出頭椽子先爛’ 咧。

    你說,他們真的還不明白?” “你不是已經派了民兵暗地監視着嗎?” “民兵也不敢全告訴呀!要是都能像張正國那才好。

    這是一條漢子,大義滅親,死活隻有一個黨。

    ” “趙得祿是個老村長了,我看倒也是個精明人。

    他家裡窮得那樣子,老婆連件上衣也沒有,這樣的人也靠不住?”“這人心裡明白,就臉軟,拉不下來。

    今年借了江世榮兩石糧食,還當人不知道,欠了人家的,就硬不起來了。

    唉,這幾個人呀,各有各的藤藤絆絆。

    所以鬥哪一個,也有人不願意!” “照你這麼說來,村子上要拔胡槎,就得這個人。

    可是要鬥這個人,首先幹部就不可靠,是麼?” “着呀!咱也不說全不行,這裡面要是有了一半不說話,你說别人要不要看眼色呢?有些話也隻有咱們自己人說說,咱們别人不講,單講程仁,他過去是他的長工,後來又成了佃戶,如今又當了農會主任,該積極了;嗯,這人啥事也能走在頭裡,就是這樁事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