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草根行長“勿忘在莒”

關燈
,這個日子對張恩照來說,是個改變他一生的日子。

    這天,美國的一家公司把他告到了美國的法院,告他違反了美國1977年《海外腐敗行為法》,收受了競争對手的100萬美元,而且還接受競争對手的邀請,到世界上最豪華的高爾夫球場之一加州卵石灘度假。

    為證實此事,這家美國公司還把張恩照徜徉在高爾夫球場上的形象偷拍了下來。

     據狀告張恩照的訴狀稱,2002年5月,張恩照受AIS邀請前往加州卵石灘。

    正是在這次加州高爾夫之旅中,張恩照與當時陪同的AIS國際部總裁吉姆威爾遜共同商定,簽署了建行與AIS之間的新合同。

    作為回報,AIS向張本人支付了100萬美元。

    與此同時,AIS每月還将支付鄒建華3500美元“咨詢費”。

     加州卵石灘是美國最昂貴的高爾夫球場,美國司法曾經有過先例,請政府官員到加州卵石灘打高爾夫球會被判定賄賂。

     張恩照在美國受賄的傳聞不胫而走。

    其實,那100萬美元的賄金本身就是為擊垮對手由美國的資本家杜撰的謊言,實際上和張恩照毫無關系。

    但張恩照還是在2005年3月10日晚被“雙規”,之後,張恩照主動交代了他在國内收受他人賄賂的罪行。

    随即,張恩照涉嫌受賄被逮捕。

     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張恩照有期徒刑15年,直至上訴期滿,張恩照仍沒有上訴,這意味着60歲的張恩照将正式開始他長達15年的牢獄生涯。

     法院的量刑是罰當其罪,張恩照在法庭上的表現也很平靜。

    但凡貪官,似乎都有這樣的特點,在其大權在握,風光無限的時候,必定貪欲膨脹,陷入權力尋租的深潭,直到受到法律的嚴懲時,才終于肯低眉垂首,靜思己過,甚至還會冠冕堂皇地說一聲“對不起黨的培養”。

    也許“黨”沒有提醒張恩照“勿忘在莒”這四個字,但是,“黨”從他記事起就讓他“為人民服務”、教育過他牢記“三個代表”的宗旨,張恩照怎麼就忘了呢? 人們對于貪官深惡痛絕,他們貪贓枉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而的宗旨,金融腐敗對國民經濟造成的危害又是最為巨大的。

    權錢交易給金融這一國民經濟的“血脈”造成動辄數以億計的“梗阻”,不僅對我國的金融安全造成直接威脅,并最終危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可以想見的是,行賄者在行賄的同時無不在進行着精細的成本計算,他們在為貪官們付出成本之後,無疑是要獲得相比其賄賂支出成倍的回報。

    于是,建設銀行在張恩照個人中飽私囊之後,也為此付出了近10億元包括不良貸款在内的沉重代價,而這種代價又不單是資金窟窿本身的問題,同時更帶來了銀行信用危機、金融改革受挫等等一系列後續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對張恩照不必存有憐憫之心,甚至痛打落水狗也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東西。

     張恩照落馬的消息,如同風暴一般襲擊了金融圈。

    這種震動絕不亞于他的前任王雪冰落馬。

    随着近年來金融界高官的相繼落馬,張恩照的個人命運,似乎也能為一部分金融腐敗官員的道路提供一個注腳。

     金融界的深刻變革和張恩照本人的能力,造就了他這個從城市平民拔地而起的典型,但造化終究又讓他以上海為起點走向窮途。

    張恩照任建行上海分行行長時的一位親密同事稱,張恩照在錢上不是個貪心的人,在這個問題上他一貫很謹慎,決不像有人說的那樣“醜陋”。

     張恩照是一個“老實人”,最終還是陷落于一個“貪”字上。

    嚴懲貪官在于警戒來者,警戒來者也就是治病救人,從這個角度講,張恩照仍舊可以說是現今尚未得到淨化的金融腐敗環境的受害者,依然令人扼腕痛惜。

     我們為锒铛入獄的張恩照惋惜、感慨什麼呢? 張恩照的行為實際已經成為銀行界的潛規則——發放貸款拿回扣、引進設備吃回扣、低價處理不良資産變相化公為私等。

    多年以來,這樣做已經在銀行界形成“慣例”。

    我們也許會這樣認為,現在在高位上要做到廉潔清明,完全取決于高度自律。

    問題是高度自律在缺乏制度嚴格約束的環境裡異常困難。

    現在的很多行業中,隻要有點權,哪怕是很小的權,很多人都可以拿來以權謀私。

    僅僅在銀行系統,小到信貸員,大到行長,給人的印象都很富,但其中許多富的來源我們卻不甚清楚,其實大家也都很清楚。

    尤其貸款成為稀缺資源的時候,客戶為了得到貸款大肆行賄,當徇私舞弊成風的時候,貪污受賄是“正常”的,反之卻是不正常的。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無人舉報舉證,大家可以平安無事地中飽私囊。

    于是,大到部級高官張行長,小到剛剛參加工作的信貸員,都會普遍産生僥幸心理,在利益誘惑的面前難以抵擋甚至根本不願意抵擋。

    一般的信貸員尚且如此,世界排名21位的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恩照,似乎也難以擺脫金錢的誘惑了。

     張恩照從1964年12月進入建行到2005年3月被“雙規”,工作了整整40年。

    這40年裡,他從學徒幹起,一直幹到了建行統帥人物。

    這40年裡,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從早年從平民中崛起,到晚年提着球杆徜徉在大洋彼岸的高爾夫球場,再到中國的秦城監獄。

    像他的前任王雪冰,最終沒能把這40年赢得的榮光帶進暮年。

    在當領導的這些年中,有人提醒張恩照了嗎?或者已經有人提醒過了,但張恩照卻沒有聽進去。

     人民币419.3萬元,這是張恩照收受财物共計折合總數。

    這個數字對于張恩照這樣掌管着3.8萬億元的銀行家而言,隻能算個零頭,但是,他卻倒在這“蠅頭小利”上。

    案發後,涉案的所有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

     如此說來,貪官張恩照太不值得。

    難怪張恩照被“雙規”之後,天天念叨着幾乎相同的一句話:我對不起黨的培養,對不起國家和人民。

     其實,張恩照對不起的何止是黨、國家和人民,他真正對不起的,是他從“草根”變成“大樹”的艱苦過程,對不起的是他腳下的土地。

     他的出生地山東莒縣,就是那個“勿忘在莒”的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