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路過上海,在火車站排着龍蛇長陣的售票處截到了一張去北京的特快車的退票,一個多小時之後便坐上了火車,十分慶幸。
這龐大而擁擠的千萬人的都市對我已沒有什麼意思,我想看的我那位遠房伯父比我父親死得更早,他們都沒能活到光榮告老。
那條穿過市區烏黑的吳淞江成天散發惡臭,魚鼈都死絕了,真不明白這城市裡的人怎麼活得下去?連日常飲用的處理過的自來水總是渾黃的且不說,還一股消毒藥品氯氣味,看來這人比魚蝦更有耐性。
長江口我以前去過,除了浩蕩渾黃的波濤上浮遊的不怕生鏽的鋼鐵貨輪,就是被濁浪沖刷的長滿蘆葦的泥岸。
水裡的泥沙還在沉積,直到有一天把這東海也變成漫無邊際的沙洲。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長江水無論晴天雨天還是清澄。
岸邊的魚攤從早起到傍晚都擺着比小孩還長的魚,斬開分段來賣。
我去了沿江許許多多的口岸,别說再也沒見到這麼大的魚,連魚攤都難得碰上。
隻在三峽出口前的萬縣,石砌的三四十公尺高的堤岸,見到過幾個魚攤,竹籮筐裡全是尺寸長的小毛魚,早先隻作為貓食。
那時候,我總愛站在江邊的碼頭上,看人從是船上下鐵的滾釣,魚出水當口,那一番緊張,活脫魚同人的搏鬥。
如今光長江規劃辦公室這麼個機構就有上萬人在那裡規劃,他們的一個什麼處下的什麼科裡的接待我的一位科員,等他領導走開,私下裡告訴我,這江裡上百種淡水魚已瀕臨絕迹。
也就在那萬縣夜泊時,望着岸上的一片燈光,輪船上的大副同我在甲闆上抽煙聊天,說他就躲在那駕駛艙裡,目睹了文革武鬥時一場大屠殺,殺的當然是人而不是魚。
三個人一串,用鐵絲拴住手腕,統統被掃射的機槍趕下江去。
隻要一個被撩倒,這一串全拖進水裡,像魚上鈎一樣,劈劈拍拍一陣子掙紮,然後,像一條條死狗随江水漂去。
可奇怪的是,人越殺越多,魚越捕越少,要倒過來呢?該有多好。
人和魚倒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大魚和大人弄得都沒有了,足見這世界并不為他們而設。
我這遠房的伯父恐怕是大人中最後的一個,我講的不是大人物,那什麼時候都濟濟滿堂,隻要有慶典,隻要有宴會。
我說的大人是我敬仰的人。
我敬仰的我這位伯父打錯了針藥,本來住院隻是肺炎,一針下去,隻兩個小時,便進了太平間。
我聽說過醫院裡殺人的事,總不願相信他死得也這麼慘。
我就在那大動亂之中,最後一次見他,也是他第一次同我這毛頭小夥子,說的是當時,正經談起文學與政治。
這之前,他隻哄過我玩。
他喉音深沉,能用世界語唱"國際歌",還帶點哮端。
他年紀不大就有這毛病,說是戰争時期煙草的代用品抽多了的緣故。
他說戰地弄不到煙葉子的時候,煙瘾上來了,什麼都能抽,比如把白菜和棉花葉子烘乾了,也能抽上幾口,人不論到哪種境地,都想得出辦法。
他也總有辦法逗小孩子開心。
我大概是同我母親賭氣,絕食對抗,她為我盛上的雞湯熱面我故意涼着就是不吃,那是一場意志的較量。
我人小也有人的尊嚴,弓繃在弦上,正僵持不下,眼看我母親就要發火,等着我的隻能是出醜。
我這伯父拉我便走,領我上大街買冰淇淋去了。
街上剛下過暴雨,水流成河。
他了軍人的大皮鞋,挽起褲腳,涉水領我進了一家冷飲店,我足足吃了整整兩大塊雪糕,之後再也沒有一次吃過那麼多冷食。
回到家裡,我母親見他拎着皮鞋那副狼狽樣,也就笑了,我同我母親之間的冷戰便宣告結束。
他,我這位伯父,才真正具有大人的風度。
他的父親,更早已死于吃鴉片玩女人,是個買辦資本家。
當時給他幾千銀元,要他去美國留洋,不讓他再卷入共産黨的地下活動,他卻分文不要,偷跑到江西,參加新四軍抗戰救亡去了。
他說他在皖南山區新四軍軍部的時候,從一個農民手裡買下了一隻豹崽子,偷偷養在他床鋪底下的鐵絲籠子裡,一到夜間這東西野性發作,總吼叫不已。
部隊開發時,沒舍得殺掉,隻好送人了。
他當時談話的對手是我父親,他把送他來的汽車司機和随身的警衛員打發走,每次來總從皮包裡拿出一瓶市場上買不到的好酒,給我的則是一大包上海的什錦糖果。
他們一談起來便通宵達旦,講他們童年少年時的往事,同我現今和我少年時的同學偶爾相聚時一樣。
他講到
這龐大而擁擠的千萬人的都市對我已沒有什麼意思,我想看的我那位遠房伯父比我父親死得更早,他們都沒能活到光榮告老。
那條穿過市區烏黑的吳淞江成天散發惡臭,魚鼈都死絕了,真不明白這城市裡的人怎麼活得下去?連日常飲用的處理過的自來水總是渾黃的且不說,還一股消毒藥品氯氣味,看來這人比魚蝦更有耐性。
長江口我以前去過,除了浩蕩渾黃的波濤上浮遊的不怕生鏽的鋼鐵貨輪,就是被濁浪沖刷的長滿蘆葦的泥岸。
水裡的泥沙還在沉積,直到有一天把這東海也變成漫無邊際的沙洲。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長江水無論晴天雨天還是清澄。
岸邊的魚攤從早起到傍晚都擺着比小孩還長的魚,斬開分段來賣。
我去了沿江許許多多的口岸,别說再也沒見到這麼大的魚,連魚攤都難得碰上。
隻在三峽出口前的萬縣,石砌的三四十公尺高的堤岸,見到過幾個魚攤,竹籮筐裡全是尺寸長的小毛魚,早先隻作為貓食。
那時候,我總愛站在江邊的碼頭上,看人從是船上下鐵的滾釣,魚出水當口,那一番緊張,活脫魚同人的搏鬥。
如今光長江規劃辦公室這麼個機構就有上萬人在那裡規劃,他們的一個什麼處下的什麼科裡的接待我的一位科員,等他領導走開,私下裡告訴我,這江裡上百種淡水魚已瀕臨絕迹。
也就在那萬縣夜泊時,望着岸上的一片燈光,輪船上的大副同我在甲闆上抽煙聊天,說他就躲在那駕駛艙裡,目睹了文革武鬥時一場大屠殺,殺的當然是人而不是魚。
三個人一串,用鐵絲拴住手腕,統統被掃射的機槍趕下江去。
隻要一個被撩倒,這一串全拖進水裡,像魚上鈎一樣,劈劈拍拍一陣子掙紮,然後,像一條條死狗随江水漂去。
可奇怪的是,人越殺越多,魚越捕越少,要倒過來呢?該有多好。
人和魚倒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大魚和大人弄得都沒有了,足見這世界并不為他們而設。
我這遠房的伯父恐怕是大人中最後的一個,我講的不是大人物,那什麼時候都濟濟滿堂,隻要有慶典,隻要有宴會。
我說的大人是我敬仰的人。
我敬仰的我這位伯父打錯了針藥,本來住院隻是肺炎,一針下去,隻兩個小時,便進了太平間。
我聽說過醫院裡殺人的事,總不願相信他死得也這麼慘。
我就在那大動亂之中,最後一次見他,也是他第一次同我這毛頭小夥子,說的是當時,正經談起文學與政治。
這之前,他隻哄過我玩。
他喉音深沉,能用世界語唱"國際歌",還帶點哮端。
他年紀不大就有這毛病,說是戰争時期煙草的代用品抽多了的緣故。
他說戰地弄不到煙葉子的時候,煙瘾上來了,什麼都能抽,比如把白菜和棉花葉子烘乾了,也能抽上幾口,人不論到哪種境地,都想得出辦法。
他也總有辦法逗小孩子開心。
我大概是同我母親賭氣,絕食對抗,她為我盛上的雞湯熱面我故意涼着就是不吃,那是一場意志的較量。
我人小也有人的尊嚴,弓繃在弦上,正僵持不下,眼看我母親就要發火,等着我的隻能是出醜。
我這伯父拉我便走,領我上大街買冰淇淋去了。
街上剛下過暴雨,水流成河。
他了軍人的大皮鞋,挽起褲腳,涉水領我進了一家冷飲店,我足足吃了整整兩大塊雪糕,之後再也沒有一次吃過那麼多冷食。
回到家裡,我母親見他拎着皮鞋那副狼狽樣,也就笑了,我同我母親之間的冷戰便宣告結束。
他,我這位伯父,才真正具有大人的風度。
他的父親,更早已死于吃鴉片玩女人,是個買辦資本家。
當時給他幾千銀元,要他去美國留洋,不讓他再卷入共産黨的地下活動,他卻分文不要,偷跑到江西,參加新四軍抗戰救亡去了。
他說他在皖南山區新四軍軍部的時候,從一個農民手裡買下了一隻豹崽子,偷偷養在他床鋪底下的鐵絲籠子裡,一到夜間這東西野性發作,總吼叫不已。
部隊開發時,沒舍得殺掉,隻好送人了。
他當時談話的對手是我父親,他把送他來的汽車司機和随身的警衛員打發走,每次來總從皮包裡拿出一瓶市場上買不到的好酒,給我的則是一大包上海的什錦糖果。
他們一談起來便通宵達旦,講他們童年少年時的往事,同我現今和我少年時的同學偶爾相聚時一樣。
他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