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都玩得來的。
" "革命委員會這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最近有人見到過沒有?" "來考查野人的多得是,現在每年好幾百,全國各地都有人來,中央科學院的,上海的大學老師,還有部隊的政委、去年從香港還來了兩個,一個商人,一個是消防隊員,我們沒讓他們進去。
" "有見到過野人的?""怎麼沒有?我說的野人考察隊的這政委是個軍人,同車還帶了兩名警衛員。
也是下了一夜的大雨,路面沖壞了,第二天又是大霧,就迎面碰上啦!' "沒抓着?" "車燈的能見度隻有兩三米遠,等他們操槍趕下車這東西就跑掉了。
" 我搖搖頭,表示惋惜。
"新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野人學會,地區黨委早先的宣傳部長親自挂帥,他們掌握有野人的腳印的照片,野人毛和頭發。
" "這我倒見過,"我說,"我看過一個展覽,恐怕就是這野人學會舉辦的。
也見到過展出的野人腳印的放大的照片,他們還出了一本有關野人的資料,從古書上對野人的記載到國外對雪人和大腳怪的報導,還有好些對目擊者的調查報告,"我-一表示認可。
"我還見到一張地方報紙上登了一隻砍下的野人腳掌的照片。
" "什麼樣的?"他彎腰沖我問。
"像一隻風幹了的熊掌。
" "那不對,"他搖搖頭,"熊掌是熊掌,野人腳掌比熊掌要長,同人的腳闆差不多。
我為什麼先頭對你講那古猴人的牙齒呢?照我看,這野人就是還沒有進化成人的猿人!你說呢?" "那也沒準,"我說,打了個哈欠,都是那米酒的緣故。
他松下勁來,也打了個哈欠,會議上整天忙碌聚餐夠他累的了。
第二天他們還繼續開會。
司機來說路沒修好,我也得再歇一天。
我又找到這位科長,說: "你們開會都很忙,免得打擾。
有沒有哪位退休的幹部了解這縣城曆史?我好同他聊聊去。
"他想起了一個勞改釋放回來的前國民黨時代代理過縣長的,說:"這老頭子什麼都知道,也算是個知識分子。
縣委新成立的縣志編寫小組總找他調查核實材料。
我在一條陰濕泥濘的小巷裡,挨門挨戶果真問到了他家。
這是個目光敏銳的瘦老頭,請我在他堂屋裡坐下,不停咳嗽,一會讓茶,一會請我吃瓜子,看得出他滿腹疑慮,不明白我的底細。
我說我想寫一部曆史小說,同現今毫無關系,特來拜訪請教。
他這才釋然,不咳嗽了,手也不動這動那,點起一支煙,挺直腰杆,靠在硬木椅背上,竟也侃侃而談。
"這裡西周屬赴彭國,春秋時屬放楚國;到了戰國時代,成為秦楚必争之地。
戰禍一起,殺人如麻,曆史盡管久遠,卻一直地廣人稀、滿人入關後,全縣三千多人丁,殺得隻剩下十分之一。
再說,元代紅巾軍起事以來,這裡土匪就不斷。
我弄不清他是否把紅巾軍也算做土匪。
"明末李自成,一直到清康熙二年,他的勢力才被消滅。
嘉慶元年,這裡全是白蓮教。
張獻忠和撚軍也攻占過。
再有是太平軍,到了民國時期,官匪、土匪、兵匪,都很多。
"那麼這裡一直是土匪窩?"我問。
他笑了一笑,也不作答。
"一到太平年景,這裡外遷來的,土生土
" "革命委員會這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最近有人見到過沒有?" "來考查野人的多得是,現在每年好幾百,全國各地都有人來,中央科學院的,上海的大學老師,還有部隊的政委、去年從香港還來了兩個,一個商人,一個是消防隊員,我們沒讓他們進去。
" "有見到過野人的?""怎麼沒有?我說的野人考察隊的這政委是個軍人,同車還帶了兩名警衛員。
也是下了一夜的大雨,路面沖壞了,第二天又是大霧,就迎面碰上啦!' "沒抓着?" "車燈的能見度隻有兩三米遠,等他們操槍趕下車這東西就跑掉了。
" 我搖搖頭,表示惋惜。
"新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野人學會,地區黨委早先的宣傳部長親自挂帥,他們掌握有野人的腳印的照片,野人毛和頭發。
" "這我倒見過,"我說,"我看過一個展覽,恐怕就是這野人學會舉辦的。
也見到過展出的野人腳印的放大的照片,他們還出了一本有關野人的資料,從古書上對野人的記載到國外對雪人和大腳怪的報導,還有好些對目擊者的調查報告,"我-一表示認可。
"我還見到一張地方報紙上登了一隻砍下的野人腳掌的照片。
" "什麼樣的?"他彎腰沖我問。
"像一隻風幹了的熊掌。
" "那不對,"他搖搖頭,"熊掌是熊掌,野人腳掌比熊掌要長,同人的腳闆差不多。
我為什麼先頭對你講那古猴人的牙齒呢?照我看,這野人就是還沒有進化成人的猿人!你說呢?" "那也沒準,"我說,打了個哈欠,都是那米酒的緣故。
他松下勁來,也打了個哈欠,會議上整天忙碌聚餐夠他累的了。
第二天他們還繼續開會。
司機來說路沒修好,我也得再歇一天。
我又找到這位科長,說: "你們開會都很忙,免得打擾。
有沒有哪位退休的幹部了解這縣城曆史?我好同他聊聊去。
"他想起了一個勞改釋放回來的前國民黨時代代理過縣長的,說:"這老頭子什麼都知道,也算是個知識分子。
縣委新成立的縣志編寫小組總找他調查核實材料。
我在一條陰濕泥濘的小巷裡,挨門挨戶果真問到了他家。
這是個目光敏銳的瘦老頭,請我在他堂屋裡坐下,不停咳嗽,一會讓茶,一會請我吃瓜子,看得出他滿腹疑慮,不明白我的底細。
我說我想寫一部曆史小說,同現今毫無關系,特來拜訪請教。
他這才釋然,不咳嗽了,手也不動這動那,點起一支煙,挺直腰杆,靠在硬木椅背上,竟也侃侃而談。
"這裡西周屬赴彭國,春秋時屬放楚國;到了戰國時代,成為秦楚必争之地。
戰禍一起,殺人如麻,曆史盡管久遠,卻一直地廣人稀、滿人入關後,全縣三千多人丁,殺得隻剩下十分之一。
再說,元代紅巾軍起事以來,這裡土匪就不斷。
我弄不清他是否把紅巾軍也算做土匪。
"明末李自成,一直到清康熙二年,他的勢力才被消滅。
嘉慶元年,這裡全是白蓮教。
張獻忠和撚軍也攻占過。
再有是太平軍,到了民國時期,官匪、土匪、兵匪,都很多。
"那麼這裡一直是土匪窩?"我問。
他笑了一笑,也不作答。
"一到太平年景,這裡外遷來的,土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