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關燈
我是從北邊的房縣進入神農架的,如今盛傳野人出沒之地。

    據清末的《鄖陽府志》記載,這南北八百裡的林區,當年"林虎晝嘯,野猩時啼",足見蠻荒。

    我并非調查野人而來,實在想看看這片原始森林是否還在。

    我也并非懷着那種未曾混滅的使命感,它壓迫我,令我活得十分不自在,隻是想既然已經從長江上遊的高原和大山裡一路下來,中遊這一片山區不能漏了不看。

    沒有目的便是目的,搜尋這行為自成一種目标,且不管搜尋什麼。

    而生命本身原本又沒有目的,隻是就這樣走下去罷了。

     夜間大雨滂沱,到早晨也還小雨不斷。

    公路兩邊已沒有象樣的林木,山上隻爬滿了葛藤和猕猴桃,河裡和溪澗都是渾黃的濁流。

    我上午十一點到了縣城,去林業局招待所想找進林區的便車,碰上正在召開三級幹部會。

    我弄不清是哪三級,總歸同木材有關。

     中午會議上聚餐,聽說我是從北京來的作家,負責張羅的一位科長便拉我一起進餐,還安排了下午要出車的一名司機坐在我邊上,一味勸酒。

     "沒有作家不會喝酒的!"這科長長得圓實,人滿豪爽。

     大碗大碗燙熱的米酒很好進口,人人酒性煥發,面泛紅光。

    我不能掃興,也跟着豪飲。

    一頓酒闆下來,我頭暈乎乎的,那司機也不能出車了。

     開會的人下午繼續開會,司機則領我推開一間客房,各人找個鋪,倒下一覺睡到了傍晚。

     晚餐還有剩菜剩酒,幹脆再醉。

    我隻得在招待所過夜了。

    司機來說,山水把道路沖壞了,明天能不能出車還很難說。

    好在休養生息,他也樂得。

     晚上,這科長來同我聊天,他想打聽首都宴會上都吃些什麼?先上什麼菜?後上什麼菜?說是去過北京故宮看過的人回來說,給慈禧太後做一頓飯得殺掉一百隻鴨子,問可是真的?毛主席老人家中南海裡住的地方是否還開放參觀?電視裡播放的那打補丁的睡衣我見過沒有?我借此也問問他這裡的掌故。

    他說解放前這裡沒有多少人,伐木的南河有一家,鬥河有一家,放到大河裡才紮排,全年木材外銷量不到一百五十立方米。

    從這裡到神農架,一路上隻有三戶人家。

    一直到六0年以前,森林基本上未遭到破壞。

    之後通了公路,情況就不一樣啦,現今每年要上交五萬立方米木材,生産發展了,人也來多了。

    原先每年第一次春雷,山洞裡就出魚,用竹匾堵在洞口水流上,一接一籮筐,現在是魚都吃不到了。

    我又問這縣城的曆史。

    他脫了鞋,盤腿坐上床說:"要講曆史嘛,可就古老啦,離這裡不遠,他們來考古的在山洞裡還發現了古猴人的牙齒!" 他見我對古猴興趣不大,又講起野人。

     "這東西要碰上了,他會抓住你肩膀直搖,弄得你暈頭轉向,他哈哈大笑,轉身倒走了。

    "我覺得他這像是從古書上看來的。

    "你見到過野人嗎?"我問 "還是不見到的好。

    這東西比人高,一般總有兩米多,一身紅毛,披着長頭發,這麼說說不要緊,真見到可吓人呢。

    不過,他輕易不害人,隻要你不傷他,還會咿咿呀呀講話,特别見到女人,咧嘴就笑。

    " 這都是他聽來的,恐怕也講了幾千年了,他講的又不很新鮮,隻好打斷他: "你們職工中有沒有見到的?我不是說農民或山裡老鄉,我是說你們林區的幹部工人中,有見到過的嗎?" "怎麼沒有?松柏鎮革委會主任,他一起好幾個人坐的一輛小吉普,就在公路上叫野人截住,當時全傻了,眼看他一搖一擺走了。

    都是我們林區的幹部,我們都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