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你總在找尋你的童年,這實在已經成為一種毛病。
是凡你童年待過的地方,你都要去找尋一番,你記憶中的房子,庭院和街巷。
你記得你家曾經在一座抓伶伶的小樓上,樓前有一大片瓦礫,不知是被炸毀的還是火災之後那片空場地就未曾再修建。
瓦礫和斷牆間長出許多狗尾草,那些殘磚斷瓦下時不時可以翻出蟋蟀。
有種特别精靈的叫烏绫膏的,油墨烏亮的翼翅,抖動起來聲音清亮。
還有一種叫黃蟲的,個子大而善鬥,牙張得很開,你小時候在那片瓦礫場上度過許多美妙的時光。
你還記得你住過一個很深的庭院,門口有扇厚重的大黑門,門上的鐵扣環你得跟起腳尖才夠得到。
推開沉重的大門,要繞過一堵影壁,這影壁邊上兩隻石雕的破磷頭角都被小孩子們進出時摸得油光發亮。
影壁後面是一個潮濕的天井,倒水的一角長了青苔,從那裡跑過不當心就會跌跤。
你那時候養過一對紅眼睛的白毛兔子。
一隻被黃鼠狼咬死在鐵絲籠子裡。
另一隻後來不見了,好多天之後你到後院去玩,才發現淹死在尿缸裡,毛色浸得都很髒了。
在邊上望了許久,打那以後,在你的記憶裡就再沒有到後院去過。
你還記得你住過一個有圓門的院子,院子裡種着金黃的菊花和紫紅的雞冠花,誰知是不是這些花的緣故,這庭院裡陽光總很明亮。
院于後面有個小門,開門石級下就是湖水。
中秋夜,大人們把後門打開,擺上一桌的月餅、瓜果,吃着瓜子,喝着茶,對着湖水賞月。
幽深的後湖上空,挂着一輪明月,另一隻月亮在湖水裡搖晃,把光影拖得老長。
之後,又有一次夜晚,你一個人經過那裡,拉開了門栓,被清寂幽黑的湖水吓住了,那美過于深幽,不是一個小孩子能經受住的,你撒腿就跑。
以後,你夜裡再經過那後門邊上,總小心翼翼,再也不敢去碰門栓。
你還記得,你住過一個帶花園的房子,可你隻記得你睡的樓底下那間大房裡鋪的花磚地,可以滾彈子,你母親不讓你去花園裡玩。
你那時生病,大部分時間得躺在床上,至多也隻能在房裡滾你那一盒子各式各樣的彈子。
母親不在的時候,你便站到床上,抓着窗戶往外看,輪船碼頭上挂的五顔六色的信号旗,江面上風總是很大。
你重遊了這些舊地,可什麼也沒找到。
沒有那瓦礫場,沒有那小樓,沒有挂着鐵扣環的厚重的大黑門,連門前那條清淨的小巷也找不到,更别說那個帶影壁的庭院。
也許曾經是影壁和天井的地方都開成了柏油馬路,滿載貨物的卡車揪着高音喇叭,揚起塵土和冰棍紙,再就是窗玻璃都不齊全的長途公共汽車,頂上捆着行李,大包小包,從此地倒賣到彼地,又從彼地倒賣到此地的土産,成衣和雜貨,從車窗裡吐出的瓜子殼和滿地的甘蔗皮。
沒有青苔,沒有圓門,沒有金黃的菊花和紫紅的雞冠花,沒有湖水上拖長了的月光,也沒有那驚駭靈魂的幽深和孤寂,有的隻是同一規格的紅磚簡易樓,誰在窄狹的過道裡一個一個燒煤球的經濟煤爐,守在一家家人家的房門口。
江岸上也聽
是凡你童年待過的地方,你都要去找尋一番,你記憶中的房子,庭院和街巷。
你記得你家曾經在一座抓伶伶的小樓上,樓前有一大片瓦礫,不知是被炸毀的還是火災之後那片空場地就未曾再修建。
瓦礫和斷牆間長出許多狗尾草,那些殘磚斷瓦下時不時可以翻出蟋蟀。
有種特别精靈的叫烏绫膏的,油墨烏亮的翼翅,抖動起來聲音清亮。
還有一種叫黃蟲的,個子大而善鬥,牙張得很開,你小時候在那片瓦礫場上度過許多美妙的時光。
你還記得你住過一個很深的庭院,門口有扇厚重的大黑門,門上的鐵扣環你得跟起腳尖才夠得到。
推開沉重的大門,要繞過一堵影壁,這影壁邊上兩隻石雕的破磷頭角都被小孩子們進出時摸得油光發亮。
影壁後面是一個潮濕的天井,倒水的一角長了青苔,從那裡跑過不當心就會跌跤。
你那時候養過一對紅眼睛的白毛兔子。
一隻被黃鼠狼咬死在鐵絲籠子裡。
另一隻後來不見了,好多天之後你到後院去玩,才發現淹死在尿缸裡,毛色浸得都很髒了。
在邊上望了許久,打那以後,在你的記憶裡就再沒有到後院去過。
你還記得你住過一個有圓門的院子,院子裡種着金黃的菊花和紫紅的雞冠花,誰知是不是這些花的緣故,這庭院裡陽光總很明亮。
院于後面有個小門,開門石級下就是湖水。
中秋夜,大人們把後門打開,擺上一桌的月餅、瓜果,吃着瓜子,喝着茶,對着湖水賞月。
幽深的後湖上空,挂着一輪明月,另一隻月亮在湖水裡搖晃,把光影拖得老長。
之後,又有一次夜晚,你一個人經過那裡,拉開了門栓,被清寂幽黑的湖水吓住了,那美過于深幽,不是一個小孩子能經受住的,你撒腿就跑。
以後,你夜裡再經過那後門邊上,總小心翼翼,再也不敢去碰門栓。
你還記得,你住過一個帶花園的房子,可你隻記得你睡的樓底下那間大房裡鋪的花磚地,可以滾彈子,你母親不讓你去花園裡玩。
你那時生病,大部分時間得躺在床上,至多也隻能在房裡滾你那一盒子各式各樣的彈子。
母親不在的時候,你便站到床上,抓着窗戶往外看,輪船碼頭上挂的五顔六色的信号旗,江面上風總是很大。
你重遊了這些舊地,可什麼也沒找到。
沒有那瓦礫場,沒有那小樓,沒有挂着鐵扣環的厚重的大黑門,連門前那條清淨的小巷也找不到,更别說那個帶影壁的庭院。
也許曾經是影壁和天井的地方都開成了柏油馬路,滿載貨物的卡車揪着高音喇叭,揚起塵土和冰棍紙,再就是窗玻璃都不齊全的長途公共汽車,頂上捆着行李,大包小包,從此地倒賣到彼地,又從彼地倒賣到此地的土産,成衣和雜貨,從車窗裡吐出的瓜子殼和滿地的甘蔗皮。
沒有青苔,沒有圓門,沒有金黃的菊花和紫紅的雞冠花,沒有湖水上拖長了的月光,也沒有那驚駭靈魂的幽深和孤寂,有的隻是同一規格的紅磚簡易樓,誰在窄狹的過道裡一個一個燒煤球的經濟煤爐,守在一家家人家的房門口。
江岸上也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