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村口那棵烏柏樹霜打過了,葉子變得深紅,樹下依鋤站着個面色死灰的男人。
你問他這叫什麼村子?他兩眼直勾勾望着你,不作回答。
你轉身對她說這家夥是盜墓的,她忍不住直笑。
等走過了,她在耳邊也對你說,是水銀中毒的緣故。
你說他盜墓時在墓道裡待得太久,兩人一夥,另一個中毒死了,就剩下他還活着。
你說,他太爺一輩就幹的這個,他太爺的太爺也幹這行,這行當隻要祖上有人幹過,洗手也難。
又木橡抽鴉片,到頭來傾家蕩産,盜墓的卻無本萬利,隻要狠下心來,下得了手,撈着一回,世世代代跟着上痫。
你對她這般說着,好生快活。
她挽住你手,也百依百順。
你說他太爺的太爺的太爺,那時候乾隆皇帝出巡,各地官員誰不巴結聖上?千方百計不是挑選當地的美女,就收羅前朝的珍寶。
他太爺的太爺的太爺他爸,祖上隻兩畝薄田,農忙下田,閑時熬他幾斤糖稀,染上各種顔色,做成糖人挑副擔子去遠近村鎮上叫賣。
做個小娃娃的xx巴叫子,做個豬八戒背媳婦,又能有好大的賺頭?他太爺的太爺的太爺小名叫李三,整天遊遊逛逛,無心學做精人,卻開始想背媳婦那事,見婦人家就答讪,村裡人又都叫他皮漏。
有一天村裡來了個蛇郎中,拿着竹筒、通條和鐵鈎子,背着個裝蛇的布口袋,在墳頭間亂鑽。
他覺得好玩,便跟上這蛇郎中,替他拿個家夥。
這蛇郎中也就給他一顆黑頭屎樣的蛇藥,讓他含在嘴裡,甜絲絲的,倒也清涼潤嗓。
跟了半個月下來,他也就看出了門道,人拿蛇是幌子,挖墓是真。
這郎中也正想找個幫手,他就這樣發迹了。
這李三再回到村裡來,頭上戴頂黑緞子瓜皮帽,還綴了顆翡翠頂子,自然也是舊的,烏伊鎮街上陳大麻子的當鋪裡弄來的便宜貨,說的是鎮上那條老街還沒有被長毛燒掉的時候。
他着實神氣了一番,用村裡人的話說,叫抖起來了,跟着就有人跨進地家門檻,向他老頭子提親。
他随後讨了個小寡婦,也弄不清是那小寡婦先勾搭的地,還是他先把小寡婦弄上了手。
總歸,他豎起大拇指說,烏伊鎮下街頭那桃紅燈籠的喜春堂他李三也不是沒逛過,出手就一錠白花花的銀子,他當然不會說那銀子在墓穴裡叫石灰雄黃水早浸得發黑,多虧他在鞋幫子上使勁擦了又擦。
那墓在落鳳坡東二裡一個亂石崗上,雨後,有一股水直往一個洞子裡流,叫他師傅發現了。
洞越捅越大,從下午到天将黑時分,挖得剛能鑽進一個人,自然是他先進去。
爬着爬着,他奶奶的,人就掉了下去,把他的魂都吓掉了一半。
泥水中居然摸到好些壇壇罐罐,一不做二不休,他統統砸了。
還有一面銅鏡,是他從朽得像豆腐渣樣的棺材闆裡摸出來的,競烏亮的木生一點銅綠,給娘兒們梳頭那真叫棒。
他說他要有半句謊話就是狗養的?可惜都叫他師傅那老家夥弄走了,隻給了他一包銀子。
吃一回黑,長一回乖,摸出門道他自己也能幹。
你便來到了這村中的"李氏宗祠",門帽上有塊早先的鶴鹿松梅的石刻安在這新修的門垛上。
你推開虛掩的大門,立刻有個蒼老的聲音問你做什麼?你說來看看的,廊度下的一間房裡便出來了一位矮小而并不萎縮的老者,看守宗祠顯然也是一分榮耀的差事。
他說這外人不讓看的,說着便推你出去。
你說你也姓李,這宗族的後裔,多少年在外漂泊,如今回來看望故裡。
他蹩着白毛滋生的眉頭,從上到下打量你一番。
你問他知道不知道這村裡早年有個盜墓的?他臉上的折皺加深了一層,一副叫人痛苦的表情,回憶又多半少不了痛苦,你不知道他是搜索記憶還是在努力辨認,你總之不好意思再看他這張變形了的老臉。
他含糊嘟嚷了好一陣子,不敢貿然相信這穿旅遊鞋而不穿麻鞋的子孫,半天終于哦哦的說出一句,不是死了嗎?也不知是誰死了?總歸是老子而不是兒孫。
你說這李家的子孫在外國都發了橫财,他嘴張得就更大,終于讓開,彎下腰,恭恭敬敬,領你來到宗詞堂下,像一個老的管家。
他早先就穿的皂鞋,提着鑰匙,說的是這詞堂還沒有改作小學校的時候,現今又改了回來,小學校倒另挪了地方。
他指着出土文物樣的那塊橫匾,漆皮剝落,可"光宗耀祖"那墨他意酣的楷書卻毫不含糊。
橫匾下方有個鐵鈎,當然是挂宗譜的地方,隻不過平時不拿出來張挂,歸村長他老爹保存。
你說那是抹在黃綠于上一幅中堂樣的卷軸,他說一點不錯,一點不錯。
土改分田時燒掉了一回,後來又偷偷重修了一張,藏在閣樓上,清查成份的那陣子拆了樓闆搜了出來,又燒了一回。
現今這張還是李氏三兄弟憑記憶拼湊,找到小學校的老師毛娃兒他爸新修的,毛娃兒也已經有八歲的閨女了,還想要個兒子。
現今
你問他這叫什麼村子?他兩眼直勾勾望着你,不作回答。
你轉身對她說這家夥是盜墓的,她忍不住直笑。
等走過了,她在耳邊也對你說,是水銀中毒的緣故。
你說他盜墓時在墓道裡待得太久,兩人一夥,另一個中毒死了,就剩下他還活着。
你說,他太爺一輩就幹的這個,他太爺的太爺也幹這行,這行當隻要祖上有人幹過,洗手也難。
又木橡抽鴉片,到頭來傾家蕩産,盜墓的卻無本萬利,隻要狠下心來,下得了手,撈着一回,世世代代跟着上痫。
你對她這般說着,好生快活。
她挽住你手,也百依百順。
你說他太爺的太爺的太爺,那時候乾隆皇帝出巡,各地官員誰不巴結聖上?千方百計不是挑選當地的美女,就收羅前朝的珍寶。
他太爺的太爺的太爺他爸,祖上隻兩畝薄田,農忙下田,閑時熬他幾斤糖稀,染上各種顔色,做成糖人挑副擔子去遠近村鎮上叫賣。
做個小娃娃的xx巴叫子,做個豬八戒背媳婦,又能有好大的賺頭?他太爺的太爺的太爺小名叫李三,整天遊遊逛逛,無心學做精人,卻開始想背媳婦那事,見婦人家就答讪,村裡人又都叫他皮漏。
有一天村裡來了個蛇郎中,拿着竹筒、通條和鐵鈎子,背着個裝蛇的布口袋,在墳頭間亂鑽。
他覺得好玩,便跟上這蛇郎中,替他拿個家夥。
這蛇郎中也就給他一顆黑頭屎樣的蛇藥,讓他含在嘴裡,甜絲絲的,倒也清涼潤嗓。
跟了半個月下來,他也就看出了門道,人拿蛇是幌子,挖墓是真。
這郎中也正想找個幫手,他就這樣發迹了。
這李三再回到村裡來,頭上戴頂黑緞子瓜皮帽,還綴了顆翡翠頂子,自然也是舊的,烏伊鎮街上陳大麻子的當鋪裡弄來的便宜貨,說的是鎮上那條老街還沒有被長毛燒掉的時候。
他着實神氣了一番,用村裡人的話說,叫抖起來了,跟着就有人跨進地家門檻,向他老頭子提親。
他随後讨了個小寡婦,也弄不清是那小寡婦先勾搭的地,還是他先把小寡婦弄上了手。
總歸,他豎起大拇指說,烏伊鎮下街頭那桃紅燈籠的喜春堂他李三也不是沒逛過,出手就一錠白花花的銀子,他當然不會說那銀子在墓穴裡叫石灰雄黃水早浸得發黑,多虧他在鞋幫子上使勁擦了又擦。
那墓在落鳳坡東二裡一個亂石崗上,雨後,有一股水直往一個洞子裡流,叫他師傅發現了。
洞越捅越大,從下午到天将黑時分,挖得剛能鑽進一個人,自然是他先進去。
爬着爬着,他奶奶的,人就掉了下去,把他的魂都吓掉了一半。
泥水中居然摸到好些壇壇罐罐,一不做二不休,他統統砸了。
還有一面銅鏡,是他從朽得像豆腐渣樣的棺材闆裡摸出來的,競烏亮的木生一點銅綠,給娘兒們梳頭那真叫棒。
他說他要有半句謊話就是狗養的?可惜都叫他師傅那老家夥弄走了,隻給了他一包銀子。
吃一回黑,長一回乖,摸出門道他自己也能幹。
你便來到了這村中的"李氏宗祠",門帽上有塊早先的鶴鹿松梅的石刻安在這新修的門垛上。
你推開虛掩的大門,立刻有個蒼老的聲音問你做什麼?你說來看看的,廊度下的一間房裡便出來了一位矮小而并不萎縮的老者,看守宗祠顯然也是一分榮耀的差事。
他說這外人不讓看的,說着便推你出去。
你說你也姓李,這宗族的後裔,多少年在外漂泊,如今回來看望故裡。
他蹩着白毛滋生的眉頭,從上到下打量你一番。
你問他知道不知道這村裡早年有個盜墓的?他臉上的折皺加深了一層,一副叫人痛苦的表情,回憶又多半少不了痛苦,你不知道他是搜索記憶還是在努力辨認,你總之不好意思再看他這張變形了的老臉。
他含糊嘟嚷了好一陣子,不敢貿然相信這穿旅遊鞋而不穿麻鞋的子孫,半天終于哦哦的說出一句,不是死了嗎?也不知是誰死了?總歸是老子而不是兒孫。
你說這李家的子孫在外國都發了橫财,他嘴張得就更大,終于讓開,彎下腰,恭恭敬敬,領你來到宗詞堂下,像一個老的管家。
他早先就穿的皂鞋,提着鑰匙,說的是這詞堂還沒有改作小學校的時候,現今又改了回來,小學校倒另挪了地方。
他指着出土文物樣的那塊橫匾,漆皮剝落,可"光宗耀祖"那墨他意酣的楷書卻毫不含糊。
橫匾下方有個鐵鈎,當然是挂宗譜的地方,隻不過平時不拿出來張挂,歸村長他老爹保存。
你說那是抹在黃綠于上一幅中堂樣的卷軸,他說一點不錯,一點不錯。
土改分田時燒掉了一回,後來又偷偷重修了一張,藏在閣樓上,清查成份的那陣子拆了樓闆搜了出來,又燒了一回。
現今這張還是李氏三兄弟憑記憶拼湊,找到小學校的老師毛娃兒他爸新修的,毛娃兒也已經有八歲的閨女了,還想要個兒子。
現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