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有的人反感,過一段時間習慣了也就沒人計較這件事情了。
心裡這樣想着,他卻不能現在就表态,表态就意味着他内心虛弱,想盡快把這件讓他和市委市政府丢盡了臉的事情蒙混過去。
洪鐘華開始采取行動掌握會場的主動權:"剛才人大李主任和單書記都說了,雖然話不一樣,意思卻一樣,都是要求我們正确處理這件事情,不要在這件事情上糾纏不休,盡快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加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上去,看看大家還有什麼意見?" 市長萬魯生順勢應變,及時修正了立場:"這件事情其實最終也隻能這麼辦,不理他,查什麼?查明白了能怎麼樣?最多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理一下,人家要是鬧起來,影響更大。
我敢斷定,如果人家鬧起來,老百姓肯定都會向着他,算了,不理他就完了。
我同意李主任和單書記的意見。
" 主要領導都表态了,其他人也紛紛跟進。
洪鐘華說:"看來大家的意見比較一緻,那麼我們就按照這個原則辦,這件事情到此為止,不再追查了。
如果今後有人按照正常程序提出-三順灘-的命名問題,可以經由市人大通過相關的法律程序辦理,市委、市政府不再參與此事。
" 市人大主任心裡暗罵:真是一條老狐狸,自己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一轉手把燙手的山芋扔給了市人大。
市人大能怎麼樣?難道真的啟動程序重新把範家灘再改回來嗎?大家都知道"三順灘"的名字就是沖着省委張書記那幅對聯不像對聯、詩歌不像詩歌,甚至連順口溜都夠不上的題詞去的,現在市人大給改回來,那不是讓市人大唱黑臉嗎?其實他罵洪鐘華是老狐狸有點冤枉洪鐘華,洪鐘華之所以要這麼說,根本原因還是認識到自己在"三順灘"的命名問題上确實有長官意志、一言堂的問題,按照黨紀國法哪一條衡量,"三順灘"的命名也輪不着他市委書記操心,現在想到自己當時拍省委張書記馬屁的心态,洪鐘華的老臉就發熱發漲,所以他再也不想聽到更不想提及"三順灘"這件事情,其心理就像尿炕的孩子最不願意晾被子。
洪鐘華倒沒去琢磨市人大主任怎麼想,他的思路已經轉到了下一個議題上,那就是關于"三順灘"拆遷戶的補償金問題。
他的确非常惱火,當初政府跟人家白紙黑字簽好了的合同,規定的拆遷補償金會落空,而且一拖就是幾年,缺口數額又是那麼大。
這件事情無論拿到哪裡都說不過去,這件事情的責任也很明确,就是市政府的問題。
洪鐘華開始讨伐市政府:"下面我們讨論一下關于-三順灘-拆遷戶的補償金問題。
這一次省委張書記到我們銅州市來視察,-三順灘-的拆遷戶追到了銅州賓館上訪告狀,搞得我們非常被動,張書記雖然沒有明确批評我們,但是種種迹象表明,上級領導對我們的工作非常不滿。
這件事情造成的政治影響非常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們市委市政府的形象。
我們現在應該三思的是,這起惡劣的政治事件是誰造成的,是誰在損害我們市委市政府的形象?也許有人會說是那些上訪的人民群衆,我卻要說,這些上訪的人民群衆有理有據,人家就是讓我們政府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沒有什麼錯。
真正造成這起政治事件,損害市委、市政府聲譽的不是群衆,而是我們自己,是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作風。
我今天隻想請教财政局一個問題:當初簽訂合同的時候,合同内容、補償數額你們知道不知道?" 财政局局長是一個瘦高挑,戴了一副老式黑框眼鏡,看長相一點也不像财政局長,倒像一名收入低吃不飽的山區民辦教師。
洪鐘華的質問讓他惶惶不安,本能地起立,活像一名士兵聽到了口令:"洪書記,這件事情我們有責任,我們推脫不了。
" 洪鐘華心裡明白這位财政局長是個老實厚道之人,不但長得像民辦教師,行為處事也像一個民辦教師,看到他讓自己搞得戰戰兢兢,也有些不忍,便和顔悅色地對他說:"你坐下說,我們今天是要解決問題,不是追究哪個部門或者個人的責任。
到底是怎麼回事?拆遷補償金為什麼财政上不安排?" 财政局長坐了下來,滿臉苦相地說:"财政如果有錢,怎麼會不安排?這件事情萬市長也多次催促過,可是我們市的财政狀況不行啊。
" 洪鐘華驚訝地問:"我前幾天還在報紙上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财政收入增長了二十五倍,二十五倍啊,不是個小數目,怎麼會沒有錢呢?今天上夜景工程、明天給公務員漲工資、後天又搞招商節慶活動,成百萬上千萬地花,不是很有錢嗎?就算是财政緊張一點,安排計劃也應該有個輕重緩急嘛。
" 财政局長倒是業務精熟,馬上回答:"财政增長了二十五倍是不假,如果按照不變價格統計,還不止二十五倍呢,可是,财政支出增長得更快,其中光是行政費用支出就增加了八十八倍。
别的不說,僅僅公車費用支出就增長了一百一十五倍,人員工資增長了三十五倍,接待費用增長得就更多了,改革開放之初,接待費用根本就沒有财政項目列支,現在每年沒有兩三千萬就下不來。
這還僅僅是市政系統的數據,如果再把公營企事業單位的加上去,每年得五千多萬。
現在的财政基本上就成了吃飯财政,如果再把錢往别的方面安排,吃飯都有問題。
" 這些數據把洪鐘華說愣了,他不敢相信,與會人員也都有些驚訝,議論紛紛,不知道誰冒了一句:"這哪裡是吃飯财政,是高消費财政嘛。
" 洪鐘華抓住了這句話:"說得好,高消費财政,确切,準确。
" 受到鼓舞,剛才冒泡的人又加了一句:"維持公務人員的溫飽叫吃飯财政,供養公務人員吃喝玩樂、公車私用、工資狂漲還能叫吃飯财政嗎?" 這一回洪鐘華和與會人員都看清楚了,說話的是市委調研室主任華三八,他爸爸三十八歲才有了他這個兒子,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三八。
這人原來是市政法委書記,清明節坐着專車給他爸爸上墳,把一家三口上墳的市民撞成兩死一傷,受到了降職處分,到市委調研室當了正處級主任,心裡一直憤憤不平,現在是找到了說話的機會。
洪鐘華卻不管他說這話出于什麼目的,借力使力地說:"華主任說得很有道理,欠着人家-三順灘-拆遷戶的補償金不給,我們的錢都花到哪去了?我提請大家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大家看看我們那些賓館酒店、高消費場所門口停的公車,再看看上下班時間馬路上成群結隊跑的公車,一輛比一輛高級,誰還能相信我們銅州市财政居然窘困到政府簽的合同都不得不賴賬的地步?納稅人繳納稅款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這些人享受高消費的生活嗎?今天會上我希望得出一個結論,-三順灘-的群衆拆遷補償金什麼時候給人家。
" 大家都沉默,财政局長更是低了腦袋好像正在接受批鬥。
洪鐘華又追問了一句:"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解決?難道繼續拖下去?政府耍賴?這件事情現在已經不單單是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如果不能盡快解決,我沒辦法向省委交代,也沒辦法向-三順灘-的群衆交代。
" 洪鐘華一再提到政府兩個字,萬魯生實在坐不住了,開始逼财政局長:"你們财政局還有沒有辦法?" 财政局長埋了頭死不吭聲,誰也說不清楚他保持這種姿勢是表示低頭謝罪,還是要用沉默來對抗領導。
萬魯生說了硬話:"洪書記說得沒錯,這件事情瞞也瞞不住,老百姓已經當着我們的面捅給了省委張書記,現在省委沒有催促我們,那是在對我們聽其言觀其行呢,我今天表個态,盡快處理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了,我辭職。
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在我辭職之前,先要撤了你這個财政局長。
" 财政局長的腦袋突然昂了起來,活像為争奪異性打鬥的公雞,梗着脖子漲紅了臉對萬魯生說:"你是市長,我是局長,财政局說透了也不過就是市長的錢包,這樣吧,你說該怎麼辦?還有,市長、書記都在場,今年的财政預算也經過市人大審議通過了,人大李主任也在,你們說讓我把皮扒了隻要能解決問題我馬上就扒皮。
" 會場如同塞進冰箱的肉湯冷凝成了肉凍,這種場面與會者從來沒有經曆過,一個小小的正處級局長在會議上公然向書記、市長、人大主任叫闆,這既是荒唐的,也是大逆不道的。
與會的每一個人既暗暗擔心,不知道事情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又暗暗好奇,想知道事情會以什麼結果謝幕。
大家都屏息靜氣,誰也不敢亂說亂動,既怕惹火燒身,又怕錯過些微細節。
萬魯生讓财政局長請示得張口結舌,因為他也确實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跟大多數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官員一樣,已經習慣了發号施令,也已經習慣了下級按照他們的指令跑腿奔波,真正需要他們動腦筋、出主意的時候,他們并不比下級高明,自然也拿不出能讓下級順利執行的辦法來。
也許,這正是毛澤東同志感歎"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的根本原因吧。
萬魯生讓财政局長反問得無可奈何,氣急之下說:"我什麼事情都能辦,還要你這個财政局長幹嗎?" 财政局長這陣好像吃了大力丸,居然以豁出去了的大無畏精神又一次頂撞萬魯生:"那好辦嘛,你把财政局長兼上,或者換個财政局長也行,隻要能解決問題,咋辦都行。
" 萬魯生徹底失敗了,他既不可能現在就撤了人家,他沒那個權力,也不可能馬上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不敢再以市長的身份來訓斥人家,因為,蔫叫驢踢死人,他實在把握不住這個平日裡蔫頭耷腦、老實巴交的财政局長真的惹急了會說出什麼話、做出什麼事情讓自己這個堂堂市長當衆下不來台。
無奈之下,萬魯生起身便走。
洪鐘華急忙攔他:"老萬,别走啊,慢慢商量嘛。
" 萬魯生氣哼哼地說:"我上廁所。
"順便狠狠瞪了财政局長一眼,拂袖而去。
他一走,就把攤子扔給了洪鐘華,洪鐘華不可能讓會議晾在那兒,隻好接過了話頭。
洪鐘華倒沒像萬魯生那麼狼狽,因為這件事情他事先經過了思考,最終的結局也已經在他心裡有了一個規劃:盡快籌措資金兌現,至少也要部分兌現市政府的合同承諾,這也是唯一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件事情已經鬧到了省委張書記面前,靠市委市政府門前的武警和信訪接待人員出面
心裡這樣想着,他卻不能現在就表态,表态就意味着他内心虛弱,想盡快把這件讓他和市委市政府丢盡了臉的事情蒙混過去。
洪鐘華開始采取行動掌握會場的主動權:"剛才人大李主任和單書記都說了,雖然話不一樣,意思卻一樣,都是要求我們正确處理這件事情,不要在這件事情上糾纏不休,盡快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加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上去,看看大家還有什麼意見?" 市長萬魯生順勢應變,及時修正了立場:"這件事情其實最終也隻能這麼辦,不理他,查什麼?查明白了能怎麼樣?最多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理一下,人家要是鬧起來,影響更大。
我敢斷定,如果人家鬧起來,老百姓肯定都會向着他,算了,不理他就完了。
我同意李主任和單書記的意見。
" 主要領導都表态了,其他人也紛紛跟進。
洪鐘華說:"看來大家的意見比較一緻,那麼我們就按照這個原則辦,這件事情到此為止,不再追查了。
如果今後有人按照正常程序提出-三順灘-的命名問題,可以經由市人大通過相關的法律程序辦理,市委、市政府不再參與此事。
" 市人大主任心裡暗罵:真是一條老狐狸,自己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一轉手把燙手的山芋扔給了市人大。
市人大能怎麼樣?難道真的啟動程序重新把範家灘再改回來嗎?大家都知道"三順灘"的名字就是沖着省委張書記那幅對聯不像對聯、詩歌不像詩歌,甚至連順口溜都夠不上的題詞去的,現在市人大給改回來,那不是讓市人大唱黑臉嗎?其實他罵洪鐘華是老狐狸有點冤枉洪鐘華,洪鐘華之所以要這麼說,根本原因還是認識到自己在"三順灘"的命名問題上确實有長官意志、一言堂的問題,按照黨紀國法哪一條衡量,"三順灘"的命名也輪不着他市委書記操心,現在想到自己當時拍省委張書記馬屁的心态,洪鐘華的老臉就發熱發漲,所以他再也不想聽到更不想提及"三順灘"這件事情,其心理就像尿炕的孩子最不願意晾被子。
洪鐘華倒沒去琢磨市人大主任怎麼想,他的思路已經轉到了下一個議題上,那就是關于"三順灘"拆遷戶的補償金問題。
他的确非常惱火,當初政府跟人家白紙黑字簽好了的合同,規定的拆遷補償金會落空,而且一拖就是幾年,缺口數額又是那麼大。
這件事情無論拿到哪裡都說不過去,這件事情的責任也很明确,就是市政府的問題。
洪鐘華開始讨伐市政府:"下面我們讨論一下關于-三順灘-拆遷戶的補償金問題。
這一次省委張書記到我們銅州市來視察,-三順灘-的拆遷戶追到了銅州賓館上訪告狀,搞得我們非常被動,張書記雖然沒有明确批評我們,但是種種迹象表明,上級領導對我們的工作非常不滿。
這件事情造成的政治影響非常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們市委市政府的形象。
我們現在應該三思的是,這起惡劣的政治事件是誰造成的,是誰在損害我們市委市政府的形象?也許有人會說是那些上訪的人民群衆,我卻要說,這些上訪的人民群衆有理有據,人家就是讓我們政府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沒有什麼錯。
真正造成這起政治事件,損害市委、市政府聲譽的不是群衆,而是我們自己,是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作風。
我今天隻想請教财政局一個問題:當初簽訂合同的時候,合同内容、補償數額你們知道不知道?" 财政局局長是一個瘦高挑,戴了一副老式黑框眼鏡,看長相一點也不像财政局長,倒像一名收入低吃不飽的山區民辦教師。
洪鐘華的質問讓他惶惶不安,本能地起立,活像一名士兵聽到了口令:"洪書記,這件事情我們有責任,我們推脫不了。
" 洪鐘華心裡明白這位财政局長是個老實厚道之人,不但長得像民辦教師,行為處事也像一個民辦教師,看到他讓自己搞得戰戰兢兢,也有些不忍,便和顔悅色地對他說:"你坐下說,我們今天是要解決問題,不是追究哪個部門或者個人的責任。
到底是怎麼回事?拆遷補償金為什麼财政上不安排?" 财政局長坐了下來,滿臉苦相地說:"财政如果有錢,怎麼會不安排?這件事情萬市長也多次催促過,可是我們市的财政狀況不行啊。
" 洪鐘華驚訝地問:"我前幾天還在報紙上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财政收入增長了二十五倍,二十五倍啊,不是個小數目,怎麼會沒有錢呢?今天上夜景工程、明天給公務員漲工資、後天又搞招商節慶活動,成百萬上千萬地花,不是很有錢嗎?就算是财政緊張一點,安排計劃也應該有個輕重緩急嘛。
" 财政局長倒是業務精熟,馬上回答:"财政增長了二十五倍是不假,如果按照不變價格統計,還不止二十五倍呢,可是,财政支出增長得更快,其中光是行政費用支出就增加了八十八倍。
别的不說,僅僅公車費用支出就增長了一百一十五倍,人員工資增長了三十五倍,接待費用增長得就更多了,改革開放之初,接待費用根本就沒有财政項目列支,現在每年沒有兩三千萬就下不來。
這還僅僅是市政系統的數據,如果再把公營企事業單位的加上去,每年得五千多萬。
現在的财政基本上就成了吃飯财政,如果再把錢往别的方面安排,吃飯都有問題。
" 這些數據把洪鐘華說愣了,他不敢相信,與會人員也都有些驚訝,議論紛紛,不知道誰冒了一句:"這哪裡是吃飯财政,是高消費财政嘛。
" 洪鐘華抓住了這句話:"說得好,高消費财政,确切,準确。
" 受到鼓舞,剛才冒泡的人又加了一句:"維持公務人員的溫飽叫吃飯财政,供養公務人員吃喝玩樂、公車私用、工資狂漲還能叫吃飯财政嗎?" 這一回洪鐘華和與會人員都看清楚了,說話的是市委調研室主任華三八,他爸爸三十八歲才有了他這個兒子,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三八。
這人原來是市政法委書記,清明節坐着專車給他爸爸上墳,把一家三口上墳的市民撞成兩死一傷,受到了降職處分,到市委調研室當了正處級主任,心裡一直憤憤不平,現在是找到了說話的機會。
洪鐘華卻不管他說這話出于什麼目的,借力使力地說:"華主任說得很有道理,欠着人家-三順灘-拆遷戶的補償金不給,我們的錢都花到哪去了?我提請大家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大家看看我們那些賓館酒店、高消費場所門口停的公車,再看看上下班時間馬路上成群結隊跑的公車,一輛比一輛高級,誰還能相信我們銅州市财政居然窘困到政府簽的合同都不得不賴賬的地步?納稅人繳納稅款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這些人享受高消費的生活嗎?今天會上我希望得出一個結論,-三順灘-的群衆拆遷補償金什麼時候給人家。
" 大家都沉默,财政局長更是低了腦袋好像正在接受批鬥。
洪鐘華又追問了一句:"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解決?難道繼續拖下去?政府耍賴?這件事情現在已經不單單是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如果不能盡快解決,我沒辦法向省委交代,也沒辦法向-三順灘-的群衆交代。
" 洪鐘華一再提到政府兩個字,萬魯生實在坐不住了,開始逼财政局長:"你們财政局還有沒有辦法?" 财政局長埋了頭死不吭聲,誰也說不清楚他保持這種姿勢是表示低頭謝罪,還是要用沉默來對抗領導。
萬魯生說了硬話:"洪書記說得沒錯,這件事情瞞也瞞不住,老百姓已經當着我們的面捅給了省委張書記,現在省委沒有催促我們,那是在對我們聽其言觀其行呢,我今天表個态,盡快處理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了,我辭職。
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在我辭職之前,先要撤了你這個财政局長。
" 财政局長的腦袋突然昂了起來,活像為争奪異性打鬥的公雞,梗着脖子漲紅了臉對萬魯生說:"你是市長,我是局長,财政局說透了也不過就是市長的錢包,這樣吧,你說該怎麼辦?還有,市長、書記都在場,今年的财政預算也經過市人大審議通過了,人大李主任也在,你們說讓我把皮扒了隻要能解決問題我馬上就扒皮。
" 會場如同塞進冰箱的肉湯冷凝成了肉凍,這種場面與會者從來沒有經曆過,一個小小的正處級局長在會議上公然向書記、市長、人大主任叫闆,這既是荒唐的,也是大逆不道的。
與會的每一個人既暗暗擔心,不知道事情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又暗暗好奇,想知道事情會以什麼結果謝幕。
大家都屏息靜氣,誰也不敢亂說亂動,既怕惹火燒身,又怕錯過些微細節。
萬魯生讓财政局長請示得張口結舌,因為他也确實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跟大多數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官員一樣,已經習慣了發号施令,也已經習慣了下級按照他們的指令跑腿奔波,真正需要他們動腦筋、出主意的時候,他們并不比下級高明,自然也拿不出能讓下級順利執行的辦法來。
也許,這正是毛澤東同志感歎"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的根本原因吧。
萬魯生讓财政局長反問得無可奈何,氣急之下說:"我什麼事情都能辦,還要你這個财政局長幹嗎?" 财政局長這陣好像吃了大力丸,居然以豁出去了的大無畏精神又一次頂撞萬魯生:"那好辦嘛,你把财政局長兼上,或者換個财政局長也行,隻要能解決問題,咋辦都行。
" 萬魯生徹底失敗了,他既不可能現在就撤了人家,他沒那個權力,也不可能馬上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不敢再以市長的身份來訓斥人家,因為,蔫叫驢踢死人,他實在把握不住這個平日裡蔫頭耷腦、老實巴交的财政局長真的惹急了會說出什麼話、做出什麼事情讓自己這個堂堂市長當衆下不來台。
無奈之下,萬魯生起身便走。
洪鐘華急忙攔他:"老萬,别走啊,慢慢商量嘛。
" 萬魯生氣哼哼地說:"我上廁所。
"順便狠狠瞪了财政局長一眼,拂袖而去。
他一走,就把攤子扔給了洪鐘華,洪鐘華不可能讓會議晾在那兒,隻好接過了話頭。
洪鐘華倒沒像萬魯生那麼狼狽,因為這件事情他事先經過了思考,最終的結局也已經在他心裡有了一個規劃:盡快籌措資金兌現,至少也要部分兌現市政府的合同承諾,這也是唯一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件事情已經鬧到了省委張書記面前,靠市委市政府門前的武警和信訪接待人員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