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子空氣稀薄。
狹窄的過道停放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還有一些破紙箱、爛酸菜缸、煤氣罐等雜物,小燕提醒司馬達:"叔叔小心點,别碰着了。
"然後沖房間裡面喊,"媽,我回來了。
" 李桂香在房間裡揚聲問道:"你怎麼才回來?你跟誰一起回來的?" 小燕說:"我到同學家複習功課去了,司馬叔叔來了。
" 司馬達連忙應聲:"大姐,是我,給洪書記開車的司機。
我可以進來嗎?" 李桂香說:"可以,沒關系,你進來坐。
" 小燕把司馬達領到了外間屋,外間屋擺了一張折疊飯桌,圍着桌子擺着幾張凳子。
屋角擺放了一個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的高低櫃,櫃子上擺了一台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的十四英寸電視機。
李桂香步履艱難地從裡間屋蹭了出來,昏暗的燈光下更顯得憔悴、疲憊。
見到司馬達她赧然一笑:"那天的事實在對不起,我們确實怕交不起醫藥費,隻好……噢,等我身體好一些找到工作,欠醫院的醫藥費我一定還上。
"然後對小燕說,"燕子,去,飯熱在鍋上,趕緊吃,你這麼晚才回來,浪費了多少火。
" 司馬達連忙說:"你别想這些事了,明天我帶你到醫院看病,你的病不治好,不能出去上班,哪來錢供小燕上學。
" 小燕從廚房端出來一盤炒土豆絲,土豆絲的邊上擺着兩個饅頭,她把盤子放到桌上讓司馬達:"叔叔,你還沒吃飯吧?一起吃吧。
" 司馬達看着這簡單的飯菜,心裡覺得疼,雖然他自己也不富裕,可是他和他周圍的人,确實沒有誰會把這種簡陋粗食當成一頓飯的。
他看看狼吞虎咽的小燕,孩子顯然很餓了,不然現在的孩子哪有啃着饅頭就土豆絲吃得這麼香甜的。
他不知道該說什麼,如果有條件,誰會讓正在長身體上學的孩子僅僅用食物充饑根本不考慮營養呢?司馬達又說了一遍:"你明天還是去看病吧,醫藥費不要擔心,我給醫院說你是洪書記的親戚,他們不會催你交醫藥費的,如果催,我就先墊上,以後有了錢慢慢再還。
" 李桂香連忙謝絕:"這怎麼行?那天在醫院的醫藥費還沒結我們就跑了,丢人死了,再接着欠,還冒充人家洪書記的親戚,怎麼好意思?" 司馬達有些着急:"那你就這麼熬着?病也不治,班也沒辦法上,小燕怎麼辦?"他想挑明了說你這病可能就是那天坐空調車落下的,可是現在還沒有明确的結論,僅僅是自己的猜測,就硬憋住沒有說,"你還是抓緊到醫院檢查一下,總得把病因徹底查清楚吧?萬一你有個什麼,小燕怎麼辦?" 司馬達三番兩次提到小燕,李桂香的眼圈紅了,掙紮着坐在小燕對面,看着小燕津津有味地吃飯,沉默不語。
司馬達想問問他丈夫怎麼了,轉念想起上一次在醫院問起這個話題,李桂香避開了,好像不願回答,就忍住了沒問。
他沒問,李桂香卻主動說了:"說起來我們小燕也可憐,她爸爸上班的工廠破産倒閉了,職工大批下崗。
誰也沒想到在國有企業裡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說下崗就下崗了。
她爸爸當時就蒙了,傻了一樣渾渾噩噩地往家走,路上讓車給撞成了重傷。
車跑了,到現在也沒抓住肇事司機。
她爸爸住院搶救,單位說他下崗了,又是回家的路上出的車禍,不算公傷,一切費用自理。
那一年小燕才剛剛五歲,家裡沒有幾個錢的積蓄,我就隻好變賣家當,除了這套房子沒賣,剩下的東西基本上都變賣了,到頭來還是沒有把她爸爸留住,唉,那些年的日子是怎麼過來的,我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一場噩夢啊。
" 司馬達問她:"你現在做什麼工作?" 李桂香慘然一笑:"沒工作,到處跑着找工作。
前年市政府把我們廠賣給外國人了,說是搞什麼資産重組,引進外資,結果我們這些中年職工都下崗失業了,廠子每個月給三百五十塊錢的生活費,也隻給三年,過了三年就啥也不管了。
三百五十塊錢,比最低城市生活保障線還低,根本無法生活。
我一參加工作就在生産線上工作,除了裝配線上的工作,别的我啥也不會,到了這個年齡再想重新找工作真比上天還難啊。
現在像我這種人太多了,滿大街都是,所以找工作就更難了。
" 司馬達知道,李桂香的遭遇隻不過是現今中國無數個城市貧苦居民中的普通一例而已,他自己的親哥嫂就是李桂香的同類,不同的是李桂香的丈夫死了,所以境遇更慘一些。
這些事情靠他一個司機根本不可能解決得了,盡管他是市委書記的司機,也照樣解決不了,因為連市委書記都解決不了。
于是他還是把話題拉回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上來:"大姐,你看這樣好不好,明天你還是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醫藥費的問題你别考慮,我先給你墊上,你以後有了錢再還。
" 李桂香疑惑地看着他,眼神裡滿是疑問,嘴張了又張,話卻問不出口。
司馬達知道她想問什麼,便回答說:"大姐,你别多想,我沒别的意思,也不是我學雷鋒,現在想學雷鋒我也學不起,太貴了。
我總覺得你這病會不會跟那天坐我們的車有關系,對了,你給我說說你的病到底是什麼症狀。
" 李桂香說:"不會,坐一趟車怎麼會得病呢?再說了,即便跟坐了你的車有關系那也不怨你,你當時還不是為了救小燕嗎?這病也沒什麼,就是渾身的骨節酸疼,硬掙紮着活動活動還能好一些,如果在床上躺久了,身上就跟僵了一樣動都動不了。
" 司馬達問:"你過去有沒有這個病?" 李桂香說:"過去沒有啊,我從小勞動,身體還好,這麼多年我能帶着小燕熬下來,靠的就是身體好啊。
" 司馬達起身告辭,口氣卻是毫不含糊地堅定:"大姐,我别的話也不多說了,為了小燕,你明天必須去醫院,我請假過來接你。
" 李桂香還想推辭,司馬達卻已經走了,臨出門又叮囑了一句:"明天一大早我就過來接你,明天早上你别吃早飯。
" 司馬達駕車來到街上,街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街燈、霓虹燈五彩缤紛,最近市長萬魯生拼了命地推行所謂的夜景工程,規定全市所有高層建築上都要裝上彩燈,僅僅安裝費用就耗資一個多億,如果再把電費算上,那就成了天文數字。
老百姓罵聲一片,說這是勞民傷财市長給自己臉上貼金,跟中央号召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方針不符。
可是萬魯生像中了邪,好像專門要向黨中央叫闆,鼓足幹勁鬧着要上馬。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反正又不花他自家的錢,裝彩燈、耗電費都由老百姓負擔,讓上面來的領導一看,銅州市晚上都這麼繁華,比不上華盛頓、香港,起碼不比國内其他那些大都市差多少,白天黑夜都足以證明他這個市長政績卓著。
路燈、廣告霓虹燈、再加上萬魯生的夜景工程,把城市的夜空變成了印滿尿漬、斑駁陸離的舊尿褯子,城市的居民再也看不到明亮的星辰和寂靜如洗的夜空了。
有些居民家裡夜間被夜景工程照得如同白晝,而且那種燈光還一閃一閃不停變換顔色活像閃電或者電焊機的弧光,讓人無法入眠。
市民投書報社、電視台請求市裡給他們一個能夠安眠的環境,報社、電視台誰也不敢聲張,老百姓氣得罵娘卻也無可奈何。
司馬達置身于繁華粗俗的都市夜景裡,這與剛才在李桂香家裡看到的情景形成了反差強烈的對比,他覺得迷茫,他一時竟然有些分辨不清,到底李桂香家裡的貧窮窘困是真實的生活,還是眼前這繁華粗俗的夜景才是真實的生活。
狹窄的過道停放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還有一些破紙箱、爛酸菜缸、煤氣罐等雜物,小燕提醒司馬達:"叔叔小心點,别碰着了。
"然後沖房間裡面喊,"媽,我回來了。
" 李桂香在房間裡揚聲問道:"你怎麼才回來?你跟誰一起回來的?" 小燕說:"我到同學家複習功課去了,司馬叔叔來了。
" 司馬達連忙應聲:"大姐,是我,給洪書記開車的司機。
我可以進來嗎?" 李桂香說:"可以,沒關系,你進來坐。
" 小燕把司馬達領到了外間屋,外間屋擺了一張折疊飯桌,圍着桌子擺着幾張凳子。
屋角擺放了一個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的高低櫃,櫃子上擺了一台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的十四英寸電視機。
李桂香步履艱難地從裡間屋蹭了出來,昏暗的燈光下更顯得憔悴、疲憊。
見到司馬達她赧然一笑:"那天的事實在對不起,我們确實怕交不起醫藥費,隻好……噢,等我身體好一些找到工作,欠醫院的醫藥費我一定還上。
"然後對小燕說,"燕子,去,飯熱在鍋上,趕緊吃,你這麼晚才回來,浪費了多少火。
" 司馬達連忙說:"你别想這些事了,明天我帶你到醫院看病,你的病不治好,不能出去上班,哪來錢供小燕上學。
" 小燕從廚房端出來一盤炒土豆絲,土豆絲的邊上擺着兩個饅頭,她把盤子放到桌上讓司馬達:"叔叔,你還沒吃飯吧?一起吃吧。
" 司馬達看着這簡單的飯菜,心裡覺得疼,雖然他自己也不富裕,可是他和他周圍的人,确實沒有誰會把這種簡陋粗食當成一頓飯的。
他看看狼吞虎咽的小燕,孩子顯然很餓了,不然現在的孩子哪有啃着饅頭就土豆絲吃得這麼香甜的。
他不知道該說什麼,如果有條件,誰會讓正在長身體上學的孩子僅僅用食物充饑根本不考慮營養呢?司馬達又說了一遍:"你明天還是去看病吧,醫藥費不要擔心,我給醫院說你是洪書記的親戚,他們不會催你交醫藥費的,如果催,我就先墊上,以後有了錢慢慢再還。
" 李桂香連忙謝絕:"這怎麼行?那天在醫院的醫藥費還沒結我們就跑了,丢人死了,再接着欠,還冒充人家洪書記的親戚,怎麼好意思?" 司馬達有些着急:"那你就這麼熬着?病也不治,班也沒辦法上,小燕怎麼辦?"他想挑明了說你這病可能就是那天坐空調車落下的,可是現在還沒有明确的結論,僅僅是自己的猜測,就硬憋住沒有說,"你還是抓緊到醫院檢查一下,總得把病因徹底查清楚吧?萬一你有個什麼,小燕怎麼辦?" 司馬達三番兩次提到小燕,李桂香的眼圈紅了,掙紮着坐在小燕對面,看着小燕津津有味地吃飯,沉默不語。
司馬達想問問他丈夫怎麼了,轉念想起上一次在醫院問起這個話題,李桂香避開了,好像不願回答,就忍住了沒問。
他沒問,李桂香卻主動說了:"說起來我們小燕也可憐,她爸爸上班的工廠破産倒閉了,職工大批下崗。
誰也沒想到在國有企業裡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說下崗就下崗了。
她爸爸當時就蒙了,傻了一樣渾渾噩噩地往家走,路上讓車給撞成了重傷。
車跑了,到現在也沒抓住肇事司機。
她爸爸住院搶救,單位說他下崗了,又是回家的路上出的車禍,不算公傷,一切費用自理。
那一年小燕才剛剛五歲,家裡沒有幾個錢的積蓄,我就隻好變賣家當,除了這套房子沒賣,剩下的東西基本上都變賣了,到頭來還是沒有把她爸爸留住,唉,那些年的日子是怎麼過來的,我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一場噩夢啊。
" 司馬達問她:"你現在做什麼工作?" 李桂香慘然一笑:"沒工作,到處跑着找工作。
前年市政府把我們廠賣給外國人了,說是搞什麼資産重組,引進外資,結果我們這些中年職工都下崗失業了,廠子每個月給三百五十塊錢的生活費,也隻給三年,過了三年就啥也不管了。
三百五十塊錢,比最低城市生活保障線還低,根本無法生活。
我一參加工作就在生産線上工作,除了裝配線上的工作,别的我啥也不會,到了這個年齡再想重新找工作真比上天還難啊。
現在像我這種人太多了,滿大街都是,所以找工作就更難了。
" 司馬達知道,李桂香的遭遇隻不過是現今中國無數個城市貧苦居民中的普通一例而已,他自己的親哥嫂就是李桂香的同類,不同的是李桂香的丈夫死了,所以境遇更慘一些。
這些事情靠他一個司機根本不可能解決得了,盡管他是市委書記的司機,也照樣解決不了,因為連市委書記都解決不了。
于是他還是把話題拉回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上來:"大姐,你看這樣好不好,明天你還是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醫藥費的問題你别考慮,我先給你墊上,你以後有了錢再還。
" 李桂香疑惑地看着他,眼神裡滿是疑問,嘴張了又張,話卻問不出口。
司馬達知道她想問什麼,便回答說:"大姐,你别多想,我沒别的意思,也不是我學雷鋒,現在想學雷鋒我也學不起,太貴了。
我總覺得你這病會不會跟那天坐我們的車有關系,對了,你給我說說你的病到底是什麼症狀。
" 李桂香說:"不會,坐一趟車怎麼會得病呢?再說了,即便跟坐了你的車有關系那也不怨你,你當時還不是為了救小燕嗎?這病也沒什麼,就是渾身的骨節酸疼,硬掙紮着活動活動還能好一些,如果在床上躺久了,身上就跟僵了一樣動都動不了。
" 司馬達問:"你過去有沒有這個病?" 李桂香說:"過去沒有啊,我從小勞動,身體還好,這麼多年我能帶着小燕熬下來,靠的就是身體好啊。
" 司馬達起身告辭,口氣卻是毫不含糊地堅定:"大姐,我别的話也不多說了,為了小燕,你明天必須去醫院,我請假過來接你。
" 李桂香還想推辭,司馬達卻已經走了,臨出門又叮囑了一句:"明天一大早我就過來接你,明天早上你别吃早飯。
" 司馬達駕車來到街上,街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街燈、霓虹燈五彩缤紛,最近市長萬魯生拼了命地推行所謂的夜景工程,規定全市所有高層建築上都要裝上彩燈,僅僅安裝費用就耗資一個多億,如果再把電費算上,那就成了天文數字。
老百姓罵聲一片,說這是勞民傷财市長給自己臉上貼金,跟中央号召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方針不符。
可是萬魯生像中了邪,好像專門要向黨中央叫闆,鼓足幹勁鬧着要上馬。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反正又不花他自家的錢,裝彩燈、耗電費都由老百姓負擔,讓上面來的領導一看,銅州市晚上都這麼繁華,比不上華盛頓、香港,起碼不比國内其他那些大都市差多少,白天黑夜都足以證明他這個市長政績卓著。
路燈、廣告霓虹燈、再加上萬魯生的夜景工程,把城市的夜空變成了印滿尿漬、斑駁陸離的舊尿褯子,城市的居民再也看不到明亮的星辰和寂靜如洗的夜空了。
有些居民家裡夜間被夜景工程照得如同白晝,而且那種燈光還一閃一閃不停變換顔色活像閃電或者電焊機的弧光,讓人無法入眠。
市民投書報社、電視台請求市裡給他們一個能夠安眠的環境,報社、電視台誰也不敢聲張,老百姓氣得罵娘卻也無可奈何。
司馬達置身于繁華粗俗的都市夜景裡,這與剛才在李桂香家裡看到的情景形成了反差強烈的對比,他覺得迷茫,他一時竟然有些分辨不清,到底李桂香家裡的貧窮窘困是真實的生活,還是眼前這繁華粗俗的夜景才是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