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風雨欲來

關燈
老市府轉讓簽字儀式搞得很隆重。

    市委、市府、人大、政協四套班子全體成員都到場,按趙明山的要求是缺一個都不行,戴着紅玫瑰在市民當中集體亮亮相。

    可以減少一些非議。

    字也簽了,電視也放了、電台也播了報紙也登了,喜氣洋洋的,還把轉讓老市府定位到濱海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大家就都說好了。

    簽字儀式僅幾分鐘,由丁一主持,市長劉琳與老鬼子大道光夫分别簽了字,就算結束。

    趙明山就帶着市裡頭頭腦腦到南城開發區去實地察看新市府選址。

    濱海市處在一條江的人海口,市區被江劈成兩半。

    江北是老城,也就是老市府所在地,南城開發區是一片以工業廠區為主體的新城。

    把新市府定在南城,政治文化中心南移,用行政拉動加快新城拓展步伐,拉開中等城市框架,對此大家都已形成共識。

    趙明山還讓人找了當地幾位頗有名氣的風水先生一起論證。

    這并不是說趙明山迷信,建衙門是萬古千秋的大事,風水先生中不乏藏龍卧虎之人,也許能說出一些科學道理來,兼聽則明。

    當然這成為他以後一大罪狀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

    最後現場商定,新市府選址落在依山傍海的濱海大道上。

    趙明山說新市府用地要富規劃窮實施,規劃要控制二百畝,綠化面積要占1/3以上,主樓建二十一層,全地區最高,象征百萬濱海人民面向對世紀,重塑濱海新形象,不搞後悔工程。

    内部裝修要簡樸,總的原則就是該花的錢要花,花在刀口上,該節的錢要節,兩年内要站到二十一層樓頂上,眺望近山遠海,一覽濱海風光。

    說得頭頭腦腦們都充滿了向往和憧憬。

    海浪從遠處奔騰而來,層層送疊,浩浩蕩蕩,氣勢磅礴,讓人心潮起伏送宕。

    濱海市區雖然有20平方公裡,但高層建築寥寥無幾,前海後山寸土千金,向空中發展是必然趨勢。

    可走的路子有這樣三條,一條是做好土地文章,公開拍賣老市區和江南開發區内最佳地段,據土管局和城建委分析,預計能進帳1500百萬左右,同時也改善了市容市貌;一條是拍賣一批無形資産,無論是天上飛的,水中遊的,地上走的,還是橋梁、道路、海灣、山丘,屬于濱海的命名權都可以推向市場拍賣;還有一條是财政把褲腰帶勒緊摳一點。

    總之,以自求平衡為原則,讓新市府在濱海的海濱矗立起來。

    大家聽後拓寬了思路也很受鼓舞,仿佛新市府已像海市蜃樓一般出現在眼前。

    趙明山說晚上大家都到東海大酒店去跟日本鬼子喝兩杯慶賀慶賀,大家都說這酒是要喝的,便去了。

     大道光夫和孫女賀子在濱海一呆就是十來天,為了給賀子一個把握全局的鍛煉機會,在濱海投資一個億的旅遊度假村和房地産開發項目由賀子擔綱,自己退居二線為賀子當當顧問。

    賀子在當夜宴會上就進入了主角,她化了淡妝,穿起天藍色套裝,像位空姐,讓人感到清純素雅,超凡脫俗。

    飯前,賀子就跟丁一交涉過,為了體現雙方協作精神,兩桌酒席打單各人一半。

    丁一搖了搖手說,就算我們請客,不要你打單。

    賀子雙手合在小腹處,微笑着奪中國人是大大的朋友。

    席間,大道光夫的位置換成了大道賀子,也就是賀子。

    趙明山是桌上主賓,劉琳挨着趙明山坐,大道光夫挨着賀子坐。

    一些祝賀之類話說過之後,大道光夫舉起酒杯緻辭說,我敬各位一杯,我把賀子留在濱海主持開發,初出茅廬,不谙世事,有勞各位關照,大家都舉起杯說一定一定。

    趙明山說歡迎我們濱海的榮譽市民賀子小姐,賀子一疊聲道謝并深深鞠躬,大家都把酒喝下。

    大道光夫又說,中國有句俗語叫來而不往非禮矣,為了相互間更密切的協作,我虔誠地邀請貴市來我日本考察,希望各位能接受我的邀請。

    丁一說市裡工作很忙就免了吧。

    趙明山說大道先生的邀請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謝,我們市裡工作再忙也得去個領導。

    我建議丁副書記以市政府顧問的名義去一趟吧,大家看看。

    劉琳說聽你書記的,大家都說聽你市長的,惟有丁一不表态,在官場上不表态就是默許和同意。

    接下便是喝酒,酒是參差不齊的,趙明山喝的是貴州茅台,他貪酒,每天兩餐,但酒量不大,也就是三兩九杯,喝到八分醉就把酒杯倒過來當免戰牌。

    還在他當市長的時候,喝多了酒把一筆不該放的财政周轉金批給了一家企業,酒醒後驚了一身汗,讓财政局長如數追回。

    因此,他就是陪省地領導喝也是三兩不過崗。

    副書記丁一和雷國泰是酒鬼,喝的也是酒鬼酒,說是一人一瓶包了。

    丁一對酒文化頗有研究,他說酒是一面鏡子,喝酒能鑒别一個人的個性、涵養、品德、才能,一瓶酒就能比較全面地考察一個幹部。

    标準有四條:一斤能喝喝八兩,這樣的幹部可培養;八兩能喝喝一斤,這樣的幹部最放心;一斤能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