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紫禁城内,生死博弈
關燈
小
中
大
慈禧卻仍有心情在此下棋,且舉棋落子,無不顯得從容不迫。
袁世凱和索克魯不敢打擾,輕聲請了安,候在一旁。
“說吧,逃走的刺客,抓到了嗎?”良久,慈禧盯着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忽然有些漫不經心地問了一句。
袁世凱看了索克魯一眼,索克魯回話說:“回老佛爺,刺客逃出景祺閣後,在宮中躲藏起來,大内侍衛和禦捕門的捕者,正在四處搜捕。
” 慈禧睨過眼來,斜視了兩人一眼,又把目光轉回到棋盤上,随口問:“姓劉的老宮女呢?死了嗎?” “回老佛爺,劉宮女當場中槍,已經死了。
”袁世凱回答。
“她是代我而死,該當厚葬。
” “是,奴才一定照辦。
”袁世凱忙道。
“這一次多虧有你二人,事先探得刺客一事,該記上一功。
”慈禧慢條斯理地說,“若非如此,此時死的,可就不是那姓劉的老宮女了。
”說着又落了一子。
聽聞慈禧誇贊,兩人急忙跪下謝恩。
原來在景祺閣内被刺身亡的“慈禧”,并非慈禧本人,而是由一名姓劉的老宮女所假扮。
“抓住的刺客,可有審過?” “回老佛爺的話,已審過一次。
”袁世凱應道。
“都是什麼來曆啊?”慈禧問道,“為什麼不要性命,入宮來行忤逆之事?” “刺客的嘴都很硬,審了一個下午,沒一個開口。
不過,倒是從另外一個地方,有了一些發現。
”袁世凱說。
“什麼發現?”袁世凱的話,勾起了慈禧的好奇,她擡起頭來。
“從景祺閣内逃走的刺客,是換上太監馮吉祥的衣服,假扮成太監才得以逃脫的。
他逃走時匆忙,脫下來的衣服,全都丢在了景祺閣内。
奴才在檢查刺客的衣服時,在衣服的夾層中,發現了一封密函。
”袁世凱從懷中取出一封密函,畢恭畢敬地呈上。
慈禧接過去,拆開封口,抽出信紙看了一眼,臉色有些不易察覺的變化,問:“字從漫滅,落景遽斜,這八個字何解?” “奴才才疏學淺,想了一二個時辰,仍想不明白。
”袁世凱低眉俯首。
慈禧盯着信紙看了片刻,冷冷一笑,說:“逃走的刺客,務必要生擒,我想親自瞧瞧,他是何方神聖。
至于其他的刺客,就算是用鐵釺撬,也要把他們的嘴撬開。
”說着揮了揮手,“你二人下去吧,有新消息時,再來見我。
” 袁世凱和索克魯跪了安,躬身退出了麗景軒。
兩人走後,慈禧顯得有些神思恍惚。
她盯着局勢複雜的棋盤看了片刻,心不在焉地落了一子,卻是錯棋一着。
與她對弈的老太監,名叫廉琦,供職于禦膳房,乃是宮中有名的棋癡,此時一心專注在棋局上,忽見慈禧棋錯一着,立刻擺車直進,樂呵呵地說:“奴才殺老佛爺的馬。
” 此話一出,不知如何觸怒了慈禧,慈禧瞬間神色劇變,勃然大怒:“你殺我的馬,我便殺你全家!”不由分說,喚來宮外侍衛,将苦苦哀求的老太監廉琦拖了下去。
廉琦嘶啞的喊叫聲漸去漸遠,麗景軒中陷入一片死寂。
慈禧又重新拾起那封密函,目不轉睛地盯着信紙上的八個墨字。
雖然她不明白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字迹卻是化成灰都認得。
每一處的點線勾畫,若飛若動,均是當朝天子的筆墨,她絕不會認錯。
天子的筆墨竟出現在刺客的衣服夾層裡,慈禧當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一抹冷笑爬上了她的嘴角,她心說:“三十年前,你乃垂髫小兒,我便能将你捧上天去;三十年後,我雖古稀老婦,卻也能将你摔下地來!” 慈禧喚入了候在門外的把門太監。
把門太監見了方才廉琦被拖下去的一幕,心中尚且惴惴不安。
慈禧年事已高,人越老就越容易喜怒無常,這幾年慈禧時不時不問緣由殺一兩個人,已成了家常便飯,是以把門太監被慈禧傳喚時惶恐萬分。
慈禧沒有殺他洩憤之意,隻是将他喚至身前,吩咐了一番話。
把門太監不敢怠慢,連連點頭,提了一盞燈籠,急匆匆離開了儲秀宮。
他在夜幕中邁着惶急無比的步子,數次險些摔倒,幾乎是一路小跑,朝東南方向奔去。
他心中隻記得一個地名,那就是南三所以東的太醫院,除此之外,他還記得一個人名——太醫院醫士冷德全。
“不點透密函的意思,”當四下裡寂靜無人時,袁世凱才小聲地說,“老佛爺能明白嗎?” “袁大人,你多慮了。
”索克魯說,“懂不懂密函的意思,并不重要,隻要老佛爺認得字迹就行。
旁人的字迹,老佛爺興許記不得,但聖上的禦筆,老佛爺絕不可能忘記。
老佛爺要我等生擒逃走的刺客,就說明她已認出了聖上的字迹。
她命我等生擒刺客,就是想親自審問這封密函的來曆。
”索克魯的語氣十分肯定,“這招借刀殺人之計,袁大人,你就放一百二十個心吧。
” 袁世凱急忙噓了一聲,左右顧盼,說:“此事關系重大,須謹言慎行才是。
”随即壓低了聲音,“此事若成,你我各取所需,都有好處。
隻盼索大人将來最好能忘了此事,忘得一幹二淨。
” 索克魯會意,撫着胸口笑道:“袁大人的話,索某謹記在心。
” 兩人各懷心事,默默走了一截路,來到了中右門。
索克魯要去西華門布置埋伏,袁世凱要走東華門出紫禁城,一西一東,在此分别。
“逃走的刺客,一定要盡快抓住。
”袁世凱臨走時不忘叮囑,“這刺客一刻在外遊蕩,總感覺要捅出什麼婁子,我這心呐,便一刻也放不下。
” “袁大人盡管放心,我趕去西華門,正是為了此事。
” “要真抓住了我才能放心。
”袁世凱拱手道,“此事就拜托索大人了。
” 和袁世凱分開後,索克魯由賀謙陪同,向西華門趕去。
默默不言,一路疾行,走到凝道殿外時,賀謙忽然壓低聲音說:“總捕頭,有尾巴。
” “沒有聽錯?” “錯不了。
” “繼續走,切莫回頭。
”索克魯深知,身後尾随的人不聲不響,極有可能是胡客,而以胡客的能力,他和賀謙加在一起也沒有幾分勝算。
“近了。
”賀謙忽然說。
“更近了。
”賀謙随即又補充了一句。
索克魯感到了一絲緊張。
身後尾随的人若是胡客,他越走越近,那就是要動手的前兆。
“賀謙,依你之見,今晚胡客會不會去西華門?”索克魯忽然提高嗓音,大聲發問。
“恐怕不會。
”賀謙說出了内心真實的想法。
胡客既然沒有按原計劃去慈甯花園潛伏,多半已經有所察覺,自然也就不會再按原計劃走西華門出城。
索克魯卻笑了:“我和你的想法正好相反,依我看,胡客此番一定會去西華門!”他的笑容裡透出無與倫比的自信,“别忘了,我們手裡還握有一張王牌。
” 賀謙的臉上流露出不解。
但他聽見,身後尾随之人的腳步聲,明顯減緩了,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距離,似乎是想聽索克魯會說些什麼。
“胡客這人,别看他外表冷血,實則是個外冷内熱之人。
”索克魯極有把握地說,“為了那個女人,他一口便應允入宮行刺。
所以我想,隻要把他的女人押到西華門來,即便西華門是刀山火海,他也一定會來的!”索克魯說得尤為大聲,有意要讓身後尾随之人聽見。
說話間,兩人轉過一道彎,來到了武英門外,燈火通明的西華門已經遙遙在望。
賀謙急忙加快腳步,推着輪椅,片刻後趕到了西華門。
“後面的人沒有跟來。
”賀謙回頭望了一眼。
“但願他的耳朵夠靈敏,聽清了我剛才說的話。
”索克魯說。
兩人登上西華門城台,進入了城樓。
白孜墨早已在城樓裡候了多時。
“總捕頭,全都布置好了。
”他迎上來,向索克魯禀報。
“一共埋伏了多少人?” “三隊捕者,每隊十人,共計三十人。
另有三隊捕者,分别守在東華門、神武門和午門,以防胡客走其他門出宮。
” “胡客一定會來西華門,三十個捕者遠遠不夠。
”索克魯又想起胡客隻花四天就解決掉十多個青者的事,“此人好比是先秦時期的聶政、南北朝時的劉桃枝,絕不可小視。
保險起見,把另外三隊捕者通統調到西華門來。
對了,再派人去總領衙門通知曹彬,讓他火速去我府上,押解姻婵來西華門。
” 半個時辰後,另外三隊捕者先後趕至西華門集結,算上已有的三隊,總計六十個捕者,其中五十個捕者埋伏在城門兩側和城台上的隐蔽之處,另有十個捕者,跟随在索克魯、白孜墨和賀謙的身邊,随時聽候調遣。
一切都已完備,現在就隻等曹彬把姻婵押解來了。
然而,索克魯左等右等,卻始終等不來曹彬。
小半個時辰後,索克魯有些坐不住了。
他打算派出一個捕者,回總領衙門去看看,曹彬為何遲遲不至。
可就在這時候,西華門外忽然傳來了一聲沉悶而又短促的嗚鳴。
那是禦捕門的緊急訊号! 白孜墨和賀謙霍地站了起來。
嗚鳴聲是從西南方向傳來的,聽起來還有一段距離。
皇城之内,禦捕門的所有人都集中在西華門,而西華門外卻忽然傳來禦捕門的緊急訊号,那隻有一個可能,便是押解姻婵的曹彬,在趕來西華門的途中遇到了危難!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索克魯絲毫不敢輕率,畢竟這是皇城之中,而且西南方向是皇家園林的西苑。
他急忙命賀謙率一隊捕者趕過去。
賀謙率領十個捕者火速趕到了聲源地。
出事的地方,是皇家園林西苑的一條林蔭小徑。
發出緊急訊号的正是曹彬,他已身受重傷,另有兩個捕者死在地上,被押解來的姻婵已經不見了蹤影。
據曹彬說,他和兩個捕者押解姻婵從天安門方向進入皇城,經過西苑時,忽有一人從暗處殺出。
兩個捕者來不及做出反應,咽喉便已中刀,曹彬奮力抵擋,仍然身負三處刀傷,所幸都沒有傷及要害。
曹彬發出了緊急訊号,那人急忙劫走姻婵,朝西邊去了。
“西邊?再往西走,那就是瀛台了!”賀謙暗暗吃了一驚。
瀛台是光緒被囚禁的地方,能不能追上行兇者奪回姻婵倒在其次,首要的,是保證瀛台不能出事。
賀謙不敢怠慢,留下一個捕者照料曹彬,領着另外九個捕者,飛速朝瀛台趕去。
趕到中南海的南海北岸,賀謙放眼望去,南海上的瀛台一片漆黑,不見一星半點的燈火。
瀛台孤立于南海之上,四面環水,隻有一座木橋與北岸相連。
往常有兩個太監把守在木橋的橋頭,日夜輪替,以防止光緒逃跑,此時兩個太監卻全沒了蹤影。
賀謙當機立斷:“你等守在橋頭,休放任何人通過,我去對面看看。
” 一個捕者急忙阻攔:“賀捕頭,沒有太後的懿旨,擅闖瀛台重地,那是殺頭的死罪啊。
” 賀謙卻管不了這麼多。
如果讓那行兇者上了瀛台,攪出什麼事來,同樣是死罪難逃。
“如果瀛台有事,我會發出訊号,到時你們就趕過來增援。
”賀謙提了一盞燈籠,徑直踏上木橋,快步走向橋對面的瀛台。
那盞孤零零的燈籠,慢慢地消失在瀛台的黑暗深處。
曹彬,以及另外兩位捕者的屍體,很快被弄到了西華門。
曹彬傷得不輕,索克魯看過傷勢,吩咐一個捕者趕去太醫院請太醫。
白孜墨檢查了兩具屍體的傷口,向索克魯說:“刀口斜長,又寬又厚,傷在喉結下兩分處。
”說着微皺起眉頭,“這和馮則之的傷口,倒是很像。
” 索克魯問:“是刺客道的
袁世凱和索克魯不敢打擾,輕聲請了安,候在一旁。
“說吧,逃走的刺客,抓到了嗎?”良久,慈禧盯着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忽然有些漫不經心地問了一句。
袁世凱看了索克魯一眼,索克魯回話說:“回老佛爺,刺客逃出景祺閣後,在宮中躲藏起來,大内侍衛和禦捕門的捕者,正在四處搜捕。
” 慈禧睨過眼來,斜視了兩人一眼,又把目光轉回到棋盤上,随口問:“姓劉的老宮女呢?死了嗎?” “回老佛爺,劉宮女當場中槍,已經死了。
”袁世凱回答。
“她是代我而死,該當厚葬。
” “是,奴才一定照辦。
”袁世凱忙道。
“這一次多虧有你二人,事先探得刺客一事,該記上一功。
”慈禧慢條斯理地說,“若非如此,此時死的,可就不是那姓劉的老宮女了。
”說着又落了一子。
聽聞慈禧誇贊,兩人急忙跪下謝恩。
原來在景祺閣内被刺身亡的“慈禧”,并非慈禧本人,而是由一名姓劉的老宮女所假扮。
“抓住的刺客,可有審過?” “回老佛爺的話,已審過一次。
”袁世凱應道。
“都是什麼來曆啊?”慈禧問道,“為什麼不要性命,入宮來行忤逆之事?” “刺客的嘴都很硬,審了一個下午,沒一個開口。
不過,倒是從另外一個地方,有了一些發現。
”袁世凱說。
“什麼發現?”袁世凱的話,勾起了慈禧的好奇,她擡起頭來。
“從景祺閣内逃走的刺客,是換上太監馮吉祥的衣服,假扮成太監才得以逃脫的。
他逃走時匆忙,脫下來的衣服,全都丢在了景祺閣内。
奴才在檢查刺客的衣服時,在衣服的夾層中,發現了一封密函。
”袁世凱從懷中取出一封密函,畢恭畢敬地呈上。
慈禧接過去,拆開封口,抽出信紙看了一眼,臉色有些不易察覺的變化,問:“字從漫滅,落景遽斜,這八個字何解?” “奴才才疏學淺,想了一二個時辰,仍想不明白。
”袁世凱低眉俯首。
慈禧盯着信紙看了片刻,冷冷一笑,說:“逃走的刺客,務必要生擒,我想親自瞧瞧,他是何方神聖。
至于其他的刺客,就算是用鐵釺撬,也要把他們的嘴撬開。
”說着揮了揮手,“你二人下去吧,有新消息時,再來見我。
” 袁世凱和索克魯跪了安,躬身退出了麗景軒。
兩人走後,慈禧顯得有些神思恍惚。
她盯着局勢複雜的棋盤看了片刻,心不在焉地落了一子,卻是錯棋一着。
與她對弈的老太監,名叫廉琦,供職于禦膳房,乃是宮中有名的棋癡,此時一心專注在棋局上,忽見慈禧棋錯一着,立刻擺車直進,樂呵呵地說:“奴才殺老佛爺的馬。
” 此話一出,不知如何觸怒了慈禧,慈禧瞬間神色劇變,勃然大怒:“你殺我的馬,我便殺你全家!”不由分說,喚來宮外侍衛,将苦苦哀求的老太監廉琦拖了下去。
廉琦嘶啞的喊叫聲漸去漸遠,麗景軒中陷入一片死寂。
慈禧又重新拾起那封密函,目不轉睛地盯着信紙上的八個墨字。
雖然她不明白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字迹卻是化成灰都認得。
每一處的點線勾畫,若飛若動,均是當朝天子的筆墨,她絕不會認錯。
天子的筆墨竟出現在刺客的衣服夾層裡,慈禧當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一抹冷笑爬上了她的嘴角,她心說:“三十年前,你乃垂髫小兒,我便能将你捧上天去;三十年後,我雖古稀老婦,卻也能将你摔下地來!” 慈禧喚入了候在門外的把門太監。
把門太監見了方才廉琦被拖下去的一幕,心中尚且惴惴不安。
慈禧年事已高,人越老就越容易喜怒無常,這幾年慈禧時不時不問緣由殺一兩個人,已成了家常便飯,是以把門太監被慈禧傳喚時惶恐萬分。
慈禧沒有殺他洩憤之意,隻是将他喚至身前,吩咐了一番話。
把門太監不敢怠慢,連連點頭,提了一盞燈籠,急匆匆離開了儲秀宮。
他在夜幕中邁着惶急無比的步子,數次險些摔倒,幾乎是一路小跑,朝東南方向奔去。
他心中隻記得一個地名,那就是南三所以東的太醫院,除此之外,他還記得一個人名——太醫院醫士冷德全。
突圍西華門
當儲秀宮被遠遠抛在了身後,袁世凱緊懸的心總算是稍微放了放,當然,仍不免有一絲擔憂。“不點透密函的意思,”當四下裡寂靜無人時,袁世凱才小聲地說,“老佛爺能明白嗎?” “袁大人,你多慮了。
”索克魯說,“懂不懂密函的意思,并不重要,隻要老佛爺認得字迹就行。
旁人的字迹,老佛爺興許記不得,但聖上的禦筆,老佛爺絕不可能忘記。
老佛爺要我等生擒逃走的刺客,就說明她已認出了聖上的字迹。
她命我等生擒刺客,就是想親自審問這封密函的來曆。
”索克魯的語氣十分肯定,“這招借刀殺人之計,袁大人,你就放一百二十個心吧。
” 袁世凱急忙噓了一聲,左右顧盼,說:“此事關系重大,須謹言慎行才是。
”随即壓低了聲音,“此事若成,你我各取所需,都有好處。
隻盼索大人将來最好能忘了此事,忘得一幹二淨。
” 索克魯會意,撫着胸口笑道:“袁大人的話,索某謹記在心。
” 兩人各懷心事,默默走了一截路,來到了中右門。
索克魯要去西華門布置埋伏,袁世凱要走東華門出紫禁城,一西一東,在此分别。
“逃走的刺客,一定要盡快抓住。
”袁世凱臨走時不忘叮囑,“這刺客一刻在外遊蕩,總感覺要捅出什麼婁子,我這心呐,便一刻也放不下。
” “袁大人盡管放心,我趕去西華門,正是為了此事。
” “要真抓住了我才能放心。
”袁世凱拱手道,“此事就拜托索大人了。
” 和袁世凱分開後,索克魯由賀謙陪同,向西華門趕去。
默默不言,一路疾行,走到凝道殿外時,賀謙忽然壓低聲音說:“總捕頭,有尾巴。
” “沒有聽錯?” “錯不了。
” “繼續走,切莫回頭。
”索克魯深知,身後尾随的人不聲不響,極有可能是胡客,而以胡客的能力,他和賀謙加在一起也沒有幾分勝算。
“近了。
”賀謙忽然說。
“更近了。
”賀謙随即又補充了一句。
索克魯感到了一絲緊張。
身後尾随的人若是胡客,他越走越近,那就是要動手的前兆。
“賀謙,依你之見,今晚胡客會不會去西華門?”索克魯忽然提高嗓音,大聲發問。
“恐怕不會。
”賀謙說出了内心真實的想法。
胡客既然沒有按原計劃去慈甯花園潛伏,多半已經有所察覺,自然也就不會再按原計劃走西華門出城。
索克魯卻笑了:“我和你的想法正好相反,依我看,胡客此番一定會去西華門!”他的笑容裡透出無與倫比的自信,“别忘了,我們手裡還握有一張王牌。
” 賀謙的臉上流露出不解。
但他聽見,身後尾随之人的腳步聲,明顯減緩了,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距離,似乎是想聽索克魯會說些什麼。
“胡客這人,别看他外表冷血,實則是個外冷内熱之人。
”索克魯極有把握地說,“為了那個女人,他一口便應允入宮行刺。
所以我想,隻要把他的女人押到西華門來,即便西華門是刀山火海,他也一定會來的!”索克魯說得尤為大聲,有意要讓身後尾随之人聽見。
說話間,兩人轉過一道彎,來到了武英門外,燈火通明的西華門已經遙遙在望。
賀謙急忙加快腳步,推着輪椅,片刻後趕到了西華門。
“後面的人沒有跟來。
”賀謙回頭望了一眼。
“但願他的耳朵夠靈敏,聽清了我剛才說的話。
”索克魯說。
兩人登上西華門城台,進入了城樓。
白孜墨早已在城樓裡候了多時。
“總捕頭,全都布置好了。
”他迎上來,向索克魯禀報。
“一共埋伏了多少人?” “三隊捕者,每隊十人,共計三十人。
另有三隊捕者,分别守在東華門、神武門和午門,以防胡客走其他門出宮。
” “胡客一定會來西華門,三十個捕者遠遠不夠。
”索克魯又想起胡客隻花四天就解決掉十多個青者的事,“此人好比是先秦時期的聶政、南北朝時的劉桃枝,絕不可小視。
保險起見,把另外三隊捕者通統調到西華門來。
對了,再派人去總領衙門通知曹彬,讓他火速去我府上,押解姻婵來西華門。
” 半個時辰後,另外三隊捕者先後趕至西華門集結,算上已有的三隊,總計六十個捕者,其中五十個捕者埋伏在城門兩側和城台上的隐蔽之處,另有十個捕者,跟随在索克魯、白孜墨和賀謙的身邊,随時聽候調遣。
一切都已完備,現在就隻等曹彬把姻婵押解來了。
然而,索克魯左等右等,卻始終等不來曹彬。
小半個時辰後,索克魯有些坐不住了。
他打算派出一個捕者,回總領衙門去看看,曹彬為何遲遲不至。
可就在這時候,西華門外忽然傳來了一聲沉悶而又短促的嗚鳴。
那是禦捕門的緊急訊号! 白孜墨和賀謙霍地站了起來。
嗚鳴聲是從西南方向傳來的,聽起來還有一段距離。
皇城之内,禦捕門的所有人都集中在西華門,而西華門外卻忽然傳來禦捕門的緊急訊号,那隻有一個可能,便是押解姻婵的曹彬,在趕來西華門的途中遇到了危難!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索克魯絲毫不敢輕率,畢竟這是皇城之中,而且西南方向是皇家園林的西苑。
他急忙命賀謙率一隊捕者趕過去。
賀謙率領十個捕者火速趕到了聲源地。
出事的地方,是皇家園林西苑的一條林蔭小徑。
發出緊急訊号的正是曹彬,他已身受重傷,另有兩個捕者死在地上,被押解來的姻婵已經不見了蹤影。
據曹彬說,他和兩個捕者押解姻婵從天安門方向進入皇城,經過西苑時,忽有一人從暗處殺出。
兩個捕者來不及做出反應,咽喉便已中刀,曹彬奮力抵擋,仍然身負三處刀傷,所幸都沒有傷及要害。
曹彬發出了緊急訊号,那人急忙劫走姻婵,朝西邊去了。
“西邊?再往西走,那就是瀛台了!”賀謙暗暗吃了一驚。
瀛台是光緒被囚禁的地方,能不能追上行兇者奪回姻婵倒在其次,首要的,是保證瀛台不能出事。
賀謙不敢怠慢,留下一個捕者照料曹彬,領着另外九個捕者,飛速朝瀛台趕去。
趕到中南海的南海北岸,賀謙放眼望去,南海上的瀛台一片漆黑,不見一星半點的燈火。
瀛台孤立于南海之上,四面環水,隻有一座木橋與北岸相連。
往常有兩個太監把守在木橋的橋頭,日夜輪替,以防止光緒逃跑,此時兩個太監卻全沒了蹤影。
賀謙當機立斷:“你等守在橋頭,休放任何人通過,我去對面看看。
” 一個捕者急忙阻攔:“賀捕頭,沒有太後的懿旨,擅闖瀛台重地,那是殺頭的死罪啊。
” 賀謙卻管不了這麼多。
如果讓那行兇者上了瀛台,攪出什麼事來,同樣是死罪難逃。
“如果瀛台有事,我會發出訊号,到時你們就趕過來增援。
”賀謙提了一盞燈籠,徑直踏上木橋,快步走向橋對面的瀛台。
那盞孤零零的燈籠,慢慢地消失在瀛台的黑暗深處。
曹彬,以及另外兩位捕者的屍體,很快被弄到了西華門。
曹彬傷得不輕,索克魯看過傷勢,吩咐一個捕者趕去太醫院請太醫。
白孜墨檢查了兩具屍體的傷口,向索克魯說:“刀口斜長,又寬又厚,傷在喉結下兩分處。
”說着微皺起眉頭,“這和馮則之的傷口,倒是很像。
” 索克魯問:“是刺客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