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光緒帝的密旨

關燈
說起這位珍妃,那倒真是一出人間慘劇,也難怪一出現冤魂鬼影,宮中的宮女太監們第一個就會往她的身上想。

     這位大名鼎鼎的珍妃,就是當朝皇帝光緒的寵妃他他拉氏。

     七年前,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慈禧囚禁于頤和園的玉瀾堂,後遷囚于中南海上的瀛台。

    作為光緒最寵愛的妃子,珍妃的下場和光緒一樣,也遭到了囚禁,先是囚禁于紫禁城内的北五所,後遷囚于景祺閣。

     由于光緒長久以來的不合作,慈禧在囚禁光緒後,産生過廢帝另立的念頭。

    然而,自從戊戌變法之後,西方列強一直高度關注中國的政局。

    對西方列強而言,一方面,保持中國政局的穩定,有助于他們從中國攫取利益,而皇帝的更換,無疑隻會造成政局的動蕩,制造不穩定的因素;另一方面,讓年輕而又開放的光緒當政,不再實行某些排外或閉關的政策,更有利于他們從中國獲利。

    因此,早在戊戌變法剛剛失敗時,英國公使窦納樂就直截了當地向李鴻章發出警告,不可對光緒輕舉妄動。

    在這種壓力下,慈禧雖有廢黜光緒的想法,但也隻能采取溫和的手段徐徐圖之,不敢操之過急。

     光緒二十五年,慈禧将端郡王載漪的次子,十五歲的溥俊封為大阿哥,實際上就是立其為皇儲,作為大清的皇位繼承人。

    接着,為了給大阿哥繼位做鋪墊,慈禧對外大張旗鼓地宣布光緒已經病重。

     各國公使不相信慈禧的話,要求派一位醫術高超的西醫為光緒看病。

    慈禧起初不同意,但後來迫于廣泛的輿論壓力,勉強同意讓法國名醫德對福入宮,為光緒看病。

    這位法國醫生在看完病後對外宣稱:“皇帝血脈正常,沒有任何病症。

    ”并将診斷結果公布在報紙上。

     如此一來,慈禧的騙局被徹底戳穿,冊封大阿哥的決定遭到了所有外國公使的強烈反對,并一緻表示絕不承認溥俊的大阿哥身份,甚至有傳言稱,洋人要“勒令太後歸政”。

    這讓慈禧惱羞成怒,對各國公使懷恨在心。

     恰巧在此時,山東地界的義和團打出扶清滅洋的旗号,如火如荼地開展反洋教鬥争。

    慈禧從中看到了機會,密令直隸總督裕祿放義和團入京,利用義和團來攻打各國使館,在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勝利後,慈禧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發布《宣戰诏書》,言道:“與其苟且圖存,贻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正式對英美法等十一國宣戰。

     在經曆最初的小範圍失利後,西方列強調集了多達三萬人的軍力,組建八國聯軍,對清廷展開反擊。

     一旦動起真格的來,在那個武器裝備足以決定一切的年代裡,腐朽落後的八旗軍和赤膊上陣的義和團脆弱得不堪一擊。

     于是,在短短兩個月後,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城。

     慈禧慌忙攜光緒從西華門出逃,駕幸西安,史稱“庚子西狩”。

    臨行前,因珍妃跪求皇帝留京,主持京城事務,觸怒了絕不可能讓光緒掌握實權的慈禧,慈禧遂對珍妃動了殺心。

     慈禧是一個隻要敢想就一定敢做的女人。

     于是在庚子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崔玉貴從慈禧那裡獲得了命令。

    這位綽号叫“催命鬼”的太監,将珍妃從景祺閣後面的小院裡放出來,以“洋人入城,免受污辱”為由,将珍妃架到八寶琉璃井前,活生生将她推入井中,因怕珍妃爬出,竟在井口上壓了一塊巨大的圓石。

     珍妃死後,屍體在井裡泡了一年有餘。

    直到第二年辛醜回銮後,經瑾妃再三請求,慈禧才派人移開八寶琉璃井上的圓石,打撈起珍妃的屍體,重新裝殓厚葬,并将殺死珍妃的罪責一股腦兒推到崔玉貴的頭上,象征性地削去崔玉貴二總管太監的職務,送還慶王府,但不久後又将他召回宮中,官複原職,仍留在身邊伺候。

     這件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隻因當事人涉及慈禧,人們隻敢竊竊私議,不敢公開談論。

     轉眼四年過去,此事已經告一段落,偏偏此時“三大案”發生,偏偏被殺的人都與崔玉貴有關系,偏偏紫禁城中又出現了冤魂鬼影,所以京城一下子就熱鬧了,“三大案”的輿論影響也随之急劇升級。

    人人都在說,“三大案”的兇手是珍妃的冤魂,是珍妃的冤魂回來找崔玉貴報仇索命了! 這還沒完。

     據崔承德家中的仆人說,自從崔承德夫婦死後,一到晚上,崔承德的卧房裡就會傳出窸窸窣窣的奇怪響聲,吓得仆人們一到晚上就鎖在自己房裡不敢出來,而崔延壽家中的仆人更是發現,後院一口水井裡的水,不知為什麼竟變成了鮮紅色,水質粘稠,帶着一股腥味兒,根本無法飲用。

     這些風言風語全都傳入了慈禧的耳中,作為害死珍妃的幕後推手,年事已高的慈禧不免有些疑神疑鬼。

    她命令相關官員火速查辦此案,但左查右查,一兩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任何頭緒。

     和慈禧一樣,崔玉貴同樣擔驚受怕到不行。

    因義子崔承德家中一到夜晚就不安甯,坊間傳言是崔承德的鬼魂在作祟,為了讓義子的亡靈安息,崔玉貴命仆人前去九虛觀,将道士田景池請來,準備在崔承德的卧房裡做一場法事。

     這位道士田景池,在京郊一帶久負盛名。

    早在“三大案”發生之前,田景池就因替九虛觀附近的鄉民尋龍點穴、驅魔除災而聲名遠播,連直隸總督袁世凱都曾請他到府中開壇祈福。

    所以崔玉貴打算做法事時,第一個就想到了田景池。

     田景池來到崔承德的家中,往卧房裡灑了九把送神米,又燒了十盤赤色香,閉門熏足一個下午。

    到了晚上,崔成貴的卧房竟徹底安甯了,連日來一到夜間就傳出的奇怪響聲消失得無影無蹤。

    崔玉貴見田景池果然如傳說中那般神通廣大,于是又請他去崔延壽的家中看看水色變紅的水井。

    田景池第二天就去了,揭開密封的井蓋看了看,聞了聞,往井裡倒了一包白色的粉末,蓋上竹笆封住,三天過後,揭開竹笆一看,井水竟重新恢複了清澈。

     崔玉貴常在慈禧身邊走動,見慈禧為鬼影事件憂心忡忡,于是就向慈禧推薦了神通廣大的田景池,說隻要讓田景池在宮中做一場大型法事,徹底把珍妃的魂魄震住,她就沒法再興風作浪。

     慈禧正躊躇無措,一聽之下,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當即點頭應允。

     因珍妃的事見不得光,慈禧沒有直接宣旨召田景池入宮,而是讓崔玉貴私下去找田景池,務必将此事做得秘密。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田景池入宮一事,還是被索克魯探知,并且探得田景池在挑選黃道吉日時,選定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這天,入宮開壇做法。

     聽完索克魯的講述,屈指一算,離端午節隻剩下十天的時間,胡客明白了,田景池入宮,就是索克魯所說的由“三大案”創造的絕佳機會。

     “我得到準确的線報,宮中已經開始在八寶琉璃井前搭建禦覽台,這說明田景池入宮做法,老太婆一定會親自前往觀看。

    ”索克魯不由自主地壓低了嗓音,“這絕對是一個值得利用的機會,隻要把握好,不愁大事不成。

    ” 索克魯啜了一小口清茶,潤了潤有些發幹的嗓子,直起輪椅裡的身子,微向前傾,正要向胡客講述刺殺的計劃。

    這時,雅間的門忽然響了。

     “誰?”索克魯神色一緊。

     門外一個聲音回答:“總捕頭,是我。

    ” “有什麼事?”索克魯聽出是賀捕頭的聲音,不由松了一口氣。

     “有急電!” 索克魯把身子倒回輪椅裡:“進來吧。

    ” 賀捕頭推門而入,看了胡客一眼,附在索克魯的耳邊,低聲說:“總捕頭,駐日公使楊樞發來急電,逆犯孫文,昨日已由橫濱赴港,恐謀滋事。

    ” 索克魯心頭頓時一震! 孫文上一次從橫濱秘密趕赴香港,還是在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城的時候。

    那時因為清廷不聽話(慈禧公然向十一國宣戰),洋人想直接覆滅清廷,有立李鴻章當中國皇帝的意思,劉學詢和港督蔔力也極力地鼓動李鴻章以兩廣獨立。

    劉學詢是李鴻章的心腹幕僚,他秘密聯絡遠在日本的孫文,以李鴻章欲以兩廣獨立為由,邀孫文回國協助。

    孫文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與平山周、宮崎寅藏等人秘密抵達香港,密商此事。

    隻可惜李鴻章最後放棄了兩廣獨立的想法,選擇了北上代表清廷與列強交涉,繼續做大清的“裱糊匠”。

    如今孫文再次由橫濱赴港,必定又有重大圖謀。

     索克魯的眉頭不禁微微擰起,問:“我們派去的人呢?” “沒有一個回來,想必都失手了。

    ” “知不知道他這次赴港要做什麼?” “不知道。

    ” 索克魯的眉頭擰得更加厲害了,凝思片刻後問:“此事袁總督知道嗎?” 賀捕頭點了點頭。

     “我知道了,此事容後再議,你先且退下。

    ”索克魯說,“記住,看緊樓道,勿放任何外人上來。

    ” 賀捕頭應了聲“是”,拉上門出去了。

     賀捕頭一走,索克魯就沖胡客很不自在地笑了笑:“總是公務纏身,連吃飯都不得空。

    ”他把一整杯茶都喝盡了,收整心情,盡量不被孫文赴港的消息所影響,然後向胡客逐步講述了端午節的刺殺計劃。

     索克魯講了大約有半個時辰,不過最後歸結起來,整個計劃大體上分為四步。

     第一步:入宮。

     借田景池入宮開壇做法的機會,想辦法混進田景池的法事隊伍,随田景池的隊伍進入紫禁城。

     第二步:刺殺。

     慈禧會在端午節當天親臨現場觀看法事,這是難得的與慈禧面對面的機會,胡客尋找最佳的機會動手,刺殺慈禧。

     第三步:潛伏。

     白天紫禁城内眼線很多,想逃出紫禁城是很困難的事,所以胡客在刺殺後,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趁亂逃離現場,趕到宮中相對隐僻的慈甯花園潛伏,等待夜晚的來臨。

     第四步:脫身。

     潛伏到夜間子醜時分,胡客溜出慈甯花園,趕到紫禁城的西華門。

    索克魯已經買通當夜值守西華門的一名守門禁軍。

    胡客隻需在附近的城牆下學三聲鳥叫,這名守門禁軍就會悄悄從宮牆上抛下繩索,助胡客越牆脫身。

    出紫禁城後,繞道往東,趕到東安門,禦捕門會有人在東安門接應胡客出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