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光緒帝的密旨
關燈
小
中
大
急忙去醫館簡單包紮了傷口,然後雇了一匹良駒,連夜奔出北京城,沿官道向南飛馳。
三個時辰後,他飛奔進了東口有一株百年老槐樹的倪家坳,闖入西口一家單門獨戶的農家小院,飛快地敲打闆門:“快開門,開門!是我!” 這戶農家小院,正是刺客道衆人的藏身之處。
黑衣人帶人離開北京城後,就藏身于此,令當鋪老闆返回京城,打探胡客的死訊,一旦有消息,火速趕來通報。
一個多月過去了,眼看始終沒有想要的訊息捎來,黑衣人不免起急。
會不會出了什麼變故?他猶豫着要不要親自回一趟北京城,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然而這時候,當鋪老闆卻在一個深夜騎着快馬趕到了。
聽到如此急切的敲門聲,黑衣人頓時猜到事情不妙了。
他打開門,當鋪老闆跌跌撞撞地撲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講述了胡客還沒死的事,并将信件交到了黑衣人的手裡。
黑衣人急急忙忙拆開封口,卻發現信封内是空的,并沒有信紙。
“信呢?” “我……我沒有動過啊。
”當鋪老闆急忙解釋。
“當真?” 當鋪老闆連連點頭。
“那他是……是什麼……什麼意思?”黑衣人手握信封,不解地望着當鋪老闆。
當鋪老闆也用同樣不解的眼神回望着黑衣人。
就在兩人相互對視的時候,偏屋裡忽然傳來了兩聲慘叫。
這兩聲慘叫短促而凄厲。
偏屋裡住着兩名青者,看來多半出事了。
黑衣人和當鋪老闆急忙沖入偏屋,果如所料,兩名青者一個橫卧在床,一個斜躺于地,房中鮮血四濺,兩人的臉上,都有兩個潦草的血字:“廿七”。
左側窗戶敞開,尚在微微搖晃。
黑衣人沖到窗前,朝外面眺望。
夜色漆黑,看不見任何人影。
黑衣人走回來,看了兩名青者臉上的血字,又俯下身查看了傷口,均位于胸前,既薄且深。
“是他!”黑衣人面色冷峻。
他瞬間明白過來,胡客之所以讓當鋪老闆送信,并不是為了傳什麼話,而是想讓當鋪老闆做他的引路人。
當鋪老闆心急火燎地連夜趕到倪家坳,胡客正好暗中尾随,輕而易舉就找到了刺客道衆人的藏身之處。
黑衣人心中懊惱,狠狠地瞪了當鋪老闆一眼。
然而這時候責備當鋪老闆,已然于事無補。
“當初沒……沒殺死他,真是悔……悔之莫及!”黑衣人内心起急,口吃更加嚴重,“快……快把人都……都召集起來!” 當鋪老闆匆忙跑出偏屋,把所有人召集到偏屋。
此行總共一十四人,眼下已死了兩個。
剩餘的十二人,齊聚屋中,共同商讨對付胡客的法子。
胡客是青者,黑衣人等人也是青者。
同為青者,黑衣人對胡客的進攻方式揣摩得十分準确。
他知道,胡客雖然身手厲害,一對一時有必勝的把握,但若一對十四,就沒有絕對的勝算。
當沒有足夠的勝算時,一個成熟的青者是不會輕易選擇出擊的。
所以,胡客雖然尾随當鋪老闆來到了倪家坳,卻沒有直接現身,而是先出其不意地偷襲了住在偏屋中的兩個青者,得手後迅速逃遁。
胡客采取的進攻方式,是分而擊之,逐個擊破。
黑衣人當即決定,剩餘的十二個人,從此刻起,無論做什麼事,哪怕是去上茅廁,也要聚在一起,防止落單的情況出現。
胡客被視為刺客道數十年一出的奇才,與之對決,單個個體勢必落于下風,但如果将十二個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對付胡客,就有了相當程度的勝算。
這一晚,十二個人緊繃着神經,聚集在偏屋之中,輪流守夜,不讓胡客有任何可趁之機。
依靠嚴絲合縫的看守,一直到天亮,都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出現。
一夜無事,反倒令黑衣人更加擔心了。
胡客是懷揣着複仇之心來的,但他卻能忍住仇恨,蟄伏整晚,如同一隻張開血口吐着信子潛伏于草叢深處的毒蛇,哪怕獵物近在咫尺,但隻要最佳時機沒有來臨,就絕不會發動緻命的一擊。
越是冷靜鎮定的敵人,就越是可怕。
長時間留守在倪家坳,和藏身暗處的胡客幹耗下去,絕非長久之計。
所以天亮後,經過又一番合計,十二個人決定,即刻離開倪家坳,趕往南方。
刺客道的勢力集中在南方,所以大部分的青者都在南方活動,十二個人這樣決定,是要尋求庇護的意思。
日升日落,趕了一天的路,傍晚時分,十二個人來到一個叫茅革集的地方。
人不休息,馬也要休息,于是十二個人在此過夜,住進了鎮口的客棧。
掌櫃見一群人進了客棧,本以為來了一單大生意,熱情洋溢地迎上去,沒想到十二個人卻隻要一間房。
掌櫃的熱臉頓時有如六月飛霜。
晚上睡在二樓的客房裡,十二個人仍然輪流守夜。
但是到午夜時分,還是出事了——客棧失火了。
和漢口大智門的四海客棧一樣,火也是從廚房裡燒起來的。
因為是午夜,忙了一天的夥夫和小二都睡下了,無人控制的火勢越燒越大,最終蔓延至整家客棧。
滾滾濃煙中,刺客道的人迅速從房間裡撤離,然而聚到客棧外一點人數,卻發現少了三個人。
“果然跟來了!” 黑衣人神色凝重,這少了的三個人,多半已在剛才的混亂中慘遭毒手。
看來茅革集也非久留之地。
黑衣人一招呼,剩下的九個人從馬廄裡牽出坐騎,連夜向南方趕路。
至黎明時分,經過一片果林時,一個叫陸橫的青者,在壓抑了一天一夜之後,終于無法忍受下去了。
“你們先走,我一個人留下來對付他!” 往常都是讓别人承受死亡的恐懼,而今卻徹底颠倒過來。
陸橫不想再逃了。
橫豎是一死,與其在逃跑的途中死得不明不白,還不如正大光明地與胡客對決而死。
黑衣人了解陸橫的脾氣,沒有勉強他,帶上其餘的人速速離開了。
陸橫一個人留了下來。
他手握一對吳鈎,立在果林中。
晨曦穿透枝桠的間隙,灑滿他的全身,将他的影子扯向西方,拉得斜長斜長。
“出來吧!”陸橫橫眉怒目,“我知道你就在附近!都說你是兵門的後起之秀,難道就隻會幹些偷雞摸狗的事嗎?” 他渾厚的話音剛落,一條魁偉的身影,從一株樹後轉了出來。
陸橫斜仰起頭,眯縫雙眼,望向初起的朝陽。
也許這是最後一次欣賞人間的日出了。
他有些留戀地多看了幾眼,然後深吸了一口氣,緊了緊握吳鈎的雙手。
陸橫在道上的綽号是“趙客”。
“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古老的燕趙之風造就了世代相傳的燕趙俠氣,是以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就多感慨悲歌之士。
陸橫是河北人,與生俱來了這種俠的氣質。
自入刺客道起,十餘載寒暑,他始終秉承替天行道的原則,隻殺該殺之人,若任務的目标是他覺得不該死的人,他便拒絕執行。
這種與衆不同的氣質,令他在道上頗具俠名。
在這樣一個晨曦明媚的清早,在這樣一片靜谧安甯的果林,吳鈎與短刀相撞,星火四濺。
刹那間驚鳥啁啾,振翅紛飛。
一場生死對決,就此展開! 陸橫早就聽說過胡客的強大,一上來絕不輕敵,使出了全力,發動了一輪疾風驟雨般的進攻。
然而這輪拼盡全力的疾攻并沒有對胡客造成太大的麻煩。
當迅猛的浪潮平息後,胡客的反擊開始了。
刹那間,陸橫左右支绌,顯得手慌腳亂。
對陸橫而言,能勝過屠夫一招半式的胡客實在是過于強大了。
隻不到三十個回合,在胡客的“龍轉扶搖”中,陸橫回鈎不及,被短刀侵入中宮,敗下陣來。
吳鈎掉落于地,吳鈎的主人則閉上了眼睛。
“你走吧。
”出人意料地,胡客并不打算取他的性命。
陸橫睜開眼睛:“為什麼?” “你敢留下與我對敵,還算有些骨氣。
你在道上的名聲不壞,快走吧,别再讓我看到你。
”胡客在道上行走六年,聽過不少青者的名頭,然而能讓他佩服的人并不多,陸橫身手并非翹楚,但人品德行出衆,算是其中的一個。
胡客收起了短刀,與陸橫錯身而過,頭也不回地向南邊走去。
陸橫像丢了魂魄般,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
敗于胡客之手,卻能保住性命,讓他有些錯愕。
在這份錯愕中,他忽然意識到,胡客的為人,似乎并非如道上傳言的南家人那般。
片刻後,他忽然轉過身,沖走遠的胡客大聲喊道:“他們會在九龍道設伏,你不要再追下去了。
” “那我就在九龍道破伏!”胡客的聲音堅如磐石,步伐一往無前。
陸橫提到的九龍道,位于果林南面三裡地外的兩道山梁之間。
九龍道左傍山,右臨澗,迂回蜿蜒,有如龍身九曲,因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戰地。
從春秋戰國起,在此地發生的大小戰役以數十次計。
據說此地的鄉民,在道旁的山澗中刈草時,常常能拾得鏽蝕的斷戟殘劍,多為前朝之物,也有不少被流水沖散的遺骸殘骨,零星地散布在亂石淺草之間。
黑衣人不願意坐以待斃,也知道陸橫不是胡客的對手,所以當胡客被陸橫暫時阻擊在果林中時,他帶餘下的七個人趕到九龍道,在第七拐的荒草叢中設伏,按住兵器,屏息以待,準備依靠九龍道的險要地勢,給胡客以緻命的伏擊。
山澗深處流水嘩啦,滿山林莽鳥啼蟲吟。
在潛伏的殺氣四周,卻是一派融融其樂的春景。
等待了片刻,在灑滿陽光的山道盡頭,胡客的身影出現了。
第一拐,第二拐,第三怪……第六拐…… 當胡客走入第七拐的埋伏圈時,黑衣人彈了一個指嘯,八個人同時從荒草叢中躍出,四前四後,将胡客夾擊在狹窄逼仄的山道拐點上,随即亮出兵器,展開了迅猛的圍攻。
胡客早就知道九龍道有埋伏,是以并不慌張,背倚山壁,出刀如電,單拳兩腳翻轉蹈動,片刻間化解了八個人的三波攻勢。
眼見集合八人之力,竟還是無法奈何胡客,黑衣人立即收起兩刃刀,取出藏在懷中的問天,窺準時機,一刀砍出,正好擊中胡客的短刀刀面。
咔哧一聲脆響,胡客手中的短刀雖說是索克魯的藏品,也算得上是一柄寶刃,但在問天面前,還是如麻雀之于蒼鷹,蜉蝣之于鲲鵬,頓時折為兩截。
短刀一斷,胡客身手再怎麼厲害,充其量也隻是肉
三個時辰後,他飛奔進了東口有一株百年老槐樹的倪家坳,闖入西口一家單門獨戶的農家小院,飛快地敲打闆門:“快開門,開門!是我!” 這戶農家小院,正是刺客道衆人的藏身之處。
黑衣人帶人離開北京城後,就藏身于此,令當鋪老闆返回京城,打探胡客的死訊,一旦有消息,火速趕來通報。
一個多月過去了,眼看始終沒有想要的訊息捎來,黑衣人不免起急。
會不會出了什麼變故?他猶豫着要不要親自回一趟北京城,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然而這時候,當鋪老闆卻在一個深夜騎着快馬趕到了。
聽到如此急切的敲門聲,黑衣人頓時猜到事情不妙了。
他打開門,當鋪老闆跌跌撞撞地撲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講述了胡客還沒死的事,并将信件交到了黑衣人的手裡。
黑衣人急急忙忙拆開封口,卻發現信封内是空的,并沒有信紙。
“信呢?” “我……我沒有動過啊。
”當鋪老闆急忙解釋。
“當真?” 當鋪老闆連連點頭。
“那他是……是什麼……什麼意思?”黑衣人手握信封,不解地望着當鋪老闆。
當鋪老闆也用同樣不解的眼神回望着黑衣人。
就在兩人相互對視的時候,偏屋裡忽然傳來了兩聲慘叫。
這兩聲慘叫短促而凄厲。
偏屋裡住着兩名青者,看來多半出事了。
黑衣人和當鋪老闆急忙沖入偏屋,果如所料,兩名青者一個橫卧在床,一個斜躺于地,房中鮮血四濺,兩人的臉上,都有兩個潦草的血字:“廿七”。
左側窗戶敞開,尚在微微搖晃。
黑衣人沖到窗前,朝外面眺望。
夜色漆黑,看不見任何人影。
黑衣人走回來,看了兩名青者臉上的血字,又俯下身查看了傷口,均位于胸前,既薄且深。
“是他!”黑衣人面色冷峻。
他瞬間明白過來,胡客之所以讓當鋪老闆送信,并不是為了傳什麼話,而是想讓當鋪老闆做他的引路人。
當鋪老闆心急火燎地連夜趕到倪家坳,胡客正好暗中尾随,輕而易舉就找到了刺客道衆人的藏身之處。
黑衣人心中懊惱,狠狠地瞪了當鋪老闆一眼。
然而這時候責備當鋪老闆,已然于事無補。
“當初沒……沒殺死他,真是悔……悔之莫及!”黑衣人内心起急,口吃更加嚴重,“快……快把人都……都召集起來!” 當鋪老闆匆忙跑出偏屋,把所有人召集到偏屋。
此行總共一十四人,眼下已死了兩個。
剩餘的十二人,齊聚屋中,共同商讨對付胡客的法子。
胡客是青者,黑衣人等人也是青者。
同為青者,黑衣人對胡客的進攻方式揣摩得十分準确。
他知道,胡客雖然身手厲害,一對一時有必勝的把握,但若一對十四,就沒有絕對的勝算。
當沒有足夠的勝算時,一個成熟的青者是不會輕易選擇出擊的。
所以,胡客雖然尾随當鋪老闆來到了倪家坳,卻沒有直接現身,而是先出其不意地偷襲了住在偏屋中的兩個青者,得手後迅速逃遁。
胡客采取的進攻方式,是分而擊之,逐個擊破。
黑衣人當即決定,剩餘的十二個人,從此刻起,無論做什麼事,哪怕是去上茅廁,也要聚在一起,防止落單的情況出現。
胡客被視為刺客道數十年一出的奇才,與之對決,單個個體勢必落于下風,但如果将十二個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對付胡客,就有了相當程度的勝算。
這一晚,十二個人緊繃着神經,聚集在偏屋之中,輪流守夜,不讓胡客有任何可趁之機。
依靠嚴絲合縫的看守,一直到天亮,都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出現。
一夜無事,反倒令黑衣人更加擔心了。
胡客是懷揣着複仇之心來的,但他卻能忍住仇恨,蟄伏整晚,如同一隻張開血口吐着信子潛伏于草叢深處的毒蛇,哪怕獵物近在咫尺,但隻要最佳時機沒有來臨,就絕不會發動緻命的一擊。
越是冷靜鎮定的敵人,就越是可怕。
長時間留守在倪家坳,和藏身暗處的胡客幹耗下去,絕非長久之計。
所以天亮後,經過又一番合計,十二個人決定,即刻離開倪家坳,趕往南方。
刺客道的勢力集中在南方,所以大部分的青者都在南方活動,十二個人這樣決定,是要尋求庇護的意思。
日升日落,趕了一天的路,傍晚時分,十二個人來到一個叫茅革集的地方。
人不休息,馬也要休息,于是十二個人在此過夜,住進了鎮口的客棧。
掌櫃見一群人進了客棧,本以為來了一單大生意,熱情洋溢地迎上去,沒想到十二個人卻隻要一間房。
掌櫃的熱臉頓時有如六月飛霜。
晚上睡在二樓的客房裡,十二個人仍然輪流守夜。
但是到午夜時分,還是出事了——客棧失火了。
和漢口大智門的四海客棧一樣,火也是從廚房裡燒起來的。
因為是午夜,忙了一天的夥夫和小二都睡下了,無人控制的火勢越燒越大,最終蔓延至整家客棧。
滾滾濃煙中,刺客道的人迅速從房間裡撤離,然而聚到客棧外一點人數,卻發現少了三個人。
“果然跟來了!” 黑衣人神色凝重,這少了的三個人,多半已在剛才的混亂中慘遭毒手。
看來茅革集也非久留之地。
黑衣人一招呼,剩下的九個人從馬廄裡牽出坐騎,連夜向南方趕路。
至黎明時分,經過一片果林時,一個叫陸橫的青者,在壓抑了一天一夜之後,終于無法忍受下去了。
“你們先走,我一個人留下來對付他!” 往常都是讓别人承受死亡的恐懼,而今卻徹底颠倒過來。
陸橫不想再逃了。
橫豎是一死,與其在逃跑的途中死得不明不白,還不如正大光明地與胡客對決而死。
黑衣人了解陸橫的脾氣,沒有勉強他,帶上其餘的人速速離開了。
陸橫一個人留了下來。
他手握一對吳鈎,立在果林中。
晨曦穿透枝桠的間隙,灑滿他的全身,将他的影子扯向西方,拉得斜長斜長。
“出來吧!”陸橫橫眉怒目,“我知道你就在附近!都說你是兵門的後起之秀,難道就隻會幹些偷雞摸狗的事嗎?” 他渾厚的話音剛落,一條魁偉的身影,從一株樹後轉了出來。
陸橫斜仰起頭,眯縫雙眼,望向初起的朝陽。
也許這是最後一次欣賞人間的日出了。
他有些留戀地多看了幾眼,然後深吸了一口氣,緊了緊握吳鈎的雙手。
陸橫在道上的綽号是“趙客”。
“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古老的燕趙之風造就了世代相傳的燕趙俠氣,是以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就多感慨悲歌之士。
陸橫是河北人,與生俱來了這種俠的氣質。
自入刺客道起,十餘載寒暑,他始終秉承替天行道的原則,隻殺該殺之人,若任務的目标是他覺得不該死的人,他便拒絕執行。
這種與衆不同的氣質,令他在道上頗具俠名。
在這樣一個晨曦明媚的清早,在這樣一片靜谧安甯的果林,吳鈎與短刀相撞,星火四濺。
刹那間驚鳥啁啾,振翅紛飛。
一場生死對決,就此展開! 陸橫早就聽說過胡客的強大,一上來絕不輕敵,使出了全力,發動了一輪疾風驟雨般的進攻。
然而這輪拼盡全力的疾攻并沒有對胡客造成太大的麻煩。
當迅猛的浪潮平息後,胡客的反擊開始了。
刹那間,陸橫左右支绌,顯得手慌腳亂。
對陸橫而言,能勝過屠夫一招半式的胡客實在是過于強大了。
隻不到三十個回合,在胡客的“龍轉扶搖”中,陸橫回鈎不及,被短刀侵入中宮,敗下陣來。
吳鈎掉落于地,吳鈎的主人則閉上了眼睛。
“你走吧。
”出人意料地,胡客并不打算取他的性命。
陸橫睜開眼睛:“為什麼?” “你敢留下與我對敵,還算有些骨氣。
你在道上的名聲不壞,快走吧,别再讓我看到你。
”胡客在道上行走六年,聽過不少青者的名頭,然而能讓他佩服的人并不多,陸橫身手并非翹楚,但人品德行出衆,算是其中的一個。
胡客收起了短刀,與陸橫錯身而過,頭也不回地向南邊走去。
陸橫像丢了魂魄般,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
敗于胡客之手,卻能保住性命,讓他有些錯愕。
在這份錯愕中,他忽然意識到,胡客的為人,似乎并非如道上傳言的南家人那般。
片刻後,他忽然轉過身,沖走遠的胡客大聲喊道:“他們會在九龍道設伏,你不要再追下去了。
” “那我就在九龍道破伏!”胡客的聲音堅如磐石,步伐一往無前。
陸橫提到的九龍道,位于果林南面三裡地外的兩道山梁之間。
九龍道左傍山,右臨澗,迂回蜿蜒,有如龍身九曲,因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戰地。
從春秋戰國起,在此地發生的大小戰役以數十次計。
據說此地的鄉民,在道旁的山澗中刈草時,常常能拾得鏽蝕的斷戟殘劍,多為前朝之物,也有不少被流水沖散的遺骸殘骨,零星地散布在亂石淺草之間。
黑衣人不願意坐以待斃,也知道陸橫不是胡客的對手,所以當胡客被陸橫暫時阻擊在果林中時,他帶餘下的七個人趕到九龍道,在第七拐的荒草叢中設伏,按住兵器,屏息以待,準備依靠九龍道的險要地勢,給胡客以緻命的伏擊。
山澗深處流水嘩啦,滿山林莽鳥啼蟲吟。
在潛伏的殺氣四周,卻是一派融融其樂的春景。
等待了片刻,在灑滿陽光的山道盡頭,胡客的身影出現了。
第一拐,第二拐,第三怪……第六拐…… 當胡客走入第七拐的埋伏圈時,黑衣人彈了一個指嘯,八個人同時從荒草叢中躍出,四前四後,将胡客夾擊在狹窄逼仄的山道拐點上,随即亮出兵器,展開了迅猛的圍攻。
胡客早就知道九龍道有埋伏,是以并不慌張,背倚山壁,出刀如電,單拳兩腳翻轉蹈動,片刻間化解了八個人的三波攻勢。
眼見集合八人之力,竟還是無法奈何胡客,黑衣人立即收起兩刃刀,取出藏在懷中的問天,窺準時機,一刀砍出,正好擊中胡客的短刀刀面。
咔哧一聲脆響,胡客手中的短刀雖說是索克魯的藏品,也算得上是一柄寶刃,但在問天面前,還是如麻雀之于蒼鷹,蜉蝣之于鲲鵬,頓時折為兩截。
短刀一斷,胡客身手再怎麼厲害,充其量也隻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