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魚腸劍的前世今生

關燈
“爹,現在可如何是好?”王幕安焦急地問。

     王之春想了想說:“唯有先照着閻老頭的話做了。

    把家裡的人都叫到暖閣吧,那裡依池傍水,守起來容易,你吩咐找來的這些人,在暖閣周圍守備妥善。

    等平安度過了今晚,明天天一亮,我們全家人就去府衙避難。

    ”說完這話,他重重地歎了口氣。

    想來他心中也沒有半點把握。

     不管怎樣,這是眼前能想到的最為穩妥的辦法了。

    王幕安急忙按照父親的話去辦。

    

鱗刺

“唉!”講到這裡,朱聖聽重歎了一聲,“那天晚上,我什麼響動都沒有聽到,可是一覺醒過來,卻發現王巡撫他們……竟然全死了……隻有我和張老二還活着。

    我倆吓得不行,縮在牆角不知所措,然後你就進來了……” 從午前到午後,幾乎都是朱聖聽一個人在說。

    他将事情從頭到尾、翻來覆去地講述了一通。

    講述完後,他還在冥思苦想,生怕漏了什麼。

    張家人好幾次來催吃午飯,張明泉都一一屏退,并吩咐有要事商議,不要再來打擾。

     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胡客陷入了沉思。

    “那封信呢?”片刻後,胡客忽然問。

     “爺,”朱聖聽小心翼翼地詢道,“您說的是閻老頭的信吧?” 見胡客點了一下頭,他忙說:“信不在我這裡,一直是王幕安拿着。

    眼下巡撫大院被衙門封了,每天都有公差把守,不好進去,而且那地兒太大,怕不好找。

    ” “信裡當真提到了鱗刺?” “爺,我真不敢騙您。

    我記得很清楚,信上白紙黑字,寫着鱗刺,是鱗片的鱗,魚刺的刺。

    ” 胡客閉上了眼睛,神情如汪洋大海般深邃。

     胡客不說話,朱聖聽和張明泉也不敢弄出聲響。

    兩人就那樣筆直地站着,一動不動。

     良久,胡客終于睜開眼睛:“帶我去見姓閻的。

    ” 朱聖聽一愣:“可是……他已經死了……” “死人也要見。

    ” “是,是。

    ”朱聖聽雖然聽不太明白,但絕不敢再多言半句。

    他連忙備馬,與張明泉一道,領着胡客前往五塘鋪。

     在馬背上颠簸時,胡客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六年前那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在練殺山的一處荒洞中,他第一次聽到關于鱗刺的故事。

    如果不是今天朱聖聽提及,他早就遺忘了這段塵封了六年的記憶。

     “莫非這世上真的有鱗刺?”他暗暗地想。

     鱗刺,在胡客不足六年的刺齡中,是他所知範圍内,刺客道上最陰狠毒辣的殺器之一。

    在練殺山的那位帶頭人,曾面帶敬畏地告訴他,鱗刺的前身,是“上古十劍”中的第八劍:魚腸。

     所謂“上古十劍”,是指:軒轅夏禹劍、湛泸、赤霄、泰阿、七星龍淵、幹将、莫邪、魚腸、純鈞、承影。

     排在第八位的魚腸,是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得意作品。

    此劍用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聚天地精華,方淬煉而成,因滿刃花紋畢露,宛若魚腸,遂得名魚腸劍。

    當時的天下第一相劍大師薛燭,在第一次見到此劍時,就發出了驚愕的感慨聲: “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時光回溯到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吳國公子光府。

     吳王僚滿面春風,大大方方地坐上了酒宴的首席。

    他之所以接受公子光的宴請,并非因為完全信任公子光。

    相反,他對公子光保留了應有的猜疑。

    他的兒子慶忌與手握兵權的母弟掩餘、燭庸均征伐在外,公子光在這個時候宴請他,極可能另有所圖。

     但他還是去了,因為他的自信。

     他派出的衛隊,如長龍一般,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府上,宴廳的門戶和台階兩旁,夾道而立着效忠于他的甲士。

    有了如此嚴密的防護措施,諒他公子光也不敢有何異舉。

    王僚露出了信心滿滿的微笑。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漸然酒席過半,兩人都有些微醺微醉。

    公子光忽然借口腿腳疼,身感不适,離開了宴席,一瘸一拐地走進了内堂。

    一入内堂,他的雙腿立刻恢複了正常。

    他緊張地看看左右,見沒人跟來,于是打開了一扇隐蔽的暗門,快步走入了陰暗的地下室。

     王僚望着公子光離去的背影,臉上的酒意立刻消失了。

    他一點也不害怕,相反,竟有幾分期待。

    他看了看四周手持長戟的甲士,心想:“公子光啊,盡管放馬過來吧!隻要你敢有所異舉,我正好借此機會,一舉鏟除你這個心腹大患!”想到此,王僚仰頭飲盡了杯中瓊釀,朗聲大笑,連呼:“好酒,好酒!” 事态的發展讓王僚有些失望,因為公子光好半天沒出來,倒是傳菜的奴仆們來了。

     把守大門的甲士仔細搜查了這些奴仆的全身,沒有發現任何武器,于是放行。

     一道道精緻的菜肴端了上來,擺放在王僚的面前。

    王僚原本還有警惕之心,但一連三個奴仆,都在獻完菜後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連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王僚放心了,緊繃的神經逐漸放松。

     就在這時候,第四道菜端上來了。

     一股誘人的菜香遠遠飄至,已經放松了警惕的王僚,情不自禁地提了提鼻子,向前欠了欠身。

    實在是太香了,他的眼中隻剩下炙好的金黃色的魚,卻忽略了那高舉菜盤、低眉下首的奴仆。

     這奴仆正是專諸,為了這一刻,他已經隐忍了整整三個月。

     他開始熱情地向王僚介紹這道菜。

    他說,這道菜名叫“梅花鳳鲚炙”,梅花是嚴冬臘月間采集的寒梅,鳳鲚是隻在太湖裡才有的鳳尾鲚魚,用寒梅舉火,慢慢烤炙魚肉,炙足一個半時辰,再淋以秘傳醬汁,方成此菜。

     “大王,請讓我為您分魚吧。

    ” 王僚已經垂涎欲滴了。

    他扭頭看了看内堂的入口,不見任何動靜。

     公子光,諒你也不敢膽大妄為!他這樣想着,放心地點了點頭。

    他絲毫沒有意識到,死亡離他隻有咫尺之隔。

     專諸開始認真地分魚,一股濃郁的香氣飄起,在空氣中遊離。

    周圍的甲士們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喉嚨,目光朝“梅花鳳鲚炙”瞟去,心中暗暗羨慕能享此口福的君王。

    王僚情難自禁地閉上雙眼,湊近,深深地吸了一口。

    他嗅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菜香,以及隐藏在這股香氣中的殺氣! 王僚瞪大了眼睛,然而一切都晚了。

     一股凜冽的殺氣從魚腹中激射而出,狻猊铠甲一層層被刺透的脆響,清晰無比地響在他的耳邊! 當魚腸劍刺透王僚的第三層狻猊铠甲時,伴随一記沉悶的脆響,劍身從中折斷。

    劍斷,然殺氣未斷。

    隻餘一半的魚腸劍,仍然刺進了王僚的心髒,當場結束了這位吳國第二十三任君王的性命。

     周圍的甲士們這時才回過神來,像潮水一般撲上,一支支長戟搠向了專諸…… 在内堂地下室裡的公子光聽到了喧嘩聲。

    他知道時機到了!他振臂一呼,率領埋伏的武士從地下室裡殺出。

    王僚已死,衆甲士群龍無首,鬥志全無,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陣便徹底崩潰了。

    公子光率部盡誅王僚的部下,随即自立為吳國君主,是為吳王阖闾。

     因感念專諸殺身成仁的大義,阖闾即吳王位後,冊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厚葬專諸于泰伯皇墳之側,并親設“專諸塔”以祭奠其亡靈。

    阖闾将折為兩段的魚腸劍函封,藏于深宮,永不再用。

     專諸隐太湖學治魚三月,獻“梅花鳳鲚炙”,藏魚腸劍于魚腹,成功刺殺吳王僚,助公子光謀得王位。

    專諸用其生命,成就了這位後來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的一代霸主。

     “專諸進炙,定吳篡位”,這次史詩般的刺殺,記載在《左傳》、《史記》等傳世文典當中,史稱“專諸刺王僚”,又稱“鱄設諸刺吳王僚”。

    經此一役,專諸成功跻身“春秋戰國五大刺客”之列,這把“臣以殺君,子以殺父”的魚腸劍,也自此千古揚名。

     時光荏苒,千年一日,轉眼到了唐代。

    繼春秋時期的歐冶子、幹将、莫邪之後,天下終于又出了一位鑄劍大師。

    此人姓張,名鴉九,曾鑄鴉九劍,與“上古十劍”齊名。

     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曾詠詩《鴉九劍》,有句雲: 歐冶子死千年後,精靈暗授張鴉九。

    
鴉九鑄劍吳山中,天與日時神借功。

    
據傳張鴉九曾得魚腸二節,注入黑鐵,熔而為一,鑄成了鱗刺。

     傳言鱗刺通體墨黑,長三寸七分,重一斤四錢,聞風顫音,見血變色,從問世之日起,便被譽為天底下最陰狠毒辣的殺器之一。

     胡客想起那位帶頭人神秘地講完關于鱗刺的段子後,忽然朝火堆裡扔了一截幹柴,沖一臉驚詫的他笑了起來:“這些都是傳言,說說而已,當不得真。

    ” 但彼時年少的他,卻多麼希望這些都是真的啊!好長一段時間裡,他對鱗刺朝思暮想,滿懷憧憬,如稚童對精美玩具的那種向往。

    然而,這些美好的願望,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摧磨,在流逝的歲月長河中默然無聲地散去。

     六年後的今天,胡客腦海深處這段被塵封許久的記憶,終于再一次被喚醒。

     就在胡客沉浸在回憶中時,朱聖聽的喊聲忽然響在耳畔:“爺,快看,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