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禦捕門的重重危機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準備就緒後,禦捕門的人押着假胡客,迎着江風,從甲闆的左側登上了救生小船。
與此同時,在船舷的一處轉角,一個客商手扶欄杆,正有意無意地朝江面上眺望。
在他的身後,一個鄉紳打扮的人湊近問:“要動手嗎?” 客商微微一笑:“不用了,我們要的人,根本沒有走。
” 客商的眼睛沒有被蒙蔽。
雖然登上救生小船的黑袍捕者人數是對的,但他們的腳步出賣了自己。
在上救生小船時,小船左右搖晃,有三個捕者顯現出下盤不穩,被押的臉譜人同樣腳步虛浮,且身高略矮了一點,再加上已照過面的賀捕頭并不在其中,客商憑此斷定,禦捕門是用李代桃僵之計,一方面明修棧道,引自己去追假胡客,另一方面,賀捕頭則正好帶着真胡客暗渡陳倉。
“不用理會小船,等它一走,我們就直撲官艙。
小船上的捕者再想回救,便來不及了。
” 片刻後,救生小船載足人數,駛離新銘号,向岸邊劃去。
客商大手一招,四下裡忽有十幾人聚攏,都是商人和百姓打扮,一起朝官艙的方向疾走而去。
走出不遠,過道的對面,十幾個清兵簇擁着一個官員耀武揚威地走來。
客商一邊避讓一邊擠出笑臉:“官老爺好!兵爺們好!”那官員擺擺手,大搖大擺地走過,向甲闆方向而去。
當官的一走,客商臉上的假笑立刻消失,疾步趕到四号官艙外,從門上的玻璃窗戶望進去,艙内空無一人,令手下查看其他五間官艙,同樣無人。
客商劍眉一橫,頓時明白過來。
“是剛才那撥清兵!” 于是又急忙趕回甲闆,那官員與十幾個清兵已經乘坐救生小船駛離了新銘号。
商人目光一掃,落在了船尾一個身型極似賀捕頭的清兵身上。
想混在清兵隊裡逃走?沒這麼容易! 商人收回目光,一聲低喝:“動手!” 霎時間,一塊純黑色的方形重鐵錘,穿破了暗白色的天空,劃開了激蕩的江風。
這塊幾十斤的重物,掠過一道抛物線,有如從天而降的黑色流星,攜急墜之勢,砸向救生小船的船尾。
咔嚓聲中,小船的船尾下壓,船頭翹起,險些翻了個轉。
船尾被鐵錘砸出一個大洞,江水洶湧倒灌,船體傾斜,眼看就要沉沒。
小船上的人紛紛跳水,尋找漂浮物救命。
與此同時,另一艘救生小船以最快的速度劃向出事水域,開始“救援”行動。
救援船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這群商人和百姓打扮的人。
名為救人,實為抓人。
領頭的客商站在救援船的船頭,每當有落水者靠近,他就伸手拉起。
這一拉一拽,他就能試出被救者是普通人,還是受過專門訓練的禦捕門捕者。
相繼有十多名落水者被救起,但一一試過,其中沒有一個是禦捕門的人,而假扮成清兵的賀捕頭,也一直沒有見到。
放眼眺望,江面上還有四個落水者,正奮力朝岸邊遊去。
有近處的救援船不上,偏要遊向更遠的江岸,幹出這樣吃力不讨好的事,身份肯定有問題。
客商冷冷一笑,一揮手,劃船的手下奮力掄槳,救援船朝前方的四個落水者飛馳而去。
眼看就要追近,四個落水者卻像事先約定好似的,忽然一齊從水面消失,鑽入了水下。
“不用了!”客商攔住幾個想躍入水中潛水追擊的手下,命令劃近岸邊,分出一半的人手把守江岸,不讓賀捕頭等四人有上岸的機會。
客商親自坐鎮救援船,重新劃回到江上,讓手下備好勁弩。
人在水中最多能憋氣半刻鐘,隻要有人一冒頭,就立刻動手。
“下手時看準了,”客商說,“最好能抓到活的!” 客商并沒有等待多久,因為很快救援船的船底就傳來了震動。
這種震動十分明顯,伴随着清晰的節奏感,就像鬧元宵時的腰鼓樂。
救援船上的人臉色都一變:有人正在水底鑿船! 這種很普通的小型木船,如何經得起鑿擊?隻幾下,船底就開始出現輕微的滲水。
這一下,不下水是不行了。
四個人在得到客商的授意後,口叼匕首,躍入了水中。
船底的鑿擊頓時中斷,繼之而來的是鮮血。
翻湧而起的鮮血,像倒入江中的朱砂墨,片刻間就染紅了附近的江水。
但一直不見有人露頭。
守在岸邊的人中,又有幾人相繼躍入水下,潛向救援船底,支援同伴。
最終,在殺傷對方六人後,賀捕頭等四人寡不敵衆,在水下被生擒,賀捕頭的左臉頰還被劃出了一道口子,俊朗的面龐上鮮血刺目,平添了幾分烈性。
在船上和岸邊衆多乘客的注目下,這群客商和百姓打扮的人,堂而皇之地押了賀捕頭等四人,迅速地離開了江邊。
賀捕頭等四人被帶到八寶洲上一片無人的小樹林裡,客商喝問:“臉譜人呢?” 出乎客商的意料,被擒住的四個人,竟然全都是禦捕門的捕者,胡客壓根不在其中。
但客商确信之前沒有看走眼,被押上救生小船的臉譜人腳步虛浮,而且身高有出入,絕不可能是胡客。
這等李代桃僵之計,騙騙旁人還行,卻如何逃得過他的法眼? 賀捕頭忽然笑了,帶有一絲輕蔑,也帶有一絲得意。
被禦捕門的人押上救生小船的,的的确确是由清兵假扮的胡客,但真正的胡客,也與假胡客一同上了船。
那十多個禦捕門的捕者當中,除了有三個清兵假扮的,還有一個是由胡客所扮。
賀捕頭非常清楚,單純的李代桃僵計,根本騙不過這群精明的暗紮子,于是他在李代桃僵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手移花接木。
即便是一招計中計,賀捕頭仍然不放心,于是用三個清兵來假扮黑袍捕者,多制造了一層幌子,同時把自己作為誘餌的一部分,讓暗紮子誤以為是他親自帶了兩個捕者,留守在輪船上看管真正的胡客。
知道真相後的客商有些怔忡,随即變換了一種眼神來打量賀捕頭。
正是眼前的這個人,在離開衡州府後,屢次三番改變行進的線路,讓暗紮子們多次精心設下的埋伏付之東流;也正是眼前的這個人,明知留在輪船上,會被抓住,卻不惜以身犯險,拿自己來做誘餌,引誘暗紮子們上當。
客商忽然有些敬佩眼前這個生就了一張文人臉的捕者。
在一百零二年前,也就是嘉慶八年(1803年)的閏二月二十日,當嘉慶皇帝經過紫禁城的順貞門時,潛伏在暗處的禦廚陳德,持一柄牛角尖刀,實施了刺殺皇帝的壯舉。
雖然刺殺未能成功,陳德也當場被擒,但嘉慶皇帝卻從此落下了心病,再加上當時白蓮教起義席卷川陝等地,白蓮教教徒在全國各地秘密刺殺官員,所以不久之後,在嘉慶皇帝的授意下,禦捕門正式秘密創立。
禦捕門在管轄上劃歸内務府治下,卻直接從皇帝處接受指令,與粘杆處——由雍正所創立,擅使血滴子的特務組織——并立共存。
禦捕門顧名思義,專事緝拿與朝廷作對的人,尤其是刺客。
所以自成立伊始,禦捕門的捕者與刺客殺手們,就是水火不容的天敵。
如果不是因為這層關系,這位領頭的商客,一定願意與賀捕頭成為交心的朋友。
但這注定不可能,客商隻能暗自歎一聲氣。
歎罷,就開始分派人手,四處打聽,追蹤那群黑袍捕者的下落。
順着打聽到的消息,客商帶人一直追到了八寶洲的北岸,在岸邊發現了幾艘被砸爛的渡船。
放眼望去,江水滔滔,不見任何帆身船影。
“這是你的意思吧?”客商扭頭問賀捕頭。
賀捕頭輕輕一笑,不置可否。
“你讓下屬們先行渡江,毀去其餘船隻,看來你是抱了必死之心,根本就沒打算活着離開八寶洲。
”客商對眼前這人又添了幾分敬佩,但身份使然,他隻能又一遍地歎惋,“如果換了是我,恐怕我也會這麼做。
” 客商立刻分派手下人四處去尋找,最終在附近尋到了一戶漁家,弄來了一隻打漁的舊烏篷船,一行人分為三批,好歹渡過了長江。
在對岸,江邊停泊着一艘無人照看的渡船,這讓客商更加堅信禦捕門的捕者已經渡江。
他急忙派手下四處打聽,卻沒有人看見過一群穿黑袍的人。
“一定是換了衣服。
” 想想這群黑袍捕者已經去了兩個多時辰,而且不知從哪裡追起,客商就有些惱恨。
但他沒有别的選擇。
既然揭了賞金榜,即便是天涯海角,他也必須去追。
于是他攤派開人手,像獵犬一樣,開始分頭追蹤。
但客商終究還是追錯了方向。
因為這個賀捕頭,遠比他想象的還要精明。
黑袍捕者們按照賀捕頭的布置,劍走偏鋒,來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
他們從始至終就沒有離開過八寶洲。
此時的他們,正在棉船鎮上的秘密監獄裡。
曆朝曆代,尤其是元明清三朝,但凡天下動亂,多半會有農民軍占據此島,據長江天險而守,極其頑固。
後來為控制這塊險要之地,清廷在洲上置城鎮,設衙門,築監獄,并派重兵駐守,棉船鎮由此成為軍事重鎮。
直到太平天國起義,長毛軍一度打下半壁江山,清軍設置在棉船鎮上的據點也被攻破。
起義後來雖被鎮壓,但當時全國内憂外患不斷,清廷疲于應付各地大小戰事,沒有時間來重築棉船鎮的防禦工事,因此曾經的軍事重鎮,慢慢地蛻變成為一個生活化的小城。
但在這層生活化的表皮下,卻是一些陰暗的東西。
當年在東北角上修建的兵營監獄,如今已改造成一座地底秘密監獄。
因八寶洲孤立江上,逃跑不易,此處設置的秘密監獄,成為了清廷關押江南一帶重犯要犯的隐蔽之處。
賀捕頭不在,次捕曹彬,便成為這群黑袍捕者的領頭。
乘救生小船登上八寶洲後,曹彬帶領衆捕者來到八寶洲的北面。
他向附近的船家支付銀兩,買下所有能找到的漁船和渡船,集中到岸邊,命令假扮胡客和捕者的四個清兵乘船渡江,有多遠走多遠,而他們渡江後留在對岸的渡船,正好可以誤導追來的暗紮子。
然後,曹彬命令将剩餘的船隻通統砸毀,同時又刻意留了一些打漁用的舊烏篷船沒買,接着命所有人換上平民百姓的衣服,悄然返回棉船鎮,來到衙門,找到當地的地方官員。
曹彬出示腰牌,吩咐地方官員即刻帶他們去秘密監獄。
那官員不敢怠慢,領曹彬等人來到棉船鎮的東北角,找到獄司,獄司簽下通行令,一行人進入地底秘密監獄。
秘密監獄不算大,但牆堅壁厚,内部三橫七縱,共有二十一間相
與此同時,在船舷的一處轉角,一個客商手扶欄杆,正有意無意地朝江面上眺望。
在他的身後,一個鄉紳打扮的人湊近問:“要動手嗎?” 客商微微一笑:“不用了,我們要的人,根本沒有走。
” 客商的眼睛沒有被蒙蔽。
雖然登上救生小船的黑袍捕者人數是對的,但他們的腳步出賣了自己。
在上救生小船時,小船左右搖晃,有三個捕者顯現出下盤不穩,被押的臉譜人同樣腳步虛浮,且身高略矮了一點,再加上已照過面的賀捕頭并不在其中,客商憑此斷定,禦捕門是用李代桃僵之計,一方面明修棧道,引自己去追假胡客,另一方面,賀捕頭則正好帶着真胡客暗渡陳倉。
“不用理會小船,等它一走,我們就直撲官艙。
小船上的捕者再想回救,便來不及了。
” 片刻後,救生小船載足人數,駛離新銘号,向岸邊劃去。
客商大手一招,四下裡忽有十幾人聚攏,都是商人和百姓打扮,一起朝官艙的方向疾走而去。
走出不遠,過道的對面,十幾個清兵簇擁着一個官員耀武揚威地走來。
客商一邊避讓一邊擠出笑臉:“官老爺好!兵爺們好!”那官員擺擺手,大搖大擺地走過,向甲闆方向而去。
當官的一走,客商臉上的假笑立刻消失,疾步趕到四号官艙外,從門上的玻璃窗戶望進去,艙内空無一人,令手下查看其他五間官艙,同樣無人。
客商劍眉一橫,頓時明白過來。
“是剛才那撥清兵!” 于是又急忙趕回甲闆,那官員與十幾個清兵已經乘坐救生小船駛離了新銘号。
商人目光一掃,落在了船尾一個身型極似賀捕頭的清兵身上。
想混在清兵隊裡逃走?沒這麼容易! 商人收回目光,一聲低喝:“動手!” 霎時間,一塊純黑色的方形重鐵錘,穿破了暗白色的天空,劃開了激蕩的江風。
這塊幾十斤的重物,掠過一道抛物線,有如從天而降的黑色流星,攜急墜之勢,砸向救生小船的船尾。
咔嚓聲中,小船的船尾下壓,船頭翹起,險些翻了個轉。
船尾被鐵錘砸出一個大洞,江水洶湧倒灌,船體傾斜,眼看就要沉沒。
小船上的人紛紛跳水,尋找漂浮物救命。
與此同時,另一艘救生小船以最快的速度劃向出事水域,開始“救援”行動。
救援船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這群商人和百姓打扮的人。
名為救人,實為抓人。
領頭的客商站在救援船的船頭,每當有落水者靠近,他就伸手拉起。
這一拉一拽,他就能試出被救者是普通人,還是受過專門訓練的禦捕門捕者。
相繼有十多名落水者被救起,但一一試過,其中沒有一個是禦捕門的人,而假扮成清兵的賀捕頭,也一直沒有見到。
放眼眺望,江面上還有四個落水者,正奮力朝岸邊遊去。
有近處的救援船不上,偏要遊向更遠的江岸,幹出這樣吃力不讨好的事,身份肯定有問題。
客商冷冷一笑,一揮手,劃船的手下奮力掄槳,救援船朝前方的四個落水者飛馳而去。
眼看就要追近,四個落水者卻像事先約定好似的,忽然一齊從水面消失,鑽入了水下。
“不用了!”客商攔住幾個想躍入水中潛水追擊的手下,命令劃近岸邊,分出一半的人手把守江岸,不讓賀捕頭等四人有上岸的機會。
客商親自坐鎮救援船,重新劃回到江上,讓手下備好勁弩。
人在水中最多能憋氣半刻鐘,隻要有人一冒頭,就立刻動手。
“下手時看準了,”客商說,“最好能抓到活的!” 客商并沒有等待多久,因為很快救援船的船底就傳來了震動。
這種震動十分明顯,伴随着清晰的節奏感,就像鬧元宵時的腰鼓樂。
救援船上的人臉色都一變:有人正在水底鑿船! 這種很普通的小型木船,如何經得起鑿擊?隻幾下,船底就開始出現輕微的滲水。
這一下,不下水是不行了。
四個人在得到客商的授意後,口叼匕首,躍入了水中。
船底的鑿擊頓時中斷,繼之而來的是鮮血。
翻湧而起的鮮血,像倒入江中的朱砂墨,片刻間就染紅了附近的江水。
但一直不見有人露頭。
守在岸邊的人中,又有幾人相繼躍入水下,潛向救援船底,支援同伴。
最終,在殺傷對方六人後,賀捕頭等四人寡不敵衆,在水下被生擒,賀捕頭的左臉頰還被劃出了一道口子,俊朗的面龐上鮮血刺目,平添了幾分烈性。
在船上和岸邊衆多乘客的注目下,這群客商和百姓打扮的人,堂而皇之地押了賀捕頭等四人,迅速地離開了江邊。
賀捕頭等四人被帶到八寶洲上一片無人的小樹林裡,客商喝問:“臉譜人呢?” 出乎客商的意料,被擒住的四個人,竟然全都是禦捕門的捕者,胡客壓根不在其中。
但客商确信之前沒有看走眼,被押上救生小船的臉譜人腳步虛浮,而且身高有出入,絕不可能是胡客。
這等李代桃僵之計,騙騙旁人還行,卻如何逃得過他的法眼? 賀捕頭忽然笑了,帶有一絲輕蔑,也帶有一絲得意。
被禦捕門的人押上救生小船的,的的确确是由清兵假扮的胡客,但真正的胡客,也與假胡客一同上了船。
那十多個禦捕門的捕者當中,除了有三個清兵假扮的,還有一個是由胡客所扮。
賀捕頭非常清楚,單純的李代桃僵計,根本騙不過這群精明的暗紮子,于是他在李代桃僵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手移花接木。
即便是一招計中計,賀捕頭仍然不放心,于是用三個清兵來假扮黑袍捕者,多制造了一層幌子,同時把自己作為誘餌的一部分,讓暗紮子誤以為是他親自帶了兩個捕者,留守在輪船上看管真正的胡客。
知道真相後的客商有些怔忡,随即變換了一種眼神來打量賀捕頭。
正是眼前的這個人,在離開衡州府後,屢次三番改變行進的線路,讓暗紮子們多次精心設下的埋伏付之東流;也正是眼前的這個人,明知留在輪船上,會被抓住,卻不惜以身犯險,拿自己來做誘餌,引誘暗紮子們上當。
客商忽然有些敬佩眼前這個生就了一張文人臉的捕者。
在一百零二年前,也就是嘉慶八年(1803年)的閏二月二十日,當嘉慶皇帝經過紫禁城的順貞門時,潛伏在暗處的禦廚陳德,持一柄牛角尖刀,實施了刺殺皇帝的壯舉。
雖然刺殺未能成功,陳德也當場被擒,但嘉慶皇帝卻從此落下了心病,再加上當時白蓮教起義席卷川陝等地,白蓮教教徒在全國各地秘密刺殺官員,所以不久之後,在嘉慶皇帝的授意下,禦捕門正式秘密創立。
禦捕門在管轄上劃歸内務府治下,卻直接從皇帝處接受指令,與粘杆處——由雍正所創立,擅使血滴子的特務組織——并立共存。
禦捕門顧名思義,專事緝拿與朝廷作對的人,尤其是刺客。
所以自成立伊始,禦捕門的捕者與刺客殺手們,就是水火不容的天敵。
如果不是因為這層關系,這位領頭的商客,一定願意與賀捕頭成為交心的朋友。
但這注定不可能,客商隻能暗自歎一聲氣。
歎罷,就開始分派人手,四處打聽,追蹤那群黑袍捕者的下落。
順着打聽到的消息,客商帶人一直追到了八寶洲的北岸,在岸邊發現了幾艘被砸爛的渡船。
放眼望去,江水滔滔,不見任何帆身船影。
“這是你的意思吧?”客商扭頭問賀捕頭。
賀捕頭輕輕一笑,不置可否。
“你讓下屬們先行渡江,毀去其餘船隻,看來你是抱了必死之心,根本就沒打算活着離開八寶洲。
”客商對眼前這人又添了幾分敬佩,但身份使然,他隻能又一遍地歎惋,“如果換了是我,恐怕我也會這麼做。
” 客商立刻分派手下人四處去尋找,最終在附近尋到了一戶漁家,弄來了一隻打漁的舊烏篷船,一行人分為三批,好歹渡過了長江。
在對岸,江邊停泊着一艘無人照看的渡船,這讓客商更加堅信禦捕門的捕者已經渡江。
他急忙派手下四處打聽,卻沒有人看見過一群穿黑袍的人。
“一定是換了衣服。
” 想想這群黑袍捕者已經去了兩個多時辰,而且不知從哪裡追起,客商就有些惱恨。
但他沒有别的選擇。
既然揭了賞金榜,即便是天涯海角,他也必須去追。
于是他攤派開人手,像獵犬一樣,開始分頭追蹤。
但客商終究還是追錯了方向。
因為這個賀捕頭,遠比他想象的還要精明。
黑袍捕者們按照賀捕頭的布置,劍走偏鋒,來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
他們從始至終就沒有離開過八寶洲。
此時的他們,正在棉船鎮上的秘密監獄裡。
監獄風雲
棉船鎮,置于江心孤島八寶洲之上,四面皆長江合圍,屬于易守難攻的要沖之地。曆朝曆代,尤其是元明清三朝,但凡天下動亂,多半會有農民軍占據此島,據長江天險而守,極其頑固。
後來為控制這塊險要之地,清廷在洲上置城鎮,設衙門,築監獄,并派重兵駐守,棉船鎮由此成為軍事重鎮。
直到太平天國起義,長毛軍一度打下半壁江山,清軍設置在棉船鎮上的據點也被攻破。
起義後來雖被鎮壓,但當時全國内憂外患不斷,清廷疲于應付各地大小戰事,沒有時間來重築棉船鎮的防禦工事,因此曾經的軍事重鎮,慢慢地蛻變成為一個生活化的小城。
但在這層生活化的表皮下,卻是一些陰暗的東西。
當年在東北角上修建的兵營監獄,如今已改造成一座地底秘密監獄。
因八寶洲孤立江上,逃跑不易,此處設置的秘密監獄,成為了清廷關押江南一帶重犯要犯的隐蔽之處。
賀捕頭不在,次捕曹彬,便成為這群黑袍捕者的領頭。
乘救生小船登上八寶洲後,曹彬帶領衆捕者來到八寶洲的北面。
他向附近的船家支付銀兩,買下所有能找到的漁船和渡船,集中到岸邊,命令假扮胡客和捕者的四個清兵乘船渡江,有多遠走多遠,而他們渡江後留在對岸的渡船,正好可以誤導追來的暗紮子。
然後,曹彬命令将剩餘的船隻通統砸毀,同時又刻意留了一些打漁用的舊烏篷船沒買,接着命所有人換上平民百姓的衣服,悄然返回棉船鎮,來到衙門,找到當地的地方官員。
曹彬出示腰牌,吩咐地方官員即刻帶他們去秘密監獄。
那官員不敢怠慢,領曹彬等人來到棉船鎮的東北角,找到獄司,獄司簽下通行令,一行人進入地底秘密監獄。
秘密監獄不算大,但牆堅壁厚,内部三橫七縱,共有二十一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