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獵物 一
關燈
小
中
大
末一個,那一群喧鬧的年輕人很可能已經到了即将發車的站台上,至于他那個同胞——他相信他沒有去等火車。
一個姑娘的聲音說:“是的,我有很多東西要申報。
”聲音很刺耳,他在船上酒吧間就聽見過一次,那時她正向侍者吆喝再給她倒一杯酒。
他不太感興趣地瞟了那姑娘一眼:他已經到了要麼為女人瘋狂要麼對女人毫無興趣的年紀,這個正在粗聲大氣說話的女孩子年輕得幾乎可以做他的女兒。
她說:“我這兒有一瓶白蘭地,但是已經啟封了。
”他一邊排着隊,一邊模模糊糊地想:她不該喝那麼多——她的聲音和她本人很不相稱,她不是那種類型的人。
他搞不懂她為什麼在三等艙喝這麼多酒。
她衣着考究,像件展覽品。
她說:“還有一瓶蘋果白蘭地酒——不過也打開了。
”D覺得很疲倦,他希望他們趕快結束對她的檢査好讓他通過。
她年紀很輕,金發碧眼,有意裝出一副傲慢的神态。
她像是一個小孩子,因為沒有弄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故意耍脾氣,見什麼就要什麼。
“對了,”她說,“這兒還有白蘭地。
你沒容我說,要不我剛才就告訴你了。
你看——這瓶也打開了。
” “恐怕我們得收一部分關稅。
”海關工作人員說。
“你們沒有這個權力。
” “你可以去看看條例。
” 争吵無休止地繼續着。
另一個人檢査了D的皮包,沒有為難他。
“到倫敦去的火車走了嗎?”D問。
“已經開出了。
您隻能等七點十分那趟了。
”這時還不到五點三刻。
“我父親是這條航線的董事長。
”那姑娘氣沖沖地說。
“恐怕這事兒和航線沒多大關系吧。
” “本迪池勳爵。
” “如果你準備帶走這幾瓶酒的話,得交二十七鎊六先令的海關稅。
” 原來這是本迪池勳爵的女兒。
他站在出口處望着她。
他不知道本迪池勳爵是否會像他的女兒這樣難對付。
關鍵就在本迪池身上。
如果他肯按照他們付得出的價格出售這批煤,他們就能夠長期戰鬥下去;如果買不到煤,戰争很可能到不了春天就結束了。
她同海關人員的交涉好像取得了勝利,說不定這是個什麼兆頭。
她走到那扇通向外面寒冷、多霧的月台的門口,那神色就仿佛她是站在世界的頂端似的。
天比平日黑得早,隻有一家賣書報的攤子露出微弱的燈光,一輛冰冷的金屬手推車倚在好立克飲料的鐵皮廣告牌前。
霧太大,看不見對面的月台,使連接這個巨大港口——D是這樣認為的——的大站顯得像一個夾在濕漉漉的田野間的、火車從來不停靠的鄉間小站。
“上帝!”那個姑娘自言自語道,“車已經開了。
” “還有一趟車,”D說,“一個半小時之後。
”他感覺到,随着自己每次張口講話,他的英語已經越來越多地回到了他的頭腦中,就像霧或者煙那樣又重新滲透出來。
“他們告訴你的?”她說,“霧這麼大,一定會晚點好幾個小時。
” “今天晚上我必須趕到城裡。
” “誰不是這樣?” “可能離開海邊霧會小點兒。
” 但是她獨自一人沿着寒氣逼人的月台不耐煩地走開了。
她的身影在書報攤的那邊完全消失了。
過了一會兒,她又走回來,邊走邊吃着小圓面包。
她伸手遞給他一個小面包,好像在喂籠子裡的一隻什麼動物似的。
“要吃一個嗎?” “謝謝。
”他神情嚴肅地接過來,吃了起來——這是英國式的好客精神。
她說:“我得去搞輛車。
怎麼也不能在這倒黴的地方等一個小時。
離開海邊霧可能會小一點兒。
”從這句話可知她剛才聽到他說的話了。
她把手中剩下的面包順着鐵軌扔了出去,好像是變魔術——剛剛手裡還拿着一個面包,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見了。
“想搭我的車嗎?”她說。
在他猶豫的時候她又繼續說:“我沒有喝醉,我和法官一樣清醒。
” “謝謝。
我沒想過這個。
隻要——隻要快就行。
” “哦,我肯定最快。
”她說。
“那好,我搭你的車。
” 一張面孔冷不防在他們兩人腳邊古怪地露了出來——他們肯定是站在月台的邊緣上。
那是一張挑釁的面孔。
一個聲音說道:“女士,我不是在動物園裡。
” 她毫不吃驚地往下瞥了一眼。
“我剛剛這麼說了嗎?”她說。
“你不能就這樣——嗖的一下——把面包扔出去。
” “就這事啊,”她不耐煩地說,“别沒完沒了。
” “使那麼大勁兒,”那個聲音說,“我要控告你,女士。
那簡直是一枚導彈。
” “什麼導彈,那是甜面包。
” 一隻手和一個膝蓋爬到他們腳邊,那張面孔離他們更近了。
“我得讓你知道知道……”那張臉說。
D說:“不是這位女士扔的。
是我。
要控告就控告我好了,我住在濱河旅館,我的名字叫D。
”他挽起那位不知叫什麼名字的姑娘的胳膊,拉着她向出口走去。
一個像受傷海獸的吼叫似的聲音透過濃霧飄了過來:“外國佬!” “你知道,”姑娘說,“你根本沒有必要對我這樣見義勇為。
” “你現在知道我的名字了。
”他說。
“哦,我叫庫倫,假如你想知道的話,羅絲·庫倫。
一個讨厭的名字。
可你知道我父親對于種玫瑰花簡直喜歡得入了迷。
他發明了——用發明這個詞對嗎?——蓬帕杜侯爵夫人這個珍貴品種。
他也喜歡吃果餡餅,你知道,皇家果餡餅。
我們有一所叫格溫别墅的房子。
” 他們運氣不錯,車站附近的汽車房燈火通明——燈光透過濃霧差不多照亮了周圍五十碼之内的地方。
他們找到了一輛老帕卡德牌轎車。
他說:“真巧,我正好要找本迪池勳爵辦點兒事。
” “我真不明白,所有我碰到的人都要找他辦事。
” 她開車開得很慢,向着他想象中倫敦所在的方向駛去。
汽車橫穿過電車軌道時颠簸了一下。
“我們順着電車道走,保險不會走錯路。
” 他問:“你總是乘三等艙旅行嗎?” “哦,”她說,“我喜歡自己選旅伴。
在那裡我不會碰到我父親的商業界朋友。
” “我也在三等艙。
” 她說:“噢,該死!這個碼頭。
”她不顧一切地把車開過一條橫路,轉了個彎。
一陣刺耳的刹車聲和抱怨聲在濃霧中響起。
他們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又把車開回他們來的那條路上,開始爬上一座小山。
“當然,”她說,“我們如果是偵察兵就會找到路了。
下山後總會開到海邊的。
” 山頂上,霧稍稍從地面升高了一些。
一塊塊寒冷、暗灰的暮色顯露出來,路旁的樹籬像鋼針,萬籁倶寂;一隻小羊在路邊的草地上吃着草,蹦蹦跳跳;兩百碼以外的一盞燈突然熄滅了。
這就是和平。
他說:“我想你們生活在這裡是很幸福的。
” “幸福?”她說,“為什麼幸福?” 他說:“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那麼安全。
”他想起海關檢査員朝他友好地擠擠眼時說的那句話:“我們得小心點兒。
” “這裡也不富裕。
”她用她那沒有什麼教養的幼稚語調說道。
“噢,是這樣的。
”他說。
他費力地向她解釋:“你知道,我經曆了兩年戰争。
要是我在這種路上開車,一定會開得很慢,聽到飛機的聲音就随時把車停住跳到壕溝裡去。
” “哦,我想你們一定是為了什麼目的而打仗,”她說,“也許不是?” “我記不得了。
在危險中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怎麼說呢——你就不會再有什麼感情了。
我覺得我自己除了恐懼之外什麼也感覺不到了。
我們那裡再沒有一個人會恨或者愛了。
你知道,據統計,我們國家這幾年根本沒有出生多少孩子。
” “可是你們還在進行戰争。
這總是有緣由的。
” “你總得有點兒什麼感覺才能叫戰争停下來。
我有時候覺得我們之所以要拼命打下去,隻不過是因為還有恐懼感。
假如沒有恐懼,我們就可能什麼感覺也沒有了。
我們當中就誰也不會享受和平了。
” 他們前方出現了一個小村莊,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出現一座島嶼——一所教堂,幾座墳墓,一家客店。
他說:“如果我是你,有了這些,是不會豔羨我們那個地方的。
”他心中想的是閑适與安甯……可以順着一條路越過任何一條地平線的那種奇怪的不真實感。
“毀滅事物并不一定非要戰争不可。
金錢、父母,許許多多的事都能起到戰争的作用。
” 他說:“不管怎麼說,你還年輕……而且很漂亮。
” “該死!”她說,“你是不是要開始追我了?” “不,當然不是。
我已經告訴你了……我什麼也感覺不到了。
再說,我也老了。
” 突然一聲巨響,汽車一歪,他一下子用胳膊抱住了頭。
汽車停了下來。
她說:“他們給了咱們一個破輪胎。
”他放下胳膊。
“對不起,”他說,“我仍然有那種感覺,”他的手一個勁兒地抖着,“恐懼。
” “這裡沒什麼叫你害怕的。
”她說。
“我還是放不下心。
”戰争仍然在他心中進行着。
隻要給我時間,他想,我會把這種感覺傳染到每個角落——甚至傳染到這裡。
我應該像那些麻風病患者一樣随身戴着一個小鈴。
“别演戲了,”她說,“我受不了這個。
”她重新把車發動起來,汽車一颠一簸地向前開去。
“走不了多遠我們就會碰到路邊的一間小屋,一個修汽車的鋪子,或者随便一個什麼地方。
”她說,“在這裡換這個倒黴的輪胎太冷了。
”過了一會兒,她又說,“又起霧了。
” “你覺得還應該這麼開下去?癟着一個輪胎?” “别害怕。
”她說。
他抱歉地說:“你知道,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辦。
” 她把臉扭向他——一張瘦瘦的、焦慮的臉,年紀非常輕,使他想起了在一個沉悶的晚會上見到的那個孩子。
她怎麼也不會超過二十歲,這個年齡足以當他的女兒。
她說:“你這麼故作神秘,是不是想讓我忘不了你啊?” “不是。
” “又是這些老掉牙的把戲。
”但這一次她的判斷錯了。
“有很多人對你試過這種把戲嗎?” “多得沒法數。
”她說。
他似乎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傷:這麼年輕的人竟然經曆了如此多的欺詐。
也可能因為他已經到了中年,所以對他來說,青春似乎應該充滿——怎麼說呢,應該充滿希望。
他輕輕地說:“我沒有故作神秘。
我不過是個商人。
” “你也渾身散發着銅臭嗎?” “噢,不。
我隻是一家窮公司的代表。
” 她突然沖他笑了笑。
他不帶任何感情地想:她可以稱得上漂亮。
“結婚了嗎?” “可以這麼說。
” “你的意思是說不在一起了?” “對,我是說她死了。
” 他們前方的霧忽然變成淡黃色,汽車放慢了速度,一颠一簸地駛進喧鬧聲中,周圍亮着一片汽車的尾燈。
一個聲音高聲說道:“我告訴塞利,我們要到這兒來。
”一排長長的玻璃窗映入眼簾:裡面響着溫柔的音樂。
一個低沉的聲音正在唱:“我知道,隻有在你孤寂時我才認識你。
” “又回到了文明世界。
”姑娘陰郁地說。
“咱們在這兒能把輪胎換上嗎?” “我想可以吧。
”她打開車門走了出去,濃霧、燈光和人群立刻就把她吞沒了。
他一個人坐在汽車裡。
引擎不轉了,車裡馬上就變得非常寒冷。
他強迫自己考慮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首先,根據指示,他要在布盧姆茨伯裡大街某個門牌的房子裡找個住的地方。
選中這個門牌很可能是為了使他的自己人可以監視他。
然後,他約好了要在後天同本迪池勳爵會面。
他們并不是乞丐,他們可以付一個公道的價錢購買這批煤,戰争結束後還可以補付一筆紅利。
本迪池的很多礦區都倒閉了,這筆交易對他們雙方都是不應錯過的良機。
他預先得到警告,這件事不能讓使館插手——大使和第一秘書都不可靠,雖然第二秘書據信還是忠誠的。
情況實在亂成一團——也有可能第二秘書實際上是在為叛亂分子工作。
可是,不管怎麼說——這件事一定不能聲張出去,必須悄悄地辦好。
事先誰也沒有想到他會在英吉利海峽的渡輪上和那個人邂逅
一個姑娘的聲音說:“是的,我有很多東西要申報。
”聲音很刺耳,他在船上酒吧間就聽見過一次,那時她正向侍者吆喝再給她倒一杯酒。
他不太感興趣地瞟了那姑娘一眼:他已經到了要麼為女人瘋狂要麼對女人毫無興趣的年紀,這個正在粗聲大氣說話的女孩子年輕得幾乎可以做他的女兒。
她說:“我這兒有一瓶白蘭地,但是已經啟封了。
”他一邊排着隊,一邊模模糊糊地想:她不該喝那麼多——她的聲音和她本人很不相稱,她不是那種類型的人。
他搞不懂她為什麼在三等艙喝這麼多酒。
她衣着考究,像件展覽品。
她說:“還有一瓶蘋果白蘭地酒——不過也打開了。
”D覺得很疲倦,他希望他們趕快結束對她的檢査好讓他通過。
她年紀很輕,金發碧眼,有意裝出一副傲慢的神态。
她像是一個小孩子,因為沒有弄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故意耍脾氣,見什麼就要什麼。
“對了,”她說,“這兒還有白蘭地。
你沒容我說,要不我剛才就告訴你了。
你看——這瓶也打開了。
” “恐怕我們得收一部分關稅。
”海關工作人員說。
“你們沒有這個權力。
” “你可以去看看條例。
” 争吵無休止地繼續着。
另一個人檢査了D的皮包,沒有為難他。
“到倫敦去的火車走了嗎?”D問。
“已經開出了。
您隻能等七點十分那趟了。
”這時還不到五點三刻。
“我父親是這條航線的董事長。
”那姑娘氣沖沖地說。
“恐怕這事兒和航線沒多大關系吧。
” “本迪池勳爵。
” “如果你準備帶走這幾瓶酒的話,得交二十七鎊六先令的海關稅。
” 原來這是本迪池勳爵的女兒。
他站在出口處望着她。
他不知道本迪池勳爵是否會像他的女兒這樣難對付。
關鍵就在本迪池身上。
如果他肯按照他們付得出的價格出售這批煤,他們就能夠長期戰鬥下去;如果買不到煤,戰争很可能到不了春天就結束了。
她同海關人員的交涉好像取得了勝利,說不定這是個什麼兆頭。
她走到那扇通向外面寒冷、多霧的月台的門口,那神色就仿佛她是站在世界的頂端似的。
天比平日黑得早,隻有一家賣書報的攤子露出微弱的燈光,一輛冰冷的金屬手推車倚在好立克飲料的鐵皮廣告牌前。
霧太大,看不見對面的月台,使連接這個巨大港口——D是這樣認為的——的大站顯得像一個夾在濕漉漉的田野間的、火車從來不停靠的鄉間小站。
“上帝!”那個姑娘自言自語道,“車已經開了。
” “還有一趟車,”D說,“一個半小時之後。
”他感覺到,随着自己每次張口講話,他的英語已經越來越多地回到了他的頭腦中,就像霧或者煙那樣又重新滲透出來。
“他們告訴你的?”她說,“霧這麼大,一定會晚點好幾個小時。
” “今天晚上我必須趕到城裡。
” “誰不是這樣?” “可能離開海邊霧會小點兒。
” 但是她獨自一人沿着寒氣逼人的月台不耐煩地走開了。
她的身影在書報攤的那邊完全消失了。
過了一會兒,她又走回來,邊走邊吃着小圓面包。
她伸手遞給他一個小面包,好像在喂籠子裡的一隻什麼動物似的。
“要吃一個嗎?” “謝謝。
”他神情嚴肅地接過來,吃了起來——這是英國式的好客精神。
她說:“我得去搞輛車。
怎麼也不能在這倒黴的地方等一個小時。
離開海邊霧可能會小一點兒。
”從這句話可知她剛才聽到他說的話了。
她把手中剩下的面包順着鐵軌扔了出去,好像是變魔術——剛剛手裡還拿着一個面包,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見了。
“想搭我的車嗎?”她說。
在他猶豫的時候她又繼續說:“我沒有喝醉,我和法官一樣清醒。
” “謝謝。
我沒想過這個。
隻要——隻要快就行。
” “哦,我肯定最快。
”她說。
“那好,我搭你的車。
” 一張面孔冷不防在他們兩人腳邊古怪地露了出來——他們肯定是站在月台的邊緣上。
那是一張挑釁的面孔。
一個聲音說道:“女士,我不是在動物園裡。
” 她毫不吃驚地往下瞥了一眼。
“我剛剛這麼說了嗎?”她說。
“你不能就這樣——嗖的一下——把面包扔出去。
” “就這事啊,”她不耐煩地說,“别沒完沒了。
” “使那麼大勁兒,”那個聲音說,“我要控告你,女士。
那簡直是一枚導彈。
” “什麼導彈,那是甜面包。
” 一隻手和一個膝蓋爬到他們腳邊,那張面孔離他們更近了。
“我得讓你知道知道……”那張臉說。
D說:“不是這位女士扔的。
是我。
要控告就控告我好了,我住在濱河旅館,我的名字叫D。
”他挽起那位不知叫什麼名字的姑娘的胳膊,拉着她向出口走去。
一個像受傷海獸的吼叫似的聲音透過濃霧飄了過來:“外國佬!” “你知道,”姑娘說,“你根本沒有必要對我這樣見義勇為。
” “你現在知道我的名字了。
”他說。
“哦,我叫庫倫,假如你想知道的話,羅絲·庫倫。
一個讨厭的名字。
可你知道我父親對于種玫瑰花簡直喜歡得入了迷。
他發明了——用發明這個詞對嗎?——蓬帕杜侯爵夫人這個珍貴品種。
他也喜歡吃果餡餅,你知道,皇家果餡餅。
我們有一所叫格溫别墅的房子。
” 他們運氣不錯,車站附近的汽車房燈火通明——燈光透過濃霧差不多照亮了周圍五十碼之内的地方。
他們找到了一輛老帕卡德牌轎車。
他說:“真巧,我正好要找本迪池勳爵辦點兒事。
” “我真不明白,所有我碰到的人都要找他辦事。
” 她開車開得很慢,向着他想象中倫敦所在的方向駛去。
汽車橫穿過電車軌道時颠簸了一下。
“我們順着電車道走,保險不會走錯路。
” 他問:“你總是乘三等艙旅行嗎?” “哦,”她說,“我喜歡自己選旅伴。
在那裡我不會碰到我父親的商業界朋友。
” “我也在三等艙。
” 她說:“噢,該死!這個碼頭。
”她不顧一切地把車開過一條橫路,轉了個彎。
一陣刺耳的刹車聲和抱怨聲在濃霧中響起。
他們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又把車開回他們來的那條路上,開始爬上一座小山。
“當然,”她說,“我們如果是偵察兵就會找到路了。
下山後總會開到海邊的。
” 山頂上,霧稍稍從地面升高了一些。
一塊塊寒冷、暗灰的暮色顯露出來,路旁的樹籬像鋼針,萬籁倶寂;一隻小羊在路邊的草地上吃着草,蹦蹦跳跳;兩百碼以外的一盞燈突然熄滅了。
這就是和平。
他說:“我想你們生活在這裡是很幸福的。
” “幸福?”她說,“為什麼幸福?” 他說:“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那麼安全。
”他想起海關檢査員朝他友好地擠擠眼時說的那句話:“我們得小心點兒。
” “這裡也不富裕。
”她用她那沒有什麼教養的幼稚語調說道。
“噢,是這樣的。
”他說。
他費力地向她解釋:“你知道,我經曆了兩年戰争。
要是我在這種路上開車,一定會開得很慢,聽到飛機的聲音就随時把車停住跳到壕溝裡去。
” “哦,我想你們一定是為了什麼目的而打仗,”她說,“也許不是?” “我記不得了。
在危險中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怎麼說呢——你就不會再有什麼感情了。
我覺得我自己除了恐懼之外什麼也感覺不到了。
我們那裡再沒有一個人會恨或者愛了。
你知道,據統計,我們國家這幾年根本沒有出生多少孩子。
” “可是你們還在進行戰争。
這總是有緣由的。
” “你總得有點兒什麼感覺才能叫戰争停下來。
我有時候覺得我們之所以要拼命打下去,隻不過是因為還有恐懼感。
假如沒有恐懼,我們就可能什麼感覺也沒有了。
我們當中就誰也不會享受和平了。
” 他們前方出現了一個小村莊,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出現一座島嶼——一所教堂,幾座墳墓,一家客店。
他說:“如果我是你,有了這些,是不會豔羨我們那個地方的。
”他心中想的是閑适與安甯……可以順着一條路越過任何一條地平線的那種奇怪的不真實感。
“毀滅事物并不一定非要戰争不可。
金錢、父母,許許多多的事都能起到戰争的作用。
” 他說:“不管怎麼說,你還年輕……而且很漂亮。
” “該死!”她說,“你是不是要開始追我了?” “不,當然不是。
我已經告訴你了……我什麼也感覺不到了。
再說,我也老了。
” 突然一聲巨響,汽車一歪,他一下子用胳膊抱住了頭。
汽車停了下來。
她說:“他們給了咱們一個破輪胎。
”他放下胳膊。
“對不起,”他說,“我仍然有那種感覺,”他的手一個勁兒地抖着,“恐懼。
” “這裡沒什麼叫你害怕的。
”她說。
“我還是放不下心。
”戰争仍然在他心中進行着。
隻要給我時間,他想,我會把這種感覺傳染到每個角落——甚至傳染到這裡。
我應該像那些麻風病患者一樣随身戴着一個小鈴。
“别演戲了,”她說,“我受不了這個。
”她重新把車發動起來,汽車一颠一簸地向前開去。
“走不了多遠我們就會碰到路邊的一間小屋,一個修汽車的鋪子,或者随便一個什麼地方。
”她說,“在這裡換這個倒黴的輪胎太冷了。
”過了一會兒,她又說,“又起霧了。
” “你覺得還應該這麼開下去?癟着一個輪胎?” “别害怕。
”她說。
他抱歉地說:“你知道,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辦。
” 她把臉扭向他——一張瘦瘦的、焦慮的臉,年紀非常輕,使他想起了在一個沉悶的晚會上見到的那個孩子。
她怎麼也不會超過二十歲,這個年齡足以當他的女兒。
她說:“你這麼故作神秘,是不是想讓我忘不了你啊?” “不是。
” “又是這些老掉牙的把戲。
”但這一次她的判斷錯了。
“有很多人對你試過這種把戲嗎?” “多得沒法數。
”她說。
他似乎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傷:這麼年輕的人竟然經曆了如此多的欺詐。
也可能因為他已經到了中年,所以對他來說,青春似乎應該充滿——怎麼說呢,應該充滿希望。
他輕輕地說:“我沒有故作神秘。
我不過是個商人。
” “你也渾身散發着銅臭嗎?” “噢,不。
我隻是一家窮公司的代表。
” 她突然沖他笑了笑。
他不帶任何感情地想:她可以稱得上漂亮。
“結婚了嗎?” “可以這麼說。
” “你的意思是說不在一起了?” “對,我是說她死了。
” 他們前方的霧忽然變成淡黃色,汽車放慢了速度,一颠一簸地駛進喧鬧聲中,周圍亮着一片汽車的尾燈。
一個聲音高聲說道:“我告訴塞利,我們要到這兒來。
”一排長長的玻璃窗映入眼簾:裡面響着溫柔的音樂。
一個低沉的聲音正在唱:“我知道,隻有在你孤寂時我才認識你。
” “又回到了文明世界。
”姑娘陰郁地說。
“咱們在這兒能把輪胎換上嗎?” “我想可以吧。
”她打開車門走了出去,濃霧、燈光和人群立刻就把她吞沒了。
他一個人坐在汽車裡。
引擎不轉了,車裡馬上就變得非常寒冷。
他強迫自己考慮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首先,根據指示,他要在布盧姆茨伯裡大街某個門牌的房子裡找個住的地方。
選中這個門牌很可能是為了使他的自己人可以監視他。
然後,他約好了要在後天同本迪池勳爵會面。
他們并不是乞丐,他們可以付一個公道的價錢購買這批煤,戰争結束後還可以補付一筆紅利。
本迪池的很多礦區都倒閉了,這筆交易對他們雙方都是不應錯過的良機。
他預先得到警告,這件事不能讓使館插手——大使和第一秘書都不可靠,雖然第二秘書據信還是忠誠的。
情況實在亂成一團——也有可能第二秘書實際上是在為叛亂分子工作。
可是,不管怎麼說——這件事一定不能聲張出去,必須悄悄地辦好。
事先誰也沒有想到他會在英吉利海峽的渡輪上和那個人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