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關燈
夜已深。

     蘇振海毫無倦意,目光灼灼。

    蕭邦感到這位老人的精力,恐怕遠在自己之上。

     “今夜聽蘇老船長縱論海事風雲,剖析海難原因,真讓蕭邦佩服不已。

    ”蕭邦将雙手平放在桌上,微笑着說,“但不知蘇老船長還有什麼交代?也就是說,下一步除了注意張連勤外,我還該做些什麼?” “蕭兄弟客氣了。

    ”蘇振海說,“蕭兄弟決非平凡之輩,既然調查這起海難,想必自有主張,我老頭子隻不過将我所知道的一些原委告訴你罷了。

    其實,我倒很想知道蕭兄弟下一步将如何進行?是不是要繼續查找必要的證據?” “證據固然重要,”蕭邦此時也變得精神抖擻,“但摸清事情的源頭,恐怕更為重要。

    這起驚天動地的海難,看似迷霧重重,實際上可能就隻有那麼幾個主因。

    而主因,無非是禍從心起。

    現在,我們如果一點一點去搜集證據,恐怕難以奏效。

    而對相關人等的研究分析,可能更實際一些。

    ” “相關人等?”蘇振海的眼神閃了一下,“蕭兄弟指的相關人等,不知包括哪些人?” “我想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管理方面的人,譬如您、張連勤、葉雁痕、蘇浚航、王建勳等;第二個層面,是直接阻止調查這起海難的人,譬如孟中華、馬紅軍、孟欣等;第三個層面,就是情況不明的人,譬如靳副局長、王嘯岩、蘇錦帆、林海若、李海星和我。

    ” 蘇振海微微一怔,說道:“難道這裡面所有的人,都與海難有關?” “我想多少都有點關系吧。

    ”蕭邦微微一笑,“否則,大家為何都那麼關心這起海難?” “你這麼一說,還真有些道理。

    ”蘇振海點了點頭,“不過,你說的第三個層面的人,為何叫‘不明情況’?恕老頭子愚鈍,沒聽明白。

    ” “所謂不明情況,就是這些人到底欲意何為,不是很清楚。

    當然,也包括我。

    我自然知道我要幹什麼,但凡是盯上我的人,恐怕都不太明白:一個遠道而來的人,為何要拼了老命查這起案子?再說靳副局長,他本是主管這起案子的,在兩年前他等于已交差。

    可當這起案子沉渣泛起之後,他一直盯得很緊,似乎别有用心。

    其餘的幾個人,當前的表現都比較模糊,但顯然各自都有其目的。

    ” “哦?”蘇振海似乎來了興緻,“那麼,蕭兄弟是說,‘12·21’海難的罪魁禍首,一定在你所列的這三個層面的人之内?”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行為。

    ”蕭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蕭邦認為,蘇老船長所說的‘災難在人的内心’一句,直指要害,可謂經典。

    一個人的行動,必然是受其内心所驅使;一個人做事,其動機無非是為情、為利、為權,極個别的人是為了信仰。

    而事實上,如果沒有情、權、利、信仰做牽引,人的行為動力恐怕就變得消極,或是看破紅塵,或是得過且過,進入無為狀态,自然不會生出事端。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緻了這起海難的發生?我想來想去,恐怕跑不出這個範圍。

    當一個人做了某件事尤其是心中有鬼時,會不自覺地表現出種種迹象,或煽風點火,或故意掩蓋,或制造混亂,或指鹿為馬,或威逼利誘——做這些事情的人,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然而,縱觀古今中外的案件,也正是罪犯在驚慌失措、人為制造假象的過程中反而暴露了自己,犯了掩耳盜鈴的錯誤,才容易讓人識破,最終加快了破案進程。

    因此,我想在老船長這句‘災難在人的内心’後面加一句話,叫做‘罪惡的靈魂必将萬劫不複’!” 蘇振海渾身一震。

    但他卻拍了兩下掌,大聲說:“蕭兄弟妙論!古人雲:朝聞道,夕死可矣。

    沒想到我蘇振海快進墳墓了,還能聽到如此深刻的人性洞察,哈哈,真是讓我豁然開朗啊!” “蘇老船長謬贊了。

    ”蕭邦說,“您剛才問我,是不是這起海難事故的制造者就在上述這些人之内,我不能肯定回答,但一定與這些人有關。

    這三個層面的人,相當複雜,有隐忍不發的,有堅持正義的,有借題發揮的,有渾水摸魚的,有嫁禍于人的,各有各的用心,各自都在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