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一間寬大的書房,四面用實木書架圍着,中間放了一張差不多有乒乓球案子大小的無屜書桌,桌上隻放了一部奇大的電話。
蕭邦在書桌前坐下來,感覺自己正置身于一個小型圖書館中。
林海若端上茶,輕輕地關上門,出去了。
蕭邦自然知道,蘇老爺子似乎有重要的話要與他單獨談。
顯然,蘇振海并不是一個啰唆的人。
蕭邦注意到,自從自己走進蘇家的客廳,看到陳毅的《滿江紅》後,蘇振海三言兩語,就直奔主題。
但他隻提到蘇浚航并不是他的養子,而是他的親生兒子後,馬上就住了嘴,安排林海若擺晚飯,還喝了一點張裕幹紅。
席間,蘇振海隻字不提有關海難的事,而是閑聊些天氣、時事之類。
現在,蘇振海就端坐在輪椅上,似乎陷入了沉思。
蕭邦打破了這種沉默:“蘇老船長,剛才我們談到印尼接僑的事,我就想到在1998年,印尼又發生大規模的排華事件,大批華人遭到迫害。
要說,全球都有華人,為什麼印尼頻繁發生這種事件呢?” “這是有其曆史根源的。
”蘇振海似乎從遼遠的回憶中回過神來,“說到底,是中國在明清兩朝放棄制海權所帶來的後遺症。
明成祖時期,鄭和七下西洋,中國人了解了一些外面的世界。
每逢政局動蕩或戰亂,就有不少沿海的中國人陸續到他國避禍謀生,他們也就是較早的華僑。
中國人生存能力強,能吃苦,擅經商,因此在印尼,就有不少兩廣、山東一帶的人移民過去了。
而在中國閉關鎖國時,葡萄牙、荷蘭相繼侵占印尼群島,是造成印尼華人悲慘處境的遠因。
而近因,則是荷蘭、日本兩國在印尼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殘暴統治,尤其對華人十分歧視。
印尼在1945年建國後,長期處于政治動蕩中,右派軍人集團仇視和憎恨華人。
每逢政治動亂,華人都要遭殃,燒殺搶掠強奸,無所不為。
1960年,印尼發生了曆史上最大的排華事件,中國政府決定将難僑接回國内,于是就有了新中國第一艘遠洋船‘光華’輪。
” “中國曾是航海大國,據說鄭和時代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為何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有遠洋船?”蕭邦不解地問。
蘇振海長長地歎息了一聲,說:“鄭和時代,是為了彰顯國威,本着和平友好,才建造了規模浩大的船隊。
但明成祖死後,船隊就解散了,至今,那種寶船的建造技術,仍然是個謎。
在清代,由于清政府禁止海運,中國的造船技術萎縮。
晚清時期,李鴻章斥巨資買船,建立了北洋水師,然而隻是船隊規模上去了,對航海、造船技術甚至船隊的維護都非常落後,懂海戰的軍人更是寥寥無幾,老慈禧又把軍費挪用去修園子了,所以讓日本人打得全軍覆沒。
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船隊有所發展,但國民黨去台灣時,将能用的船舶幾乎都帶走了,不能用的,也都炸沉。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航海幾乎是一片空白,再加上聯合國通過決議案,禁止我國船隊在世界航行,美國第七艦隊又長期封鎖台灣海峽,根本出不去。
後來沒有辦法,才與波蘭、捷克兩國成立了合資公司,即‘中波公司’和‘中捷公司’,以他們的名義開始遠洋運輸,但我們沒有自己的船。
在1960年印尼反華事件發生後,中央政府認識到中國沒有自己的船隊,對經濟發展是個瓶頸,才決定買船去接難僑,開展遠洋事業。
剛才所說的這艘‘光華’輪,原名‘瑪麗雅娜’号,1930年由英國貝爾法斯特船廠建造,8944載重噸,653個客位,是條老舊船,都快退役了。
當時,周總理親自批了26萬英磅,派人從希臘的船公司買回來,這在‘三年困難時期’,是極為罕見的。
買回來的這條船,經過修理、改裝後更名為‘光華’輪,意為‘光我中華’。
1961年4月27日,也就是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成立那天,‘光華’輪從廣州黃埔港起航,前往雅加達接僑。
我清楚記得,‘光華輪’首航時,全船共189人,船長是陳宏澤,政委是袁業盛,輪機長戴金根。
而我,當時隻是一名普通船員。
” 蕭邦沉默了。
雖然,他急切地想知道蘇浚航的事,但當蘇振海簡要地講述了這段曆史的前因後果時,他的心頭陡然湧起一種悲怆。
曆史已成過去,不可更改,但慘痛的教訓,實在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釋懷。
為了轉移這種沉重,蕭邦問蘇振海:“蘇老船長是學航海的嗎?” “我哪是學航海的呀。
”蘇振海微微一笑,“當時的船員中,很少有懂航海的。
那時,我在青島的一家德國船公司當船員,知道了印尼排華事件後,辭職參
蕭邦在書桌前坐下來,感覺自己正置身于一個小型圖書館中。
林海若端上茶,輕輕地關上門,出去了。
蕭邦自然知道,蘇老爺子似乎有重要的話要與他單獨談。
顯然,蘇振海并不是一個啰唆的人。
蕭邦注意到,自從自己走進蘇家的客廳,看到陳毅的《滿江紅》後,蘇振海三言兩語,就直奔主題。
但他隻提到蘇浚航并不是他的養子,而是他的親生兒子後,馬上就住了嘴,安排林海若擺晚飯,還喝了一點張裕幹紅。
席間,蘇振海隻字不提有關海難的事,而是閑聊些天氣、時事之類。
現在,蘇振海就端坐在輪椅上,似乎陷入了沉思。
蕭邦打破了這種沉默:“蘇老船長,剛才我們談到印尼接僑的事,我就想到在1998年,印尼又發生大規模的排華事件,大批華人遭到迫害。
要說,全球都有華人,為什麼印尼頻繁發生這種事件呢?” “這是有其曆史根源的。
”蘇振海似乎從遼遠的回憶中回過神來,“說到底,是中國在明清兩朝放棄制海權所帶來的後遺症。
明成祖時期,鄭和七下西洋,中國人了解了一些外面的世界。
每逢政局動蕩或戰亂,就有不少沿海的中國人陸續到他國避禍謀生,他們也就是較早的華僑。
中國人生存能力強,能吃苦,擅經商,因此在印尼,就有不少兩廣、山東一帶的人移民過去了。
而在中國閉關鎖國時,葡萄牙、荷蘭相繼侵占印尼群島,是造成印尼華人悲慘處境的遠因。
而近因,則是荷蘭、日本兩國在印尼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殘暴統治,尤其對華人十分歧視。
印尼在1945年建國後,長期處于政治動蕩中,右派軍人集團仇視和憎恨華人。
每逢政治動亂,華人都要遭殃,燒殺搶掠強奸,無所不為。
1960年,印尼發生了曆史上最大的排華事件,中國政府決定将難僑接回國内,于是就有了新中國第一艘遠洋船‘光華’輪。
” “中國曾是航海大國,據說鄭和時代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為何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有遠洋船?”蕭邦不解地問。
蘇振海長長地歎息了一聲,說:“鄭和時代,是為了彰顯國威,本着和平友好,才建造了規模浩大的船隊。
但明成祖死後,船隊就解散了,至今,那種寶船的建造技術,仍然是個謎。
在清代,由于清政府禁止海運,中國的造船技術萎縮。
晚清時期,李鴻章斥巨資買船,建立了北洋水師,然而隻是船隊規模上去了,對航海、造船技術甚至船隊的維護都非常落後,懂海戰的軍人更是寥寥無幾,老慈禧又把軍費挪用去修園子了,所以讓日本人打得全軍覆沒。
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船隊有所發展,但國民黨去台灣時,将能用的船舶幾乎都帶走了,不能用的,也都炸沉。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航海幾乎是一片空白,再加上聯合國通過決議案,禁止我國船隊在世界航行,美國第七艦隊又長期封鎖台灣海峽,根本出不去。
後來沒有辦法,才與波蘭、捷克兩國成立了合資公司,即‘中波公司’和‘中捷公司’,以他們的名義開始遠洋運輸,但我們沒有自己的船。
在1960年印尼反華事件發生後,中央政府認識到中國沒有自己的船隊,對經濟發展是個瓶頸,才決定買船去接難僑,開展遠洋事業。
剛才所說的這艘‘光華’輪,原名‘瑪麗雅娜’号,1930年由英國貝爾法斯特船廠建造,8944載重噸,653個客位,是條老舊船,都快退役了。
當時,周總理親自批了26萬英磅,派人從希臘的船公司買回來,這在‘三年困難時期’,是極為罕見的。
買回來的這條船,經過修理、改裝後更名為‘光華’輪,意為‘光我中華’。
1961年4月27日,也就是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成立那天,‘光華’輪從廣州黃埔港起航,前往雅加達接僑。
我清楚記得,‘光華輪’首航時,全船共189人,船長是陳宏澤,政委是袁業盛,輪機長戴金根。
而我,當時隻是一名普通船員。
” 蕭邦沉默了。
雖然,他急切地想知道蘇浚航的事,但當蘇振海簡要地講述了這段曆史的前因後果時,他的心頭陡然湧起一種悲怆。
曆史已成過去,不可更改,但慘痛的教訓,實在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釋懷。
為了轉移這種沉重,蕭邦問蘇振海:“蘇老船長是學航海的嗎?” “我哪是學航海的呀。
”蘇振海微微一笑,“當時的船員中,很少有懂航海的。
那時,我在青島的一家德國船公司當船員,知道了印尼排華事件後,辭職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