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秘書變首長
關燈
小
中
大
”。
林鋼是号稱三十萬職工的大型企業。
對于蔔奎來說,這是一個大海,任他暢遊;又是一座高山,任他攀登。
這項任命,對于蔔奎是他生命的轉折點。
蔔奎接受了張敬懷的建議,他先到林鋼,看看門兒,認認人兒,初步了解點情況,為正式上班做點準備。
在去林鋼報到的頭一天晚上,蔔奎想回家拿點東西。
闵青蓮一直住在她娘家,他呢?一是不願意回家,二是為工作方便,常常住張敬懷家裡。
省委後院那兩間房子平常沒有人住。
這天,他走進這座筒子樓,來到自己的門前,用鑰匙輕輕打開房門。
室内冷清清的,外間屋擺了一個舊沙發,好像向他撲過來一陣涼氣。
他正要坐下來,忽然聽見裡間屋有男女輕微的調笑之聲。
他略微一怔,就想到這聲音意味着内室發生什麼事情了。
他立即抑制住激動,很快鎮定下來。
在一分鐘之内,他的腦子像一台計算機那樣,迅速運轉起來。
這時,他有三種選擇:一是,拿起廚房的什麼利器,沖進内室,來一場血光刀影。
這是他不能、不想、也是他的思想性格辦不到的事情。
二是進門“捉雙”,那也太尴尬,無論對自己的面子和闵青蓮以後的為人,都不可取。
于是他做了第三種選擇:他有意咳嗽了一聲: 然後便在沙發上躺下來,而且用随身帶着的提包蓋在腦門上。
室内聽見外間屋咳嗽,立即發生了“窸窸窣窣”的穿衣和輕微的腳步聲。
很快地,從内室溜出來一個男人的身影。
蔔奎假裝什麼也沒有看見。
青蓮穿着還沒有經過整理的内衣,遲慢地走在沙發上坐在他身旁。
蔔奎馬上站起來,坐在另一張椅子上,捂着頭,半天不說話。
“你回來啦。
”青蓮淡淡地問了一句。
蔔奎又是半天沒有說話。
“你回家,也不打個電話……” 蔔奎擡起頭,随身攜帶的提包掉在地上,他沒有去拾,說:“咱們離婚吧。
” “離婚?” “對,離婚!好合好散。
什麼也别說,嚷嚷出去,大家都不好看。
” “我得想一想。
”青蓮說。
“你想想吧。
我得先到林鋼去。
從林鋼回來,就一起去辦手續。
”說着,進内室拿了幾件東西,随後出門走了。
五十年代興起的交誼舞風,五八年大躍進,停止了一段,六二年“解放”了幾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當做“資産階級生活方式”不廢自除了。
也許是八零年,八一年,或者是八二年,各個單位又興起了交誼舞之風。
這交誼舞的興衰,是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緊密相連的。
闵青蓮喜歡跳舞。
有一天,在一個晚會上,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邀請她跳舞。
兩人跳了幾場,真是“配合默契”,痛快,出汗。
中間休息時,兩人坐在一旁說悄悄話。
先是互相問了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
青蓮主動告訴對方,她爸爸是警備區政委,媽媽又是什麼處級幹部等等。
對方也說他是什麼高幹的兒子。
“你一定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那青年說,又問:“你愛人呢?怎麼不一起來跳舞?” “給張書記當秘書。
” “那才好哩,提拔得快。
你的家庭真是幸福加幸福,令人羨慕!” “你别說了,我們那一位呀……任嘛兒不是,’蠟做的蘋果──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兒。
”說完自己格格笑起來。
舞會結束,他們走出舞廳。
青年說:“我能有幸送送你嗎?” 心有靈犀一點通,青蓮把青年領到自己家裡。
是這個青年,當晚使她品嘗到了做“真正女人”的滋味。
以後兩人就常常來往了。
從被蔔奎“捉雙”之後,闵青蓮一直悶悶不樂,稱病不上班。
痛愛女兒的媽媽,摸摸女兒的腦袋,不發燒,問她什麼地方不舒服,她也不說;讓她去醫院,她又不去。
千問萬問,女兒不說話,媽媽隻好把丈夫找來,女兒怕爸爸。
“我看你什麼病也沒有──到底出了什麼事?你說!” 女兒哼吃了半天,說:“他,他……要跟我離婚。
” 關于離婚問題,老夫婦私下商量過,青蓮父母有不同意見。
老嶽母從道德角度考慮,認為都三十來歲了,離婚名譽不好,人家一聽說離過婚的人,誰還要呀! 老嶽丈不以為然:“當初我就不同意這門婚事。
這是曆史性的錯誤。
” 老嶽母說:“當初不是看着他是張敬懷的秘書嗎?人家給省委書記當秘書,用不了三四年就提拔了。
可是他當了這麼多年秘書,還是伺侯人的小秘書一個。
” 青蓮呢?她本來也想過離婚,但離婚的理由卻不能向父母說出口。
爸爸驚一聽“離婚”二字“啊?”叫了一聲。
因為蔔奎被任命為林鋼為副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的省委文件,他也看到了,随後說:“這個小崽子,升官了,要當陳世美呀!我打斷他的腿!”一隻不鏽鋼手杖把地闆敲得通通響。
青蓮不得不說出部分真實:“那也用不着,他不是一個男人,他無能……” 老爹一聽,明白了,這才冷靜下來。
可是怎麼離法呢?老爹在考慮:離婚當然得去法院。
什麼理由呀!總得有個原因吧!最為現成的理由是“感情不合”,但,要離,必須是女兒首先提出,由女兒當原告。
不然,他一個警備區政委的女兒叫人給“甩”了,豈不有失體面。
“這小子在哪裡?” “他到林鋼去了。
” 老爹沉默一刻,說:“等他回來再說!。
” 蔔奎回到張書記家裡,并沒有把他在家中“捉雙”的“驚遇”,告訴張敬懷。
他感到,自己面臨的責任這麼重大,工作擔子又這麼沉重,如果幹不好,别說對不起組織,對不起張書記,連自己都對不起。
還沒有上任,就先提出離婚,時機是很不适當的。
蔔奎是那種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臨行前他想,自己一下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怕幹不好,讓張敬懷給他指指路。
“讓我到林鋼工作,任務太大、太重了。
怎麼把工作幹好,我想聽聽張書記的意見。
” 張敬懷想了想,說:“要把工作幹好,當然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事。
現在林鋼在任的陳書記兼總經理,在建設鋼鐵公司這個大型企業中,是立了功勞的。
但是年紀大了,總要退下來的。
你現在是他的副手,如果你工作做得好,将來你要準備擔任更重的擔子。
” 張敬懷在這裡停頓了一下,推心置腹地說:“我隻說這麼幾點: “第一,你現在不是秘書了。
你要獨當一面,你也是’首長‘了,也要有私人秘書,也要有很多人圍着你,為你服務。
最重要的是要把’一班人‘團結好。
且不可整人。
我是挨過整的。
你也算挨過整了。
無論誰發生了問題,得寬容處且寬容。
“第二,你現在手中有權了。
權力這個東西,有兩面性。
一方面你想幹事業,沒有權力不行;另一方面,你掌握着權力,如果沒有監督,也很容易犯錯誤。
我們常常說,作為一個革命者,有’三關‘:第一是’掉頭關‘,即在戰場上,在敵人的監獄中,不怕犧牲;第二是’埋頭關‘,即埋頭工作,創造業績;第三是’出頭關‘,即出頭了,升了官,有了名。
現在你面臨的是’出頭關‘。
很多人過不去這一關。
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大多在’出頭關‘階段; “第三點,工作中要敢于創造,要敢為天下先。
經過文化大革命,形成了這麼一種風氣:沒有’紅頭文件‘,報紙上沒有說的話,上級領導沒有講過的意見,自己不敢說,不敢講。
一切都’惟上,惟文‘,一個國家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大家都是互相重複,怎麼發展?當然創造、改革、創新,可能犯錯誤。
我們要形成一種風氣,不創造,不創新,就是錯誤。
有的人一輩子什麼錯誤也不犯,可是什麼事情也沒幹,到死了,犯個最大的錯誤──白活了。
這一點我希望你記住并且付諸實踐……就說這幾點吧。
你不是還要回來嗎?你在林鋼初步了解點情況,咱們還有機會再說話的。
” “林鋼”在林陽市的産值,占該市的百分之八十。
林鋼号稱有三十萬職工,從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鋼。
而軋鋼就分大型鐵軌、無縫鋼管、薄闆等等,加上後勤服務,教育科研,直屬單位數十個。
如果一下問林鋼某個職工:“你們林鋼總公司下面有多少分公司和分廠?”恐怕大多數人回答不出來。
省委辦公廳打
林鋼是号稱三十萬職工的大型企業。
對于蔔奎來說,這是一個大海,任他暢遊;又是一座高山,任他攀登。
這項任命,對于蔔奎是他生命的轉折點。
蔔奎接受了張敬懷的建議,他先到林鋼,看看門兒,認認人兒,初步了解點情況,為正式上班做點準備。
在去林鋼報到的頭一天晚上,蔔奎想回家拿點東西。
闵青蓮一直住在她娘家,他呢?一是不願意回家,二是為工作方便,常常住張敬懷家裡。
省委後院那兩間房子平常沒有人住。
這天,他走進這座筒子樓,來到自己的門前,用鑰匙輕輕打開房門。
室内冷清清的,外間屋擺了一個舊沙發,好像向他撲過來一陣涼氣。
他正要坐下來,忽然聽見裡間屋有男女輕微的調笑之聲。
他略微一怔,就想到這聲音意味着内室發生什麼事情了。
他立即抑制住激動,很快鎮定下來。
在一分鐘之内,他的腦子像一台計算機那樣,迅速運轉起來。
這時,他有三種選擇:一是,拿起廚房的什麼利器,沖進内室,來一場血光刀影。
這是他不能、不想、也是他的思想性格辦不到的事情。
二是進門“捉雙”,那也太尴尬,無論對自己的面子和闵青蓮以後的為人,都不可取。
于是他做了第三種選擇:他有意咳嗽了一聲: 然後便在沙發上躺下來,而且用随身帶着的提包蓋在腦門上。
室内聽見外間屋咳嗽,立即發生了“窸窸窣窣”的穿衣和輕微的腳步聲。
很快地,從内室溜出來一個男人的身影。
蔔奎假裝什麼也沒有看見。
青蓮穿着還沒有經過整理的内衣,遲慢地走在沙發上坐在他身旁。
蔔奎馬上站起來,坐在另一張椅子上,捂着頭,半天不說話。
“你回來啦。
”青蓮淡淡地問了一句。
蔔奎又是半天沒有說話。
“你回家,也不打個電話……” 蔔奎擡起頭,随身攜帶的提包掉在地上,他沒有去拾,說:“咱們離婚吧。
” “離婚?” “對,離婚!好合好散。
什麼也别說,嚷嚷出去,大家都不好看。
” “我得想一想。
”青蓮說。
“你想想吧。
我得先到林鋼去。
從林鋼回來,就一起去辦手續。
”說着,進内室拿了幾件東西,随後出門走了。
五十年代興起的交誼舞風,五八年大躍進,停止了一段,六二年“解放”了幾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當做“資産階級生活方式”不廢自除了。
也許是八零年,八一年,或者是八二年,各個單位又興起了交誼舞之風。
這交誼舞的興衰,是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緊密相連的。
闵青蓮喜歡跳舞。
有一天,在一個晚會上,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邀請她跳舞。
兩人跳了幾場,真是“配合默契”,痛快,出汗。
中間休息時,兩人坐在一旁說悄悄話。
先是互相問了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
青蓮主動告訴對方,她爸爸是警備區政委,媽媽又是什麼處級幹部等等。
對方也說他是什麼高幹的兒子。
“你一定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那青年說,又問:“你愛人呢?怎麼不一起來跳舞?” “給張書記當秘書。
” “那才好哩,提拔得快。
你的家庭真是幸福加幸福,令人羨慕!” “你别說了,我們那一位呀……任嘛兒不是,’蠟做的蘋果──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兒。
”說完自己格格笑起來。
舞會結束,他們走出舞廳。
青年說:“我能有幸送送你嗎?” 心有靈犀一點通,青蓮把青年領到自己家裡。
是這個青年,當晚使她品嘗到了做“真正女人”的滋味。
以後兩人就常常來往了。
從被蔔奎“捉雙”之後,闵青蓮一直悶悶不樂,稱病不上班。
痛愛女兒的媽媽,摸摸女兒的腦袋,不發燒,問她什麼地方不舒服,她也不說;讓她去醫院,她又不去。
千問萬問,女兒不說話,媽媽隻好把丈夫找來,女兒怕爸爸。
“我看你什麼病也沒有──到底出了什麼事?你說!” 女兒哼吃了半天,說:“他,他……要跟我離婚。
” 關于離婚問題,老夫婦私下商量過,青蓮父母有不同意見。
老嶽母從道德角度考慮,認為都三十來歲了,離婚名譽不好,人家一聽說離過婚的人,誰還要呀! 老嶽丈不以為然:“當初我就不同意這門婚事。
這是曆史性的錯誤。
” 老嶽母說:“當初不是看着他是張敬懷的秘書嗎?人家給省委書記當秘書,用不了三四年就提拔了。
可是他當了這麼多年秘書,還是伺侯人的小秘書一個。
” 青蓮呢?她本來也想過離婚,但離婚的理由卻不能向父母說出口。
爸爸驚一聽“離婚”二字“啊?”叫了一聲。
因為蔔奎被任命為林鋼為副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的省委文件,他也看到了,随後說:“這個小崽子,升官了,要當陳世美呀!我打斷他的腿!”一隻不鏽鋼手杖把地闆敲得通通響。
青蓮不得不說出部分真實:“那也用不着,他不是一個男人,他無能……” 老爹一聽,明白了,這才冷靜下來。
可是怎麼離法呢?老爹在考慮:離婚當然得去法院。
什麼理由呀!總得有個原因吧!最為現成的理由是“感情不合”,但,要離,必須是女兒首先提出,由女兒當原告。
不然,他一個警備區政委的女兒叫人給“甩”了,豈不有失體面。
“這小子在哪裡?” “他到林鋼去了。
” 老爹沉默一刻,說:“等他回來再說!。
” 蔔奎回到張書記家裡,并沒有把他在家中“捉雙”的“驚遇”,告訴張敬懷。
他感到,自己面臨的責任這麼重大,工作擔子又這麼沉重,如果幹不好,别說對不起組織,對不起張書記,連自己都對不起。
還沒有上任,就先提出離婚,時機是很不适當的。
蔔奎是那種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臨行前他想,自己一下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怕幹不好,讓張敬懷給他指指路。
“讓我到林鋼工作,任務太大、太重了。
怎麼把工作幹好,我想聽聽張書記的意見。
” 張敬懷想了想,說:“要把工作幹好,當然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事。
現在林鋼在任的陳書記兼總經理,在建設鋼鐵公司這個大型企業中,是立了功勞的。
但是年紀大了,總要退下來的。
你現在是他的副手,如果你工作做得好,将來你要準備擔任更重的擔子。
” 張敬懷在這裡停頓了一下,推心置腹地說:“我隻說這麼幾點: “第一,你現在不是秘書了。
你要獨當一面,你也是’首長‘了,也要有私人秘書,也要有很多人圍着你,為你服務。
最重要的是要把’一班人‘團結好。
且不可整人。
我是挨過整的。
你也算挨過整了。
無論誰發生了問題,得寬容處且寬容。
“第二,你現在手中有權了。
權力這個東西,有兩面性。
一方面你想幹事業,沒有權力不行;另一方面,你掌握着權力,如果沒有監督,也很容易犯錯誤。
我們常常說,作為一個革命者,有’三關‘:第一是’掉頭關‘,即在戰場上,在敵人的監獄中,不怕犧牲;第二是’埋頭關‘,即埋頭工作,創造業績;第三是’出頭關‘,即出頭了,升了官,有了名。
現在你面臨的是’出頭關‘。
很多人過不去這一關。
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大多在’出頭關‘階段; “第三點,工作中要敢于創造,要敢為天下先。
經過文化大革命,形成了這麼一種風氣:沒有’紅頭文件‘,報紙上沒有說的話,上級領導沒有講過的意見,自己不敢說,不敢講。
一切都’惟上,惟文‘,一個國家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大家都是互相重複,怎麼發展?當然創造、改革、創新,可能犯錯誤。
我們要形成一種風氣,不創造,不創新,就是錯誤。
有的人一輩子什麼錯誤也不犯,可是什麼事情也沒幹,到死了,犯個最大的錯誤──白活了。
這一點我希望你記住并且付諸實踐……就說這幾點吧。
你不是還要回來嗎?你在林鋼初步了解點情況,咱們還有機會再說話的。
” “林鋼”在林陽市的産值,占該市的百分之八十。
林鋼号稱有三十萬職工,從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鋼。
而軋鋼就分大型鐵軌、無縫鋼管、薄闆等等,加上後勤服務,教育科研,直屬單位數十個。
如果一下問林鋼某個職工:“你們林鋼總公司下面有多少分公司和分廠?”恐怕大多數人回答不出來。
省委辦公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