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張敬懷的新秘書
關燈
小
中
大
黨的氣候看,我覺得,大家都覺悟了。
我做這篇文章也是時候了。
我想極左路線給我們造成這麼大的損失,隻要我們不健忘,起碼在二十年内,我們這些老家夥在世時,是不會再重複了。
但是我們要給下一代人留下些資料。
反面經驗也是财富呀!” “我能幫張書記做些什麼事情呢?”蔔奎往前探了探身子。
張敬懷說:“我要寫文章的基本思路,立論根據,總體結構,我已經想了很久,問題是缺乏具體材料。
特别是有關檔案,我手頭沒有。
我給你的任務是,到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找一些當時在肅反中的大案,要案。
之後,你再到延安去一趟,把當時’搶救運動‘中的檔案材料找幾份。
至于,找什麼材料,以哪些大案、要案為重點?我給你開了個單子,你按着單子去找檔案。
介紹信呢?一是由省委組織上開一份,我個人再給你寫幾封個人信件。
凡是我讓你去的地方,無論是當地的軍區,省委,地委,軍分區,都有我的老戰友。
他們一定會全力以助的。
你不必告訴他們做什麼用,隻說是為了給一些老同志落實政策。
你回來後,關于大躍進以來,極左路線造成的損失,材料都很現成。
随用随拿就可。
” 張敬懷說到這裡,打住了。
“因為我的文章能不能寫出來,寫得怎麼樣,我也沒有把握。
即使是寫出來,也隻是一個’意見書‘,内部材料。
這事,你不可對别人講。
” “那自然。
”蔔奎說,又問“我什麼時候出發?” “你把手頭的工作處理一下。
下星期就出發吧。
” 一個月後,蔔秘書回來了。
任務完成得很順利。
凡是張敬懷開列單子上所要的檔案材料,基本上都有了。
于是張敬懷除了處理日常工作,便沒日沒夜地投入到寫他的文章中去了。
一天晚上,張敬懷正在潛心寫文章,夫人艾榮進來了。
張敬懷一回頭問:“有事嗎?” 夫人有點生氣:“廢話,沒有事就不能來你這屋?” 張敬懷見她進來,趕忙把正寫的文稿合上。
艾榮說:“你防賊呀!” 張敬懷語塞了。
張敬懷是屬于那種黨性極強的黨員。
無論什麼事,凡是黨内的機秘,不該讓夫人知道的,他對夫人是一句話都不講的。
什麼人能看黨内什麼文件,是有嚴格級别規定的,不該夫人看的,他總是鎖在保險櫃裡。
這次他寫的是一篇文章,本來不是黨的文件。
艾榮便走近辦公桌,他也隻能任其翻閱了。
夫人看那标題是“關于如何從根本上防止極左路線回潮的建議”。
夫人又翻了幾頁紙,笑着說:“你又犯老毛病了是不是?才幾天沒挨整,心中癢癢了?” 張敬懷不喜理她,這些重大問題是無法和她讨論清楚的,隻說了一句:“什麼話!” “這麼大的問題,你胡說什麼!上有黨中央,毛主席。
中有各級黨委、政府,下有廣大群衆。
難道你比黨中央毛主席都高明呀?” “我并不覺得比黨中央、毛主席高明。
可是我有我掌握的情況,我有我看問題的角度。
問題提得對不對,可以供領導參考嘛!” “我看你五九年挨整還沒挨夠,又多嘴多舌!” 這話又揭了張敬懷的瘡疤。
但他不想再說什麼,在一旁喘粗氣。
夫人又說:“勝美發燒了,三十九度,你知道不知道?” “嗯?” “你白當這個爹了!什麼時候關心過孩子!” “上醫院看看嘛。
有大夫呀!” “現在是晚上十點,黑天半夜的,怎麼去?” “叫個三輪嘛。
” “你不是有車嗎?讓出一趟車嘛。
” “老百姓生了病,沒有車,就不去醫院了?” 這時蔔秘書進來了。
蔔奎知道張書記從來不讓為家屬私事出車,張敬懷不發話,司機也不敢出車,對艾榮說:“這事交給我吧!” 他們出去了。
蔔奎個别給司機說了說,司機通情達理,悄悄把車子從後院開出,沒有敢鳴喇叭。
黨校一再來請張敬懷在第一期學習班的開學典禮上講話,實在推辭不掉,他還是去講了話。
張敬懷沒有拿稿子,侃侃而談:這幾年,在各條戰線上,我們都做了不少荒唐事,還不讓大家說話。
說大話、假話者,升官;說真話,實事求是者,挨整。
上上下下都有一股氣。
“七千人大會”,不是讓大家“出氣”嗎?。
我本着這個精神,也号召大家“出氣”。
中央對“出氣”規定了五個“不”:即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挖根子,不打棍子,不裝袋子(裝檔案袋),大家俗稱不搞“五子登科”。
我認為還要發展一下:無論誰發言,無論講什麼,也無論對錯,不做紀錄,不搞錄音,即使說了錯話,也不搞大批判,要人講話,要讓人把話講完,也不要搞所謂批判性的“大辯論”,成了“十不”。
這樣有助于發揚民主,讓大家暢所欲言。
早知如今,何必當初!如果當初,有這十個“不”,我們就不會犯那麼多的錯誤,就不會出現三年困難!…… 張敬懷的講話,不斷為掌聲打斷,大家真覺得民主的春天到來了。
張敬懷自己講完話,心裡也覺得從來沒有過的舒暢。
我做這篇文章也是時候了。
我想極左路線給我們造成這麼大的損失,隻要我們不健忘,起碼在二十年内,我們這些老家夥在世時,是不會再重複了。
但是我們要給下一代人留下些資料。
反面經驗也是财富呀!” “我能幫張書記做些什麼事情呢?”蔔奎往前探了探身子。
張敬懷說:“我要寫文章的基本思路,立論根據,總體結構,我已經想了很久,問題是缺乏具體材料。
特别是有關檔案,我手頭沒有。
我給你的任務是,到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找一些當時在肅反中的大案,要案。
之後,你再到延安去一趟,把當時’搶救運動‘中的檔案材料找幾份。
至于,找什麼材料,以哪些大案、要案為重點?我給你開了個單子,你按着單子去找檔案。
介紹信呢?一是由省委組織上開一份,我個人再給你寫幾封個人信件。
凡是我讓你去的地方,無論是當地的軍區,省委,地委,軍分區,都有我的老戰友。
他們一定會全力以助的。
你不必告訴他們做什麼用,隻說是為了給一些老同志落實政策。
你回來後,關于大躍進以來,極左路線造成的損失,材料都很現成。
随用随拿就可。
” 張敬懷說到這裡,打住了。
“因為我的文章能不能寫出來,寫得怎麼樣,我也沒有把握。
即使是寫出來,也隻是一個’意見書‘,内部材料。
這事,你不可對别人講。
” “那自然。
”蔔奎說,又問“我什麼時候出發?” “你把手頭的工作處理一下。
下星期就出發吧。
” 一個月後,蔔秘書回來了。
任務完成得很順利。
凡是張敬懷開列單子上所要的檔案材料,基本上都有了。
于是張敬懷除了處理日常工作,便沒日沒夜地投入到寫他的文章中去了。
一天晚上,張敬懷正在潛心寫文章,夫人艾榮進來了。
張敬懷一回頭問:“有事嗎?” 夫人有點生氣:“廢話,沒有事就不能來你這屋?” 張敬懷見她進來,趕忙把正寫的文稿合上。
艾榮說:“你防賊呀!” 張敬懷語塞了。
張敬懷是屬于那種黨性極強的黨員。
無論什麼事,凡是黨内的機秘,不該讓夫人知道的,他對夫人是一句話都不講的。
什麼人能看黨内什麼文件,是有嚴格級别規定的,不該夫人看的,他總是鎖在保險櫃裡。
這次他寫的是一篇文章,本來不是黨的文件。
艾榮便走近辦公桌,他也隻能任其翻閱了。
夫人看那标題是“關于如何從根本上防止極左路線回潮的建議”。
夫人又翻了幾頁紙,笑着說:“你又犯老毛病了是不是?才幾天沒挨整,心中癢癢了?” 張敬懷不喜理她,這些重大問題是無法和她讨論清楚的,隻說了一句:“什麼話!” “這麼大的問題,你胡說什麼!上有黨中央,毛主席。
中有各級黨委、政府,下有廣大群衆。
難道你比黨中央毛主席都高明呀?” “我并不覺得比黨中央、毛主席高明。
可是我有我掌握的情況,我有我看問題的角度。
問題提得對不對,可以供領導參考嘛!” “我看你五九年挨整還沒挨夠,又多嘴多舌!” 這話又揭了張敬懷的瘡疤。
但他不想再說什麼,在一旁喘粗氣。
夫人又說:“勝美發燒了,三十九度,你知道不知道?” “嗯?” “你白當這個爹了!什麼時候關心過孩子!” “上醫院看看嘛。
有大夫呀!” “現在是晚上十點,黑天半夜的,怎麼去?” “叫個三輪嘛。
” “你不是有車嗎?讓出一趟車嘛。
” “老百姓生了病,沒有車,就不去醫院了?” 這時蔔秘書進來了。
蔔奎知道張書記從來不讓為家屬私事出車,張敬懷不發話,司機也不敢出車,對艾榮說:“這事交給我吧!” 他們出去了。
蔔奎個别給司機說了說,司機通情達理,悄悄把車子從後院開出,沒有敢鳴喇叭。
黨校一再來請張敬懷在第一期學習班的開學典禮上講話,實在推辭不掉,他還是去講了話。
張敬懷沒有拿稿子,侃侃而談:這幾年,在各條戰線上,我們都做了不少荒唐事,還不讓大家說話。
說大話、假話者,升官;說真話,實事求是者,挨整。
上上下下都有一股氣。
“七千人大會”,不是讓大家“出氣”嗎?。
我本着這個精神,也号召大家“出氣”。
中央對“出氣”規定了五個“不”:即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挖根子,不打棍子,不裝袋子(裝檔案袋),大家俗稱不搞“五子登科”。
我認為還要發展一下:無論誰發言,無論講什麼,也無論對錯,不做紀錄,不搞錄音,即使說了錯話,也不搞大批判,要人講話,要讓人把話講完,也不要搞所謂批判性的“大辯論”,成了“十不”。
這樣有助于發揚民主,讓大家暢所欲言。
早知如今,何必當初!如果當初,有這十個“不”,我們就不會犯那麼多的錯誤,就不會出現三年困難!…… 張敬懷的講話,不斷為掌聲打斷,大家真覺得民主的春天到來了。
張敬懷自己講完話,心裡也覺得從來沒有過的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