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公室,準備向國民黨警察局長與他的助手交代監牢的事。
監牢原是張作霖時代建的,日本人全部拆了重建,鋼筋水泥的建築,經得起轟炸或重炮轟擊。
警察局長在這個優質的監牢,四下看都瞧了一眼,心裡想這個地方當監獄未免大材小用,應當做軍事據點。
他和助手一前一後回到辦公室,陽光鋪了一房間。
俄國軍官已走到門口,被助手引了進來,兩人客套地握手。
警察局長坐回自己的位置,喝了一口茶,草草翻看已經剩下不多的案卷,大部份是刑事犯搶劫犯之類。
他看到少年的案卷,封皮顔色都不同,是純黑的。
“這個是俄奸,你們怎麼不帶走?要判刑,得你們判。
” 俄國軍官哈哈大笑。
他說中國話不流利,不過一清二楚:“這個人,隻有中國名字,算什麼俄奸?他是個漢奸,由你們處理。
”大概是房内氣溫高,就脫了呢大衣,裡面的制服,使他看上去很精神。
他的呢大衣順手搭在椅背上。
“這裡不是寫着是俄奸?”中國軍官說。
“案卷全是俄文。
” 但是俄國軍官已經在看窗外,他的吉普車已經向這幢辦公樓駛來。
他轉身握手,走出門又回來,原來他忘了他的呢大衣。
披上大衣,他就快步穿過過道,推門,那吉普車正好停在門外,他跳上去,車就開走了。
中國軍官朝窗外望望那輛吉普車,厭惡地把案卷丢開。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站在窗前沉思。
“怎麼辦?”他的助手走進來,規矩地站在他背後問。
“監牢再好,現在不是養犯人的時候。
這個地方應當做兵營――你先把案卷清理成兩批。
能放的都放,本來判了死刑的,盡快執行,俄國佬不想沾手,算是讓我們立威,我們代為執行,延續法紀。
” “政治犯呢?” “他們的政治犯,不就是我們的同志?哪怕漢奸,留下的都是小角色了。
你問明情況,留下問題特殊的,其他就全放掉算了。
”但是他突然想起來:“隻有那個俄奸不能放。
誰弄得清那是怎麼一回事?萬一俄國人改了主意,回過頭來跟我們要犯人,我們交不出人,不成了影響邦交的事。
” 他放下茶杯,準備離開,又回過頭來,到桌前翻開案卷,看看照片,一個俊氣的少年,卷曲的黑頭發,看不出是哪國人。
他對助手說:“誰知道他是俄國人還是中國人?這年頭,小心為是,看緊點沒有錯。
單人監禁,不準探監!” 他搖搖頭,戴上皮手套,走了出去。
要到一年又三個月之後,少年才走出監牢。
他樣子不像一個蓬首垢面的犯人,他是“國際罪犯”,多少得到寬待,幾乎可以說養尊處優,他現在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瘦成一條的少年。
一年三個月之後的他,長得健壯得多,很有些男子氣概了。
但是最近監牢夥食越來越差,肚子都吃不飽,釋放他或許不是事出偶然。
也許因為他“地位特殊”,出獄時,管監獄的班長,找了一套舊軍裝給他。
他覺得軍服不方便,但是班長告訴他,這不是國軍的軍服,國軍服裝給他是犯法的。
這是倉庫裡剩下的不知什麼倒黴鬼的軍服,沒有徽号,已經弄不清屬于哪個來占領過此地的軍隊。
少年知道他沒有什麼可挑選的,原主人也許被槍決了,但是已經輪不到他來忌諱這種事:能留下小命就不錯了。
他憂心忡忡地走在街上,一個人望着長春的天空,他在牢裡天天在牆上用筆劃着數,盼着早點出獄。
這個夏末,城市的街上已經沒有什麼居民。
他快步走到玉子住的滿映宿舍,那裡住着國民黨的軍隊,原住戶統統都不見了。
後花園雜草半人高,一群蜂繞着牆根黃黃的野花飛。
從這兒看不到玉子的窗,那窗挂着亂七八糟的曬洗的衣服。
他收回視線,好陌生。
這一切,他在監獄裡他覺得是一場青春孤獨的想入非非,現在看來果真如此,什麼痕迹都沒留下:原本就該知道是個夢。
兩棵銀杏樹皆在,而且樹樁下生出新枝。
少年幾乎不用考慮,便直接朝這兒走。
他的房子還在,而且一切如舊。
他走近,覺察出房門虛掩着。
他記得他是鎖了門,那最後一天,他離開這兒時。
小心地推開門,他走了進去。
這個貧民區破地方,沒有什麼人光顧。
隻是他的破爛家具都被砸碎,大塊的都被拿走生火了。
他在破爛的家具中翻到鏡框,早碎了,照片上男人被人踩得已經模糊不清,隻有那女子還是依舊笑着。
他取下照片,仔細對折,塞到襯衫口袋裡。
那天上午,他因為來拿這張父母的照片,才回到這兒。
結果鄰居告訴他,滿映廠今天要決定每個員工的去向,他很着急,如飛似地趕回玉子的房間報信,打開門,玉子不在。
他想也未想就去了廠裡。
他在門口打聽那些受審查的人,知道要查中國人的漢奸,邊忙奔回玉子家去,翻找到那個令他讨厭的山崎修治留給玉子的黑夾子。
那個黑夾子竟然救了她,但也讓他從此失去了玉子。
這麼前後一回想,好象度過了半生。
少年閉了閉眼,這一瞬間,他突然想回到自己兒時在冰上轉圈的時候,,快樂的笑聲曾經穿越滿洲幾百裡的冰天雪地,他好想那種日子,淚水濕了他的臉。
監牢原是張作霖時代建的,日本人全部拆了重建,鋼筋水泥的建築,經得起轟炸或重炮轟擊。
警察局長在這個優質的監牢,四下看都瞧了一眼,心裡想這個地方當監獄未免大材小用,應當做軍事據點。
他和助手一前一後回到辦公室,陽光鋪了一房間。
俄國軍官已走到門口,被助手引了進來,兩人客套地握手。
警察局長坐回自己的位置,喝了一口茶,草草翻看已經剩下不多的案卷,大部份是刑事犯搶劫犯之類。
他看到少年的案卷,封皮顔色都不同,是純黑的。
“這個是俄奸,你們怎麼不帶走?要判刑,得你們判。
” 俄國軍官哈哈大笑。
他說中國話不流利,不過一清二楚:“這個人,隻有中國名字,算什麼俄奸?他是個漢奸,由你們處理。
”大概是房内氣溫高,就脫了呢大衣,裡面的制服,使他看上去很精神。
他的呢大衣順手搭在椅背上。
“這裡不是寫着是俄奸?”中國軍官說。
“案卷全是俄文。
” 但是俄國軍官已經在看窗外,他的吉普車已經向這幢辦公樓駛來。
他轉身握手,走出門又回來,原來他忘了他的呢大衣。
披上大衣,他就快步穿過過道,推門,那吉普車正好停在門外,他跳上去,車就開走了。
中國軍官朝窗外望望那輛吉普車,厭惡地把案卷丢開。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站在窗前沉思。
“怎麼辦?”他的助手走進來,規矩地站在他背後問。
“監牢再好,現在不是養犯人的時候。
這個地方應當做兵營――你先把案卷清理成兩批。
能放的都放,本來判了死刑的,盡快執行,俄國佬不想沾手,算是讓我們立威,我們代為執行,延續法紀。
” “政治犯呢?” “他們的政治犯,不就是我們的同志?哪怕漢奸,留下的都是小角色了。
你問明情況,留下問題特殊的,其他就全放掉算了。
”但是他突然想起來:“隻有那個俄奸不能放。
誰弄得清那是怎麼一回事?萬一俄國人改了主意,回過頭來跟我們要犯人,我們交不出人,不成了影響邦交的事。
” 他放下茶杯,準備離開,又回過頭來,到桌前翻開案卷,看看照片,一個俊氣的少年,卷曲的黑頭發,看不出是哪國人。
他對助手說:“誰知道他是俄國人還是中國人?這年頭,小心為是,看緊點沒有錯。
單人監禁,不準探監!” 他搖搖頭,戴上皮手套,走了出去。
要到一年又三個月之後,少年才走出監牢。
他樣子不像一個蓬首垢面的犯人,他是“國際罪犯”,多少得到寬待,幾乎可以說養尊處優,他現在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瘦成一條的少年。
一年三個月之後的他,長得健壯得多,很有些男子氣概了。
但是最近監牢夥食越來越差,肚子都吃不飽,釋放他或許不是事出偶然。
也許因為他“地位特殊”,出獄時,管監獄的班長,找了一套舊軍裝給他。
他覺得軍服不方便,但是班長告訴他,這不是國軍的軍服,國軍服裝給他是犯法的。
這是倉庫裡剩下的不知什麼倒黴鬼的軍服,沒有徽号,已經弄不清屬于哪個來占領過此地的軍隊。
少年知道他沒有什麼可挑選的,原主人也許被槍決了,但是已經輪不到他來忌諱這種事:能留下小命就不錯了。
他憂心忡忡地走在街上,一個人望着長春的天空,他在牢裡天天在牆上用筆劃着數,盼着早點出獄。
這個夏末,城市的街上已經沒有什麼居民。
他快步走到玉子住的滿映宿舍,那裡住着國民黨的軍隊,原住戶統統都不見了。
後花園雜草半人高,一群蜂繞着牆根黃黃的野花飛。
從這兒看不到玉子的窗,那窗挂着亂七八糟的曬洗的衣服。
他收回視線,好陌生。
這一切,他在監獄裡他覺得是一場青春孤獨的想入非非,現在看來果真如此,什麼痕迹都沒留下:原本就該知道是個夢。
兩棵銀杏樹皆在,而且樹樁下生出新枝。
少年幾乎不用考慮,便直接朝這兒走。
他的房子還在,而且一切如舊。
他走近,覺察出房門虛掩着。
他記得他是鎖了門,那最後一天,他離開這兒時。
小心地推開門,他走了進去。
這個貧民區破地方,沒有什麼人光顧。
隻是他的破爛家具都被砸碎,大塊的都被拿走生火了。
他在破爛的家具中翻到鏡框,早碎了,照片上男人被人踩得已經模糊不清,隻有那女子還是依舊笑着。
他取下照片,仔細對折,塞到襯衫口袋裡。
那天上午,他因為來拿這張父母的照片,才回到這兒。
結果鄰居告訴他,滿映廠今天要決定每個員工的去向,他很着急,如飛似地趕回玉子的房間報信,打開門,玉子不在。
他想也未想就去了廠裡。
他在門口打聽那些受審查的人,知道要查中國人的漢奸,邊忙奔回玉子家去,翻找到那個令他讨厭的山崎修治留給玉子的黑夾子。
那個黑夾子竟然救了她,但也讓他從此失去了玉子。
這麼前後一回想,好象度過了半生。
少年閉了閉眼,這一瞬間,他突然想回到自己兒時在冰上轉圈的時候,,快樂的笑聲曾經穿越滿洲幾百裡的冰天雪地,他好想那種日子,淚水濕了他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