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換腦工程 9、軍糧洞

關燈
動的故事吧,這一方水土上的父老鄉親引為自豪的是人窮志不短,不僅是出了個抗日英雄蓋青山,還有領導夏河市這麼多年的市委書記喬峻嶺,再有就是羊倌蓋四海的六妮蓋三縣也很了得,也不過就二十多個年頭吧,便由一個打工妹熬成了身價億萬的富姐大款,在城裡蓋上了二十多層的酒店大樓還不算,又回山裡開發八聖山和聖賢洞,在開發奠基的開工儀式上就從大喇叭裡放出話來,說是要扶助鄉親盡快脫貧緻富奔小康呢! 人家這大話可不是說說就算了的。

    這轉眼才一年多的工夫,聖賢洞開發就成功了,聖賢賓館一座六層大樓就矗在仙洞溝裡了。

    這蓋三縣莫非家裡開着銀行,手裡攥着點金棒,真能點石成金不成? 不由你不信,人家就是說到就能做到。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要能在這窮山溝裡見到高樓,除非是夢入南柯,海市蜃樓。

    然而如今給你真真切切擺到眼前的建築景觀,正是父老鄉親夢寐以求而不得的夢幻般的現實。

    而讓父老鄉親夢想變為現實的便是他們眼看着長大,曾經也名不見經傳的小紅骨朵蓋紅梅,城裡人都管她叫蓋三縣,也算實至名歸名不虛傳吧!現在又當了市政協副主席,既然衆口一詞早就管她叫蓋三縣,那就肯定比七品知縣要大多了,一府管三縣嘛!至于那些廳(亭)長也算不得什麼大官,劉邦封漢王以前,不是也就當過什麼亭長麼? 在父老鄉親的心目中,蓋三縣對帶動家鄉父老緻富所做的貢獻是看得見摸得着,實打實下了硬功夫的。

    山裡人最看重實際,幾十年前空喊要跑步進入共産主義,老百姓才不相信那紅口白牙的鬼吹燈哩!要按哪會兒吆喝什麼“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共産主義的話,現在的電話就在口袋裡裝着随身帶着,還可以随時打随時聽,坐在飯桌前一開電視能看到全世界和地球村以外,可是這會兒才說這隻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呢。

     宣傳就是吆喝,吆喝也是宣傳。

    不過現在八聖山三縣垴一帶村裡的鄉親們,隻要是和蓋三縣沾邊的事,不用宣傳吆喝動員,隻要知道了就會蜂起響應的。

    人家在城裡家财萬貫,放着高樓大廈清福不去享,還要成百上千萬的回山裡投資,一身水一身泥地晝夜忙活,鄉親們捧不了錢場還捧不了人場麼! 這就是三縣垴一帶父老鄉親山區開發積極性的根由所在,隻不過三個白天兩個黑夜的時間,通往軍糧洞十幾華裡的盤山小路就開拓出來了。

    一路爬山下嶺,看着腳下新墊平的坑坑窪窪,望着兩邊新砍掉的荊蓬葛針林郎木茬口,市委書記喬峻嶺心中異常感慨。

    本來那天憑吊殺人坎時說到來軍糧洞他擔心的就是荊棘叢生路難走,沒想到這麼快鄉親們就把路給開出來了。

    這一來說明二弟喬峻山這個彎腰駝背的村支書還是有号召力,隻要是想幹的事一準不含糊;二來父老鄉親對中上層領導們回歸光榮傳統的期望值也非常高,這種高漲的愛國主義熱情就是轉變幹部作風,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強大推動力。

    當年百團大戰所需的幾十萬斤軍糧和一應軍需品,就是靠了父老鄉親們的滿腔愛國熱情才保證了戰事供應和安全隐蔽的。

     很多時候的事情就是這樣,你如果毫無準備,意想不到的事情說來就來了;反之如果是周密部署,甯可備而不用,猝不及防的意外情況就會讓精心的準備給吓跑了。

    領導們參觀軍糧洞的野營拉練也是這樣,救護車、醫護人員、擔架隊都準備好了,結果是連個傷風感冒打噴嚏的輕傷病員也沒有。

    一爬山就會出汗,既預防傷風感冒也鍛煉心肺功能,無非是年輕腿快體力好的走快一點,體力差的走慢一些。

    說到底就是一次爬山上嶺,至多是攀崖鑽洞的野外活動。

    之所以高度重視和精心準備,是因為全是重量級的領導人。

     軍糧洞原名叫隐仙洞,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仙丹的洞天福地。

    洞口在半山腰中斧開一穴,洞外周圍荊棘叢生,枝繁葉茂的黃栌樹如傘如蓋,稍遠幾十步再回首,就一點也看不出是個可以囤積大批軍需糧草的秘密倉庫。

    這個絕妙的神仙洞府深近百米,寬3至5米不等。

    結構妙在天工開物鬼斧神工的自然生成上、中、下三層,洞頂有橫洞、立洞交錯,高達數米,還有隐洞曲徑通幽,曲曲彎彎通向另一出口,洞内清風徐來,涼爽幹燥,是個絕好的囤積軍糧的理想倉庫。

     村支書喬峻山挺着腰背向大家介紹說,出洞口沿原來的盤道向上爬三華裡左右,就出了北甯省,就是甯西省的地界了。

    曆史上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轄區有好幾個軍分區,抗戰八年中由軍糧洞運進運出周轉的軍糧至少在百萬斤以上。

    全部都是根據地老百姓和子弟兵肩挑人扛背上來又搬下去的。

    為了隐蔽和軍糧安全,對付日軍的空中偵察,這山溝裡邊連馬車人力車手推車的路都不能開,驢騾馬馱就是最好的運載工具了。

     望着洞口外幾乎不小于30度的陡坡,很多領導都在沉思和扪心自問:如果早生幾十年趕上抗日,自己是否也能扛上一袋軍糧上山下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