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關燈
我隻支持你,絕不幹涉你!你隻管放心大膽地幹吧。

    方新亮感動得眼圈發紅,二話沒說,就帶了分配給他的幾個轉業軍人到分水嶺石礦去安營紮寨了。

     這分水嶺雖然隻留下了一些破舊的房子,但搞食用菌生産利用價值卻不小。

    百十畝山坡地,通風向陽,可以建幾百間香菇棚;兩座大型的廠房,每個都有1000平方米以上,正好用作生産袋料的車間,就裡邊的地溝也能夠派上用場;幾十間老倉庫,把窗戶用塑料薄膜蒙上,噴上來蘇水消毒後,可以用做發酵室;一個厚重無比的洗礦塔,壘上爐竈,就可以把它改造一下成為滅菌竈,一點也不屈材料;化驗室的十幾間比較幹淨整潔的房子,眼下當做制種、擴種車間,随後可以用做研制、生産多種食用菌的實驗室。

    原來廠區的辦公用房,上去的十來個人正好用來辦公住宿。

    方新亮從街上找來一個老實可靠的老漢,給他們做飯和看管場地,生活就進入了軌道,這一幫人比起機關幹部的待遇還要好一些。

    紀載舟對方新亮說,“你們這辦公條件,咱們的機關幹部也比不上。

    就憑這一點,我真得感謝你們的老書記郝仁國。

    ” 方新亮在管人、用人上還真有一套,他把幾個“老轉”分成幾個作業組,完全按照軍事化的要求,每天帶他們上操後做活,有人專門記工,幹的事情能量化的都要量化,對員工實行按勞計酬。

    香菇棚搭好以後,又給每一個人分配了一個區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香菇棚,寫上牌子挂在顯眼的地方;生産過程實行流程化管理,每天安排的工作,人人都必須保質保量完成,不按要求辦的要受到處罰;每個人管理的香菇棚生産出來的新鮮香菇交給公司,有專人過磅,集中烘幹,産量、産值與個人收入挂鈎,以加強員工的責任心。

    本來這些轉業軍人分配下來,鄉鎮就不願意接收他們,一直沒有叫他們上班,當然也從來沒有地方去領工資。

    這時候有了活幹,不發工資他們也挺高興。

    也有個别人心裡有些想不通,原以為分配到機關是當幹部的,就是下去抓抓工作,吃吃喝喝的,到這裡當苦力嫌臉上沒有光彩。

    方新亮對大家說,我們在這裡幹,就是創業,黨委政府領導信任我們,支持我們,我們幹不好就不是娘養的!我也是企業辦的副主任,現在也和大家一樣幹活,誰說丢人?誰不願意幹,給我早點滾,我再招幾個農民工,比你們都強。

    這些人沒有了退路,隻得服從他,幹起活來都很賣力氣。

    方新亮當時永遠想不到的是,正是在這一段時間的領兵打仗,竟然奠定了他後來成為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的基礎。

     麥子放倒以後,鎮辦香菇廠就正式開張了。

    為了趕在夏伏天接種菌種,方新亮帶幾個有文化的人一頭鑽進制種室裡,把從缙雲買回來的試管種子擴大到幾百瓶葡萄糖瓶裡去,科學的态度和方法,就産生科學的效果,擴種階段實驗很成功,葡萄糖瓶子裡的菌絲發得非常好,人們的信心就更足了。

    另有兩撥人馬,主要收購生産袋料的栗木棒子,在疊鎮,不缺這東西,鎮上的十幾個小拖拉機,到幾個村裡收購上來再賣給食用菌公司,每天人歡馬叫,好不熱鬧。

    不幾天時間,就收購了十來萬斤。

    四台袋料粉碎機晝夜不停地轟鳴,打出的木屑先曬幹堆起來,然後拌上配料,用裝袋機裝在一個個碗口粗細、五十公分長的塑料袋裡。

    這些裝好的袋子就在滅菌竈裡碼起來,蒸上二十四個小時,起出來後,再運用接種箱進行無菌操作,正式接種。

    當種上從葡萄糖瓶中取出的菌體後,他們在接種箱内又用一個外包裝的塑料袋子套起來,與其他人的搞法不一樣,原來這個辦法是方新亮的發明,雖然浪費了一點,但可以保證整個料袋出了接種箱後,與周圍環境隔絕,不受雜菌感染,成功率高。

    這些接種以後的香菇袋,在發菌室裡發酵以後,就開始搬到香菇棚裡去了,再經過管理,到了種罷麥前後,就會正式出菇了。

    如果管理得再精細一點,陽光、溫度、濕度、風速等條件适宜,就可以生産出優質花菇,經過烘烤幹燥處理後,肯定能夠賣上好價錢。

     紀載舟最滿意的,倒不是他們的幹勁和幹法,而是由此産生的巨大效應。

    從香菇場一開張起,全鎮的群衆就自發地陸陸續續前來參觀,整個生産流程在無菌中開放地操作,無聲的示範就是最好的老師。

    不知不覺地教會了多少人! 由于鎮黨委、政府動了這麼大的聲勢,給各部門下達的種香菇任務,大家也都不敢怠慢。

    表現最為突出的有兩家,一家是鎮供銷社,他們本來就有基礎,有幾個職工幾年前就開始幹這種活兒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供銷社主任給他們撥了錢,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