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關燈
小
中
大
紀載舟以鄉鎮主要領導身份跑這個項目的時候,這些項目已經固化,大有不可變更的勁頭。
所以,一開始接觸上邊的設計部門,人家搬出許多設計方案讓紀載舟看,想改什麼,減什麼,添什麼,都是可能的。
但他們了解到,作為工程的靜态預算,在實施過程中,還一定要有動态調整。
也就是說,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之中。
隻要與具體負責施工的部門首長搞好關系,變更和增設項目都是有可能的。
根據紀載舟和夏文以及班子多次研讨,感到疊鎮這一塊跑的方向應當集中在三點上:一是增設項目,隻有增加了項目,才能增加投資,多要回一點錢來;二是護河堤定位,原設計方案隻是在接近裡墩水庫的水口處才有工程項目,鎮裡的目的則是,既要保這些項目,更要在鎮裡搞出更多更長的河堤。
三是疊鎮交通橋項目,原來把這座橋設計在鎮區的下遊處,兩邊無路無人,對于疊鎮城區長遠的發展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這在當時申報項目時,他們肯定沒有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
作為現任全鎮的最高負責人,紀載舟必須轉換眼光,從長遠戰略出發,不能搞勞民傷财的事情。
紀載舟剛開始跑的前幾次,越跑越覺得洩氣,設計部門搬出《設計法》來,說什麼也不肯變更設計。
紀載舟就想,既然是已經确定的不可能變更的東西,再跑還有什麼意義?等着開工就是了。
但他們實在不甘心,跑着跑着,就有了新思路。
想出的對策是,讓“你的計劃趕不上我的變化”,你們搞的東西,都是十幾年前的設計,我要想辦法讓你規劃的地形、地貌都變了,設計自然成為一張廢紙,逼着你不得不改。
至于增設項目,更是要據理力争,甯可不搞你們的項目,也要符合我們疊鎮的實際需要。
于是他們做出決定,在他們還沒有定下最後的施工方案之前,搶先修築河堤,先定河堤,再以堤定橋。
所以,在第一年的冬季農田基本建設中,紀載舟和同志們仔細推敲,決定頂着縣裡和省裡的壓力,不搞花架子工程,隻搞一些道路的整修,然後集中全鎮之力,在城區河道的對岸,建一條嶄新的道路,内部的護坡就等着裡墩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資金到位。
同志們有些疑慮,紀載舟給大家說,這個險必須冒,如果不幹,我們将遺憾終生!那一場會戰隻搞了三天的突擊戰,想一想一生都感動。
多少年來,老百姓早已喪失了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原因就在于那不是人們真正願意幹的活兒。
這一場會戰,紀載舟明确提出要求,要在這裡給疊鎮建設出一道靓麗的風景線!這個要求引起了全鎮幾萬名群衆的擁護,分配到各村的任務,沒有任何怨言,幾十裡外來這裡幹活的群衆形成了人山人海,大家起五更,打黃昏,啃幹糧、喝河水,三天就搞成了一條近四公裡長的大河堤。
有了這條河堤,在最後确定項目時,他們就多次去請那些水利專家們來疊鎮實地考察,通過現場辦公、酒桌辦公、物資辦公和經濟辦公,終于同意了紀載舟提出的所有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有兩條:一是關于疊鎮大橋的定位,經過力争,簡直是鬥争,最後迫使他們不得不同意變更設計,把橋修在街道正對的中心處。
多少年後,人們都說,這座橋,使疊鎮拉大了框架,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加固河堤工程,已經找不到了圖紙上設計的地形地貌,迫不得已按紀載舟他們修築的成坯工程進行加固。
項目更改以後,投資金額也有了重大變化,由原來的5000多萬元,一下子增加到近1億元,差不多翻了一倍。
這一喜訊,叫疊鎮人民整整高興了兩年時間。
所以,一開始接觸上邊的設計部門,人家搬出許多設計方案讓紀載舟看,想改什麼,減什麼,添什麼,都是可能的。
但他們了解到,作為工程的靜态預算,在實施過程中,還一定要有動态調整。
也就是說,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之中。
隻要與具體負責施工的部門首長搞好關系,變更和增設項目都是有可能的。
根據紀載舟和夏文以及班子多次研讨,感到疊鎮這一塊跑的方向應當集中在三點上:一是增設項目,隻有增加了項目,才能增加投資,多要回一點錢來;二是護河堤定位,原設計方案隻是在接近裡墩水庫的水口處才有工程項目,鎮裡的目的則是,既要保這些項目,更要在鎮裡搞出更多更長的河堤。
三是疊鎮交通橋項目,原來把這座橋設計在鎮區的下遊處,兩邊無路無人,對于疊鎮城區長遠的發展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這在當時申報項目時,他們肯定沒有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
作為現任全鎮的最高負責人,紀載舟必須轉換眼光,從長遠戰略出發,不能搞勞民傷财的事情。
紀載舟剛開始跑的前幾次,越跑越覺得洩氣,設計部門搬出《設計法》來,說什麼也不肯變更設計。
紀載舟就想,既然是已經确定的不可能變更的東西,再跑還有什麼意義?等着開工就是了。
但他們實在不甘心,跑着跑着,就有了新思路。
想出的對策是,讓“你的計劃趕不上我的變化”,你們搞的東西,都是十幾年前的設計,我要想辦法讓你規劃的地形、地貌都變了,設計自然成為一張廢紙,逼着你不得不改。
至于增設項目,更是要據理力争,甯可不搞你們的項目,也要符合我們疊鎮的實際需要。
于是他們做出決定,在他們還沒有定下最後的施工方案之前,搶先修築河堤,先定河堤,再以堤定橋。
所以,在第一年的冬季農田基本建設中,紀載舟和同志們仔細推敲,決定頂着縣裡和省裡的壓力,不搞花架子工程,隻搞一些道路的整修,然後集中全鎮之力,在城區河道的對岸,建一條嶄新的道路,内部的護坡就等着裡墩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資金到位。
同志們有些疑慮,紀載舟給大家說,這個險必須冒,如果不幹,我們将遺憾終生!那一場會戰隻搞了三天的突擊戰,想一想一生都感動。
多少年來,老百姓早已喪失了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原因就在于那不是人們真正願意幹的活兒。
這一場會戰,紀載舟明确提出要求,要在這裡給疊鎮建設出一道靓麗的風景線!這個要求引起了全鎮幾萬名群衆的擁護,分配到各村的任務,沒有任何怨言,幾十裡外來這裡幹活的群衆形成了人山人海,大家起五更,打黃昏,啃幹糧、喝河水,三天就搞成了一條近四公裡長的大河堤。
有了這條河堤,在最後确定項目時,他們就多次去請那些水利專家們來疊鎮實地考察,通過現場辦公、酒桌辦公、物資辦公和經濟辦公,終于同意了紀載舟提出的所有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有兩條:一是關于疊鎮大橋的定位,經過力争,簡直是鬥争,最後迫使他們不得不同意變更設計,把橋修在街道正對的中心處。
多少年後,人們都說,這座橋,使疊鎮拉大了框架,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加固河堤工程,已經找不到了圖紙上設計的地形地貌,迫不得已按紀載舟他們修築的成坯工程進行加固。
項目更改以後,投資金額也有了重大變化,由原來的5000多萬元,一下子增加到近1億元,差不多翻了一倍。
這一喜訊,叫疊鎮人民整整高興了兩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