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關燈
小
中
大
、财稅等部門都在這個總的會議統領下,相繼召開了戰線上的會議。
縣裡的規矩常常是,哪個部門的會議能請動縣委書記、縣長,或者哪個會議縣委書記、縣長願意參加,哪個會議就受到重視,哪個會議的規格就高,各鄉鎮的書記、鄉鎮長就得相對應地參加。
若是鄉鎮一、二把手不參加的會議,等參加會議的副職回去再給鄉鎮黨委書記彙報時,要麼沒功夫聽,要麼跑冒滴漏,所剩無幾了。
所以,當上了一把手才知道,盡管上邊部門的會議内容都是說得雷動風響,其實下邊有下邊的具體情況,差不多都是當成耳旁風的。
這也難怪,要是把縣裡的每次會議内容都當成一回事兒,忙死也幹不出什麼名堂。
所以,書記隻能按照自己的節拍辦事,對口的工作由副職們各行其是,整體工作他們當然還得圍繞書記這個軸心轉。
縣裡要搞“創業創新”,鄉鎮就要創業創新。
真正做到創業創新,談何容易!财政早已切塊到鄉鎮,幹部、教師的工資都是由鄉鎮自籌。
時下流傳着一個順口溜:“中央領導坐防彈,管他底下亂不亂;省裡領導坐皇冠,管他底下幹不幹;市裡領導坐奧迪,管他底下急不急;縣裡領導桑塔納,管他工資發不發;鄉鎮幹部坐吉普,不吃皇糧淨吃苦;大隊幹部‘砰砰砰’,叫他往西偏往東。
”這個順口溜實際上給鄉鎮工作的定位十分準确。
創業創新是個虛的,富鎮才是第一要務。
說一千道一萬,一切都是為了錢,沒有錢,什麼都是扯淡!所以,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當家後,才知道過日子說不得空話,唱不得高調。
紀載舟和盧鎮長把财政、國稅、地稅三個所的所長叫來,召集班子全體成員開了一次黨委擴大會。
會上,聽取了鎮财政的大盤子彙報,紀載舟要求,國稅、地稅、财稅大力發鄉鎮企業,增收财政,想辦法彌補資金缺口。
紀載舟引用那時已經退下來的地委書記經常在各種會議上說的話,“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來鼓勵大家。
可是分析來分析去,困難還是比辦法多。
最後,紀載舟說,“大家不要着急,‘活人總不能叫尿憋死’,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咱們就是發不下來工資也不能總發愁,先揀好的來辦。
”紀載舟對大家說,看得見的,也就是發包螢石礦口多拿點承包費。
在議論發包螢石礦口時,盧貴權建議,必須首先弄清螢石礦的資料,才對發包有利。
他這個建議,紀載舟心裡很清楚,那就是想去缙雲轉轉。
紀載舟表态同意。
對于螢石礦增加承包費問題,盧貴權說,這事你得出馬。
在黃魚嶺大礦承包礦山的有兩家公司,為主的一個是縣五金開發總公司,本地一個叫楊洪恩的人是他們的職工,派駐在礦區當了礦長。
另一個是金華市礦業公司,是金華市一個個體私營老闆開的。
鎮裡派到兩個大礦上一個總支書記叫黃又能,是黃魚嶺村的老支部書記,專門去協調兩個礦的關系。
有黃又能、楊洪恩這兩個本村人當家,沒有人敢上礦上找事兒,礦上的生産一直很穩定,可就是一說交承包費,就得纏嘴磨牙,一把手不去辦不成事。
紀載舟也表态,馬上就去會會他們。
班子成員們對這次會議感到挺過瘾,說紀書記抓住了全鎮經濟工作的“牛鼻子”。
第二天一早,紀載舟就帶上盧貴權、企業辦主任吳江、财所所長去黃魚嶺螢石礦。
疊鎮的工礦業基本上集中在鎮區和鎮東南部,所以他們順路到沿途的各個企業轉一轉。
随後又看了鎮辦水泥廠。
這個廠每年隻有5000噸産量,按行業标準最低産量是8.8萬噸,它這個産量遠遠達不到标準。
要不是山高皇帝遠,這号廠早就讓環保部門給關閉了。
現在老百姓畢竟看價格低、路途近,所以能與外邊進來的水泥抗衡,在本鎮還有相當份額的市場,能維持着生産。
到了十二點多,才趕到黃魚嶺,先不到礦上,直接去楊洪恩家裡,洪恩已經備好酒席,在那裡等着。
“我日他娘的,這幾天我這梧桐樹上喜鵲光叫,想着就該來貴人了,原來是小人的舅來了!”楊洪恩乍乍呼呼地握着紀載舟的手,與他女人相呼應,用這種方式歡迎紀載舟。
這家夥半褒半谑的見面禮,紀載舟如果接了過來,從此紀載舟算開上了“戶頭”。
“開戶頭”說的是兩個人之間存在“打紮子”(調笑的)的關系。
紀載舟本來也是極好開玩笑的,限于身份和第一次見面,隻是矜持地笑笑,暫時沒有給他開這個“戶頭”。
可紀載舟也知道,這個戶頭早晚要開。
因為在農村工作,光靠一本正經反而做不好工作。
平級之間開了戶頭,彼此就有些随便,有了擔戴,說話時深入淺出都不會見外。
上級與下級開了戶頭,他就認為你這個領導平易近人,上級可以随便地戲谑下級,下級畢竟不能給上級平起平坐,笑鬧之間自然保留一定的分寸,盡管如此,兩人畢竟相對融洽一些。
楊洪恩這個人小五十歲,個子不高,大背頭,皮衣毛領,衣着光鮮,一看就知道不是鄉下人。
人不像鄉下的,院子内的景象也
縣裡的規矩常常是,哪個部門的會議能請動縣委書記、縣長,或者哪個會議縣委書記、縣長願意參加,哪個會議就受到重視,哪個會議的規格就高,各鄉鎮的書記、鄉鎮長就得相對應地參加。
若是鄉鎮一、二把手不參加的會議,等參加會議的副職回去再給鄉鎮黨委書記彙報時,要麼沒功夫聽,要麼跑冒滴漏,所剩無幾了。
所以,當上了一把手才知道,盡管上邊部門的會議内容都是說得雷動風響,其實下邊有下邊的具體情況,差不多都是當成耳旁風的。
這也難怪,要是把縣裡的每次會議内容都當成一回事兒,忙死也幹不出什麼名堂。
所以,書記隻能按照自己的節拍辦事,對口的工作由副職們各行其是,整體工作他們當然還得圍繞書記這個軸心轉。
縣裡要搞“創業創新”,鄉鎮就要創業創新。
真正做到創業創新,談何容易!财政早已切塊到鄉鎮,幹部、教師的工資都是由鄉鎮自籌。
時下流傳着一個順口溜:“中央領導坐防彈,管他底下亂不亂;省裡領導坐皇冠,管他底下幹不幹;市裡領導坐奧迪,管他底下急不急;縣裡領導桑塔納,管他工資發不發;鄉鎮幹部坐吉普,不吃皇糧淨吃苦;大隊幹部‘砰砰砰’,叫他往西偏往東。
”這個順口溜實際上給鄉鎮工作的定位十分準确。
創業創新是個虛的,富鎮才是第一要務。
說一千道一萬,一切都是為了錢,沒有錢,什麼都是扯淡!所以,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當家後,才知道過日子說不得空話,唱不得高調。
紀載舟和盧鎮長把财政、國稅、地稅三個所的所長叫來,召集班子全體成員開了一次黨委擴大會。
會上,聽取了鎮财政的大盤子彙報,紀載舟要求,國稅、地稅、财稅大力發鄉鎮企業,增收财政,想辦法彌補資金缺口。
紀載舟引用那時已經退下來的地委書記經常在各種會議上說的話,“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來鼓勵大家。
可是分析來分析去,困難還是比辦法多。
最後,紀載舟說,“大家不要着急,‘活人總不能叫尿憋死’,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咱們就是發不下來工資也不能總發愁,先揀好的來辦。
”紀載舟對大家說,看得見的,也就是發包螢石礦口多拿點承包費。
在議論發包螢石礦口時,盧貴權建議,必須首先弄清螢石礦的資料,才對發包有利。
他這個建議,紀載舟心裡很清楚,那就是想去缙雲轉轉。
紀載舟表态同意。
對于螢石礦增加承包費問題,盧貴權說,這事你得出馬。
在黃魚嶺大礦承包礦山的有兩家公司,為主的一個是縣五金開發總公司,本地一個叫楊洪恩的人是他們的職工,派駐在礦區當了礦長。
另一個是金華市礦業公司,是金華市一個個體私營老闆開的。
鎮裡派到兩個大礦上一個總支書記叫黃又能,是黃魚嶺村的老支部書記,專門去協調兩個礦的關系。
有黃又能、楊洪恩這兩個本村人當家,沒有人敢上礦上找事兒,礦上的生産一直很穩定,可就是一說交承包費,就得纏嘴磨牙,一把手不去辦不成事。
紀載舟也表态,馬上就去會會他們。
班子成員們對這次會議感到挺過瘾,說紀書記抓住了全鎮經濟工作的“牛鼻子”。
第二天一早,紀載舟就帶上盧貴權、企業辦主任吳江、财所所長去黃魚嶺螢石礦。
疊鎮的工礦業基本上集中在鎮區和鎮東南部,所以他們順路到沿途的各個企業轉一轉。
随後又看了鎮辦水泥廠。
這個廠每年隻有5000噸産量,按行業标準最低産量是8.8萬噸,它這個産量遠遠達不到标準。
要不是山高皇帝遠,這号廠早就讓環保部門給關閉了。
現在老百姓畢竟看價格低、路途近,所以能與外邊進來的水泥抗衡,在本鎮還有相當份額的市場,能維持着生産。
到了十二點多,才趕到黃魚嶺,先不到礦上,直接去楊洪恩家裡,洪恩已經備好酒席,在那裡等着。
“我日他娘的,這幾天我這梧桐樹上喜鵲光叫,想着就該來貴人了,原來是小人的舅來了!”楊洪恩乍乍呼呼地握着紀載舟的手,與他女人相呼應,用這種方式歡迎紀載舟。
這家夥半褒半谑的見面禮,紀載舟如果接了過來,從此紀載舟算開上了“戶頭”。
“開戶頭”說的是兩個人之間存在“打紮子”(調笑的)的關系。
紀載舟本來也是極好開玩笑的,限于身份和第一次見面,隻是矜持地笑笑,暫時沒有給他開這個“戶頭”。
可紀載舟也知道,這個戶頭早晚要開。
因為在農村工作,光靠一本正經反而做不好工作。
平級之間開了戶頭,彼此就有些随便,有了擔戴,說話時深入淺出都不會見外。
上級與下級開了戶頭,他就認為你這個領導平易近人,上級可以随便地戲谑下級,下級畢竟不能給上級平起平坐,笑鬧之間自然保留一定的分寸,盡管如此,兩人畢竟相對融洽一些。
楊洪恩這個人小五十歲,個子不高,大背頭,皮衣毛領,衣着光鮮,一看就知道不是鄉下人。
人不像鄉下的,院子内的景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