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關燈
小
中
大
(10)
各鄉鎮換屆工作結束後,縣委就開始對全縣工作進行安排。
這一年,已經接任幹了半年的縣委書記喬鴻飛通過深入思考,就把前任書記以工業作為工作重點,轉變到以創新科技為重點。
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一個将軍一個令”,好聽一點的說法是,新的領導上任以後,“戰略重點必然轉移。
”就好比高明的廚師是不會重複先前的菜式一樣,“殺豬殺屁股,一人一制度。
”喬書記決定在全縣開展“創業創新”。
先是帶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部門一把手到廣東佛山、順德去參觀,五天下來,把人家看了個眼熱心跳,回到縣裡就開展了一場讨論,最後做出了實施“創業創新”的決策。
有了題目好做文章,廣義上可以一套一套地安排批發給基層,讓底下有活幹;狹義地能叫秘書們總結經驗時有東西可寫,嚴明、鮮活的經驗材料寫出來了,政績也就突出出來了。
喬書記真有兩把刷子,深谙為官之道,有着豐富的從政經驗。
記得七十年代初,喬鴻飛的家鄉搞農田基本建設會戰,諸葛副專員擔任會戰總指揮。
那時候,指揮部的宣傳鼓動工作是個薄弱環節,就是插插紅旗寫寫标語等老一套。
為了改變被動局面,諸葛副專員根據宣傳部長的建議安排辦了一個會戰廣播站和一份《會戰報》。
辦報紙搞廣播需要稿件,諸葛副專員指示從當地學校的教師中選拔幾個秀才當土記者。
喬鴻飛有幸被選中,而且由于人聰明筆頭子快,被留在指揮部當管記者的記者。
初出茅廬的喬鴻飛工作特别勤快,不是到工地上去采訪,就是埋頭編稿件,很得諸葛副專員的信賴。
諸葛副專員尤其欣賞喬鴻飛領會領導意圖特别快,晚上總指揮講的話,第二天他就能根據講話精神寫出一篇号召力很強的評論。
評論不僅不曲解領導的意圖,而且還做了許多有益的補充,這讓肚子裡沒有多少墨水的諸葛副專員很是佩服。
農田基本建設會戰一結束,諸葛副專員就建議人事局把喬鴻飛調到行署辦公室當秘書。
喬鴻飛進了行署,工作上依然特别勤快,諸葛副專員評價他一是“眼裡有活”,二是“交給他辦的不會誤事”。
在喬鴻飛提科長提辦公室副主任提副秘書長調任玉瓊縣縣長等幾個大的關口,都是諸葛副專員說了關鍵的話,起了關鍵的作用。
盡管有人對喬鴻飛非議不少,但因懾于老專員的威望,喬鴻飛還是奪關斬隘,仕途一路順利。
喬鴻飛自進入官場,就把諸葛副專員視為靠山,今天去拜訪,明天去彙報,還不時帶些土特産。
諸葛副專員頂讨厭拉拉扯扯這一套,幾次告訴喬鴻飛不要有事沒事往他家裡跑,還批評喬鴻飛越來越庸俗。
批評歸批評,喬鴻飛對老專員的依靠和依賴一直沒有中斷。
他知道官場的險惡,更懂得靠緊一言九鼎的老專員對他是多麼重要,他堅信沒有靠山的人在官場是混不下去的。
在任縣長期間,他的前任魯書記是一個“當書記不要縣長”的會掌權的角色,給這種領導當助手,真的要高水平。
有這麼一個強權的書記,許多事情表态不算數或不好表态,上級、同級和下級來找怎麼辦?下級請示、彙報怎麼辦?誰說沒有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喝酒。
反正縣裡天天有客,反正縣長不愁沒有好酒喝。
所以老喬在那兩三年内,每天都是暈乎乎的,“眼呲瞪,舌頭硬,走路拐彎,尿泡畫圈”,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紀載舟多次見到他的司機小郭在廁所裡給他束腰,但也從來沒有聽說老喬說錯過什麼話,辦錯過什麼事,出過什麼樣的洋相。
縣委、政府兩辦的圈内人都知道,明哲保身不如名酒保身,老喬這是一計。
果其不然,老喬一當上書記,眼上就不再有眼屎,走路就成了直線,整天神采奕奕,英姿雄發,講話一套一套,非常流利,妙語連珠,口才難得。
老喬上任半年多了,一直沒有提出什麼新的主張。
但這次會議說明他有了成熟的思路,他要改弦更張了。
玉瓊是個漁業大縣,工業小縣,老書記就大刀闊斧,抓工業,抓交通,抓城建,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縣城,很少到鄉鎮去。
領導有膽略,有能力,有水平,抓起工作雷厲風行,底下人一點也不敢怠慢。
工業化的要求,促使玉瓊的工作節奏和效率大大提高。
老書記在玉瓊幹了五年多,玉瓊的變化就很大。
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正是暗合了老書記的節拍。
喬書記對工業生産實在不怎麼上心,縣委辦的一班人,就以政治敏感性,一邊不斷揣摸喬書記思路,一邊向喬書記建議,工業還要抓,更要做好農業這篇大文章。
這時,省裡開始推廣玉瓊縣富民工程經驗,喬書記就把它修訂為“創業創新”。
要求各鄉鎮黨委、政府,炒熱群衆思想,激發底層細胞活力,組織帶領群衆人人有活幹,天天有錢賺,千家萬戶上項目,大步流星奔小康。
據說,隻有已經成某市委領導的老書記聽到這個消息,哼了一聲說,“毬,花架子工程。
” “創業創新”會議以後,組織、宣傳、紀檢、統戰、鄉鎮企業、煙葉、畜牧
這一年,已經接任幹了半年的縣委書記喬鴻飛通過深入思考,就把前任書記以工業作為工作重點,轉變到以創新科技為重點。
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一個将軍一個令”,好聽一點的說法是,新的領導上任以後,“戰略重點必然轉移。
”就好比高明的廚師是不會重複先前的菜式一樣,“殺豬殺屁股,一人一制度。
”喬書記決定在全縣開展“創業創新”。
先是帶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部門一把手到廣東佛山、順德去參觀,五天下來,把人家看了個眼熱心跳,回到縣裡就開展了一場讨論,最後做出了實施“創業創新”的決策。
有了題目好做文章,廣義上可以一套一套地安排批發給基層,讓底下有活幹;狹義地能叫秘書們總結經驗時有東西可寫,嚴明、鮮活的經驗材料寫出來了,政績也就突出出來了。
喬書記真有兩把刷子,深谙為官之道,有着豐富的從政經驗。
記得七十年代初,喬鴻飛的家鄉搞農田基本建設會戰,諸葛副專員擔任會戰總指揮。
那時候,指揮部的宣傳鼓動工作是個薄弱環節,就是插插紅旗寫寫标語等老一套。
為了改變被動局面,諸葛副專員根據宣傳部長的建議安排辦了一個會戰廣播站和一份《會戰報》。
辦報紙搞廣播需要稿件,諸葛副專員指示從當地學校的教師中選拔幾個秀才當土記者。
喬鴻飛有幸被選中,而且由于人聰明筆頭子快,被留在指揮部當管記者的記者。
初出茅廬的喬鴻飛工作特别勤快,不是到工地上去采訪,就是埋頭編稿件,很得諸葛副專員的信賴。
諸葛副專員尤其欣賞喬鴻飛領會領導意圖特别快,晚上總指揮講的話,第二天他就能根據講話精神寫出一篇号召力很強的評論。
評論不僅不曲解領導的意圖,而且還做了許多有益的補充,這讓肚子裡沒有多少墨水的諸葛副專員很是佩服。
農田基本建設會戰一結束,諸葛副專員就建議人事局把喬鴻飛調到行署辦公室當秘書。
喬鴻飛進了行署,工作上依然特别勤快,諸葛副專員評價他一是“眼裡有活”,二是“交給他辦的不會誤事”。
在喬鴻飛提科長提辦公室副主任提副秘書長調任玉瓊縣縣長等幾個大的關口,都是諸葛副專員說了關鍵的話,起了關鍵的作用。
盡管有人對喬鴻飛非議不少,但因懾于老專員的威望,喬鴻飛還是奪關斬隘,仕途一路順利。
喬鴻飛自進入官場,就把諸葛副專員視為靠山,今天去拜訪,明天去彙報,還不時帶些土特産。
諸葛副專員頂讨厭拉拉扯扯這一套,幾次告訴喬鴻飛不要有事沒事往他家裡跑,還批評喬鴻飛越來越庸俗。
批評歸批評,喬鴻飛對老專員的依靠和依賴一直沒有中斷。
他知道官場的險惡,更懂得靠緊一言九鼎的老專員對他是多麼重要,他堅信沒有靠山的人在官場是混不下去的。
在任縣長期間,他的前任魯書記是一個“當書記不要縣長”的會掌權的角色,給這種領導當助手,真的要高水平。
有這麼一個強權的書記,許多事情表态不算數或不好表态,上級、同級和下級來找怎麼辦?下級請示、彙報怎麼辦?誰說沒有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喝酒。
反正縣裡天天有客,反正縣長不愁沒有好酒喝。
所以老喬在那兩三年内,每天都是暈乎乎的,“眼呲瞪,舌頭硬,走路拐彎,尿泡畫圈”,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紀載舟多次見到他的司機小郭在廁所裡給他束腰,但也從來沒有聽說老喬說錯過什麼話,辦錯過什麼事,出過什麼樣的洋相。
縣委、政府兩辦的圈内人都知道,明哲保身不如名酒保身,老喬這是一計。
果其不然,老喬一當上書記,眼上就不再有眼屎,走路就成了直線,整天神采奕奕,英姿雄發,講話一套一套,非常流利,妙語連珠,口才難得。
老喬上任半年多了,一直沒有提出什麼新的主張。
但這次會議說明他有了成熟的思路,他要改弦更張了。
玉瓊是個漁業大縣,工業小縣,老書記就大刀闊斧,抓工業,抓交通,抓城建,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縣城,很少到鄉鎮去。
領導有膽略,有能力,有水平,抓起工作雷厲風行,底下人一點也不敢怠慢。
工業化的要求,促使玉瓊的工作節奏和效率大大提高。
老書記在玉瓊幹了五年多,玉瓊的變化就很大。
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正是暗合了老書記的節拍。
喬書記對工業生産實在不怎麼上心,縣委辦的一班人,就以政治敏感性,一邊不斷揣摸喬書記思路,一邊向喬書記建議,工業還要抓,更要做好農業這篇大文章。
這時,省裡開始推廣玉瓊縣富民工程經驗,喬書記就把它修訂為“創業創新”。
要求各鄉鎮黨委、政府,炒熱群衆思想,激發底層細胞活力,組織帶領群衆人人有活幹,天天有錢賺,千家萬戶上項目,大步流星奔小康。
據說,隻有已經成某市委領導的老書記聽到這個消息,哼了一聲說,“毬,花架子工程。
” “創業創新”會議以後,組織、宣傳、紀檢、統戰、鄉鎮企業、煙葉、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