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為長遠利益先布陣設套 應計生檢查後公關堵漏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一年多加勁地跑,孤石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灌河段的配套工程終于跑出了眉目。

     在孤石灘水庫管理局,我的同學李全德局長告訴我,這項工程,肯定要在1997年開工。

    但人家省水利廳自己組織施工隊伍,根本到不了我們管理局插手,可能剩下一點掃尾工程,才給我們一點。

    所以我們錫都市與你們鴨陽市沒有利益之争,我們一定大力支持你們跑項目,要什麼資料就給你什麼資料。

     我們到了省水利廳,副廳長王祥太本來不管這一塊,為了同學的情誼,親自協調一個姓孫的、一個姓陳的兩個孤石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負責人,介紹他們和我們認識,另外安排招待他們兩位和我們,看到廳長這麼給面子,孫局長、陳副局長跟我們在以後相處的過程中一直比較融洽。

     通過到省水利廳、水利工程設計院和鴨陽市水利局、水利工程設計院以及範城縣水利局有關單位不斷地跑,我們搞清楚了許多關于國家工程方面的知識。

    也終于明白了朝什麼地方跑、跑什麼、怎麼跑的問題。

    對于國家級的工程項目,首先是主管部門進行規劃設計,确定出工程的子項目,搞出實施總方案,再分子項進行預算,最後搞出總預算。

    比如這孤石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就是中原省水利廳搞了多年的規劃設計以後,由省計委立項,報省政府審批的。

    在灌河鎮實施的移民、河道治理和道路整修項目,僅僅是孤石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輔助工程。

     當我以鄉鎮主要領導身份跑這些項目的時候,這些項目已經固化,大有不可變更的勁頭。

    所以,一開始接觸上邊的設計部門,人家搬出許多設計方案讓我們看,想改什麼,減什麼,添什麼,都是不可能的。

    但我們也了解到,作為工程的靜态預算,在實施過程中,還一定要有動态調整。

    也就是說,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之中。

    隻要與具體負責施工的部門首長搞好關系,變更和增設項目都是有可能的。

     根據我和廣勝以及班子多次研讨,我感到在灌河這一塊,跑的方向應當集中在三點上:一是增設項目,隻有增加了項目,才能增加投資,多要回一點錢來。

    二是護河堤定位,原設計方案隻是在接近孤石灘水庫的水口處才有工程項目,我的目的是,既要保這些項目,更要在鎮區搞出更多更長的河堤。

    三是灌河交通橋項目,原來把這座橋設計在鎮區的下遊處,兩邊無路無人,對于灌河鎮區長遠的發展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這在當時申報項目時,他們肯定沒有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

    作為現任全鎮的最高首長,我必須轉換眼光,從長遠戰略出發,不能搞勞民傷财的事情。

     上述這些要求,開始跑的前幾次,越跑越覺得洩氣,設計部門說什麼也不肯變更設計。

    我就想,既然是已經确定的不可能變更的東西,再跑還有什麼意義?等着開工就是了。

    但我們實在是不甘心,跑着跑着,就有了新思路。

    想出的對策是,讓“你的計劃趕不上我的變化”,你們搞的東西,都是十幾年前的設計,我要想辦法讓你規劃的地形、地貌都變了,設計自然成為一張廢紙,逼着你不得不改。

    至于增設項目,更是要據理力争,甯可不搞你們的項目,也要符合我灌河鎮的實際需要。

     于是,我們做出決定,在他們定下最後的施工方案之前,搶先修築河堤,先定河堤,再以堤定橋。

    所以,在第一年的冬季農田基本建設中,我和同志們仔細推敲,決定頂着縣裡和省裡的壓力,不搞花架子工程,隻搞一些道路的整修,然後集中全鎮之力,在鎮區河道的對岸,建一條嶄新的道路,内部的護坡就等着孤石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資金到位。

    同志們有些疑慮,我給大家說,這個險必須冒,如果不幹,我們将遺憾終生! 命令一下,就轉化成了千軍萬馬的實際行動。

    那一場隻搞了三天的突擊戰,想一想一生都感動。

    多少年來,老百姓早已喪失了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原因就在于那不是人們真正願意幹的活兒。

    這一場會戰,我明确提出要求,要在這裡給灌河建設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個要求引起了全鎮幾萬名群衆的擁護,分配到各村的任務,沒有任何怨言,幾十裡外來這裡幹活的群衆形成了人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