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題,隻得同意,後來才知道這隻不過是個托詞。

     不管如何說,草場坡村缺了大員,就需要抓緊物色一個支部書記。

    老鎮長孔祥順建議,該村有一個人選,叫嚴加喜,是退伍軍人出身,複員後曾任過幾年支部書記。

    在任時,性子耿直,公家的光一分也不沾。

    有一次,他在高中讀書的女兒,與在鎮裡開會的村幹部們一起吃了一碗燴面,回去後,嚴加喜把這碗燴面錢交給村會計。

    會計說,就這麼兩塊錢,算毬了。

    嚴加喜說什麼也不同意,硬是把錢交了。

     組織書記左平奇也說,這個村裡的黨員們普遍反映,除了嚴加喜,其他人誰也拿不下來這個支部書記。

    又聽聽鎮長劉春亭他們幾個主要領導的意見都比較一緻,傾向于用這個人。

    問題是這個人已經幹夠了村幹部,發誓賭咒說啥也不會再當村幹部了。

    他在部隊裡學了點醫術,不當支部書記以後,在村裡開了個藥鋪,當上了赤腳醫生。

    因為勤學好問,醫術不斷見長,在那個小山窩裡已經小有名氣,家底也比較殷實,讓他當幹部肯定不會接受。

     大家越這樣說,我越發對此人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覺得,這樣的人不用,用什麼人?你越是不願幹,我就非讓你幹!我分析,有“老别子”脾氣的人最怕激,清廉的幹部最怕黨的規矩,于是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把組織書記左平奇、組織委員馬國朝、組織員劉子世三個人叫來,安排他們一起去草場坡村,做“李淵勸将”工作,但也不必“三顧茅廬”。

     我說:“有了你們三個大員去做工作,我想他大約不會不聽安排的。

    ” 三人都很怵一頭,覺得這人不好說話,恐怕難以完成任務。

     我說:“也不知你們這是怎麼啦,難道安排一個幹部比罷免一個幹部還困難?” 平奇說:“賀書記,你是不知道,現在農村就是怪,有人擠破頭要當幹部,而有的人就是打爛頭也不願當村幹部哩。

    ” 我說:“好吧,你們先勸他,如果不聽,他總是一個共産黨員,你們就把我這個黨委書記要說的四句話記下來,找他傳達。

    ” 平奇他們三個趕緊掏出本子,我一字一頓地說:“第一句話是:這個村非要他幹不可,不是他幹不行!第二句話是: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第三句話是:如果還不答應幹,就按照組織原則,召集全體黨員,硬宣布他是本村的支部書記!第四句話是:如果還是堅持不幹,就讓他上鎮裡找我來!有了這四句話,我不信他不幹!” 平奇他們晚上回來時,都喝得暈乎乎的,我已經睡下,他們硬是把我的門敲開。

     三個人興奮得臉上放光,平奇說:“賀書記你真是把他算透了。

    剛開始,一說讓他當支部書記,連茶都不想叫喝。

    後來,一傳達你的‘聖旨’,沒有說完,他問,這真是賀書記說的?我們說,你按第四句去落實吧。

    他竟然非常感動,說賀書記這麼看得起他,沒有屁放,幹!就這樣,乖乖地認賬了!” 我一邊誇他們會做工作,一邊在心裡說,這才是一塊好鋼,從此這個村就可以不費那麼大心思了。

     另一個是小桐河村,村支書叫王文海,長相非常英俊,穿戴幹淨整潔,一臉絡腮胡子天天刮得鐵青,一看準以為是一個城裡的脫産幹部。

    這個皮囊給了他很大便利,像齊長德一樣,據說他在小桐河村裡的相好很多。

    這些與他相好的婦女,甚至互相争風吃醋,為了他的“愛情”,到地裡幹活時相罵不絕。

    但他幹起工作來,卻比不得齊長德,是個典型的“面條”幹部,掂起一绺,放下一沓。

     小桐河村以姓王的為主,剩下的亂姓同居,本來就複雜一些。

    王文海沒有能力管,于是就常年上糊弄領導,下糊弄群衆。

    教育集資他完不成任務,公路建勤他仍然完不成任務,包片領導、包村幹部,說起來就痛恨這樣的人,抱怨黨委為什麼不把這号敗類換掉。

     說良心話,我一是把支部書記視為各路諸侯,當成“心尖子、眼珠子、寶貝豆子”,輕易舍不得走馬換将;二是剛到鎮上幾個月,不可棒殺幹部,亂得罪人不說,主要是怕村幹部寒心。

    因此,遲遲沒有表态。

    後來了解到他在支部書記中間也沒有什麼市場,随即決定,用公路建勤名義考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