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中國有衆多的鄉鎮,就有了衆多的鎮委書記…… ——題記 第一章 上峰授錦囊一朝獲紅頂 下屬晉香火數日灌黃湯 按照縣裡的慣例,任命幹部時,安排到鄉鎮或各單位的正職必須由縣委書記親自談話。

    副職呢,由抓組織工作的縣委副書記或組織部長談一下就行了。

    這多多少少體現一種重視程度,體現一種用人的格次。

    同時,隻有一把手給你談話交的才是實底兒,那兩位隻不過是打打官腔,提提要求,勉勵幾句罷了。

    所以,正月初八上午組織部辦公室通知我去見老吳(我們私下裡喜歡這樣稱縣委書記吳國棟),是一個必然的順理成章的過程。

     一般說來,一年一度,縣裡都要在春節前後調整一次幹部,你千萬别以為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事實上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凡是涉及的人員,從談話後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合不合自己的心意。

    又跑又送的,達到了理想的結果,一定是喜眯眯的,難以掩飾寫在臉上的笑意,見人就散煙,“托福,托福”不絕口;拂袖而去的,一定是不很滿意,臉陰沉得像水碗,又像是讨狗肉賬沒有要過來,見人待理不理的;還有一些降職或削權的,除非自己已經心中有數,否則,本人也許會在談話時當即大吵大鬧,或者耿耿于懷,或者輕彈眼淚,有的甚至派老婆到領導處哭鬧。

    前幾年鬧鬧也就罷了,這幾年有的鬧鬧還真管用,也不知是因為安排的本身有誤,還是主要領導心虛,那些鬧得厲害的、不願就範的就先挂起來,等事态平靜之後還真的又進行了第二次安排,這些牢騷滿腹的人終于得到了比較理想的位置。

    當然,誰都明白,那些交易都是在幕後進行的。

     老吳這人的思路清,口才好,講起話來,邏輯嚴謹。

    我是老辦公室人員,算是他的直接下屬。

    本來風傳我下到灌河鎮當黨委書記的消息已經非止一日,但從吳書記嘴裡說出來才能算數。

    所以,他對我并沒有寒暄什麼,一坐下來,就開了腔,話裡透着親切、實在、交底兒,推心置腹又語重心長:“夥計啊,你在機關裡呆了八九年,業務熟,人緣好,出了大力,應該給你安排一個好位置。

    本來我不打算讓你下去,想讓你到組織部去當常務副部長,可是,這樣做困難不小。

    你想,你要是去組織部了,現任的兩個副部長怎麼辦?他們兩個都是組織部的老人了,安排你去至少要動他們兩個,這就複雜了。

    想來想去,你還是下去吧,我這個人沒有當過鄉鎮黨委書記,說起來,就有點欠缺。

    你呢,下去幹上幾年有好處,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

    從你當治理混亂村的駐村工作隊長那一段兒看,你完全具有駕馭全局的能力。

    叫你去的灌河鎮也不是什麼好地方,這個鎮從外邊聽起來還可以,但内部也存在不少問題。

    我隻囑咐你一件事,就是不要評價前任的功過是非,隻要按照縣委的工作思路,結合自己的實際幹就行了。

    ” 跟吳書記這麼貼近,說這麼一些不能與外人道的心腹話,我隻覺得眼裡潮潮的,心裡很激動,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于是哽哽地說,謝謝吳書記栽培,一定好好幹,決不能辜負您的重托,給您臉上抺黑雲雲。

    告辭時,吳書記特意從辦公桌後邊出來,緊緊地握住我的手,搖了又搖,仿佛交給了一個重擔,那個勁頭,就跟電影上毛主席派大員去前方打仗一個樣子。

     出了這個全縣的中樞處,天就有點高,有點發藍。

    從後院走到前樓,一路上碰到的機關的熟人們,那種恭維程度的确讓人有點始料不及,大家衆口一詞:“祝賀,祝賀!”特别是回到縣委辦公室,同志們說:“咦,賀書記回來了!”男的、女的同事們,全都過來祝賀,一派鬧哄哄的。

    “書記請客,請客!”正在鬧着,鄰近的單位,宣傳部的、團縣委的、紀檢委的……一撥一撥地擁了過來。

    大家說起了大約連神仙都願意聽的話,羨慕、祝賀之情溢于言表。

    有的同志動情地說:“當了書記了,可不要把咱們這些老弟兄忘了,縣委大院是‘娘家’,常回來看看!”有的說:“賀書記,到了你那裡,一定得叫吃飽!” 鬧來鬧去,也就是吃飯。

    辦公室主任和幾個副主任一塊兒,到賓館去,安排上一大桌菜,這算是餞行的正式開始。

    此後,無論在家,還是在外,幾乎所有的追蹤電話都與吃請有關,中午、晚上基本上不在家裡吃飯。

    一些重要的縣直單位好像是排了班次,輪流請客。

    到了這時,我才覺得,原來一個鄉鎮的黨委書記确實是舉足輕重的。

     有一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