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玉劫
關燈
小
中
大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淪陷。
與此同時,戰火在地球的另一半迅速蔓延。
1938年3月,德國鲸吞地處中歐心髒的奧地利。
1939年3月,德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9月1日,德國詭稱“自衛”,突然襲擊波蘭,波蘭的盟國英、法,為保衛自身的利益,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5月,德國出動三百萬軍隊、二千五百輛坦克、三千八百架飛機和七千門火炮,從北海到瑞士邊境長達八百公裡的西方戰線上突然發動了空前規模的閃電攻勢,迅速征服了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又越過阿登山脈,攻入法國,占領色當,沿聖康坦、亞眠一線直撲英吉利海峽…… 1940年6月,法國對德投降。
英國孤懸海外,岌岌可危。
躊躇滿志的希特勒憑借空中優勢,對英倫三島展開空中閃電戰,把六萬噸炸彈向英國的土地上傾瀉…… 1940年9月7日,星期六,災難降臨了倫敦。
清晨,格林威治天文台報時的鐘聲照樣敲響,亨特太太照樣往餐桌上端來麥粥、面包、牛奶和雞蛋。
奧立佛一早就不知去向了,他常常不在家吃早飯。
在牛津上學的梁冰玉每逢周末的晚上才回家。
現在,餐桌旁隻有亨特夫婦和韓子奇三個人。
而韓子奇卻一點兒胃口也沒有,隻對着攤開在面前的《泰晤士報》發愣。
這是他三年來每天早晨急于做的第一件事,幾乎要把報紙上的每個字都讀遍,從中尋找來自中國的消息,“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使他痛心疾首,“平型關大捷”、“台兒莊戰役”使他燃起了希望,但是,後來的消息又兇多吉少,外患未除,政府又在一次次地“剿共”,同室操戈,中國哪一天才能安甯? “韓先生,您怎麼不吃東西?”亨特太太輕聲問,那淺褐色的臉上總是挂着安詳的微笑,“您不覺得自己越來越消瘦了嗎?這很讓我不安,也許是我照顧得不周到吧?” “不,亨特太太,我已經很過意不去了,”韓子奇歉意地看看她,“可是,我這心裡頭……哪兒還吃得下去飯啊?唉!原來根本沒想到仗會打這麼久,計算住個一年半載就回去的,但現在已經三年了!我哪兒會想到在這兒住三年?北平被封鎖了,整個中國都與世隔絕了,我的太太和孩子沒有一點兒消息,我……我真後悔離開他們!” “您當初就應該把他們一起帶來嘛!現在麻煩了,想去接他們都辦不到了!”亨特太太手裡撫弄着她那隻心愛的白貓,“聽說,中國的戰争是共産黨挑起來的?他們到處殺人放火,日本人在拯救中國的婦女兒童……” “報紙上也是這麼說的,”韓子奇煩躁地阖上報紙,扔在餐桌上,“不過,我不明白:難道日本人跑到我們的國土上,是為了用飛機大炮‘拯救’中國人?我家的一個大姐就是從關外逃難來到北平的,她的丈夫和沒有滿月的孩子,都被日本人殺害了!可是,她還在盼着他們回來,天天等着,等着……” 韓子奇的心飛到北平去了。
那裡有他的家:院子,妻子,兒子…… 他懊悔自己的莽撞舉動,不該不聽妻子的勸阻,萬裡迢迢來到英國,如今想回去都不可能了!他不敢設想他的奇珍齋、他的家,現在是否還存在?他的共過患難的妻子、幼小的兒子,是否還活着?想到這些,他心灰意冷,不寒而栗,三年來他踏遍英倫三島巡回舉辦“玉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不能解除他的離愁别緒! “不要悲傷,我的朋友!”沙蒙·亨特手裡拿着小勺,耐心地敲碎煮雞蛋的外殼,像在雕刻一件藝術品似的慢條斯理,“中國有句俗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我看來,您為您的事業已經盡力了,‘中國玉王’的名字已經傳遍英國和歐洲,您所收藏的珍品安然無恙地遠離中國戰場,這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安慰了。
至于戰争,這是您、我所無法左右的,我多麼希望全世界都是和平的綠洲,全人類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命運,天天過聖誕,過中國的年,人人都佩戴着璀璨的珠寶,家家都陳列着精美的玉雕!但這隻是夢想,在炮火轟鳴的時候,珍珠、鑽石和糞土的價值就沒有區别了。
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現在坐着吃早餐的地方會變成一片瓦礫,倫敦城從地圖上消失,我和您的命運一樣——無家可歸!” 沙蒙·亨特描繪着他所設想的可怕的未來,就像講述一個遙遠的童話故事那麼平靜,甚至帶有幾分幽默。
“啊,上帝!”亨特太太在胸前劃着“十”字,“不會吧?我不相信德國人會忍心毀了這麼古老、這麼美好的倫敦!” “怎麼不會呢?”沙蒙·亨特冷笑着,輕輕地用小勺敲着煮雞蛋,“希特勒的胃口大得很,他要吃掉整個地球呢!我們的鄰國一個接一個地被吃掉了,那麼輕而易舉,連我們的盟國法蘭西也完蛋了,賣國政府向德國人奉獻自己的國士時絲毫也不覺得可惜,好像那是屬于他自己的首飾,可以随便送人!” “唉!”韓子奇感歎着,他想到自己的祖國,不也是這樣一步步被日本人蠶食的嗎? “而最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法國在貢比涅森林裡火車上的一節車廂裡簽訂了投降協定,而這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簽訂投降協定的同一地點,曆史真是善于翻雲覆雨啊!”沙蒙·亨特嘴角挂着凄然的微笑,看着他的異國同行,“這,倒是很像我們所做的買賣!” “嗯?”韓子奇一時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沙蒙·亨特接着說:“不是這樣嗎?老朋友!價值連城的珠寶、舉世無雙的美玉,今天屬于這個人,明天就可能會屬于另一個人,千百年來就是這樣在人們手裡傳來傳去,每一個收藏者都希望自己是它們的最後一個主人,為了使自己擁有這個權利而互相争奪,從而使它們的身價倍增。
而實際上,誰也不是它們的永久的主人,而隻是暫時的守護者。
王壽千年,人生幾何?高價搶購,精心收藏,到頭來卻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韓子奇默然。
對于政治,他懂得太少了,還遠遠不如并非政治家而僅僅是個商人的沙蒙·亨特;但對于美玉珍寶,他的着迷程度絲毫不亞于沙蒙·亨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沙蒙·亨特把地球比作一堆珠寶,把如今遍及世界的侵略和掠奪形象化了,而他關于人生短暫的喟歎,又使得一切争權奪利都變得毫無意義。
“是啊!”韓子奇深有感觸,“曹孟德說,‘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百年之後,我韓子奇也隻是一堆枯骨而已,和一切都無緣了!但是,不到那一天,人總是執迷不悟,我真不敢想象,當我要離開人生的時候。
将怎樣和我的玉告别!” “總是要告别的,朋友,”沙蒙·亨特在說到這個令人不快的題目時,表情仍然是輕松的,“我的曾祖父就是個嗜玉如命的人,他臨死的時候,好幾次閉上的眼睛又睜開了,是那些玉牽着他的心,給了他回光近照的力量,但并沒有留住他的生命,他終于走了,臨終時握在手裡的一塊玉璧落在地上,摔碎了!他卻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他管不了啦!從此,他的繼承人——我的祖父就戒除了收藏的嗜好,把興趣放在商品的出售上。
他告誡後代:如果商品不能在你手裡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那它就等于沒有價值!我的父親和我本人,都繼承了這一點,也許正因為如此,‘亨特珠寶店’才得以存在和發展,我才得以在全世界旅遊,讓自己生活得舒适而愉快,享受自己所創造的一切!而您,我的朋友,似乎走的是我已故的曾祖父的老路,何苦呢?如果我是您,就會把那五大箱東西賣掉它!” “賣掉?”韓子奇吃了一驚。
“對,賣掉,大英博物院和蘇士比拍賣行不是早就在注意您的東西嘛,他們會出很高的價錢的!大戰在即,現在不賣,更待何時啊?一旦玉石俱焚,後悔就晚了!” 韓子奇茫然。
沙蒙·亨特的這番話,他覺得似曾相識,跟勸他離開北平時說的一樣。
“不,”他說,“亨特先生,難道我費盡千辛萬苦把東西運出來,是為了賣嗎?您幫助我來到英國,也是為了讓我賣掉這些收藏嗎?” 十多年密切交往、三年來朝夕相處的朋友之間,籠罩了一片陰影。
亨特太太不安了,埋怨她的丈夫:“沙蒙,原來你是這個意思?我們中國人最講信義,幫人幫到底,送佛到西天!” “哦,”沙蒙·亨特收斂了笑容,對韓子奇說:“老朋友,誤會了!我隻是向您建議,并沒有強人所難。
如果我觊觎您的收藏,當月何必把自己的藏品向您轉讓?又何必請您到英國來?如果我像貴國的蒲绶昌先生那樣唯利是圖、見利忘義,那麼我們之間就根本不會有今天的友誼了!” “是的,是的,”韓子奇為剛才的唐突感到歉意,十幾年間的往事從心頭掠過,使他對沙蒙·亨特的懷疑冰釋了,“‘人不知而不愠’,請您不要介意我的失言,您是我在危難中惟一可以信賴的朋友!” “隻怕是我幫了您的倒忙呢!”沙蒙·亨特說,“我勸您離開北平的時候,根本沒有料到英國也會遭到戰亂,現在倫敦危急,如果遇到不測,我就對不起朋友了!所以才……” “果真如此,那就是命中注定了,怨不得天,尤不得人,患難之中,我們隻好同舟共濟、相孺以沫!”韓子奇無可奈何地歎息,“不過,那批東西,我是絕對舍不得賣的,那是我的心血,我的生命,我的一切!總有一天,我會帶着它們回北平去,除非我死在這裡……” “上帝啊!今天是怎麼了?你們把所有的不吉利的話都說盡了!”亨特太太不高興地唠叨着,“戰争?戰争在哪兒呢?離倫敦還遠得很,德國飛機飛不到這兒來,我給咱們算過命了!” “又是看茶葉組成的圖形?但願你的占蔔術靈驗吧,保佑我們和我們的朋友!”沙蒙·亨特發出一串爽朗的笑聲,“韓先生,您的東西不是還好好兒地存在樓上您的卧室裡嗎?如果這座樓在,誰也不會去碰它。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聽天由命吧!走,我們到店裡去看看,仗一天打不到倫敦,我們就做一天生意,聽奧立佛說,這幾天的生意還不錯,買訂婚戒指的人大量增加,看來愛神在和死神賽跑,小夥子們和姑娘們要搶在戰争前面享受他們應得的愛情!” 奧立佛·亨特并不在店裡,此刻,他正陪着梁冰玉在海德公園散步。
被鬧市環抱的海德公司,清涼而甯靜。
迷濛碧綠的草坪,像一片巨大的絨毯,點綴着潔白的綿羊,雲朵似的移動着,啃食着鮮嫩的草葉,使人忘記了是在世界大都市倫敦,仿佛置身于澳洲的草原或是苦絲姑娘生活的鄉間。
西南角上,一條“蛇水”蜿蜒如帶,蒼鹭、天鵝、雪雁悠閑地戲水,幾條遊船斜靠岸邊,“野渡無人舟自橫”。
一百二十年前,詩人雪萊的情人就是在這條“蛇水”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今,琴柱草花在岸邊靜靜地開放,那花朵像熾熱的愛情火焰。
秋日的海德公園如煙似夢,很難讓人相信戰争的惡魔正在向這裡逼近,如果不是岸邊路椅上三三兩兩地坐着流落英島的歐陸難民,和透過樹叢可以看得見的那些銀亮的、巨大的氣球。
這些氣球是倫敦的空中衛士,它們使德軍的飛機不敢低飛,以保護倫敦不至于成為第二個華沙。
天已經有些涼了,梁冰五頭上的白羽帽飾在秋風中抖動,她的臉也顯得更加蒼白。
腳踏在落葉上,枯黃的碎葉連同她淡青色的裙子上的皺褶都在沙沙作響。
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到公園裡來,就像她最近常常毫無目的地做許多事一樣:把所有的書都攤在地上,然後再一本一本地收拾起來;或是把所有的衣服都試一遍,最後穿的還是開頭的那一件,宿舍裡亂得像遭了搶,一直到晚上回來再花費半夜的工夫去整理。
沒有任何目的,隻是因為心裡煩。
牛津大學的校園裡已經堆起了沙袋,學生們花費很多時間去演習鑽防空洞,夜裡,可以清晰地聽見高射炮部隊奔赴防線的隆隆聲。
課堂上,講授英國文學史的教授在頭頭是道地分析喬叟的長詩《善良女子的故事》,學生卻在下面議論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陰謀。
課已經很難上了,這使梁冰玉想起她的燕大,想起當初同學們的感歎:“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早晨,奧立佛·亨特打電話給她,她就出來了,像一個無依的幽靈,飄進了海德公園。
他們在詩人拜倫的銅像旁邊慢慢地踱步。
這座銅像是希臘政府贈送的,以紀念這位把自己的詩篇和熱血獻給為自由而鬥争的希臘人民的英國詩人。
青銅鑄成的拜倫,年輕而英俊:濃密的鬈發,挺秀的鼻梁,充滿智慧和激情的眼睛。
他望着在死後才得以歸來的祖國,似乎在回味着他拖着先天跛足的殘腿走過的三十六年坎坷曆程,似乎在默誦着他在度過最後一個生日時寫下的絕筆詩: 我的日子飄落在黃葉裡, 愛情的花和果都已消失; 隻剩下潰傷、悔恨和悲哀還為我所保持…… 梁冰玉默默地從拜倫身邊走開。
公園裡的清道夫正在耐心地清掃落葉,每耙成一堆,便點起火,袅袅的白煙在寂靜的樹叢間盤旋,使她想起長城上的烽火台。
在遙遠的古代,塞上烽煙曾是抵抗侵略者的信号;現在,秦時明月漢時關又在燃燒吧? 銀色的防空氣球勻稱地排列在碧藍的晴空,秋風拂過,系着氣球的鋼絲發出铮铮的響聲,清脆而悠揚。
梁冰玉停下腳步,出神地凝望着空中。
“梁小姐是在欣賞那些氣球嗎?”奧立佛跟在她身旁站住,也仰起臉來看,“嗬,好大的一串珍珠項鍊!” “不,它使我想起了北平的沙燕兒……”梁冰玉喃喃地說。
“沙燕,是一種鳥嗎?” “不是鳥,是風筝,我小時候最愛看、也最愛玩兒的風筝……”梁冰玉目不轉睛地盯着天上的氣球,心卻飛向了家鄉。
“風筝?”奧立佛不解地重複着,梁小姐的想象力真讓他吃驚。
“在這裡看不到那樣的風筝,風筝的故鄉在中國,在北平!每到春天,你看吧,北平的天上飛滿了風筝,我們叫它‘沙燕兒’,有比翼燕兒、瘦燕兒、雙燕兒、蝴蝶、蜻蜓、喜鵲、鲇魚、蜈蚣,還有哪吒、孫悟空、劉海……什麼樣的都有,最大的‘長腳沙燕兒’有一丈二尺長!在天空中飛起來,真像是百鳥朝鳳,上面還裝着弓弦,風一吹,铮铮地響,就像這氣球上鋼絲的聲音。
……” “啊,不可思議的國度!”奧立佛被她這奇異的描述所吸引,“你也會放風筝嗎?” “不,那不是人人都會的,尤其是女孩子!”梁冰玉苦笑了笑,“放風筝也很需要一點本事呢,要看好風向,掌握好平衡,先讓它兜起風來,一邊放線,一邊抖動,還要跑來跑去,很累人的,我常常隻是跟着看熱鬧,也其樂無窮。
廠甸的‘風筝哈’最有名,人說是根據曹雪芹記載的古法制作的,‘大沙燕兒’賣得很貴,我們小時候玩兒的是最普通的一種,奇哥哥花二十枚銅子兒買來,教我放。
那樣子跟‘沙燕兒’一樣,隻是小得多,畫着黑色花紋,叫‘黑鍋底’。
奇哥哥先放起來,再把線交給我,他就忙着做活兒去了,我牽着線,不知道往哪兒跑,一不留神,風筝就突然落下來了,收線都來不及,那時候我們有一支兒歌,說的就是這種情形:‘黑鍋底,黑鍋底;真愛起,真愛起;一個跟頭紮到底!’小夥伴們一邊拍手一邊唱,嘲笑的就是我!”梁冰玉說着說着,情不自禁地又像兒時那樣笑起來,眼睛裡卻閃着凄然的淚花! “你的童年真讓我欣慕!有機會我一定要到中國去,親眼看看那滿天飛舞的‘大沙燕兒’,親手放一放那一個跟頭紮到底的‘黑鍋底’!”奧立佛無限神往。
“沒有了,美好的時光永遠沒有了!”梁冰玉垂下頭,白色的帽沿投下的陰影,遮住了她憂傷的大眼睛,她轉過身,用手絹兒擦着淚花,“現在北平的上空,恐怕隻有日本的飛機在飛了!” “剛才還高高興興的,現在怎麼又哭起來了?”奧立佛正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看見她這個樣子,不知如何是好,“梁小姐,你不要想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了,這兒不是北平,是倫敦呀,日本的飛機飛不到這兒,德國的飛機也飛不到這兒,我們不是生活得很好嗎?” “我們?”梁冰玉在心裡重複着這兩個字,琢磨着其中的含義。
自從三年前那個春天的早晨,她第一次見到這個黑頭發、黑眼睛的英國小夥子,就已經隐隐覺得他在看着她的時候,眼睛裡有着某種特殊的情感,青春妙齡的女孩子對此是極為敏感的。
但她不願意正視它,極力裝做毫無覺察,冷漠和疏遠是她惟一可以采取的态度。
奧立佛關于牛津大學的誇誇其談使她反感,為了在自我感覺上戰勝對方,也為了避免在以後的時間裡更多的接觸,她才毅然地做出了報考牛津大學的決定。
這使她在流亡的歲月重新赢得了讀書的機會,并且可以在絕大部分時間住在學校,躲開奧立佛那一雙黑眼睛的追逐。
但是,完全躲開畢竟是不可能的,每到周末,她還是要回到亨特家裡,亨特太太的熱情招待,奧立佛不斷變換花樣的獻殷勤,都使她無可奈何。
她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她的生活和學習費用必須依賴韓子奇,從而也就必須依賴亨特一家。
他們雖然是受尊敬的客人,但歸根到底也仍然是寄人籬下,她不能得罪主人,那樣,在亨特夫婦的眼裡就成了“忘恩負義”的人。
她隻有将自己的情感封閉起來,讓自己的言行都不越雷池一步,耐心地度過寄居海外的生活,等待從牛津畢業的那一天,也許到那時,她就可以返回家鄉了。
三年過去了,奧立佛對她的殷勤有增無減,他常常在假日裡主動提出要陪她去遊覽風景區或是去欣賞歌劇和音樂會,那種熱情使她無法拒絕;他還常常以種種借口到牛津去看她,送去一些吃的甚至是玩具,使她好氣又好笑。
她想明确告訴他以後不要這樣做,但又說不出口,因為奧立佛向她表示的隻是友誼,除此之外并沒有多走一步,她總不能拒絕友誼啊!三年來的頻繁接觸,使她漸漸地改變了當初對奧立佛的印象,她發現這個小夥子在事業上無比精明,在生活上卻相當嚴謹,她從未發現他同别的女孩子來往,從未發現他有那些公子哥兒的風流、放蕩行為,也許是因為他有着一半中國血統,受了他那位慈祥溫柔的東方母親的影響?也許自從梁冰玉的到來,他的心就被這個東方姑娘占據了?不管是什麼原因吧,她漸漸地不覺得奧立佛那麼“讨厭”了,他們之間不知不覺産生了類似兄弟姐妹的情誼。
現在,奧立佛在匆忙之中為了安慰她而說出的話,沒有經過字句的斟酌,使她嗅到了某種信息,觸動了她敏感的心弦。
但是,她能說什麼呢?不管奧立佛心裡是怎麼想的,隻要他不出口點破他們之間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淪陷。
與此同時,戰火在地球的另一半迅速蔓延。
1938年3月,德國鲸吞地處中歐心髒的奧地利。
1939年3月,德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9月1日,德國詭稱“自衛”,突然襲擊波蘭,波蘭的盟國英、法,為保衛自身的利益,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5月,德國出動三百萬軍隊、二千五百輛坦克、三千八百架飛機和七千門火炮,從北海到瑞士邊境長達八百公裡的西方戰線上突然發動了空前規模的閃電攻勢,迅速征服了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又越過阿登山脈,攻入法國,占領色當,沿聖康坦、亞眠一線直撲英吉利海峽…… 1940年6月,法國對德投降。
英國孤懸海外,岌岌可危。
躊躇滿志的希特勒憑借空中優勢,對英倫三島展開空中閃電戰,把六萬噸炸彈向英國的土地上傾瀉…… 1940年9月7日,星期六,災難降臨了倫敦。
清晨,格林威治天文台報時的鐘聲照樣敲響,亨特太太照樣往餐桌上端來麥粥、面包、牛奶和雞蛋。
奧立佛一早就不知去向了,他常常不在家吃早飯。
在牛津上學的梁冰玉每逢周末的晚上才回家。
現在,餐桌旁隻有亨特夫婦和韓子奇三個人。
而韓子奇卻一點兒胃口也沒有,隻對着攤開在面前的《泰晤士報》發愣。
這是他三年來每天早晨急于做的第一件事,幾乎要把報紙上的每個字都讀遍,從中尋找來自中國的消息,“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使他痛心疾首,“平型關大捷”、“台兒莊戰役”使他燃起了希望,但是,後來的消息又兇多吉少,外患未除,政府又在一次次地“剿共”,同室操戈,中國哪一天才能安甯? “韓先生,您怎麼不吃東西?”亨特太太輕聲問,那淺褐色的臉上總是挂着安詳的微笑,“您不覺得自己越來越消瘦了嗎?這很讓我不安,也許是我照顧得不周到吧?” “不,亨特太太,我已經很過意不去了,”韓子奇歉意地看看她,“可是,我這心裡頭……哪兒還吃得下去飯啊?唉!原來根本沒想到仗會打這麼久,計算住個一年半載就回去的,但現在已經三年了!我哪兒會想到在這兒住三年?北平被封鎖了,整個中國都與世隔絕了,我的太太和孩子沒有一點兒消息,我……我真後悔離開他們!” “您當初就應該把他們一起帶來嘛!現在麻煩了,想去接他們都辦不到了!”亨特太太手裡撫弄着她那隻心愛的白貓,“聽說,中國的戰争是共産黨挑起來的?他們到處殺人放火,日本人在拯救中國的婦女兒童……” “報紙上也是這麼說的,”韓子奇煩躁地阖上報紙,扔在餐桌上,“不過,我不明白:難道日本人跑到我們的國土上,是為了用飛機大炮‘拯救’中國人?我家的一個大姐就是從關外逃難來到北平的,她的丈夫和沒有滿月的孩子,都被日本人殺害了!可是,她還在盼着他們回來,天天等着,等着……” 韓子奇的心飛到北平去了。
那裡有他的家:院子,妻子,兒子…… 他懊悔自己的莽撞舉動,不該不聽妻子的勸阻,萬裡迢迢來到英國,如今想回去都不可能了!他不敢設想他的奇珍齋、他的家,現在是否還存在?他的共過患難的妻子、幼小的兒子,是否還活着?想到這些,他心灰意冷,不寒而栗,三年來他踏遍英倫三島巡回舉辦“玉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不能解除他的離愁别緒! “不要悲傷,我的朋友!”沙蒙·亨特手裡拿着小勺,耐心地敲碎煮雞蛋的外殼,像在雕刻一件藝術品似的慢條斯理,“中國有句俗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我看來,您為您的事業已經盡力了,‘中國玉王’的名字已經傳遍英國和歐洲,您所收藏的珍品安然無恙地遠離中國戰場,這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安慰了。
至于戰争,這是您、我所無法左右的,我多麼希望全世界都是和平的綠洲,全人類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命運,天天過聖誕,過中國的年,人人都佩戴着璀璨的珠寶,家家都陳列着精美的玉雕!但這隻是夢想,在炮火轟鳴的時候,珍珠、鑽石和糞土的價值就沒有區别了。
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現在坐着吃早餐的地方會變成一片瓦礫,倫敦城從地圖上消失,我和您的命運一樣——無家可歸!” 沙蒙·亨特描繪着他所設想的可怕的未來,就像講述一個遙遠的童話故事那麼平靜,甚至帶有幾分幽默。
“啊,上帝!”亨特太太在胸前劃着“十”字,“不會吧?我不相信德國人會忍心毀了這麼古老、這麼美好的倫敦!” “怎麼不會呢?”沙蒙·亨特冷笑着,輕輕地用小勺敲着煮雞蛋,“希特勒的胃口大得很,他要吃掉整個地球呢!我們的鄰國一個接一個地被吃掉了,那麼輕而易舉,連我們的盟國法蘭西也完蛋了,賣國政府向德國人奉獻自己的國士時絲毫也不覺得可惜,好像那是屬于他自己的首飾,可以随便送人!” “唉!”韓子奇感歎着,他想到自己的祖國,不也是這樣一步步被日本人蠶食的嗎? “而最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法國在貢比涅森林裡火車上的一節車廂裡簽訂了投降協定,而這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簽訂投降協定的同一地點,曆史真是善于翻雲覆雨啊!”沙蒙·亨特嘴角挂着凄然的微笑,看着他的異國同行,“這,倒是很像我們所做的買賣!” “嗯?”韓子奇一時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沙蒙·亨特接着說:“不是這樣嗎?老朋友!價值連城的珠寶、舉世無雙的美玉,今天屬于這個人,明天就可能會屬于另一個人,千百年來就是這樣在人們手裡傳來傳去,每一個收藏者都希望自己是它們的最後一個主人,為了使自己擁有這個權利而互相争奪,從而使它們的身價倍增。
而實際上,誰也不是它們的永久的主人,而隻是暫時的守護者。
王壽千年,人生幾何?高價搶購,精心收藏,到頭來卻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韓子奇默然。
對于政治,他懂得太少了,還遠遠不如并非政治家而僅僅是個商人的沙蒙·亨特;但對于美玉珍寶,他的着迷程度絲毫不亞于沙蒙·亨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沙蒙·亨特把地球比作一堆珠寶,把如今遍及世界的侵略和掠奪形象化了,而他關于人生短暫的喟歎,又使得一切争權奪利都變得毫無意義。
“是啊!”韓子奇深有感觸,“曹孟德說,‘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百年之後,我韓子奇也隻是一堆枯骨而已,和一切都無緣了!但是,不到那一天,人總是執迷不悟,我真不敢想象,當我要離開人生的時候。
将怎樣和我的玉告别!” “總是要告别的,朋友,”沙蒙·亨特在說到這個令人不快的題目時,表情仍然是輕松的,“我的曾祖父就是個嗜玉如命的人,他臨死的時候,好幾次閉上的眼睛又睜開了,是那些玉牽着他的心,給了他回光近照的力量,但并沒有留住他的生命,他終于走了,臨終時握在手裡的一塊玉璧落在地上,摔碎了!他卻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他管不了啦!從此,他的繼承人——我的祖父就戒除了收藏的嗜好,把興趣放在商品的出售上。
他告誡後代:如果商品不能在你手裡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那它就等于沒有價值!我的父親和我本人,都繼承了這一點,也許正因為如此,‘亨特珠寶店’才得以存在和發展,我才得以在全世界旅遊,讓自己生活得舒适而愉快,享受自己所創造的一切!而您,我的朋友,似乎走的是我已故的曾祖父的老路,何苦呢?如果我是您,就會把那五大箱東西賣掉它!” “賣掉?”韓子奇吃了一驚。
“對,賣掉,大英博物院和蘇士比拍賣行不是早就在注意您的東西嘛,他們會出很高的價錢的!大戰在即,現在不賣,更待何時啊?一旦玉石俱焚,後悔就晚了!” 韓子奇茫然。
沙蒙·亨特的這番話,他覺得似曾相識,跟勸他離開北平時說的一樣。
“不,”他說,“亨特先生,難道我費盡千辛萬苦把東西運出來,是為了賣嗎?您幫助我來到英國,也是為了讓我賣掉這些收藏嗎?” 十多年密切交往、三年來朝夕相處的朋友之間,籠罩了一片陰影。
亨特太太不安了,埋怨她的丈夫:“沙蒙,原來你是這個意思?我們中國人最講信義,幫人幫到底,送佛到西天!” “哦,”沙蒙·亨特收斂了笑容,對韓子奇說:“老朋友,誤會了!我隻是向您建議,并沒有強人所難。
如果我觊觎您的收藏,當月何必把自己的藏品向您轉讓?又何必請您到英國來?如果我像貴國的蒲绶昌先生那樣唯利是圖、見利忘義,那麼我們之間就根本不會有今天的友誼了!” “是的,是的,”韓子奇為剛才的唐突感到歉意,十幾年間的往事從心頭掠過,使他對沙蒙·亨特的懷疑冰釋了,“‘人不知而不愠’,請您不要介意我的失言,您是我在危難中惟一可以信賴的朋友!” “隻怕是我幫了您的倒忙呢!”沙蒙·亨特說,“我勸您離開北平的時候,根本沒有料到英國也會遭到戰亂,現在倫敦危急,如果遇到不測,我就對不起朋友了!所以才……” “果真如此,那就是命中注定了,怨不得天,尤不得人,患難之中,我們隻好同舟共濟、相孺以沫!”韓子奇無可奈何地歎息,“不過,那批東西,我是絕對舍不得賣的,那是我的心血,我的生命,我的一切!總有一天,我會帶着它們回北平去,除非我死在這裡……” “上帝啊!今天是怎麼了?你們把所有的不吉利的話都說盡了!”亨特太太不高興地唠叨着,“戰争?戰争在哪兒呢?離倫敦還遠得很,德國飛機飛不到這兒來,我給咱們算過命了!” “又是看茶葉組成的圖形?但願你的占蔔術靈驗吧,保佑我們和我們的朋友!”沙蒙·亨特發出一串爽朗的笑聲,“韓先生,您的東西不是還好好兒地存在樓上您的卧室裡嗎?如果這座樓在,誰也不會去碰它。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聽天由命吧!走,我們到店裡去看看,仗一天打不到倫敦,我們就做一天生意,聽奧立佛說,這幾天的生意還不錯,買訂婚戒指的人大量增加,看來愛神在和死神賽跑,小夥子們和姑娘們要搶在戰争前面享受他們應得的愛情!” 奧立佛·亨特并不在店裡,此刻,他正陪着梁冰玉在海德公園散步。
被鬧市環抱的海德公司,清涼而甯靜。
迷濛碧綠的草坪,像一片巨大的絨毯,點綴着潔白的綿羊,雲朵似的移動着,啃食着鮮嫩的草葉,使人忘記了是在世界大都市倫敦,仿佛置身于澳洲的草原或是苦絲姑娘生活的鄉間。
西南角上,一條“蛇水”蜿蜒如帶,蒼鹭、天鵝、雪雁悠閑地戲水,幾條遊船斜靠岸邊,“野渡無人舟自橫”。
一百二十年前,詩人雪萊的情人就是在這條“蛇水”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今,琴柱草花在岸邊靜靜地開放,那花朵像熾熱的愛情火焰。
秋日的海德公園如煙似夢,很難讓人相信戰争的惡魔正在向這裡逼近,如果不是岸邊路椅上三三兩兩地坐着流落英島的歐陸難民,和透過樹叢可以看得見的那些銀亮的、巨大的氣球。
這些氣球是倫敦的空中衛士,它們使德軍的飛機不敢低飛,以保護倫敦不至于成為第二個華沙。
天已經有些涼了,梁冰五頭上的白羽帽飾在秋風中抖動,她的臉也顯得更加蒼白。
腳踏在落葉上,枯黃的碎葉連同她淡青色的裙子上的皺褶都在沙沙作響。
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到公園裡來,就像她最近常常毫無目的地做許多事一樣:把所有的書都攤在地上,然後再一本一本地收拾起來;或是把所有的衣服都試一遍,最後穿的還是開頭的那一件,宿舍裡亂得像遭了搶,一直到晚上回來再花費半夜的工夫去整理。
沒有任何目的,隻是因為心裡煩。
牛津大學的校園裡已經堆起了沙袋,學生們花費很多時間去演習鑽防空洞,夜裡,可以清晰地聽見高射炮部隊奔赴防線的隆隆聲。
課堂上,講授英國文學史的教授在頭頭是道地分析喬叟的長詩《善良女子的故事》,學生卻在下面議論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陰謀。
課已經很難上了,這使梁冰玉想起她的燕大,想起當初同學們的感歎:“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早晨,奧立佛·亨特打電話給她,她就出來了,像一個無依的幽靈,飄進了海德公園。
他們在詩人拜倫的銅像旁邊慢慢地踱步。
這座銅像是希臘政府贈送的,以紀念這位把自己的詩篇和熱血獻給為自由而鬥争的希臘人民的英國詩人。
青銅鑄成的拜倫,年輕而英俊:濃密的鬈發,挺秀的鼻梁,充滿智慧和激情的眼睛。
他望着在死後才得以歸來的祖國,似乎在回味着他拖着先天跛足的殘腿走過的三十六年坎坷曆程,似乎在默誦着他在度過最後一個生日時寫下的絕筆詩: 我的日子飄落在黃葉裡, 愛情的花和果都已消失; 隻剩下潰傷、悔恨和悲哀還為我所保持…… 梁冰玉默默地從拜倫身邊走開。
公園裡的清道夫正在耐心地清掃落葉,每耙成一堆,便點起火,袅袅的白煙在寂靜的樹叢間盤旋,使她想起長城上的烽火台。
在遙遠的古代,塞上烽煙曾是抵抗侵略者的信号;現在,秦時明月漢時關又在燃燒吧? 銀色的防空氣球勻稱地排列在碧藍的晴空,秋風拂過,系着氣球的鋼絲發出铮铮的響聲,清脆而悠揚。
梁冰玉停下腳步,出神地凝望着空中。
“梁小姐是在欣賞那些氣球嗎?”奧立佛跟在她身旁站住,也仰起臉來看,“嗬,好大的一串珍珠項鍊!” “不,它使我想起了北平的沙燕兒……”梁冰玉喃喃地說。
“沙燕,是一種鳥嗎?” “不是鳥,是風筝,我小時候最愛看、也最愛玩兒的風筝……”梁冰玉目不轉睛地盯着天上的氣球,心卻飛向了家鄉。
“風筝?”奧立佛不解地重複着,梁小姐的想象力真讓他吃驚。
“在這裡看不到那樣的風筝,風筝的故鄉在中國,在北平!每到春天,你看吧,北平的天上飛滿了風筝,我們叫它‘沙燕兒’,有比翼燕兒、瘦燕兒、雙燕兒、蝴蝶、蜻蜓、喜鵲、鲇魚、蜈蚣,還有哪吒、孫悟空、劉海……什麼樣的都有,最大的‘長腳沙燕兒’有一丈二尺長!在天空中飛起來,真像是百鳥朝鳳,上面還裝着弓弦,風一吹,铮铮地響,就像這氣球上鋼絲的聲音。
……” “啊,不可思議的國度!”奧立佛被她這奇異的描述所吸引,“你也會放風筝嗎?” “不,那不是人人都會的,尤其是女孩子!”梁冰玉苦笑了笑,“放風筝也很需要一點本事呢,要看好風向,掌握好平衡,先讓它兜起風來,一邊放線,一邊抖動,還要跑來跑去,很累人的,我常常隻是跟着看熱鬧,也其樂無窮。
廠甸的‘風筝哈’最有名,人說是根據曹雪芹記載的古法制作的,‘大沙燕兒’賣得很貴,我們小時候玩兒的是最普通的一種,奇哥哥花二十枚銅子兒買來,教我放。
那樣子跟‘沙燕兒’一樣,隻是小得多,畫着黑色花紋,叫‘黑鍋底’。
奇哥哥先放起來,再把線交給我,他就忙着做活兒去了,我牽着線,不知道往哪兒跑,一不留神,風筝就突然落下來了,收線都來不及,那時候我們有一支兒歌,說的就是這種情形:‘黑鍋底,黑鍋底;真愛起,真愛起;一個跟頭紮到底!’小夥伴們一邊拍手一邊唱,嘲笑的就是我!”梁冰玉說着說着,情不自禁地又像兒時那樣笑起來,眼睛裡卻閃着凄然的淚花! “你的童年真讓我欣慕!有機會我一定要到中國去,親眼看看那滿天飛舞的‘大沙燕兒’,親手放一放那一個跟頭紮到底的‘黑鍋底’!”奧立佛無限神往。
“沒有了,美好的時光永遠沒有了!”梁冰玉垂下頭,白色的帽沿投下的陰影,遮住了她憂傷的大眼睛,她轉過身,用手絹兒擦着淚花,“現在北平的上空,恐怕隻有日本的飛機在飛了!” “剛才還高高興興的,現在怎麼又哭起來了?”奧立佛正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看見她這個樣子,不知如何是好,“梁小姐,你不要想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了,這兒不是北平,是倫敦呀,日本的飛機飛不到這兒,德國的飛機也飛不到這兒,我們不是生活得很好嗎?” “我們?”梁冰玉在心裡重複着這兩個字,琢磨着其中的含義。
自從三年前那個春天的早晨,她第一次見到這個黑頭發、黑眼睛的英國小夥子,就已經隐隐覺得他在看着她的時候,眼睛裡有着某種特殊的情感,青春妙齡的女孩子對此是極為敏感的。
但她不願意正視它,極力裝做毫無覺察,冷漠和疏遠是她惟一可以采取的态度。
奧立佛關于牛津大學的誇誇其談使她反感,為了在自我感覺上戰勝對方,也為了避免在以後的時間裡更多的接觸,她才毅然地做出了報考牛津大學的決定。
這使她在流亡的歲月重新赢得了讀書的機會,并且可以在絕大部分時間住在學校,躲開奧立佛那一雙黑眼睛的追逐。
但是,完全躲開畢竟是不可能的,每到周末,她還是要回到亨特家裡,亨特太太的熱情招待,奧立佛不斷變換花樣的獻殷勤,都使她無可奈何。
她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她的生活和學習費用必須依賴韓子奇,從而也就必須依賴亨特一家。
他們雖然是受尊敬的客人,但歸根到底也仍然是寄人籬下,她不能得罪主人,那樣,在亨特夫婦的眼裡就成了“忘恩負義”的人。
她隻有将自己的情感封閉起來,讓自己的言行都不越雷池一步,耐心地度過寄居海外的生活,等待從牛津畢業的那一天,也許到那時,她就可以返回家鄉了。
三年過去了,奧立佛對她的殷勤有增無減,他常常在假日裡主動提出要陪她去遊覽風景區或是去欣賞歌劇和音樂會,那種熱情使她無法拒絕;他還常常以種種借口到牛津去看她,送去一些吃的甚至是玩具,使她好氣又好笑。
她想明确告訴他以後不要這樣做,但又說不出口,因為奧立佛向她表示的隻是友誼,除此之外并沒有多走一步,她總不能拒絕友誼啊!三年來的頻繁接觸,使她漸漸地改變了當初對奧立佛的印象,她發現這個小夥子在事業上無比精明,在生活上卻相當嚴謹,她從未發現他同别的女孩子來往,從未發現他有那些公子哥兒的風流、放蕩行為,也許是因為他有着一半中國血統,受了他那位慈祥溫柔的東方母親的影響?也許自從梁冰玉的到來,他的心就被這個東方姑娘占據了?不管是什麼原因吧,她漸漸地不覺得奧立佛那麼“讨厭”了,他們之間不知不覺産生了類似兄弟姐妹的情誼。
現在,奧立佛在匆忙之中為了安慰她而說出的話,沒有經過字句的斟酌,使她嗅到了某種信息,觸動了她敏感的心弦。
但是,她能說什麼呢?不管奧立佛心裡是怎麼想的,隻要他不出口點破他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