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月明
關燈
小
中
大
大忙,上班的地兒這麼好,離家又近,等等,都是重複過好幾遍的。
韓子奇連說:“我也隻是墊了一句話兒,這麼點事兒,不必老是客氣!”韓太太則是愛聽的,拉着陳淑彥凍得冰冷的手說:“我呀,就是愛心疼人!别說上輩子的交情,就說你和新月,還不跟親姐兒們似的?哪兒能眼瞅着你在難處不管呢?……” 一團和氣,皆大歡喜。
新月讓陳淑彥換鞋,陳淑彥就跟着她進了西廂房。
她們兩人并排坐在床沿上,都迫不及待地各自叙說着新鮮的感受和見聞。
新月說楚老師的教學如何嚴格,謝秋思怎麼“摳門兒”,還有羅秀竹的“誰又偷獵肉”;陳淑彥則急着要描述外國人在文物商店買東西怎麼愣頭愣腦地不會挑選,怎麼說夾生的中國話,以及她有幸見到了文物商店的常客、精通字畫古董的市委書記鄧拓,等等。
看來,高考落榜在她心中留下的陰影已經逐漸淡化了,新的生活圖景填補了那個缺憾,人生向她打開了另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由于生活清苦和感情壓抑而黯淡的臉上出現了過去難得一見的光彩。
新月為她高興:“你得把咱們在高中學的英語再撿起來,有外賓來的時候……” “不行啊,我那會兒沒正經學!” “沒關系,我‘輔導’你嘛!真沒想到,你倒比我先用上了!” 老姑媽在廚房裡又開始了士氣高昂的孤軍奮戰。
新月還沒到家,她就買好了瘦牛肉,剔去筋頭馬腦兒,用快刀剁得細細的,撒上蔥末兒、姜末兒,拌好餡兒,擱在那兒“醒”着。
這會兒,又忙着揉面,揪劑兒,擀皮兒。
一手捏着面劑兒,一手搓擀面杖,那面劑兒就風車似的轉,眨眼間案闆上就擺滿了銀元似的一片。
就又一手托皮兒,一手填餡兒,十指一捏,就是一隻菱角似的餃子。
她要讓新月飽飽地吃一頓薄皮兒大餡兒的淨肉餃子,把住校的虧空都補回來。
佐餐的小菜是拍黃瓜,拌着蒜泥,雖然簡單,卻爽口、提味,況且在這隆冬季節,“四季青”溫室裡的黃瓜,價兒也是可以的了,一般人家兒誰舍得買?不就是為新月嘛!餃子碼滿了案闆,鍋裡的水也已沸騰了。
姑媽撩起圍裙擦擦手,走到垂華門前,朝着裡邊問:“餃子煮不煮哇?” 韓子奇已經把自己關在卧室裡,隔着門對韓太太說:“你跟她說,我在外頭吃了,你們吃你們的吧!” 韓太太“嗯”了一聲,走到廊子底下,擡頭看看天。
“媽,我已經餓了!”新月在西廂房裡說。
“那就……”韓太太猶豫了一下說,“再等等你哥吧?他還沒回來呢。
”于是正式回答姑媽:“大姐,等天星回來再煮!” 天上那雪,鵝毛似的下個不停,院子裡已經積了老厚,把剛才的腳印又填上了。
天,差不多黑定了。
鍋裡又點了兩回水,沸騰了又平靜,平靜了又沸騰,也沒聽見天星拍大門的聲音。
姑媽眼瞅着她精心炮制的傑作遲遲不得展示,如坐針氈。
等得不耐煩了,就走到裡院,站在廊子底下朝裡邊嚷:“餃子老是這麼晾着,可就坨了!煮吧要不價?丫頭餓得那樣兒了,淑彥不也是沒吃呢嘛!” 她這麼一說,韓太太也就不好再讓大家都等着天星,趕緊說:“是啊,哪兒能讓人家姑娘跟着餓肚子?” 姑媽領了聖旨,忙不疊地去煮餃子。
敞着煮皮兒,蓋上煮餡兒,這餃子在鍋裡折幾個跟頭,就熟了…… 飯桌上,姑媽張羅着照應新月和客人,自己卻顧不上吃。
陳淑彥直誇姑媽的手藝好,新月則狼吞虎咽,不像在學校裡吃飯那麼斯文。
一邊吃,還一邊說:“在我們學校的清真食堂可吃不上這麼香的餃子!” 姑媽憐愛地看着她:“食堂?唉,食堂裡哪有你的姑媽喲!正是身子骨兒嫩的時候,吃食跟不上可不成,等趕明兒開學,帶上點老腌雞子兒,我給你腌了一壇子呢!” “這倒是,”韓太太接茬兒說,“讓天星也見天帶倆仨的上班兒去,中午飯光指望食堂是不成!” 韓太太心神不甯,惦念着天星。
她聽到天星回來的聲音,叫姑媽去開門,姑媽卻撲了空,回來說是風刮得門“哐當哐當”響。
韓太太無心再吃餃子了,沒等客人吃完,先站起了身,囑咐姑媽聽着門口的動靜,就沉着臉回上房去了,走到餐廳門口,又回頭說了聲:“這麼晚了,天兒又不好,淑彥也就甭走了,睡新月那屋吧!” 快到半夜了,天星才進家,一身的雪,凍得跟冰棍兒似的,姑媽問他上哪兒了,他也不言語。
這時,新月和陳淑彥早已上床,卻還沒有入睡。
她倆一起上了六年學,還是頭一次同榻而眠,都覺得十分新鮮,說不完的話兒。
韓家沒有什麼近親,從沒留外人在家住過,陳淑彥原來也隻是想和新月玩一會兒就走,長這麼大,她還沒在外邊過過夜。
韓太太本打算讓天星送她回家,誰知道他回來得這麼晚? 聽見院子裡自行車響,又聽見媽媽從上房裡出來和哥哥說話,新月說:“你看我媽對我哥多好,這麼晚了,還不睡,等着他!” “那當然了,”陳淑彥說,“你哥是家裡的長子,将來什麼都得指着他。
我們家就不行,兩個兄弟還小,我是頭大,樣樣兒都得走到前頭,可沒你的命這麼好,什麼都是現成的。
我要是也有個哥哥,就舒心了,家裡的什麼事兒都不用我管了!” “我哥也沒操過家裡的心,心都擱到印票子上了,好像他印的票子都歸他似的!累得臭死,才回家來吃飯、睡覺,這兒像他的旅館!” “男的可不就是這樣兒嘛,還能讓他做飯、洗衣裳?他連自己的衣裳都不會洗,上回,我好心幫姑媽洗洗吧,哎呀,那領子就跟膏藥似的!” “你洗了,他也不知你的情!我哥呀,蔫得跟個啞巴似的,見了誰都不帶答理的。
那回你在我們家吃飯,從頭到尾都沒跟你說句話,我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你是我請來的客人呀,不允許别人不尊重!” “咳,我倒沒這個感覺。
一個男人,要是貧嘴呱舌的,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兒,倒讓人讨厭。
你哥是個老實人,他對你挺好的,上回吃飯的時候,他把盤子往你那兒推了好幾回,怕你夠不着似的。
你報到的時候,不也是他送你去的嗎?那麼老遠!” “這倒是,”新月并沒忘了哥哥對她的好處,“我考上北大,他就像自己上了大學那麼高興。
可到了學校門口,又犯擰了,說什麼也不進去!我想也許是……” “你不理解啊!”陳淑彥打斷她的話說,“要是我去送你,我也會這樣兒的!我那會兒,簡直有死的味兒,覺得自己一切都完了!” 話說到這兒,新月就謹慎起來,不願意再觸及陳淑彥心中的痛處。
從陳淑彥的話裡,她也更理解了哥哥,他們都沒上過大學,對新月有類似的情緒:羨慕,卻又不能妒嫉。
屋裡早就關了燈,新月看不清陳淑彥的臉,但從她說話的語氣可以感覺到,那是以過來人的情感說到已經成為過去的痛苦,不那麼折磨人了。
新月希望哥哥也能像陳淑彥那樣想得開,心裡有什麼不痛快的事兒,就對家裡人說,别悶着。
東廂房裡,天星把濕漉漉的棉衣裳、棉鞋往地下一扔,爬上床,倒頭便睡。
“啧,啧,瞧瞧這雙鞋,跟淘溝的似的!”韓太太皺着鼻子,給他擱到爐子跟前烤着,“你跑了五百裡地是怎麼着?到底上哪兒去了?” 天星隻當沒聽見。
“餓到這會兒,也沒吃飯?還給你留着餃子呢,叫姑媽拿餅铛熥熥,吃了再睡?”韓太太又說。
“得了,得了,我早就吃了!”天星終于開口了,嘟嘟囔囔地背對着她說。
“在哪兒吃的?” “同事家裡頭。
” “哪個同事?”韓太太一步跟着一步地追問,“天星,跟那些漢人來往,甭管多厚的交情,可不能吃人家的飯!我記得,你跟我說過,你們車間裡頭除了你,不是再沒有咱們回回了嗎?” “嘁,您認得誰?”天星極不耐煩地說,“小容子不是回回嗎?” “小容子?哪個小容子?” “容桂芳!知道了吧?” “噢!”韓太太想起來了,剛才,她隻是在男的裡頭盤算,沒把她打到數裡,“女的啊?你在她們家吃飯?” “怎麼着?不許吃啊?”天星像是吃飽了槍藥回來的。
韓太太大吃一驚,無論如何,她沒法兒想象這個倔兒子還會和女同事有來往,而且還在人家家裡吃飯! “你幾點到她們家去的?” “下班兒就去了。
” “就一直待到這會兒?” “您可真是的!還不許在外頭遛遛啊?” “遛遛?”韓太太不禁打了個冷戰,“就這天兒,三更半夜的,你遛個什麼勁兒?” 天星紅着臉說:“媽,您……怎麼還沒明白?” 韓太太一個冷戰,她明白了:“天星!你跟容桂芳是不是搞上對象了?” 天星沒回答,表示默認。
“多會兒搞上的?”韓太太小心地追問。
“半年啦!”天星往上揪了揪被子,像拒絕審問似的。
韓太太在這個時刻是決不會中途退場的。
兒子的終身大事一直在牽着她的心,卻萬萬沒有想到她的一切操心都是多餘的。
早在半年前,天星就已經蔫不哪兒地找到了意中人,發展到今天,已經登了人家的門了,吃了人家的飯了,而且還冒着風雪,倆人在街上“遛”,當媽的竟然事先連一點兒風都沒聽着,還為他着急呢!一股做母親的驕傲感滋潤着她的心:兒子大了,長成個男子漢了,有主心骨了,有吸引力了。
人家姑娘看上天星,說明兒子不窩囊,不“雛兒”,在外邊像個人兒似的,這讓當媽的高興!但她又覺得有一絲凄然:兒大不由娘,這麼大的事兒,她要是不主動問,兒子都不對她說,一瞞就是半年,把媽擱到什麼地方了呢?好心問問,兒子還這麼橫,你對待人家姑娘敢這麼橫嗎?“八”字還沒一撇兒,就把媽不當回事兒了,那以後呢?“娶了媳婦忘了娘”,許多男人都是走的這條道兒,天星也會這樣兒嗎?你可不能啊,媽為你不容易,你眼裡可以沒有你爸爸,不能沒有你媽!韓太大心裡一會兒倒退十幾年,一會兒又往前跑十幾年,思前想後,她像是預先測知了天星将擺脫她的控制,她将被兒子冷落、抛棄,而這是決不能允許的!韓太太并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女人,她曾經成功地把丈夫納入她所規定的軌道,也必将更加出色地親手締造兒子的未來。
兒子的婚姻大事,毫無疑問地應該掌握在她的手中,選什麼樣兒的人家,娶什麼樣兒的姑娘,你得跟媽商量商量!你準知道媽能容那個“小容子”嗎? “容桂芳,不就是‘切糕容’家的二丫頭嗎?”她明知道,還要進一步準确無誤地證實。
“是,又怎麼着?”天星見她糾纏起來沒完沒了,就幹脆說,“她跟我一個車間、一個班組,印票子的,不賣切糕!她爸爸在國營飯館裡當工人,又不是資本家、小業主兒,‘切糕容’怎麼了?” 果然是她。
韓太太的眼前立即浮現出容桂芳的爸爸當年的模樣兒:小矮個兒,眯縫眼兒,眉毛老長,沒胡子,見人面帶笑。
每天戴着小白帽兒,推着小車兒,走街串巷。
他有家傳的手藝,用江米面、芸豆、大棗兒蒸的盆兒糕,又粘,又香,又甜,又爽口,他吆喚得又好聽:“哎——剛得的盆兒糕唻,想吃粘的甜的您可就快來買!……”在這一帶很受歡迎。
隻是本小利薄,“切糕容”一直沒發展起來,連個鋪面也沒有,見天兒推車上街叫賣,寒冬臘月也能聽見他那清脆悠揚的吆喚聲,其實苦得很。
直到公私合營,才算有了個鐵飯碗,如今是工人階級。
這正是容桂芳的驕傲,也是天星的驕傲,他怕他媽誤認為容桂芳出身不好。
其實想岔了,韓太太不是這個意思。
娶兒媳婦又不是招兵、發展黨員,她不管這些檔案裡才寫的東西。
她心裡還怕“切糕容”配不上“玉器韓”呢。
老年成有話:“回回手裡兩把刀,一把賣羊肉,一把賣切糕。
”韓家梁家,是玉器世家,在回回裡頭就拔了尖兒了,像“切糕容”那樣兒的街頭攤商,是混得最不濟的。
雖說現如今老皇曆一筆勾銷,論起來,也還是不那麼門當戶對。
容桂芳在娘家起小兒窮慣了,吃過什麼?見過什麼?進了韓家的門兒,恐怕一樣兒也拿不起來,韓太太最瞅不上的是那種八輩子沒見過世面的嘁嘁嗦嗦小家子氣。
再者說,容桂芳也是在不點兒大的時候,韓太大有過一點兒印象,不起眼的黃毛丫頭,穿得踢拉趿拉,沒正眼瞧過她。
誰知道她如今長成什麼樣兒了?可别随她爸爸,也那麼挫…… 韓太大收住了信馬由缰的思緒,拉到非常現實的問題上來:天星既然已經把話挑明了,當媽的無論如何得表個态。
她當然不能把心裡想的都端出來,那樣,兒子準得跟她翻兒,娘兒倆要是撕破了臉兒,好話他也聽不進去了。
可是,要是讓她現在就對天星說“那敢情好”,她也做不到。
如果允許這個家庭裡的任何成員可以先斬後奏,以既成事實強迫她批準,那她這個一家之主的位置就等于是擺設了,這個頭兒一開,以後誰都可以信性兒所行了,那還了得?想了又想,她這才緩緩地對兒子說:“天星,媽沒旁的意思,隻是問問。
你都二十五了,自個兒知道操自個兒的心了,媽高興;怕的就是我這傻兒子不會搞對象,還得讓媽給你托媒人。
容二姑娘要是成了,也好;設若不成呢?也不礙事的,家有梧桐樹,還愁鳳凰來嗎?跟容二姑娘你們先談着,好了,歹了,都别對不起人家。
像這大冬天兒,齁冷的,領着人家嬌嬌的大姑娘瞎遛,就不是個事兒!趕明你約她上咱們家來玩玩兒呀,媽還想見見她呢!” 天星聽着聽着,不覺坐了起來,他沒想到媽媽的這場審問收場卻這麼和風細雨。
和容桂芳交往了半年,他好幾次想把這事兒告訴媽,可是話到舌尖兒,卻張不開他那厚嘴唇。
别看他跟媽說話那麼倔,一句話能撅人一個跟頭,其實心裡很虛,總怕媽知道了這件事兒,萬一不同意,他就坐蠟了。
就瞞着,一直瞞了半年。
其實,他是一直等着媽問,問起來就說,見幹見濕反正豁出去了。
今天他也沒打算和容桂芳耽擱那麼長時間,哪知道一聊起來,兩人海誓山盟的,把一輩子的事兒都規劃到了。
别以為倔小子永遠拙口笨舌,見人就憷,在容桂芳面前也情意綿綿呢,不覺到了半夜,才依依而别。
遛了好幾個鐘頭,其實一直在容桂芳家附近轉悠,人家回家不遠,他可費了事兒了。
到家自然免不了受盤問,他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對媽亮了底兒。
話一說出去,他反而覺得痛快了,何況媽媽也并沒有讓他難堪,話說得還挺通情達理的。
他從心裡感激媽媽,并且為自己半年來瞞着媽媽、剛才又粗野地對待媽媽而感到愧疚。
就傻笑了笑,用盡量溫和的腔調說:“媽,我和小容子說好了:趕明兒結婚時候,不讓媽操心、費錢,各人把現成的鋪蓋合到一塊兒,就行了。
媽拉扯我不容易,我得讓媽舒心……” 韓太太微笑着打斷了兒子的話:“那哪兒成啊?媽這輩子就這麼點兒望興,等我兒子結婚的時候,得好好兒地辦一辦!錢不用你着急,媽給你準備着呢!” 天星聽得高興,說:“媽,哪天我帶她來看看您?等過年的時候吧,我們放四天假呢!” 兒子憧憬着美好的未來,躺下了。
韓太太給他熄了燈,輕輕地退出了東廂房。
這一夜,她通宵無眠。
愛子天星意外地給她出了一個大難題,她得好好兒地尋思尋思。
二十五年了,自從天星呱呱落地,她的心就分成了兩半,一半給丈夫,一半給兒子,這是她生命的兩大支柱。
當年,一場劇烈的動蕩幾乎毀滅了她的一切,丈夫使他失去了希望,但幼小的兒子卻維系着她的信念。
為了兒子,她必須活下去;有兒子在,她就有未來。
她盼啊盼啊,這一天終于盼到了,兒子要成家立業了,為她撐起門戶、傳宗接代。
可是,寄托着她無限期望的這件大事到了眼前卻是平平無奇,兒子自作主張要娶“切糕容”家的姑娘!這把她大半輩子的興頭全打掉了,把她心裡謀劃的一整套打算全攪亂了!唉,這半年來怎麼盡是趕上不順心的事兒?新月的升學,本來是違背她的意願的,她希望新月也像陳淑彥現在這樣,有個地方掙錢就得了,也了了當媽的一樁心事,誰知身上這根拉纖的繩兒緊繃下去,還得再供她五年!老頭子的固執使她讓了步,打了個平局,也是為兒子!現在,難道對兒子也得讓步嗎?春節就在眼前了,天星還要帶容桂芳來吃飯,這出戲該怎麼唱?她必須自己拿主意,不能跟任何人商量,越商量就越不好辦了! 整整一夜,她在黑暗中思前想後,把“虎伏灘”(宵禮)和“榜答”(晨禮)都連在一起了。
主啊…… 一入了臘月下旬,春節說話也就到了。
北京城裡,漸漸顯出節日氣氛,臨街的商店油飾了門面,櫥窗裡、貨架上,把平常見不到的東西也擺出來了,引得人們到處排大隊。
越是在困難時期,人們過年的痛頭越大,世代沿襲下來的風俗,還是念念不忘:“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哩哩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禮;一手的面不攙你,到家給你父母道個喜!……”這歌兒一直唱到大年初一吃餃子,居家團圓,普天同慶。
老年人還要給兒孫們描述一番:往年到這時候,嗬,該到東嶽廟、白雲觀進香啦,趕廟會啦!别處的廟會隻有幾天兒,惟獨琉璃廠的廠甸兒,正月裡連開它十幾天,你瞅吧:有唱戲的、玩兒雜耍的、踩高跷的、賣東西的,什麼都有,你瞅都瞅不過來!小姑娘買朵絨花兒,小小子兒買個風車兒,“嘩啦啦”地轉,大糖葫蘆有五尺長的!到了晚半晌兒,玩兒燈,放花,嗬!…… 春節是華夏族的新年,按說沒有穆斯林的事兒;《古蘭經》裡找不到這個詞兒。
依照穆斯林的傳統,過“節”不過“年”,他們最重要的節日,是每年齋月結束時的“開齋節”和朝觐結束時的“宰牲節”,其規模之盛大、氣氛之熱烈,決不亞于漢人的春節和西方的聖誕。
在那喜慶而莊嚴的日子裡,穆斯林們美衣美食,居家團聚,親友互訪,并且舉行隆重的宗教典禮……然而,北京的穆斯林畢竟長期生活在漢人占絕大多數的燕京古都,說漢語,用漢字,甚至連衣着也已經和漢人沒有多少差别,他們不僅過自己的節,而且漸漸地對漢人的節日也不再漠然旁觀了,六月初一,八月十五……尤其是春節,也就當成了他們的節日。
節日總是愉快的,人不會拒絕愉快,特别是和漢人子女一起長大的孩子們。
但是,穆斯林過春節又與漢人有所不同:鞭炮是不放的,年初一是不吃餃子的,改為年糕和鹵面,取“年年高”和“長壽”之意。
這些,都是在逐漸“漢化”而又惟恐“全盤漢化”的艱難狀态中,北京的穆斯林約定俗成的自我調整和自我約束,也并無經典作依據,到了甯夏、新疆、大廠、雲南……的穆斯林聚居區,則又不同了…… 臘月二十六,已是立春過後第五天。
街上的雪早就化幹淨了,天晴得很好,微風吹來,已含春意。
姑媽忙着采購,票、證上有的、沒有的,她都想盡一切辦法買到手。
買江米面,準備炸年糕;買紅胡蘿蔔,炒“豆兒醬”;買豇豆、小豆、芸豆、青豆、黃豆;買帶魚、黃魚;買雞……她的計劃十分龐大,總嫌原料不足。
如今是什麼年月?上哪兒買那麼全乎去?韓太太對兒于說。
“天星,光靠票兒上的那點兒肉,怎麼做都不夠支派的,叫你姑媽為難。
我想着要是年初二……” 天星惦記着年初二請容桂芳來家吃飯,這話正打在他的心上,就說:“那怎麼辦?” 韓太太這才說:“請人吃飯,怎麼着也得像個樣兒啊!可我的心就買隻整羊,炒的、爆的、吃餃子的,都有了!” “那當然好了,整羊?哪兒買去?” “我不正尋思着嗎?聽你姑媽說,她有個親戚在張家口,雖然多年不走動了,地址倒還記着。
要不,你就去一趟,頭年兒,還趕得回來!” “那等我放了假吧,年三十廠裡就沒多少事兒了,隻是打掃衛生。
” “等到年三十就晚了,初二讓人家吃什麼?依我說,你明兒一早就去!” “那……我也得請個假呀!” “咳!大年根兒底下,誰沒點兒家裡的事兒?反正也快放假了,你走你的,明兒我給你們廠裡打個電話,就說你病了!” 天星咂着嘴,挺犯難。
猶豫了一陣,終于決心為了愛情而撒一回謊吧!可惜來不及跟小容子打個招呼了,不過……也沒關系,反正已經告訴她初二上家來了! 第二天一早,天星兜兒裡揣着媽給的錢,
韓子奇連說:“我也隻是墊了一句話兒,這麼點事兒,不必老是客氣!”韓太太則是愛聽的,拉着陳淑彥凍得冰冷的手說:“我呀,就是愛心疼人!别說上輩子的交情,就說你和新月,還不跟親姐兒們似的?哪兒能眼瞅着你在難處不管呢?……” 一團和氣,皆大歡喜。
新月讓陳淑彥換鞋,陳淑彥就跟着她進了西廂房。
她們兩人并排坐在床沿上,都迫不及待地各自叙說着新鮮的感受和見聞。
新月說楚老師的教學如何嚴格,謝秋思怎麼“摳門兒”,還有羅秀竹的“誰又偷獵肉”;陳淑彥則急着要描述外國人在文物商店買東西怎麼愣頭愣腦地不會挑選,怎麼說夾生的中國話,以及她有幸見到了文物商店的常客、精通字畫古董的市委書記鄧拓,等等。
看來,高考落榜在她心中留下的陰影已經逐漸淡化了,新的生活圖景填補了那個缺憾,人生向她打開了另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由于生活清苦和感情壓抑而黯淡的臉上出現了過去難得一見的光彩。
新月為她高興:“你得把咱們在高中學的英語再撿起來,有外賓來的時候……” “不行啊,我那會兒沒正經學!” “沒關系,我‘輔導’你嘛!真沒想到,你倒比我先用上了!” 老姑媽在廚房裡又開始了士氣高昂的孤軍奮戰。
新月還沒到家,她就買好了瘦牛肉,剔去筋頭馬腦兒,用快刀剁得細細的,撒上蔥末兒、姜末兒,拌好餡兒,擱在那兒“醒”着。
這會兒,又忙着揉面,揪劑兒,擀皮兒。
一手捏着面劑兒,一手搓擀面杖,那面劑兒就風車似的轉,眨眼間案闆上就擺滿了銀元似的一片。
就又一手托皮兒,一手填餡兒,十指一捏,就是一隻菱角似的餃子。
她要讓新月飽飽地吃一頓薄皮兒大餡兒的淨肉餃子,把住校的虧空都補回來。
佐餐的小菜是拍黃瓜,拌着蒜泥,雖然簡單,卻爽口、提味,況且在這隆冬季節,“四季青”溫室裡的黃瓜,價兒也是可以的了,一般人家兒誰舍得買?不就是為新月嘛!餃子碼滿了案闆,鍋裡的水也已沸騰了。
姑媽撩起圍裙擦擦手,走到垂華門前,朝着裡邊問:“餃子煮不煮哇?” 韓子奇已經把自己關在卧室裡,隔着門對韓太太說:“你跟她說,我在外頭吃了,你們吃你們的吧!” 韓太太“嗯”了一聲,走到廊子底下,擡頭看看天。
“媽,我已經餓了!”新月在西廂房裡說。
“那就……”韓太太猶豫了一下說,“再等等你哥吧?他還沒回來呢。
”于是正式回答姑媽:“大姐,等天星回來再煮!” 天上那雪,鵝毛似的下個不停,院子裡已經積了老厚,把剛才的腳印又填上了。
天,差不多黑定了。
鍋裡又點了兩回水,沸騰了又平靜,平靜了又沸騰,也沒聽見天星拍大門的聲音。
姑媽眼瞅着她精心炮制的傑作遲遲不得展示,如坐針氈。
等得不耐煩了,就走到裡院,站在廊子底下朝裡邊嚷:“餃子老是這麼晾着,可就坨了!煮吧要不價?丫頭餓得那樣兒了,淑彥不也是沒吃呢嘛!” 她這麼一說,韓太太也就不好再讓大家都等着天星,趕緊說:“是啊,哪兒能讓人家姑娘跟着餓肚子?” 姑媽領了聖旨,忙不疊地去煮餃子。
敞着煮皮兒,蓋上煮餡兒,這餃子在鍋裡折幾個跟頭,就熟了…… 飯桌上,姑媽張羅着照應新月和客人,自己卻顧不上吃。
陳淑彥直誇姑媽的手藝好,新月則狼吞虎咽,不像在學校裡吃飯那麼斯文。
一邊吃,還一邊說:“在我們學校的清真食堂可吃不上這麼香的餃子!” 姑媽憐愛地看着她:“食堂?唉,食堂裡哪有你的姑媽喲!正是身子骨兒嫩的時候,吃食跟不上可不成,等趕明兒開學,帶上點老腌雞子兒,我給你腌了一壇子呢!” “這倒是,”韓太太接茬兒說,“讓天星也見天帶倆仨的上班兒去,中午飯光指望食堂是不成!” 韓太太心神不甯,惦念着天星。
她聽到天星回來的聲音,叫姑媽去開門,姑媽卻撲了空,回來說是風刮得門“哐當哐當”響。
韓太太無心再吃餃子了,沒等客人吃完,先站起了身,囑咐姑媽聽着門口的動靜,就沉着臉回上房去了,走到餐廳門口,又回頭說了聲:“這麼晚了,天兒又不好,淑彥也就甭走了,睡新月那屋吧!” 快到半夜了,天星才進家,一身的雪,凍得跟冰棍兒似的,姑媽問他上哪兒了,他也不言語。
這時,新月和陳淑彥早已上床,卻還沒有入睡。
她倆一起上了六年學,還是頭一次同榻而眠,都覺得十分新鮮,說不完的話兒。
韓家沒有什麼近親,從沒留外人在家住過,陳淑彥原來也隻是想和新月玩一會兒就走,長這麼大,她還沒在外邊過過夜。
韓太太本打算讓天星送她回家,誰知道他回來得這麼晚? 聽見院子裡自行車響,又聽見媽媽從上房裡出來和哥哥說話,新月說:“你看我媽對我哥多好,這麼晚了,還不睡,等着他!” “那當然了,”陳淑彥說,“你哥是家裡的長子,将來什麼都得指着他。
我們家就不行,兩個兄弟還小,我是頭大,樣樣兒都得走到前頭,可沒你的命這麼好,什麼都是現成的。
我要是也有個哥哥,就舒心了,家裡的什麼事兒都不用我管了!” “我哥也沒操過家裡的心,心都擱到印票子上了,好像他印的票子都歸他似的!累得臭死,才回家來吃飯、睡覺,這兒像他的旅館!” “男的可不就是這樣兒嘛,還能讓他做飯、洗衣裳?他連自己的衣裳都不會洗,上回,我好心幫姑媽洗洗吧,哎呀,那領子就跟膏藥似的!” “你洗了,他也不知你的情!我哥呀,蔫得跟個啞巴似的,見了誰都不帶答理的。
那回你在我們家吃飯,從頭到尾都沒跟你說句話,我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你是我請來的客人呀,不允許别人不尊重!” “咳,我倒沒這個感覺。
一個男人,要是貧嘴呱舌的,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兒,倒讓人讨厭。
你哥是個老實人,他對你挺好的,上回吃飯的時候,他把盤子往你那兒推了好幾回,怕你夠不着似的。
你報到的時候,不也是他送你去的嗎?那麼老遠!” “這倒是,”新月并沒忘了哥哥對她的好處,“我考上北大,他就像自己上了大學那麼高興。
可到了學校門口,又犯擰了,說什麼也不進去!我想也許是……” “你不理解啊!”陳淑彥打斷她的話說,“要是我去送你,我也會這樣兒的!我那會兒,簡直有死的味兒,覺得自己一切都完了!” 話說到這兒,新月就謹慎起來,不願意再觸及陳淑彥心中的痛處。
從陳淑彥的話裡,她也更理解了哥哥,他們都沒上過大學,對新月有類似的情緒:羨慕,卻又不能妒嫉。
屋裡早就關了燈,新月看不清陳淑彥的臉,但從她說話的語氣可以感覺到,那是以過來人的情感說到已經成為過去的痛苦,不那麼折磨人了。
新月希望哥哥也能像陳淑彥那樣想得開,心裡有什麼不痛快的事兒,就對家裡人說,别悶着。
東廂房裡,天星把濕漉漉的棉衣裳、棉鞋往地下一扔,爬上床,倒頭便睡。
“啧,啧,瞧瞧這雙鞋,跟淘溝的似的!”韓太太皺着鼻子,給他擱到爐子跟前烤着,“你跑了五百裡地是怎麼着?到底上哪兒去了?” 天星隻當沒聽見。
“餓到這會兒,也沒吃飯?還給你留着餃子呢,叫姑媽拿餅铛熥熥,吃了再睡?”韓太太又說。
“得了,得了,我早就吃了!”天星終于開口了,嘟嘟囔囔地背對着她說。
“在哪兒吃的?” “同事家裡頭。
” “哪個同事?”韓太太一步跟着一步地追問,“天星,跟那些漢人來往,甭管多厚的交情,可不能吃人家的飯!我記得,你跟我說過,你們車間裡頭除了你,不是再沒有咱們回回了嗎?” “嘁,您認得誰?”天星極不耐煩地說,“小容子不是回回嗎?” “小容子?哪個小容子?” “容桂芳!知道了吧?” “噢!”韓太太想起來了,剛才,她隻是在男的裡頭盤算,沒把她打到數裡,“女的啊?你在她們家吃飯?” “怎麼着?不許吃啊?”天星像是吃飽了槍藥回來的。
韓太太大吃一驚,無論如何,她沒法兒想象這個倔兒子還會和女同事有來往,而且還在人家家裡吃飯! “你幾點到她們家去的?” “下班兒就去了。
” “就一直待到這會兒?” “您可真是的!還不許在外頭遛遛啊?” “遛遛?”韓太太不禁打了個冷戰,“就這天兒,三更半夜的,你遛個什麼勁兒?” 天星紅着臉說:“媽,您……怎麼還沒明白?” 韓太太一個冷戰,她明白了:“天星!你跟容桂芳是不是搞上對象了?” 天星沒回答,表示默認。
“多會兒搞上的?”韓太太小心地追問。
“半年啦!”天星往上揪了揪被子,像拒絕審問似的。
韓太太在這個時刻是決不會中途退場的。
兒子的終身大事一直在牽着她的心,卻萬萬沒有想到她的一切操心都是多餘的。
早在半年前,天星就已經蔫不哪兒地找到了意中人,發展到今天,已經登了人家的門了,吃了人家的飯了,而且還冒着風雪,倆人在街上“遛”,當媽的竟然事先連一點兒風都沒聽着,還為他着急呢!一股做母親的驕傲感滋潤着她的心:兒子大了,長成個男子漢了,有主心骨了,有吸引力了。
人家姑娘看上天星,說明兒子不窩囊,不“雛兒”,在外邊像個人兒似的,這讓當媽的高興!但她又覺得有一絲凄然:兒大不由娘,這麼大的事兒,她要是不主動問,兒子都不對她說,一瞞就是半年,把媽擱到什麼地方了呢?好心問問,兒子還這麼橫,你對待人家姑娘敢這麼橫嗎?“八”字還沒一撇兒,就把媽不當回事兒了,那以後呢?“娶了媳婦忘了娘”,許多男人都是走的這條道兒,天星也會這樣兒嗎?你可不能啊,媽為你不容易,你眼裡可以沒有你爸爸,不能沒有你媽!韓太大心裡一會兒倒退十幾年,一會兒又往前跑十幾年,思前想後,她像是預先測知了天星将擺脫她的控制,她将被兒子冷落、抛棄,而這是決不能允許的!韓太太并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女人,她曾經成功地把丈夫納入她所規定的軌道,也必将更加出色地親手締造兒子的未來。
兒子的婚姻大事,毫無疑問地應該掌握在她的手中,選什麼樣兒的人家,娶什麼樣兒的姑娘,你得跟媽商量商量!你準知道媽能容那個“小容子”嗎? “容桂芳,不就是‘切糕容’家的二丫頭嗎?”她明知道,還要進一步準确無誤地證實。
“是,又怎麼着?”天星見她糾纏起來沒完沒了,就幹脆說,“她跟我一個車間、一個班組,印票子的,不賣切糕!她爸爸在國營飯館裡當工人,又不是資本家、小業主兒,‘切糕容’怎麼了?” 果然是她。
韓太太的眼前立即浮現出容桂芳的爸爸當年的模樣兒:小矮個兒,眯縫眼兒,眉毛老長,沒胡子,見人面帶笑。
每天戴着小白帽兒,推着小車兒,走街串巷。
他有家傳的手藝,用江米面、芸豆、大棗兒蒸的盆兒糕,又粘,又香,又甜,又爽口,他吆喚得又好聽:“哎——剛得的盆兒糕唻,想吃粘的甜的您可就快來買!……”在這一帶很受歡迎。
隻是本小利薄,“切糕容”一直沒發展起來,連個鋪面也沒有,見天兒推車上街叫賣,寒冬臘月也能聽見他那清脆悠揚的吆喚聲,其實苦得很。
直到公私合營,才算有了個鐵飯碗,如今是工人階級。
這正是容桂芳的驕傲,也是天星的驕傲,他怕他媽誤認為容桂芳出身不好。
其實想岔了,韓太太不是這個意思。
娶兒媳婦又不是招兵、發展黨員,她不管這些檔案裡才寫的東西。
她心裡還怕“切糕容”配不上“玉器韓”呢。
老年成有話:“回回手裡兩把刀,一把賣羊肉,一把賣切糕。
”韓家梁家,是玉器世家,在回回裡頭就拔了尖兒了,像“切糕容”那樣兒的街頭攤商,是混得最不濟的。
雖說現如今老皇曆一筆勾銷,論起來,也還是不那麼門當戶對。
容桂芳在娘家起小兒窮慣了,吃過什麼?見過什麼?進了韓家的門兒,恐怕一樣兒也拿不起來,韓太太最瞅不上的是那種八輩子沒見過世面的嘁嘁嗦嗦小家子氣。
再者說,容桂芳也是在不點兒大的時候,韓太大有過一點兒印象,不起眼的黃毛丫頭,穿得踢拉趿拉,沒正眼瞧過她。
誰知道她如今長成什麼樣兒了?可别随她爸爸,也那麼挫…… 韓太大收住了信馬由缰的思緒,拉到非常現實的問題上來:天星既然已經把話挑明了,當媽的無論如何得表個态。
她當然不能把心裡想的都端出來,那樣,兒子準得跟她翻兒,娘兒倆要是撕破了臉兒,好話他也聽不進去了。
可是,要是讓她現在就對天星說“那敢情好”,她也做不到。
如果允許這個家庭裡的任何成員可以先斬後奏,以既成事實強迫她批準,那她這個一家之主的位置就等于是擺設了,這個頭兒一開,以後誰都可以信性兒所行了,那還了得?想了又想,她這才緩緩地對兒子說:“天星,媽沒旁的意思,隻是問問。
你都二十五了,自個兒知道操自個兒的心了,媽高興;怕的就是我這傻兒子不會搞對象,還得讓媽給你托媒人。
容二姑娘要是成了,也好;設若不成呢?也不礙事的,家有梧桐樹,還愁鳳凰來嗎?跟容二姑娘你們先談着,好了,歹了,都别對不起人家。
像這大冬天兒,齁冷的,領着人家嬌嬌的大姑娘瞎遛,就不是個事兒!趕明你約她上咱們家來玩玩兒呀,媽還想見見她呢!” 天星聽着聽着,不覺坐了起來,他沒想到媽媽的這場審問收場卻這麼和風細雨。
和容桂芳交往了半年,他好幾次想把這事兒告訴媽,可是話到舌尖兒,卻張不開他那厚嘴唇。
别看他跟媽說話那麼倔,一句話能撅人一個跟頭,其實心裡很虛,總怕媽知道了這件事兒,萬一不同意,他就坐蠟了。
就瞞着,一直瞞了半年。
其實,他是一直等着媽問,問起來就說,見幹見濕反正豁出去了。
今天他也沒打算和容桂芳耽擱那麼長時間,哪知道一聊起來,兩人海誓山盟的,把一輩子的事兒都規劃到了。
别以為倔小子永遠拙口笨舌,見人就憷,在容桂芳面前也情意綿綿呢,不覺到了半夜,才依依而别。
遛了好幾個鐘頭,其實一直在容桂芳家附近轉悠,人家回家不遠,他可費了事兒了。
到家自然免不了受盤問,他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對媽亮了底兒。
話一說出去,他反而覺得痛快了,何況媽媽也并沒有讓他難堪,話說得還挺通情達理的。
他從心裡感激媽媽,并且為自己半年來瞞着媽媽、剛才又粗野地對待媽媽而感到愧疚。
就傻笑了笑,用盡量溫和的腔調說:“媽,我和小容子說好了:趕明兒結婚時候,不讓媽操心、費錢,各人把現成的鋪蓋合到一塊兒,就行了。
媽拉扯我不容易,我得讓媽舒心……” 韓太太微笑着打斷了兒子的話:“那哪兒成啊?媽這輩子就這麼點兒望興,等我兒子結婚的時候,得好好兒地辦一辦!錢不用你着急,媽給你準備着呢!” 天星聽得高興,說:“媽,哪天我帶她來看看您?等過年的時候吧,我們放四天假呢!” 兒子憧憬着美好的未來,躺下了。
韓太太給他熄了燈,輕輕地退出了東廂房。
這一夜,她通宵無眠。
愛子天星意外地給她出了一個大難題,她得好好兒地尋思尋思。
二十五年了,自從天星呱呱落地,她的心就分成了兩半,一半給丈夫,一半給兒子,這是她生命的兩大支柱。
當年,一場劇烈的動蕩幾乎毀滅了她的一切,丈夫使他失去了希望,但幼小的兒子卻維系着她的信念。
為了兒子,她必須活下去;有兒子在,她就有未來。
她盼啊盼啊,這一天終于盼到了,兒子要成家立業了,為她撐起門戶、傳宗接代。
可是,寄托着她無限期望的這件大事到了眼前卻是平平無奇,兒子自作主張要娶“切糕容”家的姑娘!這把她大半輩子的興頭全打掉了,把她心裡謀劃的一整套打算全攪亂了!唉,這半年來怎麼盡是趕上不順心的事兒?新月的升學,本來是違背她的意願的,她希望新月也像陳淑彥現在這樣,有個地方掙錢就得了,也了了當媽的一樁心事,誰知身上這根拉纖的繩兒緊繃下去,還得再供她五年!老頭子的固執使她讓了步,打了個平局,也是為兒子!現在,難道對兒子也得讓步嗎?春節就在眼前了,天星還要帶容桂芳來吃飯,這出戲該怎麼唱?她必須自己拿主意,不能跟任何人商量,越商量就越不好辦了! 整整一夜,她在黑暗中思前想後,把“虎伏灘”(宵禮)和“榜答”(晨禮)都連在一起了。
主啊…… 一入了臘月下旬,春節說話也就到了。
北京城裡,漸漸顯出節日氣氛,臨街的商店油飾了門面,櫥窗裡、貨架上,把平常見不到的東西也擺出來了,引得人們到處排大隊。
越是在困難時期,人們過年的痛頭越大,世代沿襲下來的風俗,還是念念不忘:“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哩哩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禮;一手的面不攙你,到家給你父母道個喜!……”這歌兒一直唱到大年初一吃餃子,居家團圓,普天同慶。
老年人還要給兒孫們描述一番:往年到這時候,嗬,該到東嶽廟、白雲觀進香啦,趕廟會啦!别處的廟會隻有幾天兒,惟獨琉璃廠的廠甸兒,正月裡連開它十幾天,你瞅吧:有唱戲的、玩兒雜耍的、踩高跷的、賣東西的,什麼都有,你瞅都瞅不過來!小姑娘買朵絨花兒,小小子兒買個風車兒,“嘩啦啦”地轉,大糖葫蘆有五尺長的!到了晚半晌兒,玩兒燈,放花,嗬!…… 春節是華夏族的新年,按說沒有穆斯林的事兒;《古蘭經》裡找不到這個詞兒。
依照穆斯林的傳統,過“節”不過“年”,他們最重要的節日,是每年齋月結束時的“開齋節”和朝觐結束時的“宰牲節”,其規模之盛大、氣氛之熱烈,決不亞于漢人的春節和西方的聖誕。
在那喜慶而莊嚴的日子裡,穆斯林們美衣美食,居家團聚,親友互訪,并且舉行隆重的宗教典禮……然而,北京的穆斯林畢竟長期生活在漢人占絕大多數的燕京古都,說漢語,用漢字,甚至連衣着也已經和漢人沒有多少差别,他們不僅過自己的節,而且漸漸地對漢人的節日也不再漠然旁觀了,六月初一,八月十五……尤其是春節,也就當成了他們的節日。
節日總是愉快的,人不會拒絕愉快,特别是和漢人子女一起長大的孩子們。
但是,穆斯林過春節又與漢人有所不同:鞭炮是不放的,年初一是不吃餃子的,改為年糕和鹵面,取“年年高”和“長壽”之意。
這些,都是在逐漸“漢化”而又惟恐“全盤漢化”的艱難狀态中,北京的穆斯林約定俗成的自我調整和自我約束,也并無經典作依據,到了甯夏、新疆、大廠、雲南……的穆斯林聚居區,則又不同了…… 臘月二十六,已是立春過後第五天。
街上的雪早就化幹淨了,天晴得很好,微風吹來,已含春意。
姑媽忙着采購,票、證上有的、沒有的,她都想盡一切辦法買到手。
買江米面,準備炸年糕;買紅胡蘿蔔,炒“豆兒醬”;買豇豆、小豆、芸豆、青豆、黃豆;買帶魚、黃魚;買雞……她的計劃十分龐大,總嫌原料不足。
如今是什麼年月?上哪兒買那麼全乎去?韓太太對兒于說。
“天星,光靠票兒上的那點兒肉,怎麼做都不夠支派的,叫你姑媽為難。
我想着要是年初二……” 天星惦記着年初二請容桂芳來家吃飯,這話正打在他的心上,就說:“那怎麼辦?” 韓太太這才說:“請人吃飯,怎麼着也得像個樣兒啊!可我的心就買隻整羊,炒的、爆的、吃餃子的,都有了!” “那當然好了,整羊?哪兒買去?” “我不正尋思着嗎?聽你姑媽說,她有個親戚在張家口,雖然多年不走動了,地址倒還記着。
要不,你就去一趟,頭年兒,還趕得回來!” “那等我放了假吧,年三十廠裡就沒多少事兒了,隻是打掃衛生。
” “等到年三十就晚了,初二讓人家吃什麼?依我說,你明兒一早就去!” “那……我也得請個假呀!” “咳!大年根兒底下,誰沒點兒家裡的事兒?反正也快放假了,你走你的,明兒我給你們廠裡打個電話,就說你病了!” 天星咂着嘴,挺犯難。
猶豫了一陣,終于決心為了愛情而撒一回謊吧!可惜來不及跟小容子打個招呼了,不過……也沒關系,反正已經告訴她初二上家來了! 第二天一早,天星兜兒裡揣着媽給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