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月清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還沒吃午飯呢,肚子已經餓空了。
可是,現在的當務之急已經不是吃飯了! 兩人正在垂頭喪氣,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在叫:“羅秀竹!韓新月!” “你聽,誰在叫我們呢?”羅秀竹驚喜地說。
新月轉過身,循聲望去,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正朝這邊走來,那是一位個子高高的青年,穿着灰長褲,白襯衣,戴着一副方框眼鏡…… “楚老師……”新月不禁激動地叫起來。
燕園之夜,安詳靜谧。
未名湖上升起的水汽,如煙似霧,缭繞着湖心小島、岸邊寶塔;清亮的一輪明月,在湖面投下長長的倒影。
東方熹微,二十七齋女生宿舍裡,新月還在夢中,她夢見了那湖水,那石船,夢見了自己正在奮槳揚帆…… 這時,“博雅”宅中,她的母親已經醒來了。
和所有的虔誠的穆斯林一樣,韓太太每當破曉日出之前,就聽到了真主的呼喚:“禮拜強于昏睡!”雖然她的家和清真寺還有相當的距離,根本聽不到禮拜之前專司此職的“阿贊”登上“邦克”樓的喊聲,而且實際上近年來這種登樓呼喚的形式也已被簡化,她還是本能地被“喚”醒了。
她每天要做五次禮拜,而第一次的“榜答”(晨禮)是最為重要、萬萬不可免去的。
她并不驚動在西間卧室睡眠未醒的丈夫,自己輕輕地起身,到卧室東邊的“水房”去,在清涼的晨曦中,默默地做晨禮前的“小淨”:洗手,洗臉,刷牙,漱口,清鼻,用濕手撫摸頭發,洗腳,并洗下身。
這洗浴是神聖的,它意味着清除自身的罪惡。
人是有罪的,由于種種欲望的驅使而獲罪。
而真主是赦罪的。
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經問他的弟子:如果你們每天五次沐浴,身上還會藏污納垢嗎?弟子們齊聲回答:不,那就一塵不染了! 韓太太仔仔細細地清洗着自己那潔白細膩的面顔,連發際、耳後、脖根都不容許有任何污垢殘留。
她那白玉一樣光潔的肌膚已經松弛,皺紋悄悄地從眼角向額頭和兩腮蔓延,眼泡兒也明顯地下垂了。
老了,老了!她撫摸着自己的臉,想起已經逝去的昔日風采,想起新月那花瓣兒似的臉,怎麼能比呢?母親永遠也不要試圖和女兒相比!一想起新月,遙遠的往事就又像沉渣似的從心頭泛起,帶來一連串無法擺脫的煩惱:母女,骨肉,親人,卻又永遠攔着一道隔膜,若即若離,難親難疏,時時攪擾着她…… 她歎了口氣,不再想這一切了,把塵世的煩惱從心頭拂去,專心做晨禮。
這是她從九歲開始就每日必做的晨課,以後就從未間斷,無論是家業興旺的鼎盛時期,還是遭逢變故的艱難歲月。
随着年歲的增長,她越來越笃信萬能的真主,那是指引她的人生之路的惟一的神,在肅穆的祈禱中,她感受到“一心敬主”的甯靜與深遠。
在鋪了席子的地上,她面對聖地麥加的方向肅立,兩手舉到耳際,表達自己的誠意;鞠九十度的躬,感念安拉;叩頭,前額和鼻尖着地,表示五體投地地拜倒在安拉面前;然後,長時間地跪坐,并從頭循環數次。
在她一絲不苟地完成這些動作的同時,還輕輕地念誦着阿拉伯語的贊辭: 一切贊頌,全歸安拉,全世界的主,大仁大慈的主,報應日的主。
我們隻崇拜你,隻求你佑助,求你指導我們上正路,你所賜福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主啊!你是調養我的主,除你而外,再沒有主,你造化了我,我是你的仆人,我盡力地遵守你的旨意。
……我承認你對我的恩典,我供認我的罪過,你饒恕我吧!除你而外,無人能饒恕罪過! 主啊!你以雪水、冰水洗滌我的罪過吧,猶如你使油污的白布複歸為潔淨;你讓我和我的罪過遠離吧,猶如你讓東方和西方那樣分開! 這個時刻,作為肉體的“人”仿佛不存在了,隻有一個赤誠袒露的靈魂,和宇宙間主宰萬物的真主直接對話,懷着對罪惡的恐懼,對至善至美的向往,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心中思念着冥冥之中的安拉。
安拉時時監視着穆斯林的一切動機和行為。
“伊斯蘭”——阿拉伯語的“順從”;“穆斯林”——順從真主的人! 韓太太沉浸在莊嚴靜穆的祈禱之中,她的靈魂仿佛在空中無所羁絆地飄浮。
大半生的歲月像煙雲似的一掠而過,有幸福,也有苦難;有甜蜜,也有怨恨;她曾經懲罰過邪惡,卻又懊悔自己的無情;她熱烈地追求和諧與安甯,而這些又像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及;她極力維護自己端莊、威嚴而又不失溫柔、寬厚的形象,但生活中始料不及的枝節旁生卻使她難以保持理智的冷靜;她生就一張無遮無攔、暢所欲言的利嘴,經過半世生涯的磨練卻變得常常“逢人隻說三分話”,甚至對丈夫和女兒也不得不言不由衷;她的性子本來藏不住半點兒秘密,人生的颠簸卻讓她的内心成了一個封閉的世界,隻有對萬能的主才能敞開……好吧,歹吧,善吧,惡吧,主是一清二楚的,一心敬主,就一切都抵消了。
托靠主!知感主!願主慈憫她吧! 韓太太做完了晨禮,又過了好一陣子,天才大亮。
韓子奇和天星起床後,各自默默地洗漱。
他們有工作的男人,早出晚歸,往往難以做到每日五次的禮拜。
姑媽則是在南房卧室裡獨自進行晨禮,面對共同的主,各自反省着過去,祝福着未來。
姑媽買回了豆漿、油餅兒,一家人照例到餐廳吃早點。
也許是因為餐桌上少了新月,像少了半個天下,誰也不說話。
天星垂着頭,三口兩口吃完了兩個油餅兒,沒等咽下去,便梗着脖子推起自行車走了。
韓子奇則連油餅兒也懶得吃,隻喝了一碗酽酽的蓋碗茉莉花茶。
喝一口,就放下,咂着嘴唇,長長地吸一口涼氣,再緩緩地呼出來,又端起碗喝一口,接着長籲短歎,像是在咂摸茶葉的苦味兒。
茶續了兩遍水,他就站起身出門上班去了。
韓太太和姑媽卻都還沒吃完,兩人細嚼慢咽,她們的心思都不在吃飯上。
“啪,啪,啪!”是拍大門門環的聲音。
姑媽正在想心事,一個激靈站起來,一邊走着,一邊問:“誰呀?” “我呀!”一個柔和的女聲。
姑媽慌得手一哆嗦:“主啊!是新月回來了?” 這邊餐廳裡的韓太太卻一愣:“嗯?她昨兒剛走,今兒就跑回來幹嗎?” “說得是呢……”姑媽也緊張起來,連門都開不利索了。
門一打開,進來的卻是新月的同學陳淑彥! “姑媽!”陳淑彥以前來過好幾次,認得她的,就随着新月也叫她“姑媽”。
姑媽的緊張情緒這才放松了,又有些失望地說:“淑彥,你吓了我一大跳!” 陳淑彥根本沒注意她的表情,進門就問:“新月都準備好了嗎?” “新月?她昨兒就走了!” “走了?”陳淑彥的神色立即變得十分沮喪,“她怎麼偷偷兒地走了?我們倆說好了的……” “咳!”姑媽也覺得挺對不住這姑娘的,就替新月解釋說,“是啊,你們倆都定好了約會兒嘛,我聽她說來着。
按說是該等你來送她,好幾年的學伴兒,眼瞅着要分手了,說說話兒唔的。
可又一尋思……” 韓太太聽到這兒,趕緊扔下手裡的半張油餅兒,從餐廳裡走出來,打斷姑媽的話茬兒說:“是淑彥啊?新月學校裡來了通知了,說讓她提前去,也沒法兒等你了,我叫她哥送她去了。
你瞧,還叫你白跑一趟!” “伯母,”陳淑彥勉強笑了一下,說,“我倒沒什麼,隻要有人幫她拿行李,誰送還不都是一樣?新月總算實現她的願望了,她上了大學,我也高興!新月比我強,比我強……” 說到這裡,她的感情一時難以自制,嗓子像被什麼噎着了,眼眶裡湧出了兩汪淚水,話就說不下去了。
韓太太以前見過陳淑彥幾次,都沒太留意,今天才算正式打了個照面兒。
她仔細端詳着這位姑娘:個子也像新月那麼高,身材剛長開,不胖,秀秀氣氣的。
臉盤兒挺端正,沒新月那麼白,可也不算黑,眉眼兒都四稱,這會兒含着淚,顯得水靈靈的。
頭上沒梳新月那樣的辮子,剪着齊耳短發,本分,利落。
身上穿的雖然比不上新月,一件素花襯衣,一條青布長褲,白襪,布鞋,也是個齊整的姑娘。
如果她和新月都考上了大學,今天來邀新月去報到,韓太太未必會對她有什麼特别的好感,可是她現在是個失意的人,可憐巴巴地站在韓家的院子裡,韓太太便是鐵石心腸也不能不動情了剛才她攔住姑媽說的那番假話,就是怕這姑娘傷心,結果,也還是沒能避免。
她由本能的恻隐之心,又覺得似乎欠了陳淑彥點兒什麼。
“淑彥,你吃了早點了沒?”姑媽也被陳淑彥的情緒所感染,就有意岔開話題。
“吃了嗎?”本是北京人見面的口頭語,但在糧食困難的年月,這句話倒顯得珍貴了。
“我在家吃了。
”陳淑彥止住淚,依然站在影壁旁邊的藤蘿架底下說。
既然新月已經不在家了,她便無心停留,就說:“伯母,姑媽,那我就回去了。
” 姑媽覺得挺不落忍:“别價,哪兒能剛來了就走哇?” 韓太太說:“可不嘛!新月不在家,你就不來玩兒了?淑彥,進屋坐會兒,咱娘兒倆說說話兒。
” 陳淑彥猶豫了一下,覺得這麼轉臉就走也不大好,就跟着韓太太往裡走。
韓太太回頭說:“姑媽,勞您駕給淑彥沏碗茶!” 陳淑彥以前來找新月,都是等在前院裡的藤蘿架底下,姑媽把新月叫出來,兩人就在這兒說話,或是到外邊玩兒去,從沒有進過韓家的裡院;不知為什麼,她也不大願意到裡邊去。
現在第一次跟着韓太太進了垂華門,看到裡邊還有一個這麼大、這麼好的院子,她不由得在心裡和自己家住的那兩間在大雜院中的小屋相對照,更有一種落魄之人無法和新月攀比的凄涼之感。
進了上房客廳,韓太太招呼陳淑彥坐下。
陳淑彥不覺有些拘謹,那鑲着大理石面兒的硬木桌椅,涼森森的,和她家裡的那吃飯、做功課都在一個地方的舊桌子、小杌凳很不相同了。
她裝作不經意地浏覽着韓家的客廳,那硬木雕花隔扇,大條案,紫釉大瓷瓶插着斑斓的孔雀羽毛,牆上的字畫……心裡不禁感慨:新月真是生在福地裡了,她什麼都有,我什麼都沒有。
人和人多麼不同啊,這一切,我本來也應該有的! 姑媽送來了茶,那小巧的青花蓋碗兒,透出一股清新的茶香。
陳淑彥揭開蓋兒輕輕抿了一口,慢慢咽下去,還覺得滿口餘香,跟她家喝的茶葉自然不是一個味兒了。
“淑彥,你們家
可是,現在的當務之急已經不是吃飯了! 兩人正在垂頭喪氣,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在叫:“羅秀竹!韓新月!” “你聽,誰在叫我們呢?”羅秀竹驚喜地說。
新月轉過身,循聲望去,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正朝這邊走來,那是一位個子高高的青年,穿着灰長褲,白襯衣,戴着一副方框眼鏡…… “楚老師……”新月不禁激動地叫起來。
燕園之夜,安詳靜谧。
未名湖上升起的水汽,如煙似霧,缭繞着湖心小島、岸邊寶塔;清亮的一輪明月,在湖面投下長長的倒影。
東方熹微,二十七齋女生宿舍裡,新月還在夢中,她夢見了那湖水,那石船,夢見了自己正在奮槳揚帆…… 這時,“博雅”宅中,她的母親已經醒來了。
和所有的虔誠的穆斯林一樣,韓太太每當破曉日出之前,就聽到了真主的呼喚:“禮拜強于昏睡!”雖然她的家和清真寺還有相當的距離,根本聽不到禮拜之前專司此職的“阿贊”登上“邦克”樓的喊聲,而且實際上近年來這種登樓呼喚的形式也已被簡化,她還是本能地被“喚”醒了。
她每天要做五次禮拜,而第一次的“榜答”(晨禮)是最為重要、萬萬不可免去的。
她并不驚動在西間卧室睡眠未醒的丈夫,自己輕輕地起身,到卧室東邊的“水房”去,在清涼的晨曦中,默默地做晨禮前的“小淨”:洗手,洗臉,刷牙,漱口,清鼻,用濕手撫摸頭發,洗腳,并洗下身。
這洗浴是神聖的,它意味着清除自身的罪惡。
人是有罪的,由于種種欲望的驅使而獲罪。
而真主是赦罪的。
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經問他的弟子:如果你們每天五次沐浴,身上還會藏污納垢嗎?弟子們齊聲回答:不,那就一塵不染了! 韓太太仔仔細細地清洗着自己那潔白細膩的面顔,連發際、耳後、脖根都不容許有任何污垢殘留。
她那白玉一樣光潔的肌膚已經松弛,皺紋悄悄地從眼角向額頭和兩腮蔓延,眼泡兒也明顯地下垂了。
老了,老了!她撫摸着自己的臉,想起已經逝去的昔日風采,想起新月那花瓣兒似的臉,怎麼能比呢?母親永遠也不要試圖和女兒相比!一想起新月,遙遠的往事就又像沉渣似的從心頭泛起,帶來一連串無法擺脫的煩惱:母女,骨肉,親人,卻又永遠攔着一道隔膜,若即若離,難親難疏,時時攪擾着她…… 她歎了口氣,不再想這一切了,把塵世的煩惱從心頭拂去,專心做晨禮。
這是她從九歲開始就每日必做的晨課,以後就從未間斷,無論是家業興旺的鼎盛時期,還是遭逢變故的艱難歲月。
随着年歲的增長,她越來越笃信萬能的真主,那是指引她的人生之路的惟一的神,在肅穆的祈禱中,她感受到“一心敬主”的甯靜與深遠。
在鋪了席子的地上,她面對聖地麥加的方向肅立,兩手舉到耳際,表達自己的誠意;鞠九十度的躬,感念安拉;叩頭,前額和鼻尖着地,表示五體投地地拜倒在安拉面前;然後,長時間地跪坐,并從頭循環數次。
在她一絲不苟地完成這些動作的同時,還輕輕地念誦着阿拉伯語的贊辭: 一切贊頌,全歸安拉,全世界的主,大仁大慈的主,報應日的主。
我們隻崇拜你,隻求你佑助,求你指導我們上正路,你所賜福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主啊!你是調養我的主,除你而外,再沒有主,你造化了我,我是你的仆人,我盡力地遵守你的旨意。
……我承認你對我的恩典,我供認我的罪過,你饒恕我吧!除你而外,無人能饒恕罪過! 主啊!你以雪水、冰水洗滌我的罪過吧,猶如你使油污的白布複歸為潔淨;你讓我和我的罪過遠離吧,猶如你讓東方和西方那樣分開! 這個時刻,作為肉體的“人”仿佛不存在了,隻有一個赤誠袒露的靈魂,和宇宙間主宰萬物的真主直接對話,懷着對罪惡的恐懼,對至善至美的向往,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心中思念着冥冥之中的安拉。
安拉時時監視着穆斯林的一切動機和行為。
“伊斯蘭”——阿拉伯語的“順從”;“穆斯林”——順從真主的人! 韓太太沉浸在莊嚴靜穆的祈禱之中,她的靈魂仿佛在空中無所羁絆地飄浮。
大半生的歲月像煙雲似的一掠而過,有幸福,也有苦難;有甜蜜,也有怨恨;她曾經懲罰過邪惡,卻又懊悔自己的無情;她熱烈地追求和諧與安甯,而這些又像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及;她極力維護自己端莊、威嚴而又不失溫柔、寬厚的形象,但生活中始料不及的枝節旁生卻使她難以保持理智的冷靜;她生就一張無遮無攔、暢所欲言的利嘴,經過半世生涯的磨練卻變得常常“逢人隻說三分話”,甚至對丈夫和女兒也不得不言不由衷;她的性子本來藏不住半點兒秘密,人生的颠簸卻讓她的内心成了一個封閉的世界,隻有對萬能的主才能敞開……好吧,歹吧,善吧,惡吧,主是一清二楚的,一心敬主,就一切都抵消了。
托靠主!知感主!願主慈憫她吧! 韓太太做完了晨禮,又過了好一陣子,天才大亮。
韓子奇和天星起床後,各自默默地洗漱。
他們有工作的男人,早出晚歸,往往難以做到每日五次的禮拜。
姑媽則是在南房卧室裡獨自進行晨禮,面對共同的主,各自反省着過去,祝福着未來。
姑媽買回了豆漿、油餅兒,一家人照例到餐廳吃早點。
也許是因為餐桌上少了新月,像少了半個天下,誰也不說話。
天星垂着頭,三口兩口吃完了兩個油餅兒,沒等咽下去,便梗着脖子推起自行車走了。
韓子奇則連油餅兒也懶得吃,隻喝了一碗酽酽的蓋碗茉莉花茶。
喝一口,就放下,咂着嘴唇,長長地吸一口涼氣,再緩緩地呼出來,又端起碗喝一口,接着長籲短歎,像是在咂摸茶葉的苦味兒。
茶續了兩遍水,他就站起身出門上班去了。
韓太太和姑媽卻都還沒吃完,兩人細嚼慢咽,她們的心思都不在吃飯上。
“啪,啪,啪!”是拍大門門環的聲音。
姑媽正在想心事,一個激靈站起來,一邊走着,一邊問:“誰呀?” “我呀!”一個柔和的女聲。
姑媽慌得手一哆嗦:“主啊!是新月回來了?” 這邊餐廳裡的韓太太卻一愣:“嗯?她昨兒剛走,今兒就跑回來幹嗎?” “說得是呢……”姑媽也緊張起來,連門都開不利索了。
門一打開,進來的卻是新月的同學陳淑彥! “姑媽!”陳淑彥以前來過好幾次,認得她的,就随着新月也叫她“姑媽”。
姑媽的緊張情緒這才放松了,又有些失望地說:“淑彥,你吓了我一大跳!” 陳淑彥根本沒注意她的表情,進門就問:“新月都準備好了嗎?” “新月?她昨兒就走了!” “走了?”陳淑彥的神色立即變得十分沮喪,“她怎麼偷偷兒地走了?我們倆說好了的……” “咳!”姑媽也覺得挺對不住這姑娘的,就替新月解釋說,“是啊,你們倆都定好了約會兒嘛,我聽她說來着。
按說是該等你來送她,好幾年的學伴兒,眼瞅着要分手了,說說話兒唔的。
可又一尋思……” 韓太太聽到這兒,趕緊扔下手裡的半張油餅兒,從餐廳裡走出來,打斷姑媽的話茬兒說:“是淑彥啊?新月學校裡來了通知了,說讓她提前去,也沒法兒等你了,我叫她哥送她去了。
你瞧,還叫你白跑一趟!” “伯母,”陳淑彥勉強笑了一下,說,“我倒沒什麼,隻要有人幫她拿行李,誰送還不都是一樣?新月總算實現她的願望了,她上了大學,我也高興!新月比我強,比我強……” 說到這裡,她的感情一時難以自制,嗓子像被什麼噎着了,眼眶裡湧出了兩汪淚水,話就說不下去了。
韓太太以前見過陳淑彥幾次,都沒太留意,今天才算正式打了個照面兒。
她仔細端詳着這位姑娘:個子也像新月那麼高,身材剛長開,不胖,秀秀氣氣的。
臉盤兒挺端正,沒新月那麼白,可也不算黑,眉眼兒都四稱,這會兒含着淚,顯得水靈靈的。
頭上沒梳新月那樣的辮子,剪着齊耳短發,本分,利落。
身上穿的雖然比不上新月,一件素花襯衣,一條青布長褲,白襪,布鞋,也是個齊整的姑娘。
如果她和新月都考上了大學,今天來邀新月去報到,韓太太未必會對她有什麼特别的好感,可是她現在是個失意的人,可憐巴巴地站在韓家的院子裡,韓太太便是鐵石心腸也不能不動情了剛才她攔住姑媽說的那番假話,就是怕這姑娘傷心,結果,也還是沒能避免。
她由本能的恻隐之心,又覺得似乎欠了陳淑彥點兒什麼。
“淑彥,你吃了早點了沒?”姑媽也被陳淑彥的情緒所感染,就有意岔開話題。
“吃了嗎?”本是北京人見面的口頭語,但在糧食困難的年月,這句話倒顯得珍貴了。
“我在家吃了。
”陳淑彥止住淚,依然站在影壁旁邊的藤蘿架底下說。
既然新月已經不在家了,她便無心停留,就說:“伯母,姑媽,那我就回去了。
” 姑媽覺得挺不落忍:“别價,哪兒能剛來了就走哇?” 韓太太說:“可不嘛!新月不在家,你就不來玩兒了?淑彥,進屋坐會兒,咱娘兒倆說說話兒。
” 陳淑彥猶豫了一下,覺得這麼轉臉就走也不大好,就跟着韓太太往裡走。
韓太太回頭說:“姑媽,勞您駕給淑彥沏碗茶!” 陳淑彥以前來找新月,都是等在前院裡的藤蘿架底下,姑媽把新月叫出來,兩人就在這兒說話,或是到外邊玩兒去,從沒有進過韓家的裡院;不知為什麼,她也不大願意到裡邊去。
現在第一次跟着韓太太進了垂華門,看到裡邊還有一個這麼大、這麼好的院子,她不由得在心裡和自己家住的那兩間在大雜院中的小屋相對照,更有一種落魄之人無法和新月攀比的凄涼之感。
進了上房客廳,韓太太招呼陳淑彥坐下。
陳淑彥不覺有些拘謹,那鑲着大理石面兒的硬木桌椅,涼森森的,和她家裡的那吃飯、做功課都在一個地方的舊桌子、小杌凳很不相同了。
她裝作不經意地浏覽着韓家的客廳,那硬木雕花隔扇,大條案,紫釉大瓷瓶插着斑斓的孔雀羽毛,牆上的字畫……心裡不禁感慨:新月真是生在福地裡了,她什麼都有,我什麼都沒有。
人和人多麼不同啊,這一切,我本來也應該有的! 姑媽送來了茶,那小巧的青花蓋碗兒,透出一股清新的茶香。
陳淑彥揭開蓋兒輕輕抿了一口,慢慢咽下去,還覺得滿口餘香,跟她家喝的茶葉自然不是一個味兒了。
“淑彥,你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