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輪品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頂禮佛足,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今問世尊,無量功德海,唯願賜開許,為解釋除疑。
” 現在我們開始講《十輪經》正分。
這一品的經文,就是地藏菩薩所要講的十輪;而且是他請示佛,什麼是十輪?有衆生的十輪,有佛的十輪。
佛說的法,是對着衆生所作的種種業,我們現在在苦難當中,想求解脫;怎麼樣才能解脫呢?佛就告訴我們一些方法,每部經都如是。
先是菩薩的請求,佛的啟示,菩薩再請問,佛又說。
隻要會中有佛在場的,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地藏菩薩在序分當中贊歎佛,佛也贊歎他,之後,地藏菩薩就從座位起來。
請法的時候,要先有個啟請的儀式。
現在聖者沒有了,賢者過去了,就剩下一般的凡夫,泛泛的請法,連個意思都沒有表示,隻說:“法師!那個怎麼解釋?”這在過去是不行的;你要問問題,就從你的座位起來,把衣服整理好,“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我們現在這件衣,肩膀部分是偏出來的。
為什麼每個頂禮,都偏袒右肩呢?因為在沒有頂禮之前,有時候氣候寒冷,兩個肩膀都蓋上。
等他要請示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衣掩過來,露出膀子,這叫“偏袒右肩”。
印度跪着是右膝着地,這個右腿,單腿跪,跪的時候,一條腿跪着,一條腿支着。
完了,兩隻手要合掌。
這就是請法的儀式,要請法必須作這個儀式。
但是,佛法傳到中國來,特别是在三武滅佛之後,禅宗把佛法的老規矩,把佛所教導的全敗壞了。
雖然說是敗壞了,也可以說是他為了當機者開悟,不注重這種形式,又喊又打,甚至還有用罵的。
丹霞劈佛,燒佛像,這些情形都不能視為常規,這跟佛所教導的儀軌不合。
大吼兩聲,或者給你耳光,或者踢你一腳,什麼形式都有,隻要讓你開悟就行了,他的目的是這樣。
但是在佛的儀軌上,這樣是不許可的。
無論大菩薩請示佛,或者你要請法,要有這個儀式,我剛才形容的就是這個請法儀式。
再來就是表白,請法的時候,還要贊歎。
“我今問世尊”,就是請問的意思。
“無量功德海”是佛的功德,無可限量的。
那麼,拿什麼來比呢?就像大海。
海者是深,海者是廣,你的智能,像海那麼樣深,像海那麼樣廣,也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所以,我請佛允許,唯願恩賜的意思,許可給我們說一說,好解釋我們的疑問,“為解釋除疑”。
我們的方式是先把事情說出來,完了是求解釋。
印度的方式則是先贊歎,完了,請你開示,幫我解除疑問,以下才說是什麼事。
他一請示,還沒有等地藏菩薩問,佛又贊歎他。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于一切法智見無礙,為欲饒益他有情故,請問如來,随汝意問,吾當為汝分别解說,令汝心喜。
于是地藏菩薩摩诃薩以頌問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為一切有情,除三災五濁。
多俱胝佛所,已設無邊供,曾見大集會,清信衆和合。
聰哲勤精進,皆來同會集,未曾見如是,無諸雜穢衆。
”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說你是一位眞正的善人,這個善可不是我們一般的善,而是究竟的眞善士。
佛稱呼弟子都稱善士,善男子、善女人都加個善字。
“善”就是你能夠與我有緣,接近了,這個善緣是不容易的。
你是一位向善者,去除一切垢染,究竟清淨。
這是佛稱許地藏菩薩的,說你對于一切法,你的智能已經沒有障礙,自己都能通達了。
本來你是用不着問的,但是你為什麼要問呢?“為欲饒益他有情故”。
如果沒有地藏菩薩的請示,這部《大集十輪經》也不可能說的。
佛是很少自己說法,必須有請問的機,佛才說法。
無機,就像我們無的放矢是不可以的。
你欲饒益一切他有情故,利益衆生,所以才請問如來。
我就“随汝意問”,你想問什麼就問什麼,我就分别的跟你解說,令你歡喜。
令地藏菩薩歡喜,就是令一切衆生歡喜,于是地藏菩薩就問了。
以下就是地藏菩薩所問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此經的重點。
他要問什麼呢?他說,我曾經修行了十三劫,用十三劫的時間來修行苦行。
一劫是好長時間呢?可以分為成、住、壞、空四劫,四個中劫就算一個大劫。
現在我們這個劫是住劫。
住劫,人的壽命是從這個八萬四千歲,就說八萬歲,過一百年減一些,減到人壽命十歲;再從十歲過一百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那麼,這一增一減,算一劫。
地藏菩薩說,我曾經用十三劫的時間,十三次的這個八萬四千歲的一增一減。
作什麼呢?修苦行,所修的苦行并不是我們這種勞動的苦行。
我們知道地藏菩薩都是在地獄當中,在這五濁惡世,在沒有佛法的時候,衆生苦難的時候,他來度衆生,那麼他用這麼長的時間,從年上算是不可計算,要是從日子上算就更長。
就是為度一切衆生,為一切有情,除三災八難。
這個三災,大三災是火水風,小三災是刀兵、饑馑、瘟疫。
這兩個三災都要除,要想轉變這社會的型态,變的好一點,不要像現在三災這麼普遍。
五濁,劫濁的時候不好。
見濁,衆生的看問題不一樣,亂得很,經常為了知見的不同,說話吵架。
劫濁、見濁或者煩惱濁,為什麼會這樣呢?生了煩惱,太重。
這個時候的衆生,從他的壽命,從他的人形,從他的種種樣态,都是混濁不清。
最後是命濁,這叫五濁惡世。
我曾經修苦行,修了這麼長的時間,讓一切衆生免去三災五濁的痛苦。
我也曾在多俱胝佛所(一俱胝就是一億),就是在那麼多的億佛所面前,我供養了很多,設無邊供。
我也看着每個佛所有很大的聚會;那些聚會來的聞法弟子,那些親近佛的弟子,大家都是很和合的,信心是很清淨的,都是很聰明、有智能。
而且是在聞了法之後能夠精勤勇猛修行的,都同來集會,聞佛法。
“未曾見如是,無諸雜穢衆。
” 在那個大集會的時候,好像沒有三災,沒有五濁。
未曾見如是,沒有雜穢,沒有這樣的衆生。
我用十三劫修行的時間,參加了很多佛的集會處所。
每個佛的集會處所都很好,來的大衆都很清淨的。
那個社會的世間也很好,衆生也很清淨的。
但是我現在看見的就不一樣,在這裡所要問的主要意思就是問我們這個世界。
“雲何此佛國,穢惡損淨善,智者皆遠離,惡行者同居。
多造無間罪,诽謗于正法,毀聖起惡見,妄說斷常論。
具造十惡業,不畏後世苦,多遠離三乘,臭穢向惡趣。
無明蔽其目,貪嫉多奸矯,雲何轉佛輪,度此衆生類?雲何破相續,如金剛煩惱?雲何得總持,果能如是忍?今我見導師,大集甚希有,未曾見餘處,具如是衆德。
具杜多功德,勤修菩提道,雲何處愚衆,能開示佛輪。
” 那樣子,菩薩才能跟你互通得到。
或者仗六親的力量去求懇祈,請這位菩薩去救度,就像地藏菩薩的母親,由于她的感招,她的母親可以生天了。
像目犍連尊者,他的母親堕到餓鬼道。
想以他的神通力量救他的母親,可是他的力量不行。
他給他母親的飲食,都變成火。
他就求佛救他的母親,佛叫他在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供養大衆僧,假供養大衆僧的力量,以這個力量超度他的母親,以大衆的施食,就可能得到飲食了。
這種是神變,說法的神變。
如果在地獄還能聞到菩薩說法,那就不容易,比我們現在到法會共同學習,難得多。
第三種是教誡變現,也就是菩薩發了慈悲心,說法來教誡他,藉這個教誡,得出地獄,能夠拔禍,但是得有漏盡通的大菩薩才能夠到地獄。
有這三種神變的菩薩,或者示導,或者示現,或者教化,很不容易。
這是佛在經文上說的。
這個國王,或者政府,對他的國界,凡是有危險處的,說他那個地方可以作遊樂場所。
那個地方建大都市,這些都是防犯外敵侵入,又防犯偷盜搶劫。
所以在他國界之内,使外敵不容易藏伏、侵略。
他就設置種種巡邏防犯,安置在國境,使怨敵惡友不能夠藏伏到我們的國家。
同時使這個國家的人民安居樂業,離諸迫害,離諸苦難。
這個國王成就這個王輪,之後,他的國家就增長安樂,生活有保障。
同時,怨敵惡友,常時不來侵擾,人民安居樂業。
人家說心廣體胖,心要寬敝一點,身體會胖。
如果是國界很安定,大家沒有顧慮,無論士農工商都很好的,管你做什麼,你心安了,自然就增長福壽了,沒有什麼憂愁了。
最損傷身體壽命的就是憂愁。
為什麼要憂愁呢?生活沒有保障,身體受侵擾。
你看到哪一國家的生活比較好一點,就證明那個國家的法律、政治,對他人民的關護就好一些。
如果這個國家保護不了他國内的人民,這并不是說天災,而是說人禍。
以下就說佛輪。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有貪有瞋有癡心等,如實了知是諸有情種種煩惱病行差别。
如來知已,便起無量精進勇猛方便勢力,随其所宜,授以種種修定妙藥,令諸有情精勤修學,除煩惱病。
”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有十種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是個名詞,就是指輪回受生而言,第一種的補特伽羅是不種善根的。
在過去世中或者現生中,他沒有菩提的善根,也沒有發過心。
不種善根,就是作惡,沒有作善事的因。
第二種,他未修福業,沒有對人家作過布施,換句話說沒有幫助過人,乃至于沒有接近過佛法。
要接近過佛法,才說受戒、持戒。
未修福業,也是多作惡行的。
第三種,雜染相續,也就是貪瞋癡,身邊戒禁邪這些煩惱很多,這也是沒有善根。
貪瞋癡的雜染很重,而且相續不絕,也就是不間斷作貪瞋癡的惡業。
第四種,随惡有情。
因為他的善業惡業,好像是不定性的。
遇着善友了,他就學善了。
遇着善友,他就學善了。
遇着惡友,他就去行惡了。
這是說由于他過去的善根少了,遇不到善友。
要是遇到善友了,他又不能夠跟着善友共同作善事。
現在有很多人也信佛,也接近過佛法,乃至于受過三歸。
後來他犯戒了。
犯什麼戒?犯了三歸,歸依邪道了。
他不能深入正道,碰着惡友惡知識,把他一引,就趣向邪道了,就随惡友行。
第五種,不畏後世苦果。
造惡業的,他不信因果,不畏後世因果。
這一類衆生,不信因果。
他說:“死了就結束了,還受什麼後報,受什麼後有?”所以,他不畏後世苦果。
這一類補特伽羅,貪欲心,無厭足,特别猛厲,财富永遠沒有止境。
我們看那些國王、政府的官吏,乃至于大資本家,大财團,沒有止境的。
有十億就想一百億,有一百億還想一千億,把這個地球都給他,他還想往空中去占太陽、占月亮,永遠不會滿足的。
當國王不夠,還想當轉輪王,想當這個地球的球長,那就大了,這是不可能的事。
猛厲貪求,永遠沒有厭足。
這一類補特伽羅,猛厲的瞋恚,猛厲的愚癡。
煩惱來了,沒辦法止息,特别是瞋恨心來了,很厲害。
貪瞋癡三個都差不多,但是,癡又厲害一點。
這個癡就是對一切境,他迷糊了,起諸邪見,滅裂正法。
有些道友們,已經信正法了,因為信的很久了,他為了某種利益,或者是身體上的病苦,如果相信因果的話,就知道這是宿業,我還了,就幹淨了,這是一種。
或者作生意失敗了,損失了,他遇見一個胡說八道的、有神通的人,“我幫你發财!” 他就相信了,忘了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儈。
甚至教他不要再信佛,不要再供養儈,不要再接近出家人,這是愚癡的罪,這種現象很嚴重;這種補特伽羅也是如此,這是由于他過去善根積的不深。
第九種補特伽羅是迷惑了,其心迷亂,心無所主,不作善業。
第十種是守惡邪見,不信如來正教,堅持外道的邪見。
這十種補特伽羅,當然會堕到畜生道,堕到餓鬼道。
我們是有善根的補特伽羅,跟這個相反的。
但是我們也有貪瞋癡,不過不是這種補特伽羅的貪瞋癡。
他是相續不斷,不肯止息。
懂得這個意思,我們還是很慶幸的。
因為補特伽羅的貪瞋癡心很重,佛為了救度這一類衆生,把他的種種病,不是單指身體生病,凡是有煩惱的,這就是病态,有種種煩惱病,不隻是身體病,心理也有病,也就是害了種種煩惱病。
就像一個國家險阻危難很多。
不論大陸也好,台灣也好,加拿大也好,美國也好,我們在那兒去看一看,跟這個剎帝利灌頂大王所要求的清淨國界,距離都很遠。
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了,貪瞋癡特别重,這個時代絕對不同,你每天所遇到的,所見到的,乃至你思想所想到的,這種種貪瞋癡煩惱病的差别,如來是清清楚楚的,佛跟諸大菩薩要想度這些衆生,不是随便就能度得了。
在《地藏經》第八品上,閻羅王、大鬼王說,地藏菩薩發這麼大願,怎麼還度不完呢?為什麼度完了,之後,他們又回去?剛從地獄出來,沒好久,好像又回去了。
佛就跟諸大鬼王說,閻浮提衆生,剛強難調難伏。
你要修理好你的國界,讓敵人滲不入,确實很難得。
現在的國王恐怕沒有這個力量。
從天飛下來,地下爬上來,修福業可以免除,要是不修福業,人為的還可以說,你可以想辦法對治一下。
水災、風災、火災,有什麼辦法呢?諸佛菩薩曉得衆生的痛苦,他就生起了無量精進勇猛的方便勢力。
這要經過無量劫的精進修行。
像我們這些道友們發大菩提心救度衆生,你自己懈懈怠怠的,連自己都救不了,怎麼救别人呢?必須精進。
我們的勇猛确實不夠,勇猛不是對待别人,而是對待自己的煩惱。
自己對自己的貪瞋,要勇猛一點。
要是打敗仗了,你的瞋心永遠是愈發愈大。
要勇猛地把它消除了,把它克制住了。
要用什麼力量?要忍耐。
忍是很不容易的,在心上插把刀。
你怎麼忍受呀?往往我們的氣來了,就忍受不了。
古人說,氣如下山的猛虎,當人一發脾氣,瞋恨心來的時候,誰勸他也聽不進去了,就得靠他自己的智能制止。
用忍耐力,用降伏力,莫發脾氣。
經常給人一個歡喜笑容,學一學彌勒菩薩的慈悲。
你給人家哭,人家就還你一個哭。
他罵你,你也對他笑,他打你,你也笑容對他,他就不好意思了,也打不下去。
這就是瞋恨心。
貪心也如是,貪瞋癡都差不多。
佛對待這類衆生,自己精進勇猛,用智能力,用方便善巧,用這種的力量。
但是還要會觀機,看這個衆生應當有這種病,要吃那幾種藥。
瞋恨心很重的人,你勸他說:“你不要發脾氣!”他就信啦?他不見得信吧!如果你的勢力比他更強,他的瞋恨心生起了,就想打。
他想打,當你把他制服了,把他打倒下了,他的瞋恨心也沒有了,讓人制服了,他就老實了。
強淩弱,衆暴寡,勢力這兩個字就含着這個意思。
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在漢地現的是慈悲相,大都是示現女相。
在西藏現的是護法相,是兇猛的夜叉相。
這就是屬于種種修定的妙藥。
妙藥就産生妙樂了,就治你這種貪瞋癡的病。
靠的是什麼呢?靠定力。
你說不貪,像有一位道友向我忏悔,他在這間廟裡住的時候,走的時候,一定要偷一件東西走,如果一件東西都沒有拿,心裡頭簡直是不舒服。
不論在哪間廟住,那間廟再窮,他也拿一件東西走,實在沒有拿的東西,他就把佛像前的供器揣下就走。
一走出去,他都送給别人,他并不是要占為己有。
後來,他跟我求忏悔,他說:“我不曉得為什麼,心裡明明知道這是錯誤的,知道這是犯根本戒的,知道這是盜三寶物的,非下地獄不可,而且還是無間地獄。
知道是知道,作還是照樣的作。
我今天跟您說一說,也算忏悔吧!我說了出來,以後可能不會作。
” 我說:“跟一個人說可不行,你到這間廟,就跟這間廟說,我是要偷東西的,要大家注意我,監視我,使我别偷了,或者你們替我忏悔。
”這種勇氣是不容易有的。
當一個偷人家東西,你讓他坦白,而後要遏止他,制止了。
這是很不容易的。
貪心,人人都有的,要是徹底斷了根本煩惱,你就成了。
斷不了的!偷的心沒有了,不過占便宜的心,很多人恐怕是有。
也有人不占他人便宜,凡是人家的物,絕不生妄想。
這類的人,他過去的善根很深厚,看見屬于人家的物,不但屬于人的物,對于一切的物品,一切的物質,他都不生貪愛。
何況會占有呢?自己的,都想舍。
甚至觀想到自己的身體,知道是假的,誰要,我也給他。
不過,我看台灣那些舍器官的人是等死了之後再來取。
我說:“你要是真的發菩提心,給他就算了。
誰需要,就在我身上取,我給你。
” 我問過醫生,我說:“假使我八十歲,我要舍我的器官,給那些三十多歲的人,合适不合适?可不可以?”他說:“那也活不了幾天。
安上去,還是可以,也得看你的體力,看你這個器官是強是弱。
如果這個器官本身就有病。
你舍了,擱到他身上,本來他别的器官沒有問題,你移到他身上,糟糕了,他反而受到損傷。
”這一點,醫生都很清楚。
要是真的舍器官,當
” 現在我們開始講《十輪經》正分。
這一品的經文,就是地藏菩薩所要講的十輪;而且是他請示佛,什麼是十輪?有衆生的十輪,有佛的十輪。
佛說的法,是對着衆生所作的種種業,我們現在在苦難當中,想求解脫;怎麼樣才能解脫呢?佛就告訴我們一些方法,每部經都如是。
先是菩薩的請求,佛的啟示,菩薩再請問,佛又說。
隻要會中有佛在場的,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地藏菩薩在序分當中贊歎佛,佛也贊歎他,之後,地藏菩薩就從座位起來。
請法的時候,要先有個啟請的儀式。
現在聖者沒有了,賢者過去了,就剩下一般的凡夫,泛泛的請法,連個意思都沒有表示,隻說:“法師!那個怎麼解釋?”這在過去是不行的;你要問問題,就從你的座位起來,把衣服整理好,“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我們現在這件衣,肩膀部分是偏出來的。
為什麼每個頂禮,都偏袒右肩呢?因為在沒有頂禮之前,有時候氣候寒冷,兩個肩膀都蓋上。
等他要請示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衣掩過來,露出膀子,這叫“偏袒右肩”。
印度跪着是右膝着地,這個右腿,單腿跪,跪的時候,一條腿跪着,一條腿支着。
完了,兩隻手要合掌。
這就是請法的儀式,要請法必須作這個儀式。
但是,佛法傳到中國來,特别是在三武滅佛之後,禅宗把佛法的老規矩,把佛所教導的全敗壞了。
雖然說是敗壞了,也可以說是他為了當機者開悟,不注重這種形式,又喊又打,甚至還有用罵的。
丹霞劈佛,燒佛像,這些情形都不能視為常規,這跟佛所教導的儀軌不合。
大吼兩聲,或者給你耳光,或者踢你一腳,什麼形式都有,隻要讓你開悟就行了,他的目的是這樣。
但是在佛的儀軌上,這樣是不許可的。
無論大菩薩請示佛,或者你要請法,要有這個儀式,我剛才形容的就是這個請法儀式。
再來就是表白,請法的時候,還要贊歎。
“我今問世尊”,就是請問的意思。
“無量功德海”是佛的功德,無可限量的。
那麼,拿什麼來比呢?就像大海。
海者是深,海者是廣,你的智能,像海那麼樣深,像海那麼樣廣,也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所以,我請佛允許,唯願恩賜的意思,許可給我們說一說,好解釋我們的疑問,“為解釋除疑”。
我們的方式是先把事情說出來,完了是求解釋。
印度的方式則是先贊歎,完了,請你開示,幫我解除疑問,以下才說是什麼事。
他一請示,還沒有等地藏菩薩問,佛又贊歎他。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于一切法智見無礙,為欲饒益他有情故,請問如來,随汝意問,吾當為汝分别解說,令汝心喜。
于是地藏菩薩摩诃薩以頌問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為一切有情,除三災五濁。
多俱胝佛所,已設無邊供,曾見大集會,清信衆和合。
聰哲勤精進,皆來同會集,未曾見如是,無諸雜穢衆。
”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說你是一位眞正的善人,這個善可不是我們一般的善,而是究竟的眞善士。
佛稱呼弟子都稱善士,善男子、善女人都加個善字。
“善”就是你能夠與我有緣,接近了,這個善緣是不容易的。
你是一位向善者,去除一切垢染,究竟清淨。
這是佛稱許地藏菩薩的,說你對于一切法,你的智能已經沒有障礙,自己都能通達了。
本來你是用不着問的,但是你為什麼要問呢?“為欲饒益他有情故”。
如果沒有地藏菩薩的請示,這部《大集十輪經》也不可能說的。
佛是很少自己說法,必須有請問的機,佛才說法。
無機,就像我們無的放矢是不可以的。
你欲饒益一切他有情故,利益衆生,所以才請問如來。
我就“随汝意問”,你想問什麼就問什麼,我就分别的跟你解說,令你歡喜。
令地藏菩薩歡喜,就是令一切衆生歡喜,于是地藏菩薩就問了。
以下就是地藏菩薩所問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此經的重點。
他要問什麼呢?他說,我曾經修行了十三劫,用十三劫的時間來修行苦行。
一劫是好長時間呢?可以分為成、住、壞、空四劫,四個中劫就算一個大劫。
現在我們這個劫是住劫。
住劫,人的壽命是從這個八萬四千歲,就說八萬歲,過一百年減一些,減到人壽命十歲;再從十歲過一百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那麼,這一增一減,算一劫。
地藏菩薩說,我曾經用十三劫的時間,十三次的這個八萬四千歲的一增一減。
作什麼呢?修苦行,所修的苦行并不是我們這種勞動的苦行。
我們知道地藏菩薩都是在地獄當中,在這五濁惡世,在沒有佛法的時候,衆生苦難的時候,他來度衆生,那麼他用這麼長的時間,從年上算是不可計算,要是從日子上算就更長。
就是為度一切衆生,為一切有情,除三災八難。
這個三災,大三災是火水風,小三災是刀兵、饑馑、瘟疫。
這兩個三災都要除,要想轉變這社會的型态,變的好一點,不要像現在三災這麼普遍。
五濁,劫濁的時候不好。
見濁,衆生的看問題不一樣,亂得很,經常為了知見的不同,說話吵架。
劫濁、見濁或者煩惱濁,為什麼會這樣呢?生了煩惱,太重。
這個時候的衆生,從他的壽命,從他的人形,從他的種種樣态,都是混濁不清。
最後是命濁,這叫五濁惡世。
我曾經修苦行,修了這麼長的時間,讓一切衆生免去三災五濁的痛苦。
我也曾在多俱胝佛所(一俱胝就是一億),就是在那麼多的億佛所面前,我供養了很多,設無邊供。
我也看着每個佛所有很大的聚會;那些聚會來的聞法弟子,那些親近佛的弟子,大家都是很和合的,信心是很清淨的,都是很聰明、有智能。
而且是在聞了法之後能夠精勤勇猛修行的,都同來集會,聞佛法。
“未曾見如是,無諸雜穢衆。
” 在那個大集會的時候,好像沒有三災,沒有五濁。
未曾見如是,沒有雜穢,沒有這樣的衆生。
我用十三劫修行的時間,參加了很多佛的集會處所。
每個佛的集會處所都很好,來的大衆都很清淨的。
那個社會的世間也很好,衆生也很清淨的。
但是我現在看見的就不一樣,在這裡所要問的主要意思就是問我們這個世界。
“雲何此佛國,穢惡損淨善,智者皆遠離,惡行者同居。
多造無間罪,诽謗于正法,毀聖起惡見,妄說斷常論。
具造十惡業,不畏後世苦,多遠離三乘,臭穢向惡趣。
無明蔽其目,貪嫉多奸矯,雲何轉佛輪,度此衆生類?雲何破相續,如金剛煩惱?雲何得總持,果能如是忍?今我見導師,大集甚希有,未曾見餘處,具如是衆德。
具杜多功德,勤修菩提道,雲何處愚衆,能開示佛輪。
” 那樣子,菩薩才能跟你互通得到。
或者仗六親的力量去求懇祈,請這位菩薩去救度,就像地藏菩薩的母親,由于她的感招,她的母親可以生天了。
像目犍連尊者,他的母親堕到餓鬼道。
想以他的神通力量救他的母親,可是他的力量不行。
他給他母親的飲食,都變成火。
他就求佛救他的母親,佛叫他在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供養大衆僧,假供養大衆僧的力量,以這個力量超度他的母親,以大衆的施食,就可能得到飲食了。
這種是神變,說法的神變。
如果在地獄還能聞到菩薩說法,那就不容易,比我們現在到法會共同學習,難得多。
第三種是教誡變現,也就是菩薩發了慈悲心,說法來教誡他,藉這個教誡,得出地獄,能夠拔禍,但是得有漏盡通的大菩薩才能夠到地獄。
有這三種神變的菩薩,或者示導,或者示現,或者教化,很不容易。
這是佛在經文上說的。
這個國王,或者政府,對他的國界,凡是有危險處的,說他那個地方可以作遊樂場所。
那個地方建大都市,這些都是防犯外敵侵入,又防犯偷盜搶劫。
所以在他國界之内,使外敵不容易藏伏、侵略。
他就設置種種巡邏防犯,安置在國境,使怨敵惡友不能夠藏伏到我們的國家。
同時使這個國家的人民安居樂業,離諸迫害,離諸苦難。
這個國王成就這個王輪,之後,他的國家就增長安樂,生活有保障。
同時,怨敵惡友,常時不來侵擾,人民安居樂業。
人家說心廣體胖,心要寬敝一點,身體會胖。
如果是國界很安定,大家沒有顧慮,無論士農工商都很好的,管你做什麼,你心安了,自然就增長福壽了,沒有什麼憂愁了。
最損傷身體壽命的就是憂愁。
為什麼要憂愁呢?生活沒有保障,身體受侵擾。
你看到哪一國家的生活比較好一點,就證明那個國家的法律、政治,對他人民的關護就好一些。
如果這個國家保護不了他國内的人民,這并不是說天災,而是說人禍。
以下就說佛輪。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有貪有瞋有癡心等,如實了知是諸有情種種煩惱病行差别。
如來知已,便起無量精進勇猛方便勢力,随其所宜,授以種種修定妙藥,令諸有情精勤修學,除煩惱病。
” “善男子,如是如來以其佛眼,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有十種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是個名詞,就是指輪回受生而言,第一種的補特伽羅是不種善根的。
在過去世中或者現生中,他沒有菩提的善根,也沒有發過心。
不種善根,就是作惡,沒有作善事的因。
第二種,他未修福業,沒有對人家作過布施,換句話說沒有幫助過人,乃至于沒有接近過佛法。
要接近過佛法,才說受戒、持戒。
未修福業,也是多作惡行的。
第三種,雜染相續,也就是貪瞋癡,身邊戒禁邪這些煩惱很多,這也是沒有善根。
貪瞋癡的雜染很重,而且相續不絕,也就是不間斷作貪瞋癡的惡業。
第四種,随惡有情。
因為他的善業惡業,好像是不定性的。
遇着善友了,他就學善了。
遇着善友,他就學善了。
遇着惡友,他就去行惡了。
這是說由于他過去的善根少了,遇不到善友。
要是遇到善友了,他又不能夠跟着善友共同作善事。
現在有很多人也信佛,也接近過佛法,乃至于受過三歸。
後來他犯戒了。
犯什麼戒?犯了三歸,歸依邪道了。
他不能深入正道,碰着惡友惡知識,把他一引,就趣向邪道了,就随惡友行。
第五種,不畏後世苦果。
造惡業的,他不信因果,不畏後世因果。
這一類衆生,不信因果。
他說:“死了就結束了,還受什麼後報,受什麼後有?”所以,他不畏後世苦果。
這一類補特伽羅,貪欲心,無厭足,特别猛厲,财富永遠沒有止境。
我們看那些國王、政府的官吏,乃至于大資本家,大财團,沒有止境的。
有十億就想一百億,有一百億還想一千億,把這個地球都給他,他還想往空中去占太陽、占月亮,永遠不會滿足的。
當國王不夠,還想當轉輪王,想當這個地球的球長,那就大了,這是不可能的事。
猛厲貪求,永遠沒有厭足。
這一類補特伽羅,猛厲的瞋恚,猛厲的愚癡。
煩惱來了,沒辦法止息,特别是瞋恨心來了,很厲害。
貪瞋癡三個都差不多,但是,癡又厲害一點。
這個癡就是對一切境,他迷糊了,起諸邪見,滅裂正法。
有些道友們,已經信正法了,因為信的很久了,他為了某種利益,或者是身體上的病苦,如果相信因果的話,就知道這是宿業,我還了,就幹淨了,這是一種。
或者作生意失敗了,損失了,他遇見一個胡說八道的、有神通的人,“我幫你發财!” 他就相信了,忘了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儈。
甚至教他不要再信佛,不要再供養儈,不要再接近出家人,這是愚癡的罪,這種現象很嚴重;這種補特伽羅也是如此,這是由于他過去善根積的不深。
第九種補特伽羅是迷惑了,其心迷亂,心無所主,不作善業。
第十種是守惡邪見,不信如來正教,堅持外道的邪見。
這十種補特伽羅,當然會堕到畜生道,堕到餓鬼道。
我們是有善根的補特伽羅,跟這個相反的。
但是我們也有貪瞋癡,不過不是這種補特伽羅的貪瞋癡。
他是相續不斷,不肯止息。
懂得這個意思,我們還是很慶幸的。
因為補特伽羅的貪瞋癡心很重,佛為了救度這一類衆生,把他的種種病,不是單指身體生病,凡是有煩惱的,這就是病态,有種種煩惱病,不隻是身體病,心理也有病,也就是害了種種煩惱病。
就像一個國家險阻危難很多。
不論大陸也好,台灣也好,加拿大也好,美國也好,我們在那兒去看一看,跟這個剎帝利灌頂大王所要求的清淨國界,距離都很遠。
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了,貪瞋癡特别重,這個時代絕對不同,你每天所遇到的,所見到的,乃至你思想所想到的,這種種貪瞋癡煩惱病的差别,如來是清清楚楚的,佛跟諸大菩薩要想度這些衆生,不是随便就能度得了。
在《地藏經》第八品上,閻羅王、大鬼王說,地藏菩薩發這麼大願,怎麼還度不完呢?為什麼度完了,之後,他們又回去?剛從地獄出來,沒好久,好像又回去了。
佛就跟諸大鬼王說,閻浮提衆生,剛強難調難伏。
你要修理好你的國界,讓敵人滲不入,确實很難得。
現在的國王恐怕沒有這個力量。
從天飛下來,地下爬上來,修福業可以免除,要是不修福業,人為的還可以說,你可以想辦法對治一下。
水災、風災、火災,有什麼辦法呢?諸佛菩薩曉得衆生的痛苦,他就生起了無量精進勇猛的方便勢力。
這要經過無量劫的精進修行。
像我們這些道友們發大菩提心救度衆生,你自己懈懈怠怠的,連自己都救不了,怎麼救别人呢?必須精進。
我們的勇猛确實不夠,勇猛不是對待别人,而是對待自己的煩惱。
自己對自己的貪瞋,要勇猛一點。
要是打敗仗了,你的瞋心永遠是愈發愈大。
要勇猛地把它消除了,把它克制住了。
要用什麼力量?要忍耐。
忍是很不容易的,在心上插把刀。
你怎麼忍受呀?往往我們的氣來了,就忍受不了。
古人說,氣如下山的猛虎,當人一發脾氣,瞋恨心來的時候,誰勸他也聽不進去了,就得靠他自己的智能制止。
用忍耐力,用降伏力,莫發脾氣。
經常給人一個歡喜笑容,學一學彌勒菩薩的慈悲。
你給人家哭,人家就還你一個哭。
他罵你,你也對他笑,他打你,你也笑容對他,他就不好意思了,也打不下去。
這就是瞋恨心。
貪心也如是,貪瞋癡都差不多。
佛對待這類衆生,自己精進勇猛,用智能力,用方便善巧,用這種的力量。
但是還要會觀機,看這個衆生應當有這種病,要吃那幾種藥。
瞋恨心很重的人,你勸他說:“你不要發脾氣!”他就信啦?他不見得信吧!如果你的勢力比他更強,他的瞋恨心生起了,就想打。
他想打,當你把他制服了,把他打倒下了,他的瞋恨心也沒有了,讓人制服了,他就老實了。
強淩弱,衆暴寡,勢力這兩個字就含着這個意思。
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在漢地現的是慈悲相,大都是示現女相。
在西藏現的是護法相,是兇猛的夜叉相。
這就是屬于種種修定的妙藥。
妙藥就産生妙樂了,就治你這種貪瞋癡的病。
靠的是什麼呢?靠定力。
你說不貪,像有一位道友向我忏悔,他在這間廟裡住的時候,走的時候,一定要偷一件東西走,如果一件東西都沒有拿,心裡頭簡直是不舒服。
不論在哪間廟住,那間廟再窮,他也拿一件東西走,實在沒有拿的東西,他就把佛像前的供器揣下就走。
一走出去,他都送給别人,他并不是要占為己有。
後來,他跟我求忏悔,他說:“我不曉得為什麼,心裡明明知道這是錯誤的,知道這是犯根本戒的,知道這是盜三寶物的,非下地獄不可,而且還是無間地獄。
知道是知道,作還是照樣的作。
我今天跟您說一說,也算忏悔吧!我說了出來,以後可能不會作。
” 我說:“跟一個人說可不行,你到這間廟,就跟這間廟說,我是要偷東西的,要大家注意我,監視我,使我别偷了,或者你們替我忏悔。
”這種勇氣是不容易有的。
當一個偷人家東西,你讓他坦白,而後要遏止他,制止了。
這是很不容易的。
貪心,人人都有的,要是徹底斷了根本煩惱,你就成了。
斷不了的!偷的心沒有了,不過占便宜的心,很多人恐怕是有。
也有人不占他人便宜,凡是人家的物,絕不生妄想。
這類的人,他過去的善根很深厚,看見屬于人家的物,不但屬于人的物,對于一切的物品,一切的物質,他都不生貪愛。
何況會占有呢?自己的,都想舍。
甚至觀想到自己的身體,知道是假的,誰要,我也給他。
不過,我看台灣那些舍器官的人是等死了之後再來取。
我說:“你要是真的發菩提心,給他就算了。
誰需要,就在我身上取,我給你。
” 我問過醫生,我說:“假使我八十歲,我要舍我的器官,給那些三十多歲的人,合适不合适?可不可以?”他說:“那也活不了幾天。
安上去,還是可以,也得看你的體力,看你這個器官是強是弱。
如果這個器官本身就有病。
你舍了,擱到他身上,本來他别的器官沒有問題,你移到他身上,糟糕了,他反而受到損傷。
”這一點,醫生都很清楚。
要是真的舍器官,當